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word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word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01 21:0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基础练
1.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城市道路安装隔声板
2.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沈阳市规定二环路以内机动车禁止鸣笛,下列减弱噪声的方法与之相同的是
(
)
A.在学校或住宅区种植花草树木
B.在高噪声厂房工作的人员要戴上耳罩
C.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D.在录音棚内安装隔音设备
3.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时免受周围环境噪声的干扰,采取下面哪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
)
A.老师讲话时声音要小一些
B.每位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4.如图2-4-1所示是道路交通“禁止鸣笛”的标志,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城市中的噪声污染,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属于
(
)
A.在入耳处减弱噪声
B.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
C.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以上都有可能
5.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真空能传播声音
B.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就是噪声
C.秋天,蝉趴在树上某个地方也能发出叫声,说明发出声音时物体不需要振动
D.人们利用声呐技术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说明声音只能传递信息而不能传递能量
6.小王同学正在弹奏吉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可以改变音调
B.通常,我们听到的吉他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
C.吉他的音量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
D.动听的吉他声在任何时候都是美妙的乐音
7.我们应该避免在公众场所高声喧哗,在公众场所高声喧哗会产生____污染,这里高声喧哗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闻其声知其人”是指声音的____(后两空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8.“掩耳盗铃”指在____处减弱声音。
9.在一些城市的繁华街道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种装置(如图2-4-2所示),上面不断闪烁着变化的数字,它是
的装置。它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来减弱噪声。
10.现在的居民楼一般都装有防盗网,网的上方有一块很大的薄铁片做成的挡雨板,这样,在防盗网内的东西就不会淋湿。可是,每当在下雨的时候,雨点打在挡雨板上,发出很响的嗒嗒声,这嗒嗒声是____(选填“乐音”或“噪声”),在夜里,更是影响人的睡眠,如果在铁片上放一块海绵,这是在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来减弱该声音。
11.
一场大雪后,大地披上了银装,这时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这是为什么?
模拟练
1.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
A.晚上休息时关闭房间的门窗
B.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
C.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
D.纺织车间的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2.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
)
A.图书馆阅览室内的絮絮细语声
B.上物理课时,听到隔壁教室音乐课传来的歌声
C.夜深了,人们正要入睡,忽然传来弹奏很熟练的钢琴声
D.吸引着人们的雄辩有力的演讲声
3.如图2-4-3(a)所示,伍实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条振动发声。实验中,他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的声音轻,他同时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幅度分别如图(b)、(c)所示,则他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d)、(e)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____是乐音的波形。请提出一种控制噪声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育才中学旁边有一个卡拉OK歌厅,经常营业到深夜,嘈杂的歌声常常将住宿的学生吵醒。学生们很头疼,但却束手无策,八年级三个物理兴趣小组的学生各提出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1)甲小组同学建议到歌厅交涉,要求晚间休息时歌厅将音量放低。
(2)乙小组同学建议晚间休息时,关闭门窗,并换用厚窗帘。
(3)丙小组同学建议晚间休息时,戴上耳塞睡觉。
请回答下列问题:三个小组各采用了哪一途径减弱噪声?
