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第1节铁的多样性课后巩固练习题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一、单选题(共15题)
1.现有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已知其中稀硫酸浓度为3mol·L-1,稀硝酸的浓度为2mol·L-1。取10mL混合酸,向其中加入过量铁粉,反应结束后,在标准状况下可收集到气体体积为(假设HNO3只被还原为NO)
A.0.244L
B.0.896L
C.0.672L
D.0.448L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工业上用焦炭还原石英砂可制得含少量杂质的粗硅
B.电解NaCl溶液、熔融态的氯化镁可制得相应的金属单质
C.铝热反应可用于冶炼高熔点金属,如K、Ca、Cr、Mn等
D.工业电解熔融态的Al2O3制Al时,加冰晶石的主要作用是提高Al的产量
3.下列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A.FeCl3→Fe(OH)3
B.SiO2→H2SiO3
C.Na2CO3→Na2SiO3
D.H2SiO3→SiO2
4.下列关于铝热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利用铝热剂的反应,常用于冶炼高熔点的金属
B.铝热剂就是指铝和氧化铁混合后的物质
C.铝热剂发生的铝热反应需要镁带和氯酸钾引燃,所以铝热反应时一个吸热反应
D.工业上常用铝热反应来大量冶炼金属铁
5.我国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中药材铁华粉的制作方法:“取钢煅作叶,如笏或团,平面磨错令光、净,以盐水洒之,于醋瓮中阴处埋之一百日,铁上衣生,铁华成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取钢煅作叶,如笏或团”说明金属铁有较好的延展性
B.“平面磨错令光、净”的目的是除去表面的铁锈
C.“铁上衣生”的原因是铁被氧气氧化
D.中药材铁华粉的主要成分是醋酸亚铁
6.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Fe2O3+6H+=2Fe3++3H2O
B.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镁溶液混合:Ba2++=
BaSO4↓
C.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2H+=
H2O+CO2↑
D.氢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H++OH-=
H2O
7.水溶液中可能存在等物质的量的、、、、、、中的几种离子,为确定溶液的组成,某实验小组对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气体A是NO,气体B是
B.白色沉淀可能是
C.溶液中一定存在、、、
D.溶液中一定不存在
8.下列金属中,通常采用热分解法冶炼的是
A.K
B.Hg
C.Mg
D.Fe
9.使Fe,Cu,Fe2+、Fe3+和Cu2+共处于同一容器内反应后铁有剩余,那么容器内还应存在
A.Cu,Fe3+
B.Fe2+,Fe3+
C.Cu,Cu2+
D.Fe2+,Cu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l2O3用作耐火材料
B.Al、盐酸、氨水三者之间两两均能发生反应
C.铝与SiO2高温下恰好反应后,所得固体物质前后质量不变
D.常温下,相同的铝片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浓硫酸和稀硫酸,稀硫酸中的铝片先溶解完
11.以红土镍矿(主要含有Fe2O3、FeO、NiO、SiO2等)为原料,获取净水剂黄钠铁矾[NaFe3(SO4)2(OH)6]和NiCl2 6H2O部分工艺流程如图: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滤渣"的主要成分是SiO2
B.“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2Fe2++ClO-=2Fe3++Cl-+H2O
C.“氧化”后所得溶液中主要的阳离子有Fe3+、Fe2+、Ni2+、H+
D.“转化”时加入Na2CO3用于调节反应液pH有利于黄钠铁矾沉淀
12.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A.Fe3O4(s)Fe(s)FeSO4(aq)
B.Mg(OH)2MgCl2(aq)Mg
C.Cu2(OH)2CO3CuOCu(OH)2
D.NaCl(aq)NaHCO3(s)Na2CO3(s)
13.锑白(Sb2O3)为白色粉末,不溶于水,溶于酸和强碱,主要用于制备白色颜料、油漆等。一种利用锑矿粉(主要成分为Sb2S3、SiO2)制取锑白的流程如下。
已知:浸出液中的阳离子主要为Sb3+、Fe3+、Fe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浸出”时发生的反应为Sb2S3+6Fe3+=2Sb3++6Fe2++3S
B.可以用KSCN溶液检验“还原”反应是否完全
C.“滤液”中通入Cl2后可返回“浸出”工序循环使用
D.“中和”时可用过量的NaOH溶液代替氨水
14.将铁粉、铜粉、FeCl3溶液和CuCl2溶液混合于某容器中充分反应,(假设容器不参加反应)。若过滤后滤渣能被磁铁吸引,则溶液中不可能有
A.Fe3+
B.Fe2+和Cu2+
C.Fe3+和Cu2+
D.Cu2+
15.下列金属冶炼的反应原理,不合理的是
A.2NaCl(熔融)2Na+Cl2↑
B.Fe2O3+3CO2Fe+3CO2
C.2Ag2O4Ag+O2↑
D.2AlCl3(熔融)2Al+3Cl2↑
二、综合题(共5题)
16.(1)国际化学年的中国宣传口号是“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学习化学应该明白“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道理。请填空:
①若金属钠等活泼金属着火时,应该用__________来灭火。金属钠应保存在__________中。
