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猫》第二课时课件(共30张PPT)+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教学设计+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猫》第二课时课件(共30张PPT)+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教学设计+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01 12:33:0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6.《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识记生字、词语。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理清文章的线索和结构,体会伏笔的作用。
3.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
4.
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通过品读探究,学会关爱动物、善待生命,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作品,识记生字、词语。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理清文章的线索和结构,体会伏笔的作用。
3.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
【教学难点】
体会伏笔的作用。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作者的家里曾经养过三次猫,这三次养猫的经历给他带来了不尽相同的感受,有快乐,有辛酸,有愤恨,甚至还有无尽的懊悔。这节课我们就来分析下作者对三只猫的不同态度和其中的缘由。
二、合作探究
1、作者在文中设置了多处伏笔,使得结构完整而严谨。请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并说说为后文哪些情节埋下了伏笔?
(1)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 小猫呢 ”地查问好几次。
明确:为下文小猫被路人捉走埋下伏笔。
(2)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
明确:为这只猫病死埋下伏笔。
(3)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明确:为花白猫被冤枉埋下伏笔。
2、在一、二两部分中,作者都着力描写了两只猫的外形和性情,这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用这两只猫的外形和性情描写来突出这两只猫的可爱,这是为了与第三只猫的外形和性情作对比。但这两只如此可爱的猫的逝去,并没有让我产生永生难忘的悲痛感,而第三只难看的猫的逝去却让我有了这种感觉,这就能体现出作者“民主、自由”的思想了。这种写法就叫欲扬先抑。
3、在三只猫中,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要重点写这只猫?
明确:第三只猫。
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因为这只猫的死亡有“我”的原因。它让“我”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它的亡失让“我”刻骨铭心。
4、第三只猫无论它是难看,还是忧郁,按常理来说并不妨碍它的成长。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改变了它的命运?
明确:芙蓉鸟被害
5、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了猫的可怜?
来得可怜:我们如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活得可怜: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去得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
6、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明确:有六个情节,小标题可依次拟为: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
这当中前五个情节是详细述谈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把读者置于疑云中。直到最后一个情节,才用寥寥数语揭示真相,于是疑云顿开。这样安排,不仅使情节显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读者对第三只猫的同情与怜悯。
7、如何理解“我”在“芙蓉鸟事件”发生后的表现
明确:在“芙蓉鸟事件”发生后,
“我”
不仅主观猜测“妄下断语”,而且对猫这个弱小、可怜的动物“怒气冲天”、“拿木棒追打”、“心里还愤的,以为惩戒的还没有快意”,人在动物面前恃强凌弱,充分暴露了人性中凶恶、冷酷、残暴和阴暗的一面。不过,当“我”明白这只丑猫并非是罪魁祸首后,良心受到了谴责。
8、三次亡失小猫之后“我”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9、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明确:“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表达了作者对猫的亡失的失落,对夺人所爱的人的恼恨之情。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表达了作者对第三只猫的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的感情。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
10、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明确: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凭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弥补的。
11、全文先后写了三只猫,在材料安排上有详有略,请写出详略情况及理由。
明确:第一只猫写得简略,第二只猫稍详,第三只猫写得最详细。这样安排是因为三只猫虽然都是弱小的动物,但前两只讨人喜欢,第三只却令人讨厌;三只猫的结局都是不幸的,都令人同情,相比之下,第三只猫显得更为不幸,更令人同情。详写第三只猫使它在全文中处于突出的地位,能让人清楚地感知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12、文章的主旨是通过第三只猫的死亡表达出来的,既然侧重点是第三只猫,那为什么要写第一只、第二只猫呢?
明确:为了形成对比,衬托第三只猫的遭遇以及“我”痛悔的感情。前两只猫从主人那里得到的始终是宠爱,它们的死亡或失踪使“我”“酸辛”或“怅然”“愤恨”,这些感情的出发点是对猫的喜爱,所以其中含有深深的痛惜和怀念之情。而第三只猫却从来没有得到过这样的爱,相反,它原本已无家可归,被主人留下后又遭冷遇,接踵而来的是主人的猜疑、歧视、憎恨、痛打,最后含冤而死。由于和前两只猫形成对比,第三只猫的命运就显得愈加悲惨。这就必然会引起人们更深切的同情,更加突出了“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因而也有力地升华了全文的主旨:对待事物不能凭主观好恶妄下断语,否则会出现偏差,甚至会铸成大错。
13、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
明确: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地对待生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14、阅读这篇文章,你读到一个怎样的郑振铎呢?
