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
第1课时
比例尺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68页例1、例2,课堂活动1、2、3题,练习十八1~4题。
育人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有关信息,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能读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并会用比例尺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解决问题的习惯。
4.在探究比例尺意义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5.在理解比例尺和用比例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理性美、简洁美。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运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能正确描述各种比例尺所表示的含意。
学习评价设计
1.判断对错。
(1)比例尺是一种测量长度的工具。
(
)
(2)学校平面图的比例尺是
m。
(
)
(3)比例尺10:1表示图上距离1cm相当于实际距离10cm。
(
)
2.小王从家到青少年宫的实际距离是600m,画在图上是6cm,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3.练习十八1~4题。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五育融合育人点提示
情境引入
提问:一间会议室长12m,宽6m,现在把会议室的地面画在纸上,你行吗?(哪有那么大的本子?不够画怎么办?)(可以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图形的放缩,把会议室的长和宽都缩小一定的倍数在纸上表示出来。)
出示一幅住房平面图。提问:住房平面图与实际的房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比例尺)
生思考,交流:哪有那么大的本子?不够画怎么办?
探究新知
1.介绍“实际距离”的含义。在这里教室地面长9米,宽6米就是实际的长度,数学上称之为实际距离。(板书)
2.尝试设计——介绍“图上距离”的含义
现在老师就请你们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将教室占地的平面图画在老师发给的边长为1cm方格纸上。
(1)电脑出示学习要求:①确定图上的长和宽;②个人独立作出平面图(方格边长是1厘米);③写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并化简。
(2)学生自主设计教室的示意图,师巡视并指导。
(3)学生反馈交流:投影仪展示学生介绍设计方案、思路。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长宽
选择一组数据板书:
12厘米
:
12
米=12
:
1200=1
:
100
6厘米
:
6米=6
:
600=1
:
100
强调:12厘米和12米的单位不同,不能直接化简,必须先要把它们化成相同单位,再化简得到1:
100。这里的1:
100就是我们以前所说的1格表示的1米,即100厘米。
师板书:
6厘米
:
12米=6
:
1200=1
:
200
3厘米
:
6米=3
:
600=1
:
200……
(4)明确:设计的平面图长、宽就是画在方格纸上的距离,数学上叫做图上距离。
3.初步认识比例尺
(1)我们知道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存在着一种倍数的关系,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比例尺(板书)。
(2)提问:现在你知道什么叫做比例尺吗?比例尺是谁与谁的比?怎么求呢?
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
=比例尺
(3)即时练习
考考你:看你们会不会求比例尺?
(出示)一张地图上2厘米的线段,表示地面上1000米的距离。求这幅图的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出示)一个零件长2mm,画在图纸上长5厘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4.认识比例尺特征。
(讨论)当你看到比例尺1:50000和25:1时,你想到了什么?
提问:通过观察,你们发现比例尺有什么相同的特征?(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前项或后项写成1)。
根据要求自主设计教室的示意图。
展示交流设计方案、思路。
讨论小结比例尺的意义。
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讨论交流比例尺的特征。
在探究比例尺意义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结合图例理解比例尺
1.教学例2:看一看,议一议。
提问:课件出示例2(1)主题图:这张三峡库区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它表示什么意思?
(1)同桌互相说一说比例尺是多少?它表示什么意思?
(2)学生回答。(比例尺1:4600000表示图上1cm,相当于实际距离4600000cm,因为4600000厘米是46千米,所以还表示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46千米)
(3)即时练习:说一说比例尺1∶25000000和200∶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两个比例尺又有什么区别?(1∶25000000是缩小比例尺;200∶1是扩大比例尺。缩小比例尺前项是1,扩大比例尺后项是1,图距与实距的单位是相同的)
(4)介绍数字比例尺:1:5000000,10:1,1:25000000和200:1这些比例尺都是用数字表示的,我们把它叫做数字比例尺。
2.认识线段比例尺。
课件出示例2,提问:比例尺表示什么意思吗?
(1)同桌互议
(2)反馈
(3)介绍线段比例尺及表示的意思。象这样用线段表示的比例尺是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1cm,相当于实际的10m。如果我们量出了图上小红家到学校的长度是11厘米,怎样算出实际距离呢?怎么想的?
