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折纸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P2-P3内容。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折纸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渗透转化思想,培养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加减的计算思路。即只有相同分母的分数之间才能直接相加减.
教具准备:教学相关内容课件,带阴影部分的纸卡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1.通分和 和
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最后全班汇报并让学生说说通分的方法学生汇报,师概括通分方法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数
=
=
=
=
= =
3、复习口算。+
-
-
4、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即分母不变,只要把分子相加减。那不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应怎么计算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师板书课题:折纸二、展示情境图,探索新知 (课件展示p2情境图1)
1.观察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过渡:我们先来看看淘气和笑笑他们俩在干什么 (课件呈现教材第2页情境图,让学生观察。)两个人一起在同一张图片上画出自己所用的纸的大小。笑笑首先在纸上画出了这张纸的
,淘气继续画出这张纸的
。引导思考:说一说从图中你们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后回答。2.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合理都应给予肯定,并让学生说一说根据问题如何来列式。预设:1.他俩一共用着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列式表示为:
+
=
(一)探究算法。(1)估一估。学生进行估计后,再让学生说一说是如何估计的。教师注意学生的估算过程,合理给与肯定(二)启发思考 1.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师: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的加减法知识是否可以计算出结果? 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折一折,算算,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注意发现不同的算法并做及时的交流。3.自主探究后,要求学生说一说各自小组的计算探究过程。预设:生1:用画一画,得出:用了这张纸的生2:
我根据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先通分变成同分母分数,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
=
+
=师问:为什么要变成同分母的分数进行计算呢 让学生进行讨论汇报:变成同分母的分数后,它们的计数单位就相同了,可以直接按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让学生再次画一画如何把这两个异分母的分数变成同分母的过程。出示课件:即用了这张纸的3.汇报讲解,同分母分数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 4.小结:⑴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可以直接想加减。⑵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先观察相加减的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先通分,将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就可以相加减了。
(二)拓展思考 1.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思考:如何计算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加减法?师:根据题意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应该用减法计算。列式为:
-
=
-
=利用上面的方法解决此题。5.提出问题: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怎样计算 课件出示:+
=
-
=让学生独自解答后在小组内交流,再汇报。质疑:最后的计算结果如果不是最简分数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认识到:能约分的就要约成最简分数。总结算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将分母不同的分数化成同分母,再进行相加减,最后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化成最简分数。
三、巩固练习1.算一算,说一说。+
=
-
=
算一算第一题,并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预设:生1:我是把这两个分数都变成分母为4×8再计算:+
=
+
=
=
生2:我是把4和8的最小公倍数8做为两个分数的分母再计算:
+
=
+
=
师归纳算法: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需通分时可以用两个分数的最小公倍数,有时为了计算简便,也可用两个分数分母的乘积做两个分数的分母,但最后的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2.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1)学生先在图上画一画,然后独立完成填空,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2)学生小组内交流,汇报,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2题。(1)独立审清题意,思考分析淘气的算法,做出正确判断。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形成统一意见。
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怎样计算?想一想,借助画图说一说。板书设计
折纸+
=
-
=
-
=
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先观察相加减的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先通分,将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就可以相加减了。教学反思:新课标要求“让学生自主探究,人人都能获得数学”,在这一主导思想的引领下,本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各种学习情境。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折纸并涂色,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提任何规定要求,让学生自主探究列式,并结合作品图进行估算,探究算法,讲解做法。然后教师再对这些做法进行全面评析。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学生在汇报中自主总结出异分母分数计算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如:最后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通分时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简单等。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评析对错,而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把问题理清,真正做到了让每一个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探究过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第
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课后回忆复习旧知识后教师提问: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是什么?由复习引入巩固了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了铺垫让学生主动获取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列出算式。本片段致力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为下一步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创造了问题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此处汇报后教师应对学生鼓励性评价汇报过程中师生展开交流,明确异分母分数的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通分后分母相同了,分数单位也就相同了,就能直接相加了,向学生适当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做题过程中有的学生出现了没有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通分,教师在小结时明确通分时最好是以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分母,这样可以减少约分的麻烦,而且不容易出错是很有必要的。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