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地理
七年级上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巩固测试
一、单选题
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 )
A.
非洲大陆
B.
亚欧大陆
C.
北美大陆
D.
澳大利亚大陆
下列关于陆地和海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也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B.
地球表面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C.
英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D.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下列题。
图中①表示的大洋是 (
)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图中②和③两个大洲的分界线是 (
)
A.
巴拿马运河
B.
白令海峡
C.
苏伊士运河
D.
乌拉尔山
下列关于世界海陆分布和变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地球表层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B.
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更像一个“陆球”
C.
世界海陆均匀分布
D.
地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拼合而成,各板块处于静止状态
七大洲面积分别是:亚洲4
400万平方千米、非洲3
000万平方千米、北美洲2
400万平方千米、南美洲1
800万平方千米、南极洲1
400万平方千米、欧洲1
000万平方千米、大洋洲900万平方千米。世界各大洲自然环境差异很大,读图,回答下列题。
亚洲面积相当于下列两大洲面积之和:
A.
欧洲、非洲
B.
大洋洲、北美洲
C.
南美洲、北美洲
D.
非洲、南极洲
七大洲中起伏最小(海拔最高与低的差)是:
A.
欧洲
B.
大洋洲
C.
亚洲
D.
非洲
全球陆地平均海拔更接近于亚洲的原因是:
A.
亚洲面积大,且平均海拔高
B.
亚洲面积大,起伏非常小
C.
全球陆地绝大部分都集中在亚洲
D.
全球最高点和最低点都在亚洲
人类从未终止过对海陆变迁奥秘的探索。回答下面问题
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A.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
南极大陆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
C.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
D.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家是()
A.
托勒密
B.
哥白尼
C.
魏格纳
D.
麦哲伦
珠穆朗玛峰的身高会继续“长高”,原因是()
A.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
B.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
C.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
D.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
板块之间的运动,使得板块边界地壳活跃,容易引发地震。当地震来临,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在教室,应躲在课桌旁;主震过后,迅速撤离。
B.
住在高层建筑撤离时不能使用电梯。
C.
在操场或室外,躲在教学楼等建筑物的墙脚、屋檐下,或马上回到教室去。
D.
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四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
)
A.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B.
大气圈、岩石圈、水圈
C.
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D.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
B.
大气圈的大气密度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
C.
岩石圈包括软流层及其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
D.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读下侧世界部分海陆轮廓图,完成题。
符合图中乙海洋的表述为
A.
乙为太平洋,面积居四大洋之首
B.
乙为大西洋,由板块不断张裂而成
C.
乙的西侧为北美洲,东侧为大洋洲
D.
乙的西侧为南美洲,东侧为大洋洲
两大洲的轮廓和生物相似性的特征证明了
A.
生命的起源
B.
地球的运动
C.
大陆漂移假说
D.
地球面貌自古不变
全球构造理论经历了著名的“三级跳”:①1915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②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了“海底扩张说”③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下列有关全球构造理论说法有误的是(
)
A.
大洋两岸古生物化石的相似能作为“大陆漂移说”的证据
B.
“海底扩张说”支持“大陆漂移说”,它解决“大陆漂移说”中的动力问题
C.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D.
“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
某校同学通过“一笔画世界”活动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读图“小顺同学的作品”,完成下题。
为了将各大洲的位置尽量画准确,应首先
A.
确定起笔点
B.
画出重要经纬线
C.
标出七大洲
D.
明确绘图顺序
在小顺同学的作品中,没有画出的是
A.
大洋洲
B.
欧洲
C.
南极洲
D.
非洲
从小顺同学的作品中,可以读出
A.
南美洲完全位于南半球
B.
南极洲处于中纬度
C.
赤道横穿了非洲的中部
D.
亚洲所跨经度最大
白令海峡
①为亚洲与北美洲界线
②沟通了太平洋与北冰洋
③为南、北美洲的界线
④沟通了太平洋与大西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通过读小顺同学的作品,并结合海陆分布知识可以得出
A.
太平洋是全球的中心
B.
北半球海洋面积比陆地更小
C.
四大洋均跨南北半球
D.
南半球海洋面积较北半球广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会出现“立杆不见影”现象的大洲有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二、综合题
读“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图1)和“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可知,全球海陆比例为________。陆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南或北)半球。
(2)世界最大的大洲是________,(填序号)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是________。(填名称)
(3)纬度最高的大洲是________,(填名称)全部在北半球的大洲有北美洲和________。(填序号)
(4)大洲④与⑤的分界线是________运河。
(5)我们所在的大洲是________(填序号)。四大洋中,被亚洲、非洲、南极洲、大洋洲包围的大洋是________(填名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地球上海陆分布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南/北)半球,南极地区主要为__________。(陆地/海洋)
(2)写出图中各序号分别代表的大洲或大洋
a__________洲
c__________洲
d__________洲
e__________洋
(3)图中b___________运河,f___________运河。
(4)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为___________;a大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为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土耳其海峡。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9月16日20时48分在甘肃张掖市甘州区(北纬3860度,东经10035度)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地震造成当地震感强烈。
(1)在图中描出亚欧板块的轮廓。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板块
A.______B.______
(3)一般来说,各板块内部比较______,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______,容易引发火山和地震。
(4)日本火山地震频繁,主要是因为日本位于______板块与______板块交界处,以及位于______火山地震带。
(5)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是______。
A.加加林B.伽利略
C.魏格纳
D.哥伦布
(6)请用举例说明海陆变迁。______。
(7)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釆取哪些自我保护措施?______。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小说家儒勒 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他带领读者登上“鹦鹉螺”号,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饱览变幻无穷的海底世界。结合“鹦鹉螺号航行路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1)航线描述:“鹦鹉螺”号从大洋①_______出发,经过大洲B_______,在大洋②______中航行,经过红海,穿过亚洲和大洲C______的分界线运河a_______,过地中海,到达大洋③_____,南行到达大洲D______,北上途径大洲E_____,最终到达大洲G______沿岸。
(2)途中在地中海e处看到了海底火山喷发,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______________;在b处海底参观了亚特兰蒂斯古城,说明这个地方发生了地壳
_________(上升/下降)运动;当“鹦鹉螺”号到达南极大陆时,他们发现在冰雪覆盖的地下埋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对这一事实解释合理
的是________________(植被迁移/人类活动/气候变暖/大陆漂移)。
(3)“鹦鹉螺”号航行证明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是(
)A.
有连续而广阔的陆地
B.
有连续而广阔的海洋
C.
陆地相连但海洋不相连
D.
海洋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第4页,共5页
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