3.线段比例尺与数字比例尺的相互转化。
4.指导学生看书并小结
强调:比例尺它不同于一般的尺子,实质上它是一种比。
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比例尺的意义。
同桌讨论比例尺的意义,再全班交流。
独立思考,再交流线段比例尺与数字比例尺的相互转化。
独立看书勾画。
在理解比例尺的过程中,感受理性美、简洁美。
巩固练习
课堂活动第1、2、3题。
要求:第1题:画出示意图,交流用的比例尺。
第2题:要求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课桌面的示意图。
第3题:(1)比较比例尺1:10和10:1,巩固学生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
(2)明确比例尺是一个比,它的前项表示图上距离,后项表示实际距离。当把图形缩小时,比例尺的前项是1;当把图形放大时,比例尺的后项是1。
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在用比例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理性美、简洁美。
达标反馈
1.判断对错。
(1)比例尺是一种测量长度的工具。
(
)
(2)学校平面图的比例尺是
m。
(
)
(3)比例尺10:1表示图上距离1cm相当于实际距离10cm。
(
)
2.小王从家到青少年宫的实际距离是600m,画在图上是6cm,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或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或不懂?
2.教师总结:(1)比例尺是一个比,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倍数关系,其结果不应带计量单位;它更不是一把尺子。(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否则比例尺无意义。(3)比例尺前项化简为1,是将实际距离缩小;比例尺后项化简为1,是将实际距离扩大。
自由交流,谈收获。
课堂作业
练习十八1~4题。
独立完成。
板书
设计
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
=比例尺
教学
反思
第2课时
比例尺(二)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69~70页例3,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十八第5~8题。
育人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注意计算过程中的单位处理。
2.通过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4.在理解比例尺和用比例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理性美、简洁美。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利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的方法。
难点: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并注意计算过程中的单位处理。
学习评价设计
练习十八第5、7、8题。
1、第5题根据线段比例尺和图距,
求甲地到乙地与乙地到丙地的实际距
离之和。
2、第7题先量出风景画的长和宽,
再按所给比例尺,算出实际的长与宽,
最后得到实际周长至少需要多长的木
条(不算接头处损耗)。
3、第8题由知道图距(量出书上所
画篮球场平面图的长与宽)和比例尺
1∶500,求实际距离。注意,结果按“四舍五入”法取整米数。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五育融合育人点提示
复习引入
1.出示课件。
(1)300000cm=(
)km
8.5km=(
)cm
指出:厘米数化成千米数,要在厘米数后面去掉5个0,即是原数的十万分之一;把千米数化成厘米数,要在千米数后面添上5个0,即是原数的十万倍。
(2)比例尺1:6000000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在这幅图上1cm的距离代表实际距离(
)km。转化成线段比例尺是(
)。
(3)某一种零件的长度是8mm,画在图纸上的长度是4cm,那么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
)。
2.反馈时追问:什么是比例尺:求比例尺的方法是什么?
求比例尺的方法:(1)写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2)统一这个比的单位,去掉单位后化简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3.谈话引入新课,揭示课题并板书。
同学们,会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求比例尺,如果知道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怎样求图上距离呢?或者知道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怎样求实际距离?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样的问题。板书课题:比例尺(二)。
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汇报交流。
交流回顾比例尺的意义以及开球比例尺的方法。
探究新知
1.教学例3——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1)课件出示例3:儿童乐园平面图,学生认真观察,并搜集信息。
(2)仔细观察,你得到那些数学信息?
(3)反馈学生得到的信息。
学生:这幅儿童乐园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2000。表示图上距离1cm相当
于实际距离2000cm,即20米。
(4)提出问题(1):儿童乐园中的长方形碰碰车场的实际长40m,宽是20m,求它的图上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5)想一想,应该怎么计算?
①学生相互讨论,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学生试着做一做,教师巡视辅导。
③展示学生作品,共同评议。
预设方法1:我是用倍数关系来解的,因为比例尺1:2000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2000倍。
板书:40m=4000cm,4000÷2000=2(cm)
20m=2000cm,2000÷2000=1(cm)
预设方法2:我是用分数来解的,因为比例尺1:2000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板书:40m=4000cm,4000×=2(cm)
20m=2000cm,2000×=1(cm)
预设方法3:我是用比例尺的意义来解的,因为比例尺1:2000表示图上距离1cm相当于实际距离20m。
板书:4000cm=40m,40÷20=2(cm)
2000cm=20m,20÷20=1(cm)
(6)归纳总结:
①有实际距离、比例尺怎样求图上距离?生: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板书)
②注意问题:单位要统一。
(7)继续提出问题(2):图中旱冰场的长2.5cm,宽1.5cm。旱冰场实际占地面积是多少?
①小组讨论,感知方法。能不能依据图上面积按比例尺来进行实际面积的换算呢?
②集体评议,明确方法。
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长度单位的比,不是面积比,所以不能用图上面积的比和比例尺求实际面积。
怎么算?根据可得: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③学生根据上式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
④作品展示,明确关键环节。
先求出旱冰场实际的长与宽各是多少?再求实际面积。
即:2.5÷5000(cm),
5000cm=50m
1.5÷3000(cm),
3000cm=30m
50×30=1500(㎡)
2.指导学生看例3。
3.师生总结方法与思路。
(1)我们是采用了哪些方法解决问题的?
