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眼睛和眼镜
一、夯实基础
1.若要使眼睛看见一个物体,则( )
A.这个物体一定是光源
B.物体上肯定有光线进入眼睛
C.物体和眼睛必须在一条直线上
D.眼睛能发光
2.人的眼睛象一架照相机,则视网膜上成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3.人眼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人眼的讨论,错误的是( )
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像距大于2倍焦距
C.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D.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
4.只要距离合适,远处的物体和近处的物体人都可以看到,原因是( )
A.不断改变相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B.不断改变物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C.不断改变晶状体的凸起程度,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目前我区很多学生不注意用眼保健,以致近视眼越来越多.如图甲、乙、丙、丁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情况的是( )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二、能力提升
6.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
A.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D.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7.下图是鱼眼与人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像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配戴( )
A.近视眼镜
B.远视眼镜
C.凹镜
D.凸镜
8.某物理兴趣小组进行“模拟近视眼”的实验探究.
如图(甲)所示,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标出光屏的位置;拿开眼镜,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像又变得清晰,再标出光屏的位置.观察眼球结构图[如图(乙)]并结合以上实验,回答:
(1)眼球中的视网膜相当于实验中的
;实验中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中的
。
(2)近视眼患者不戴眼镜时,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
(填“前方”或“后方”)。
(3)近视眼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填“会聚”或“发散”),应是
透镜。
(4)某同学患近视眼,一天他的眼镜坏了,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当他用手轻轻按压眼球时,偶然发现能看到黑板上的字了,关于这一现象的猜想,正确的是:
。
A.按压眼球时,晶状体的焦距变长,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变短
B.按压眼球时,晶状体的焦距变短,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变短
C.按压眼球时,晶状体的焦距变长,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变长
三、课外拓展
9.随着科技的进步,激光治疗近视眼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通过手术使许多未成年人摘掉了近视眼镜.根据你所学的光学知识,请你猜想用手术法治好近视眼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你是根据什么做出猜想的?
猜想:
。
猜想依据:
。
10.趣谈动物的眼睛
眼睛中有颜色的部分叫虹膜,虹膜中心的黑洞叫瞳孔,虹膜可以控制瞳孔的大小,以改变进入眼睛的光线的强弱.人从明亮处突然进到黑暗处,眼睛会短时间什么也看不见,这叫眼睛的暗适应,反之为明适应,一般动物的眼睛只要一对,昆虫的眼睛看起来显然也是两只,但事实上每只眼睛都是由许多个六角形小眼成蜂窝状组合在一起,称为复眼,如蜻蜓的每只复眼由10000多个小眼组成,苍蝇也有4000个,复眼中的每个小眼可看到物体的不同部分,所以昆虫可看到不同的方向,昆虫的视力其实很弱,但由于复眼的原因,使得昆虫对移动的物体反应十分敏锐,例如对一个突然出现的物体,人眼的反应时间为0.05s,而苍蝇或蜜蜂只要0.01s就够了。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从眼睛成像的角度来看,调节瞳孔大小的目的是为了调节像的
。
A、大小
B、亮度
C、正、倒
D、实、虚
(2)照相机上的什么装置接见了人眼瞳孔的这种功能
。
A、快门
B、光圈
C、闪光灯
D、胶卷
(3)试比较:人眼在中午光线强时和晚上光线弱时瞳孔的大小。
(4)人眼睛的暗适应和明适应说明了什么问题。
(5)将文中提到的有复眼的动物列举出来。
四、中考链接
11.如图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眼睛的自动调节,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这不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
B.这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系统
C.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应扁平一些
D.看远处的物体常常需要眯起眼睛看
12.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13.小华视物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医生向她介绍激光手术: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手术后的眼角膜形状应为下列图中的( )
A.
B.
C.
D.
参考答案
一、夯实基础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D
二、能力提升
6、【答案】AB
【解析】近视眼镜是凹透镜,首要的问题是知道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蜡烛烛焰的像实际上在光屏前;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原因是烛焰清晰的像在光屏的前面,可以用缩小像距和调节物距的方法使烛焰清晰的像承接在光屏上。根据题意,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前,可以将光屏前移或减小物距以增大像距的方法使烛焰清晰的像承接在光屏上。故选AB。
7、【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鱼眼的晶状体曲度大,焦距短,会聚能力强,在陆地上看远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的会聚能力减弱,故B、C、D错误。故选A。
8、【答案】(1)光屏,晶状体;
(2)前方;
(3)发散,凹;
(4)A.
【解析】(1)眼睛看物体时成的像在视网膜上,且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所以,眼球中的视网膜相当于实验中的光屏,实验中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中的晶状体。
(2)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当看物体时会将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方。
(3)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在近视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4)当他用手轻轻按压眼球时,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变短,晶状体的焦距变长,会聚能力减弱才有可能使像形成在视网膜上。
三、课外拓展
9、【答案】猜想:适当减小晶状体的厚度;
猜想依据:近视眼的成因是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将晶状体变薄一些,使的折光能力弱一些,因此使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解析】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而近视眼的成因是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
10、【答案】(1)由“虹膜可以控制瞳孔的大小,以改变进入眼睛的光线的强弱”可知眼睛瞳孔的作用能改变大小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即调节瞳孔大小的目的是为了调节像的亮度,故选B。
(2)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镜头;视网膜相当于胶卷;瞳孔相当于光圈调节光线的射入量;眼睑相当于快门,快门打开才能有光线进入,故选B。
(3)眼睛瞳孔的作用能改变大小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中午光线强时时瞳孔会收缩;晚上光线比较暗时,瞳孔会扩张。
(4)因为在暗的环境下能扩大瞳孔,慢慢适应暗环境,相反,在强光环境下,眼睛又能缩小痛苦,保护视网膜.说明人眼有有很好的保护机制。
(5)文中提到的有复眼的动物有蜻蜓和苍蝇。
四、中考链接
11、【答案】B
【解析】AB、正常眼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都清晰,就是根据晶状体自动调节的原理,故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系统,所以图中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观察不同物体时的情况,故A错误,B正确;C、看近处的物体,要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应该让晶状体会聚能力变强,所以应该变厚,故C错误;D、对于正常眼,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的都是正常看就行,但对于近视眼,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通过眯眼的方式让晶状体在一定程度上变薄,有利于看清远处的物体,故D错误。故选B。
12、【答案】D
【解析】若将人眼的晶状体当作凸透镜,视网膜当作光屏,那么在人观察物体时,物距往往要远大于2倍焦距,因此成的像应该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D。
13【答案】B
【解析】激光矫正近视,是对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进行手术,使其变薄,相当于一个凹透镜,使其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弱,使成的像后移,直到移到视网膜上。图A角膜的中间和边缘一样厚,图B中间薄边缘厚,符合凹透镜的特点,图C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凸透镜,不符合题意,图D是多块凹透镜组成,不符合题意。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