②胃舒平(含有氢氧化铝)治疗胃酸(盐酸)过多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③“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
还原成Fe2+”这句话指出,维生素C在这一反应中作__剂,具有_______性;
④过氧化钠在太空及潜水艇中作为供氧剂的两个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Fe与Cl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所得产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将该产物溶于水配成溶液,分装在两支试管中。请回答:
a.若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则溶液变成________
色。
b.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
(3)纯净的H2在Cl2中燃烧发出________
色火焰。
17.化学研究主要用的是实验方法,所以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运用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向沸水中逐滴滴加饱和FeCl3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该分散系中粒子直径的范围是________nm。写出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是由天然磁石制成的,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
(3)Fe跟Cl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所得产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将该产物溶于水配成溶液,分装在两支试管中。请回答:
①若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则溶液变成________色。
②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现象为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4)若Fe2+溶液中存在Fe3+,除去的方法是________;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5)除去铁粉中混有的铝粉应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8.将铁粉、铜粉、FeCl3溶液和CuCl2溶液混合于某容器中充分反应(假定容器不参与反应)。试判断下列情况下,溶液中存在的金属离子和金属单质。
(1)若铁粉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______;
(2)若氯化铜有剩余,则容器中可能有_______;
(3)若氯化铁和氯化铜都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_____,肯定有___。
19.向一定量Fe、FeO、Fe2O3、Fe3O4的混合物中,加入100g
3.65%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0.02g气体,且所得溶液中阳离子只含Fe2+离子(已知Fe+2Fe3+=3
Fe2+),则原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20.铝、铁、铜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1)铝、铁、铜三种金属都能作导线,是因为它们都具有________。
(2)铝在空气中不易被锈蚀,是因为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铜锈的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由此我们可以得到铜生锈是铜和氧气、水、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4)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设计实验验证铝、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每步反应金属均有剩余)
若甲试管中无明显现象,乙试管中的金属b为______时可以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丙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若金属a、b、c依次为铁、铝、铜时,则无法比较___和___的活动性强弱。
参考答案
1.D
【详解】
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中,,,与足量铁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所以H+和NO3-恰好反应,产生NO的物质的量为0.02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448L,答案选D。
【点睛】
金属与硝酸反应计算题:
(1)思维模型:
(2)计算中的守恒思想的应用:
①原子守恒法:HNO3与金属反应时,一部分HNO3起酸的作用,以NO3-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一部分作为氧化剂转化为还原产物,这两部分中氮原子的总物质的量等于反应消耗的HNO3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
②得失电子守恒法:HNO3与金属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HNO3中氮原子得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金属失电子的物质的量。