郑振铎(duó),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又是著名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
他是一个善良、正直、热忱的人;
他是一个热爱祖国、有忧患意识的人;
他是一个严于律己、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改正错误的人,有着像鲁迅一样的自我剖析的精神,勇于把自己的疮疤揭开给人看的人;
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人。
三、品味语言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画出你最欣赏的描写猫的语句,并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用得妙,最有表现力。请你用“文中
这个句子写得好,好在
”的句式说话。
四、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第三只猫,当时你会怎样为自己辩护呢?(请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语言要符合其身份和地位。)
示例:主人,您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我真的没有偷吃鸟,我久久凝望着它们,只是出于好奇心,没有一点不轨的图谋。您不分青红皂白打了我一通,深深地伤了我的自尊。我真的是被冤枉的,请您相信我,好吗?
五、文章主旨
本文主要写了“我”家先后养的三只猫的故事,表现了“我”因冤枉棒打第三只猫的伤心与自责,同时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决不可主观臆断。此外,作者身上还表现出一个知识分子严于律己、勇于剖析自己的可贵精神。
六、课堂检测
1.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在处理邻里纠纷时,我们不能仅凭一面之词妄下断语。
B.今天下午的作业课,李华因为作业落了太多而畏罪潜逃了。
C.这只忧郁的小猫不讨人待见,过了几个月,在我们家还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D.我一时怒气冲天,不由分说就把餐桌上的碗盘推到地上。
2.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据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最新统计,目前全世界的动物园至少有900家。
B.有的宠物狗因其事迹和照片在网上传播而成为明星,这样的宠物狗被称为“汪星人”。
C.有人直言不讳地批评说,国内很多电视台搞的亲子节目存在着严重的抄袭现象。
D.那种不顾生态环境,片面强调经济效益,无疑是杀鸡取卵,到头来只能得不偿失。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1)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________。
(2)我们都很为它________,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地查问好几次。
(3)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________的动物。
A.预兆  提心吊胆  视而不见
B.预警
提心吊胆
若有若无
C.预兆
心惊胆战
视而不见
D.预警
心惊胆战
若有若无
4.下列对语文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句中的加点词分别是形容词、动词、数量词和名词。
B.“一棵大树”“一场大雨”“一种颜色”“一段时间”这些短语中的量词使用都是正确的。
C.“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句中的标点符号正确。
D.“犬子这次获全国作文大赛大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非常感谢您。”“犬子”一词是谦虚的说法,此句中使用正确。
5.下面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那只花白猫“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为下文“我”冤枉猫埋下伏笔。
B.作者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更加悲痛的原因是“我”冤枉了它,并打跑了它,它的死亡使“我”的内疚无法弥补。
C.作者在写第三只猫前还写了两只猫,那两只猫都活泼、可爱,比第三只猫惹人爱,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拿前两只猫与第三只猫形成对比,突出第三只猫被冤枉至死是它罪有应得。
D.本文给我们的启迪是要善待每一个生命(关爱弱小生命);无论做任何事,千万不能凭个人好恶、私心、偏见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追悔莫及。
6.综合性学习。(9分)
为响应市政府“文明创建一直在路上”的号召,某中学举办“文明志愿者进社区”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
(1)【拟文明标语】小区里总有人遛狗不拴绳,造成很不好的影响,请你为小区拟写一条文明养犬的标语。(2分)
示例:争当文明养犬人,传递社区新风尚。
(2)【劝文明之举】某同学发现有位40岁上下的男子在小区树林里用弹弓打鸟,如果你是该同学,会怎样劝阻他?(3分)
示例:叔叔,鸟类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它们才更美好,我们应该保护它们,请不要伤害它们。
(3)【倡文明行为】活动中,班级宣传委员张雪写了一份倡议书,下面是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
创建和维护城市的文明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当然也离不开我们中学生的支持和参与。我们应积极进行到创建文明城市的攻坚战中,争取为创建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积极【A】响应市政府创建文明城市的号召,【B】提升城市品位,【C】改变城市现状。
1
线句有语病,应把“__进行__”改为“__投入__”。(2分)
②【A】【B】【C】语序不合理,它们的正确位置顺序是___【A】【C】【B】___。(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郑振铎
第五单元
第16课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作者的家里曾经养过三次猫,这三次养猫的经历给他带来了不尽相同的感受,有快乐,有辛酸,有愤恨,甚至还有无尽的懊悔。这节课我们就来分析下作者对三只猫的不同态度和其中的缘由。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识记生字、词语。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理清文章的线索和结构,体会伏笔的作用。
3.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
4.
