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练习
·海陆变迁
一
、单项选择题
德国有位科学家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下列是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
1.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德国科学家是谁(
)
A.魏格纳
B.麦哲伦
C.哥伦布
D.伽利略
2.以上哪一幅图表示的是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某地质形成的景观图,回答
3-4
题。
3.图示地理景观形成的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断裂深陷
C.冰川作用
D.海浪冲刷
4.关于该地理事物的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崖壁陡峭,幽深曲折
B.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C.悬崖壁立,多火山分布
D.地形崎岖,峰岭众多
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
右图)。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读图完成
5-6
题。
51
52
5.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
)
A.碰撞
B.张裂
C.挤压
6.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A.
日本东京地震的发生
C.红海不断扩张
读图,完成
7-8
题。
D.消亡
)
B.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
D.地中海不断缩小
7.图中①地属于(
)
A.亚欧板块
B.非洲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印度洋板块
8.根据板块学说的观点,下列有关图中地理事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②山脉会消失
B.③山脉会消失
C.④海域会消失
D.⑤海域会消失
读图,回答
9-10
题。
9.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世界上火山地震集中的地带,与这个火山地震带形成无关的板块是
(
)
A.美洲板块
B.非洲板块
C.亚欧板块
D.印度洋板块
10.假如七年级的同学正在三楼的教室上课,突然发生了地震,下列应急措施正确的是
(
)
A.靠近窗户的同学迅速从窗户跳下,逃离教学楼
C.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
B.争先恐后地跑下教学楼
D.大哭大叫,以排遣心中的恐惧
读下图“红海、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位置示意”,
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1-12
题。
11.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脉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等海洋生物化石,
说明这里(
)
53
A.曾经是海洋
B.曾有人来旅游过
C.生物在不断进化
12.图中甲板块是(
)
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非洲板块
二、综合题
14.读“六大板块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D.地壳稳定没有变化
D.太平洋板块
(1)
写出图中字母所在地的板块名称:
A
板块
E
板块
F
板块。
(2)
各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为大洋的是
(填名称)
板块。
(3)
世界上形成两大火山与地震带:
环
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
拉雅火山地震带。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原因是
。
(4)
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
和
。
15.某班学习“板块运动”时,用纸张和书本做实验。阅读试验方法及示意图,回答问
题。
(实验)
:
课桌上有一本书和一张纸,用手挤压书本(如图
1),用手向两侧撕拉纸张(如图
2)。
(1)实验中纸张(书本)代表地球上的板块运动。图
1
实验反映了板块的
运动(挤
压或张裂),图
2
实验反映了板块的
运动(挤压或张裂)。当板块发生张裂运动
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
①断裂
②地表隆起
③形成高大山脉
④形成新的海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
读图
3
可知,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其中
板块几乎全是海洋。
(3)
我国主要位于
板块,喜马拉雅山脉是由该板块和
板块相
碰撞挤压形成的。
(4)
日本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因为它位于
板块和
板块交界处,
地壳活动活跃。
(5)
永暑岛,又叫永暑人工岛,原名永暑礁。2013
年
7
月以来,中国在永暑礁上大规
模填海造陆,截至
2014
年
11
月
17
日,永暑岛主岛面积达到了约
1.3
平方公里,成为
中国大陆实际控制的最大南沙岛屿。
以上材料说明
也可以引起海陆的变化。
(地壳运动、
海平面上升、人类
活动)
(6)
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以每年
0.5-1.2
厘米的速度靠近,有
人推算出大约
2
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近邻。造成中美两国不断靠近的原因是
。
54
A.流水和风力作用的结果
C.板块运动的结果
B.大气运动的结果
D.地球公转运动的结果
(7)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当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避险方法是________
A.在室内迅速跳窗逃生
C.在室外迅速抱住电线杆
B.在室内迅速抱头蹲在墙角
D.在室外迅速跑入建筑物内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