③电荷守恒法:HNO3过量时反应后溶液中(不考虑OH-)则有:c(NO3-)=c(H+)+nc(Mn+)(Mn+代表金属离子)。
④离子方程式计算法:金属与H2SO4、HNO3的混合酸反应时,由于硝酸盐中NO3-在H2SO4提供H+的条件下能继续与金属反应,因此此类题目应用离子方程式来计算,先作过量判断,然后根据完全反应的金属或H+或NO3-进行相关计算,且溶液中要符合电荷守恒。
2.A
【详解】
A.工业上用焦炭还原石英砂可制得含少量杂质的粗硅,A正确;
B.电解NaCl溶液得不到金属单质钠,得到的是氢氧化钠,B错误;
C.铝热反应可用于冶炼高熔点金属,如Cr、Mn等,K、Ca、不是高熔点金属,C错误;
D.Al2O3熔点很高,工业电解熔融态的Al2O3制Al时,加冰晶石的主要作用是降低熔化温度,节约能源,D错误;
故选A。
3.B
【详解】
A.FeCl3与碱NaOH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Fe(OH)3,故能够一步完成,A不符合题意;
B.SiO2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产生H2SiO3,故不能够一步完成,B符合题意;
C.Na2CO3可与SiO2在高温下反应生成Na2SiO3,故能够一步完成,C不符合题意;
D.H2SiO3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SiO2,故能够一步完成,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
4.A
【详解】
A.铝的还原性强,且铝热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则可以通过铝热反应冶炼某些高熔点金属,A正确;
B.铝热剂是铝粉和难熔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并不只是指铝和氧化铁混合后的物质,B错误;
C.铝热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所以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C错误;
D.铝热反应可以用来冶炼出高熔点金属,如金属铁,但工业上是通过CO还原法冶炼大量的铁,D错误;
故选A。
5.C
【详解】
A.把钢煅作或长或圆的叶子形状,说明金属铁有良好延展性,故A正确;
B.中药材铁华粉的主要成分是醋酸亚铁,故开始要除去铁锈,防止三价铁影响产物纯度,故B正确;
C.金属铁在醋瓮中密封保存,隔绝空气,不能与氧气反应,故C错误;
D.隔绝空气,铁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亚铁,故D正确;
故C正确。
6.A
【详解】
A.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故A正确;
B.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镁溶液混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硫酸钡沉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OH-+Mg2++Ba2++=
BaSO4↓+Mg(OH)2↓,故B错误;
C.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H+=
H2O+CO2↑,故C错误;
D.氢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氢氧化铜为难溶物,保留化学式,不能拆,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u(OH)2+2H+=Cu2++2H2O,故D错误;
故选A。
7.B
【分析】
溶液加入盐酸生成气体,可能含有,或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溶液Ⅰ加入过量氢氧化钡生成气体B,一定为氨气,则存在,有色沉淀为氢氧化铁,则确定含有,从而可知不存在,则气体应是由、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根据电荷守恒可知,除等物质的量的、、外一定含有,一定不含和,溶液Ⅱ与适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该白色沉淀为BaCO3。
【详解】
A.由分析可知,气体A是NO,气体B是,A项正确;
B.由分析可知,白色沉淀是BaCO3,B项错误;
C.由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C项正确;
D.由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不含,D项正确;
答案选B。
8.B
【详解】
A.工业上通常将氯化钾和钠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钾蒸汽和氯化钠,由于钾的沸点比钠低,因此反应中可以使钾不断从体系中脱离,该方法不属于热分解法,A不符合题意;
B.工业上一般采用将辰砂(主要成分是HgO)在空气中焙烧或与生石灰共热得到汞,该方法属于热分解法,B符合题意;
C.工业上通常通过电解熔融的MgCl2来制取Mg,该方法属于电解法,C不符合题意;
D.工业上一般先将焦炭变为CO,再用CO还原铁矿石(含铁的氧化物)来获得铁,该方法属于热还原法,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D
【详解】
离子氧化性Fe3+>Cu2+>Fe2+,铁首先与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再与Cu2+反应,若有铁剩余,一定有铜生成,Fe3+离子和Cu2+离子无剩余,2FeCl3+Fe═3FeCl2、CuCl2+Fe═Cu+FeCl2,那么容器内还应存在Fe2+,Cu,故选D。
10.B
【详解】
A.Al2O3熔点很高,可以用作耐火材料,A项正确;
B.Al比较活泼,能和强酸、强碱反应,而氨水是弱碱,Al不能和氨水反应,B项错误;