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通过品读探究,学会关爱动物、善待生命,与动物和谐相处。
合作探究
1、作者在文中设置了多处伏笔,使得结构完整而严谨。请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并说说为后文哪些情节埋下了伏笔?
(1)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 小猫呢 ”地查问好几次。
为下文小猫被路人捉走埋下伏笔。
(2)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
为这只猫病死埋下伏笔。
合作探究
1、作者在文中设置了多处伏笔,使得结构完整而严谨。请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并说说为后文哪些情节埋下了伏笔?
(3)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为花白猫被冤枉埋下伏笔。
合作探究
明确:作者用这两只猫的外形和性情描写来突出这两只猫的可爱,这是为了与第三只猫的外形和性情作对比。但这两只如此可爱的猫的逝去,并没有让我产生永生难忘的悲痛感,而第三只难看的猫的逝去却让我有了这种感觉,这就能体现出作者“民主、自由”的思想了。这种写法就叫欲扬先抑。
2、在一、二两部分中,作者都着力描写了两只猫的外形和性情,这有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
3、在三只猫中,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要重点写这只猫?
明确:第三只猫。
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因为这只猫的死亡有“我”的原因。它让“我”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它的亡失让“我”刻骨铭心。
合作探究
4、第三只猫无论它是难看,还是忧郁,按常理来说并不妨碍它的成长。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改变了它的命运?
改变命运的事件:
芙蓉鸟被害
5、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了猫的可怜?
来得可怜:
活得可怜:
去得可怜:
我们如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
合作探究
6、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明确:有六个情节,小标题可依次拟为: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
这当中前五个情节是详细述谈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把读者置于疑云中。直到最后一个情节,才用寥寥数语揭示真相,于是疑云顿开。这样安排,不仅使情节显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读者对第三只猫的同情与怜悯。
合作探究
7、如何理解“我”在“芙蓉鸟事件”发生后的表现
明确:在“芙蓉鸟事件”发生后,
“我”
不仅主观猜测“妄下断语”,而且对猫这个弱小、可怜的动物“怒气冲天”、“拿木棒追打”、“心里还愤的,以为惩戒的还没有快意”,人在动物面前恃强凌弱,充分暴露了人性中凶恶、冷酷、残暴和阴暗的一面。不过,当“我”明白这只丑猫并非是罪魁祸首后,良心受到了谴责。
8、三次亡失小猫之后“我”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
一缕酸辛
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第二次
怅然地、愤恨地,在咒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取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第三次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
有些不快
十分生气
无比难过
隔了几天……带了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回来
好久不养猫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层层递进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9、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明确:“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表达了作者对猫的亡失的失落,对夺人所爱的人的恼恨之情。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表达了作者对第三只猫的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的感情。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
合作探究
10、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明确: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凭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弥补的。
合作探究
11、全文先后写了三只猫,在材料安排上有详有略,请写出详略情况及理由。
明确:第一只猫写得简略,第二只猫稍详,第三只猫写得最详细。这样安排是因为三只猫虽然都是弱小的动物,但前两只讨人喜欢,第三只却令人讨厌;三只猫的结局都是不幸的,都令人同情,相比之下,第三只猫显得更为不幸,更令人同情。详写第三只猫使它在全文中处于突出的地位,能让人清楚地感知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合作探究
12、文章的主旨是通过第三只猫的死亡表达出来的,既然侧重点是第三只猫,那为什么要写第一只、第二只猫呢?
明确:为了形成对比,衬托第三只猫的遭遇以及“我”痛悔的感情。前两只猫从主人那里得到的始终是宠爱,它们的死亡或失踪使“我”“酸辛”或“怅然”“愤恨”,这些感情的出发点是对猫的喜爱,所以其中含有深深的痛惜和怀念之情。而第三只猫却从来没有得到过这样的爱,相反,它原本已无家可归,被主人留下后又遭冷遇,接踵而来的是主人的猜疑、歧视、憎恨、痛打,最后含冤而死。由于和前两只猫形成对比,第三只猫的命运就显得愈加悲惨。这就必然会引起人们更深切的同情,更加突出了“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因而也有力地升华了全文的主旨:对待事物不能凭主观好恶妄下断语,否则会出现偏差,甚至会铸成大错。
合作探究
明确: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地对待生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13、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
“关爱动物,尊重弱小,善待生命!”