引导生小结:利用倍数关系去解;以利用分数关系去解;可以利用比例尺的意义去解。
(2)提示: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问题,方法很多,关键是要找准问题,明确所求,注意单位。(板书:统一单位,看清问题)
观察交流获取的数学信息。
讨论以后再尝试解答,最后再展示交流不同的解答思路,集体评议。
学生小结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方法。
分组汇报,小结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汇报交流。
看书勾画。
讨论交流,小结不同的解题方法。
通过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理解比例尺和用比例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理性美、简洁美。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第1题。
先让学生动手测量,按规定的比例尺画出教室的平面图,独立解答。并让同学说一说,怎样用“·”在图上标出自己的座位才更准确?这个难点可以通过全班交流,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2.练习十八第6题。
(1)组织学生测量黑板的长和宽实际长度
(2)让学生按照所给出的比例尺算出黑板长、宽的图上距离。
(3)画出黑板的示意图。
学生动手测量,独立解答。
全班交流。
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谈收获。
课堂作业
练习十八第5、7、8题。
板书
设计
比例尺
40m=4000cm,4000×1/2000=2(cm)
4000cm=40m,40÷20=2(cm)
20m=2000cm,2000×1/2000
=1(cm)
2000cm=20m,20÷20=1(cm)
教学
反思
第3课时
比例尺(三)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例4及课堂活动第2、3题,练习十九第9~11题。
育人目标
1.熟练运用比例尺的意义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综合运用比例尺等其他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重难点
应用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并解决有关问题。
学习评价设计
练习十九第9、10、11题。
1.第9题先由图距和比例尺,求出
学校到少年宫的实际距离。再由距离
与速度(1分走50m),求出时间(到少年
宫需多少分)。
2.第10题先量出甲地到乙地(经
过3站)的图上距离,按所给线段比例
尺,算出甲地经过3站到乙地的实际距
离。再按“时间=路程÷速度”,算出所需
时间。最后由起始时间(8:00),算出汽
车到达乙地的时间是几时。
3.第11题先由图上距离和比例尺,算出重庆到武汉的实际距离。再由飞机飞行时间
1时6分,算出飞机平均每时飞行约多少千米(约710km)。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五育融合育人点提示
复习引入
1.填空。
(1)5千米=(
)米=(
)厘米。
(2)根据表达形式的不同,比例尺可分为(
)比例尺和(
)比例尺。
(3)1:10000这个比例尺表示把实际距离(
)到原来的,即图上距离
1cm相当于实际距离(
)cm。
2.引入课题。
同学们前面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比例尺(三)。
生独立完成并交流汇报
探究新知
1.教学例4——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4及中国地图。
(2)你们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
生反馈:中国地图的比例尺是1:6000000,北京到重庆的图上距离是24cm。
并让学生说出比例尺1:6000000指地图上的1cm表示实际距离6000000cm。
(3)提出数学问题①北京到重庆实际距离是多少?想一想,怎么求实际距离?
(4)学生解答,汇报做法。
①学生独立完成,个别指导,抽同学板书做法。
②汇报解题思路,其他同学要仔细听。
预设方法1:用线段比例尺1:6000000来解的,因为6000000cm=60km,图上1cm表示实际距离60km。所以,6000000cm=60km,60×24=1440(km)。
预设方法2:我是利用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来解的,因为比例尺1:6000000,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所以,24÷=144000000(cm),144000000cm=1440km。
(5)教师提出问题②:如果飞机平均每时飞720km,从北京到重庆乘飞机要多少时?
①同位之间交流想法,并各自写出解题过程。
②全班汇报,师生评议,达成共识。
③学生代表展示解题过程,其余同学质疑。
板书:1440÷720=2(时)。
2.指导学生看书例4。
学生观察,交流
获取的数学信
息,以及比例尺
的意义。
独立解答,再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
再汇报解题思路。
看书勾画。
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第2题。
(1)学生拿出自备的中国地图,教师指导学生量出图上距离,找到比例尺。
(2)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评议。
(3)交流学习成果,谈一谈想法。
2.课堂活动第3题。
(1)要求学生拿出中国地图,量出成都到重庆的图上距离,独立解答。
(2)让学生完成后进行评价和反思。
(3)议一议:哪些方面相差大?相差为什么这么大?师生共同交流解决。
图上距离都是量的线段长,但实际路程是弯弯曲曲的。因此,实际路程要比计算出来的距离大的多。
拿出自备的中国地图,独立解答。
再全班汇报交流。
讨论实际路程与算出路程差距的原因。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谈收获。
课堂作业
练习十九第9、10、11题。
板书
设计
比例尺
6000000cm=60km
60×24=1440(km)
1440÷720=2(时)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