C.铝与SiO2高温下恰好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质量不变,C项正确;
D.常温下,铝遇浓硫酸钝化,所以稀硫酸中的铝片先溶解完,D项正确;
答案选B。
11.C
【详解】
A.Fe2O3、FeO、NiO、SiO2经过“酸浸”后,溶液存在Fe3+、Fe2+和Ni2+,只有SiO2不溶于硫酸,作为滤渣被过滤出来,选项A正确;
B.“氧化”反应是次氯酸钠将Fe2+氧化为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2Fe2++ClO-=2Fe3++Cl-+H2O,选项B正确;
C.“酸浸”后,溶液中存在Fe3+、Fe2+和Ni2+,加入NaClO“氧化”后所得溶液中主要的阳离子有Fe3+、Ni2+、H+、Na+,选项C不正确;
D.“转化”时加入Na2CO3用于调节反应液pH,消耗使H+pH增大,有利于黄钠铁矾沉淀,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12.A
【详解】
A.四氧化三铁与铝发生置换生成单质铁,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A正确;
B.电解氯化镁溶液不能生成镁单质,B错误;
C.氧化铜和水不能生成氢氧化铜,C错误;
D.氯化钠与二氧化碳不反应,不能生成碳酸氢钠,D错误;
答案选A。
13.D
【详解】
A.根据题干流程图可知,浸出液中的阳离子主要为Sb3+、Fe3+、Fe2+
,滤渣中有SiO2和S,故可推知“浸出”时发生的反应为Sb2S3+6Fe3+=2Sb3++6Fe2++3S,A正确;
B.根据题干流程图可知,“还原”过程主要是将Fe3+转化为Fe2+,Sb转化为Sb3+,故可以用KSCN溶液检验“还原”反应是否完全,B正确;
C.“滤液”中主要含有Fe2+,通入Cl2后可得到Fe3+,可返回“浸出”工序循环使用,C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知,锑白(Sb2O3)为白色粉末,不溶于水,溶于酸和强碱,故“中和”时不可用过量的NaOH溶液代替氨水,否则将溶解部分锑白(Sb2O3)造成损失,D错误;
故答案为:D。
14.C
【分析】
铁均能被铁离子、铜离子氧化,2Fe3++Fe=3Fe2+、Fe+Cu2+=Fe2++Cu,且铁的还原性大于铜,即Fe3+先氧化Fe、后氧化Cu。
【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若过滤后滤渣能被磁铁吸引,则滤渣中肯定含Fe,则Fe3+一定会被还原为Fe2+、Cu2+一定会被还原为Cu单质,即Fe3+、Cu2+都不能存在,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15.D
【详解】
A.Na是活泼的金属,采用电解熔融NaCl的方法冶炼Na,方法得当,方程式书写符合反应事实,遵循质量守恒定律,A正确;
B.Fe是比较活泼的金属,采用热还原方法冶炼,方法得当,方程式书写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正确;
C.Ag是不活泼的金属,采用热分解方法冶炼,方法符合事实,方程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正确;
D.AlCl3是共价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应该采用电解熔融Al2O3的方法冶炼,方程式为:2Al2O3(熔融)4Al+3O2↑,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16.沙子或土
煤油
Al(OH)+3
H+=
Al3++3H2O
还原
还原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
===4NaOH+O2↑
FeCl3
血红
生成红褐色沉淀
Fe3++3OH-===Fe(OH)3↓
苍白
【详解】
(1)①钠燃烧产生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或二氧化碳均反应,若金属钠等活泼金属着火时,应该用沙子或土来灭火。钠的密度大于煤油,金属钠应保存在煤油中。②胃舒平(含有氢氧化铝)治疗胃酸(盐酸)过多的实质是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③“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还原成Fe2+”,反应中铁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所以维生素C在这一反应中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④过氧化钠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因此在太空及潜水艇中作为供氧剂,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分别是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2)Fe与Cl2在点燃条件下反应,所得产物的化学式是FeCl3。a.若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则溶液变成显红色。b.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氢氧化铁沉淀,现象为生成红褐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3++3OH-===Fe(OH)3↓。(3)纯净的H2在Cl2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17.1~100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Fe3O4
FeCl3
血红
生成红褐色沉淀
Fe3++3OH-=Fe(OH)3↓
加入铁粉
2Fe3++Fe=3Fe2+
NaOH
2Al+2NaOH+2H2O=2NaAlO2+3H2↑
【详解】