合作探究
14、阅读这篇文章,你读到一个怎样的郑振铎呢?
郑振铎(duó),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又是著名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
他是一个善良、正直、热忱的人;
他是一个热爱祖国、有忧患意识的人;
他是一个严于律己、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改正错误的人,有着像鲁迅一样的自我剖析的精神,勇于把自己的疮疤揭开给人看的人;
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人。
合作探究
例:(1)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出了小猫外貌的可爱。)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画出你最欣赏的描写猫的语句,并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用得妙,最有表现力。请你用“文中
这个句子写得好,好在
”的句式说话。
(2)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滚来滚去”这一动词很有表现力,形象地写出了小猫的活泼可爱。)
(3)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作者运用动作描写来突出小猫的活泼可爱。)
(4)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动词传神,形象地写出了小猫的轻捷、活泼。)
赏读课文品析语言
拓展延伸
示例:主人,您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我真的没有偷吃鸟,我久久凝望着它们,只是出于好奇心,没有一点不轨的图谋。您不分青红皂白打了我一通,深深地伤了我的自尊。我真的是被冤枉的,请您相信我,好吗?
假如你是第三只猫,当时你会怎样为自己辩护呢?(请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语言要符合其身份和地位。)
本文主要写了“我”家先后养的三只猫的故事,表现了“我”因冤枉棒打第三只猫的伤心与自责,同时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决不可主观臆断。此外,作者身上还表现出一个知识分子严于律己、勇于剖析自己的可贵精神。
文章主旨
课堂检测
1.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处理邻里纠纷时,我们不能仅凭一面之词妄下断语。
B.今天下午的作业课,李华因为作业落了太多而畏罪潜逃了。
C.这只忧郁的小猫不讨人待见,过了几个月,在我们家还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D.我一时怒气冲天,不由分说就把餐桌上的碗盘推到地上。
【解析】“畏罪潜逃”意思是做了坏事害怕受到惩罚而逃跑,不合语境
B
课堂检测
2.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最新统计,目前全世界的动物园至少有900家。
B.有的宠物狗因其事迹和照片在网上传播而成为明星,这样的宠物狗被称为“汪星人”。
C.有人直言不讳地批评说,国内很多电视台搞的亲子节目存在着严重的抄袭现象。
D.那种不顾生态环境,片面强调经济效益,无疑是杀鸡取卵,到头来只能得不偿失。
【解析】D项成分残缺,在“经济效益”后加“的做法”。
D
课堂检测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________。
(2)我们都很为它________,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地查问好几次。
(3)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________的动物。
A.预兆  提心吊胆  视而不见
B.预警
提心吊胆
若有若无
C.预兆
心惊胆战
视而不见
D.预警
心惊胆战
若有若无
B
课堂检测
4.下列对语文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句中的加点词分别是形容词、动词、数量词和名词。
B.“一棵大树”“一场大雨”“一种颜色”“一段时间”这些短语中的量词使用都是正确的。
C.“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句中的标点符号正确。
D.“犬子这次获全国作文大赛大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非常感谢您。”“犬子”一词是谦虚的说法,此句中使用正确。
C
课堂检测
5.下面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那只花白猫“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为下文“我”冤枉猫埋下伏笔。
B.作者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更加悲痛的原因是“我”冤枉了它,并打跑了它,它的死亡使“我”的内疚无法弥补。
C.作者在写第三只猫前还写了两只猫,那两只猫都活泼、可爱,比第三只猫惹人爱,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拿前两只猫与第三只猫形成对比,突出第三只猫被冤枉至死是它罪有应得。
D.本文给我们的启迪是要善待每一个生命(关爱弱小生命);无论做任何事,千万不能凭个人好恶、私心、偏见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追悔莫及。
C
课堂检测
6.综合性学习。(9分)
为响应市政府“文明创建一直在路上”的号召,某中学举办“文明志愿者进社区”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
(1)【拟文明标语】小区里总有人遛狗不拴绳,造成很不好的影响,请你为小区拟写一条文明养犬的标语。(2分)
示例:争当文明养犬人,传递社区新风尚。
(2)【劝文明之举】某同学发现有位40岁上下的男子在小区树林里用弹弓打鸟,如果你是该同学,会怎样劝阻他?(3分)
