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01 21:2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夯实基础
1.如图所示,小聪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
B.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C.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2.当物体距凸透镜5f处沿主光轴逐渐向f处移动时,在光屏上成的像一定是(  )
A.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逐渐减小
B.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逐渐增大
C.倒立的虚像,像的大小逐渐减小
D.正立的实像,像的大小逐渐增大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小红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的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当她把蜡烛移到距透镜10cm处时,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4.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5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  )
A.30cm
B.20cm
C.10cm
D.5cm
5.某同学在做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cm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则可判断此透镜(  )
A.是凸透镜,焦距为20cm
B.是凸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
C.是凹透镜,焦距为20cm
D.是凹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
二、能力提升
6.小明在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后,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移动蜡烛,先让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不同类型的眼镜片,关于本次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A.放置眼镜片之前,蜡烛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放置眼镜片之前,蜡烛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C.将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D.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7.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6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3cm
B.将蜡烛原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只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
D.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
8.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
(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2)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
方;
(3)在保持(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4)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2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
L(选填“>”、“<”或“=”),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
(用L0、L表示)。
(5)若啸峰同学在图1所示的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了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为了使像仍然清晰,他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了适当的距离,那么,这副眼镜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三、课外拓展
9.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后,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把火柴头放
在凸透镜焦点处一段时间后,火柴会被点燃.他想进一步探究不同的透镜对火柴的点燃效果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们讨论后,他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
1:凹透镜也能点燃火柴;
猜想
2: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焦距大小有关;
猜想
3: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直径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判断猜想
1
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

(2)为了验证猜想
2
是否正确,小华他们选用直径相同而焦距不等的凸透镜进行多次实验,发现火柴被点燃的时间基本相等。这说明猜想
2

(正确/错误)的。
(3)小华他们在验证猜想
2
后,又选用直径和焦距不等的凸透镜进行多次实验来验证猜想
3
是否正确。
请你评价该实验方案:小华他们的实验
(能/不能)验证猜想
3
是否正确,理由是

(4)火柴被点燃的时间还与什么因素有关,请你再提出一个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①猜想:

②依据:

四、中考链接
10.如图所示,小聪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
B.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C.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11.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12.小阳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
(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填“上”或“下”)调整;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到某一位置,才能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

的实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这种成像情况一致的是

参考答案
一、夯实基础
1、【答案】D
【解析】A、由图知,蜡烛放在2倍焦距之外,所以此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而幻灯机是根据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原理制成,故本选项说法错误;B、要使光屏上的烛焰的像变小,蜡烛应远离凸透镜.故本选项说法错误;C、由于成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就应该越向上移动,故本选项说法正确;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毛玻璃板.故本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2、【答案】B
3、【答案】B
4、【答案】A
5、【答案】B
二、能力提升
6、【答案】C
【解析】AB、由图知,物距大于2f,像距小于物距,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A错误,B错误;C、远视镜片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所以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像将提前会聚,使光屏靠近透镜,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C正确;D、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像将延迟会聚,使光屏远离透镜,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D错误。故选C。
7、【答案】D
【解析】A、观察图示可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则u=26cm>2f,解得f<13cm,故A错误;B、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增大,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减小像距,光屏应靠近凸透镜,B错误;C、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C错误;D、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故D正确。故选D。
8、【答案】(1)同一高度;
(2)放大;上;
(3)缩小;
(4)<;L0-2L;
(5)远视。
【解析】(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将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2)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即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实像;由于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改变,则烛焰的像将向上移动;
(3)在保持(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相当于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当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时,此时应该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则所成像应该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4)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成倒立放大实像条件是f<U<2f,如图2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L;当凸透镜移至B位置时,因为在光屛上出现清晰的像,根据光的可逆性原理,可以假设蜡烛在光屛位置时,像应成在原蜡烛位置,因此,光屏到透镜位置B的距离应为L,故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L0-2L;
(5)将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说明提前成像了,故放置的是使光线会聚的凸透镜,这种眼镜是用来矫正远视眼的。
三、课外拓展
9、【答案】1)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错误;
(3)能;因为点燃快慢与焦距大小无关,达到了只改变透镜直径的大小实现控制变量的目的;
(4)①火柴被点燃的时间还可能与光照强度(火柴的干湿程度等)有关;②在光照强度大时,火柴接收的能量多(火柴的潮湿程度越大,点燃时间就越长)。
【解析】(1)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不能够会聚光线,不能点燃火柴;
(2)用直径相同而焦距不等的凸透镜进行多次实验,发现火柴被点燃的时间基本相等,这说明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焦距大小无关,则猜想2是错误的。
(3)小华的实验中,选用直径不同的凸透镜,分别用它们点燃火柴,测出火柴被点燃所需要的时间,多次重复实验;因为点燃快慢与焦距大小无关,达到了只改变透镜直径的大小实现控制变量的目的,所以能够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
(4)据实际情况分析即可,如火柴被点燃的时间还可能与光照强度(火柴的干湿程度等)有关;其依据是:在光照强度大时,火柴接收的能量多(火柴的潮湿程度越大,点燃时间就越长。
四、中考链接
10、【答案】C
【解析】A、由图知,蜡烛放在2倍焦距之外,所以此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而幻灯机是根据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原理制成.故本选项说法错误;B、要使光屏上的烛焰的像变小,蜡烛应远离凸透镜.故本选项说法错误;C、由于成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就应该越向上移动,故本选项说法正确;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毛玻璃板.故本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11、【答案】A
【解析】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10cm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10cm。一个物体放在这个透镜前30cm处,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A。
12、【答案】(1)下;(2)15;(3)左;倒立;缩小;照相机。
【解析】(1)根据图示的光屏、凸透镜、烛焰三者的位置关系可知,光屏的中心高于凸透镜、烛焰的中心,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就要使光屏向下调整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2)根据题意,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说明此时满足30cm=u=2f,所以f=15cm;
(3)使烛焰向左移动5cm后,此时u=35cm,即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2f>v>f,因此需要将光屏左移;
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