(1)向沸水中逐滴滴加饱和FeCl3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胶体的微粒直径的范围是1~100nm,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故答案为:1~100;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2)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是由天然磁石制成的,其主要成分是:Fe3O4,故答案为:Fe3O4;
(3)Fe跟Cl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所得产物为氯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e+3Cl22FeCl3,化学式:FeCl3,故答案为:FeCl3;
①若向其中一支试管的氯化铁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反应生成血红色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3SCN-=Fe(SCN)3,则溶液变成血红色,故答案为:血红;
②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发生反应为:Fe3++3OH-=Fe(OH)3↓,现象为:生成红褐色沉淀,故答案为:生成红褐色沉淀;Fe3++3OH-=Fe(OH)3↓;
(4)若Fe2+溶液中存在Fe3+,除去的方法是:加入铁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Fe=3Fe2+,故答案为:加入铁粉;2Fe3++Fe=3Fe2+;
(5)除去铁粉中混有的铝粉应选用的试剂为: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故答案为:NaOH;2Al+2NaOH+2H2O=2NaAlO2+3H2↑。
18.Fe3+、
Cu2+
Fe2+、Fe3+
Fe、Cu
Fe2+
【分析】
铁均能被铁离子、铜离子氧化,2Fe3++Fe=3Fe2+、Fe+Cu2+=Fe2++Cu,且铁的还原性大于铜,Fe3+先氧化Fe后氧化Cu,且Cu+2FeCl3=CuCl2+2FeCl2,故氧化性:FeCl3>CuCl2>FeCl2,还原性Fe>Cu。
【详解】
1)反应后铁有剩余,发生Fe+2FeCl3=3FeCl2,Fe+CuCl2=Cu+FeCl2,Fe3+、Cu2+都不能存在,故答案为:Fe3+、Cu2+;
(2)若CuCl2有剩余,由于氯化铜可氧化单质铁,则不可能有Fe,发生Fe+2FeCl3=3FeCl2,可能发生Cu+2FeCl3=CuCl2+2FeCl2,则容器中可能有Fe3+、Fe2+,故答案为:Fe3+、Fe2+;
(3)FeCl3和CuCl2都有剩余,发生Fe+2FeCl3=3FeCl2,Cu+2FeCl3=CuCl2+2FeCl2,Fe、Cu都不能存在,容器中一定存在Fe2+,故答案为:Fe、Cu;Fe2+。
【点睛】
本题需要注意写出可以发生的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来判断,并且要能比较氧化性与还原性的大小。
19.81.4%
【分析】
根据题意,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盐酸没有剩余,反应后的溶液中无Fe3+存在,因此Fe元素在溶液中只以FeCl2的形式存在,根据盐酸的质量可以计算出铁元素的质量,盐酸中的氢离子一部分与铁反应放出氢气,一部分与混合物中的氧元素结合形成水,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根据题意,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盐酸没有剩余,反应后的溶液中无Fe3+存在,因此Fe元素在溶液中只以FeCl2的形式存在,溶液中氯离子与亚铁离子的个数比为2∶1。100g
3.65%的盐酸中含有氯化氢的质量为3.65g,物质的量为=0.1mol,则混合物中含有铁0.05mol,其中铁与元素反应放出0.02g氢气,这部分氢元素来自盐酸,需要氢离子0.02mol,则其余氢离子与混合物中的氧元素结合形成水,因此原混合物中含有氧元素=0.04mol,因此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81.4%,故答案为:81.4%。
20.导电性
4Al+3O2=2Al2O3
二氧化碳
铁
2Al+3FeCl2=2AlCl3+3Fe
铁
铜
【详解】
(1)铝、铁、铜三种金属都能作导线,是因为它们都具有导电性,故填:导电性;
(2)铝在空气中不易被锈蚀,是因为易被氧气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故填:4Al+3O2=2Al2O3;
(3)铜锈的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锈中含有铜、氢、氧和碳元素,故由此我们可以得到铜生锈需要含有氢元素、氧元素和碳元素的物质,空气中含有氢元素的物质是水,含有碳元素的物质是二氧化碳,故是铜和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故填:二氧化碳;
(4)若甲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则甲中是铜,上层清夜是盐酸,可以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亚铁能与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铁,故乙试管中的金属b为铁时可以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丙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FeCl2=2AlCl3+3Fe;若金属a、b、c依次为铁、铝、铜时,a中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亚铁与b中的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铁,可以证明铁和铝的活动性,氯化铝不与c中的铜反应,可以知道铝和铜的活动性,则无法比较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