示例:叔叔,鸟类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它们才更美好,我们应该保护它们,请不要伤害它们。
课堂检测
(3)【倡文明行为】活动中,班级宣传委员张雪写了一份倡议书,下面是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
创建和维护城市的文明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当然也离不开我们中学生的支持和参与。我们应积极进行到创建文明城市的攻坚战中,争取为创建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积极【A】响应市政府创建文明城市的号召,【B】提升城市品位,【C】改变城市现状。
①画线句有语病,应把“______”改为“_______”。(2分)
②【A】【B】【C】语序不合理,它们的正确位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2分)
进行
投入
【A】【C】【B】
来历:
外形:
性情:
地位:
结局:
情感:
珍贵
好看
可爱活泼
喜爱、宠爱
亡失
伤心、失落、愤恨

(好恶、私心、偏见)
突出
流浪
丑陋
忧郁懒惰
若有若无、讨厌
棒打、冤枉致死
难过、自责、悔恨
第一、二只猫
第三只猫
对比
尊重、平等、公平

板书设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猫》第二课时导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理清文章的结构。
3.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重点难点】
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对文中的细节描写和重点语句能够圈点勾画,进行朗读和批注;理清课文的故事情节,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法导航】
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在前面的基础上,继续训练默读能力,重点是边读边做圈点勾画。另外,文中有许多精彩语段,可以结合课后“思考探究”第一题的表格,学习一下做摘录的方法。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文章回顾了自己养猫的经历。对这三只猫,作者能抓住它们各自的特点,用生动细致的细节加以表现。三只形态各异,性格、命运各不相同的猫,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习时要注意反复阅读有关的段落,学习作者高超的描写手法。
3.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文章不仅写猫,更写了人的感情和心理活动。每一只猫的得失,可以说都在作者及其家人的心中激起了感情的波澜,让人为之喜,为之忧,为之愤怒,为之悔恨……作者把主要人物的内心活动写得十分细腻。学习时要注意在厘清文章线索、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体悟其中情感的细微之处。
4.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第三只猫不讨人喜欢,但在文中占的篇幅和分量最重,其中蕴含了作者对生命和为人处世之道的深沉思索。学习时可以结合文中具体描写和作者的心理活动,分析作者当时的心情,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人文主义思想。
【学习过程】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第一只猫从何而来?
2.作者怎样写第一只猫的可爱?通过品味语句来分析一下。
(1)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2)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3.这只猫结局如何?
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4.第二只猫与第一只猫相比,有什么不同?
5.通过品味语句来分析一下作者是怎样表现第二只猫的活泼可爱的。
(1)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2)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捕捉什么似的。
6.这么可爱的小猫,结果怎样?
7.第一只猫的死和第二只猫的亡失,家人态度有什么区别?
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8.第三只猫是怎样得来的?它可爱吗?
9.它在家里地位如何?
10.家里的芙蓉鸟死了,家人有什么反应?
11.通过品味语句来分析一下作者事怎样描写第三只猫的。
(1)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2)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3)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
12.肯定猫吃鸟的依据是什么?
13.文中描写黑猫有何作用?
14.至此“我”开始反省自己的错误。寻找文章体现“我”开始明白“我是错了”的语句。
品味语句:(1)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2)我开始觉得我错了。
15.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作者想借此告诉我们什么人生哲理?
16.真相大白后,从“我”的忏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17.试着从下面三个方面谈谈本文的写作特色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3)鲜明的对比。
(4)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
18.同学们,我们的故事讲完了。不过,这个故事似乎太过于沉重。让我们读了心里有种压抑。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它最终走上死亡的道路,到底是谁应该为它的死负责任呢?