中考练
1.通常人们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噪声防治。下列措施中属于从接收这一环节防治噪声的是
(
)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公路两旁植树
C.在耳孔中塞一小团棉花
D.学校门口禁止鸣笛
2.为缓解交通压力,许多大中城市都修建了轻轨,我们看到,紧邻居民区的地方大都安装了封闭的玻璃屏,如图2-4-4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防止下雨时淋湿列车
B.控制速度
C.阻断噪声的传播
D.美化环境
3.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
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这种超声波具有能量
B.这种声波的强度是145
dB
C.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D.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4.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经常会影响居民生活,有时甚至会把居民家的窗户玻璃震碎,说明战斗机飞行会产生很大的____,同时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
5.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____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____减弱噪声。
6.中考前夕,为了不打搅小明学习,姥姥看电视时调小了音量,这是在____减弱噪声。调小音量也减小了声音的_____。
拔高练
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2-4-5所示)。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_______。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玻璃球被弹开
单层
79
78
82
80
73
84
84
82
81
80
80
的距离/cm
双层
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5
23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来反映的。
(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
参考答案
基础练
1.B【解析】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B项符合题意。
2.C【解析】机动车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学校或住宅区种植花草树木,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高噪声厂房工作的人员要戴上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防止噪声的产生,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录音棚内安装隔音设备,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项符合题意。
3.C【解析】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有效地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符合题意。
4.C【解析】禁止鸣笛,即让发声体不再发声,故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5.B【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妨碍了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属于噪声,故B正确;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C错误;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如可以清洗精密机械,可以帮助外科医生除去人体内的结石等,故D错误。
6.D【解析】吉他的声音通常情况下是乐音,但如果影响到别人正常的休息、学习和工作时,就变成了噪声。
7.噪声
响度
音色
【解析】在公众场所高声喧哗会影响人们正常的休息、学习和工作,所以产生的是噪声。这里高声喧哗的“高”是指声音特别大,因此指声音的响度。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不同的人音色不同,所以能“闻其声知其人”。
8.人耳【解析】“掩耳盗铃”是指堵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使自己听不到铃铛产生的声音。堵住自己的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声音。
9.监测噪声等级不能
【解析】图示的是噪声等级监测器,此时的噪声是90
dB,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该装置只能监测噪声的等级,不能减弱噪声。
10.噪声声源处【解析】每当在下雨的时候,雨点打在挡雨板上,发出很响的嗒嗒声,该声音影响到了人们的休息,故是噪声。在夜里,为了保证睡眠质量,在铁片上放一块海绵,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1.刚下过的雪是蓬松的,它的表面层有许多小气孔,当外界的声波传人这些小气孔时便要发生反射。由于气孔往往是内部大而口径小,所以,仅有少部分波的能量能通过出口反射回来,而大部分的能量则被吸收掉了,从而导致自然界声音的大部分能量均被这个表面层吸收,故出现了万籁俱寂的场面。
模拟练
1.B【解析】晚上休息时关闭房间的门窗,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只能够监测噪声的等级,不能减弱噪声;纺织车间的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是在噪声的接收处减弱噪声。A、C、D项都不符合题意。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是从噪声的产生防治噪声,故B项符合题意。
2.D【解析】图书馆阅览室内的絮絮细语声,妨碍了人们的学习,属于噪声。上物理课时,人们要听到的是物理老师的讲课声,而隔壁教室音乐课传来的歌声妨碍了同学们的正常学习,属于噪声。夜深了,人们正要入睡,忽然传来弹奏很熟练的钢琴声,妨碍了人们的休息,属于噪声。
3.波形振幅大的声音响度大
(d)
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或防止噪声进入耳朵(任选其一)
【解析】由波形图可知,声音的振幅大,响度大,声音的振幅小,响度小;由图可知,(e)图中的声音的波形不规律,而不规律的声音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属于噪声。
4.甲:在噪声的产生处;乙: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丙:在人耳处。
中考练
1.C【解析】在耳孔中塞一小团棉花,是为了在声音的接收处减弱噪声,C选项符合题意。
2.C【解析】紧邻居民区的地方大都安装了封闭的玻璃屏,是为了切断声音的传播途径,阻断噪声的传播。
3.A【解析】“金嗓子”发出的声波是高频声波,是人耳能够听到的,因此不是超声波,A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4.噪声能量
【解析】战斗机在飞行时,产生巨大的声音说明声音比较有“劲”,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属于噪声。战斗机把玻璃震碎,是声波引起空气振动将玻璃震碎,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5.声源处传播过程中
【解析】“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阻碍了声音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6.声源处响度【解析】把电视音量调小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影响小明学习;调节音量时,喇叭的振幅发生改变,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所以把音量调小是为了减小声音的响度。
拔高练
(1)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
(2)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3)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解析】(1)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是造成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的主要原因;(2)当玻璃板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来反映的,这是转换的研究方法;(3)同样的撞击下,单层玻璃后的玻璃球比双层玻璃后的玻璃球运动的距离远,所以结论是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