参考答案:
1.隔壁要来的
2.(1)
“滚来滚去”与“白雪球”照应,更显猫的活泼。
(2)“我”消耗时间之长,可以看出猫的可爱。
3.死了。
4.更有趣,更活泼。它会爬树,捉蝴蝶,不怕生人,捉老鼠。
5.(1)动词传神,体现了猫的轻捷活泼。
(2)体现了猫富有情趣、可爱活泼。
6.亡失。
7.第一只猫:称为“相伴的小侣”,死后感到酸辛。
第二只猫:称为“亲爱的同伴”“所爱的东西”。丢后,家人都忙乱,都不高兴。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对第二只猫的感情比第一只猫的感情更深。
8.拾来的。它不可爱,不活泼,忧郁,懒惰,不捉老鼠。
9.若有若无。
10.全家人都愤怒,难过,认为是猫咬死了鸟。
11.(1)表明第三只猫地位低下。
(2)“我”一口咬定是猫把鸟咬死了,语气强烈。
(3)妻否定反问,语气更强。
12.依据是第十七、二十七段。
13.体现“我”知道错了,冤枉了第三只猫。
14.“是”字加强语气,更能体现“我”的自责之情。
15.因为“我”歧视、误解、冤枉、追打、漠视第三只猫,这只猫死亡后,“我”再不能补救“我”的过失。告诉我们应平等地对待生命,对人对事不能存有偏见,做事不能主观臆断。
16.知错就改,同情弱者,严于自省,勇于自责。
17.(1)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养猫故事,每个故事都以猫的亡失为结局,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首尾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尾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写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在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
(3)前面写第一、二只猫,这样写使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有前两只猫作对比,后者的命运被衬托得更加悲惨,这就必然会引起人们更加深切的同情,就更加突
出了“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因而更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4)作品
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也是第三只猫的悲剧的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18.首先,“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我应该反省。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其次,第三只猫没有做好自己,它的冤屈自己也是有责任的,从避免类似悲剧发生的角度来看,它应该反省自己。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猫》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时间:40分钟
分值:45分)
一、基础知识(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失踪(zōng)
似的(sì)
颈下(jǐnɡ)
娱乐(yú)
B.污涩(sè)
叮嘱(zhǔ)
红绫(líng)
怅然(chàng)
C.怂恿(sǒng)
屋脊(jí)
懒惰(duò)
凝望(níng)
D.蜷伏(quán)
活泼(pō)
郁闷(yù)
惩戒(chěng)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隔壁
消耗
隐约
妄下断语
B.讨厌
忧郁
安祥
若有若无
C.预警
偶然
挣扎
提心掉胆
D.愤恨
辨护
衔着
畏罪潜逃
3.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________,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②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________。
③妻常常________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
④它很________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A.酸辛 预兆 叮嘱 悲愤
B.酸楚 预警 叮咛 悲楚
C.酸辛 预警 叮嘱 悲楚
D.酸楚 预兆 叮咛 悲愤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感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
B.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艰辛,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
C.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D.猫是一种大家都很熟悉的小动物,因为它非常惹人喜爱,所以很多家庭都养它。
5.将下面的句子进行排序,最恰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捕杀技术精湛的老狮子埋伏在灌木丛中,而年轻的狮子则隐藏在捕猎圈的外围,装扮成石头。
②狮子是团体合作的动物,它们会在捕杀猎物时分工合作。
③事先埋伏好的老狮子立刻展开全面攻击,突然间伏兵四起,猎物猝不及防,还没反应过来就已做了“刀下鬼”。
④这样,路过的动物几次都没受到危害,其余的动物就会以为没有危险,对此放松警惕。
⑤当猎物靠近捕杀圈子后,蜷缩的年轻狮子就会伸展身子,然后小心翼翼地将猎物赶进捕猎圈。
6.下列对课文中有关语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对失去美好事物的伤心。
B.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因主观臆断致猫死亡,而内心后悔内疚。
C.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这只猫是因为“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D.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我”明白真相后的愤怒。
7.七年级(1)班开展“关注动物朋友”的综合实践活动,欢迎你来参加。
(1)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拟一条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标语。
(2)你从下述材料中学到了什么?
【材料一】据动物学家介绍,狼是最团结的动物,当狼群不得不面对比自己强大的敌人时,定会群起而攻之;狼虽然通常独自活动,但你不会发现哪只狼在受伤时独自逃走。
【材料二】一群狼突然向驯鹿群冲去,其中的一匹狼斜刺里冲到鹿群中,抓破一头驯鹿的腿,随后这头驯鹿又被放开。然后,狼群耐心地等待着时机,受伤的驯鹿渐渐失掉大量血液、力气和反抗的意志。不同的狼来不停撕咬驯鹿,使这头可怜的驯鹿旧伤未愈又添新创。当这头驯鹿已极为虚弱,再也不会对狼群构成严重威胁时,狼群开始出击。
【材料三】据统计,狼群十次狩猎中只有一次是成功的,它们对此的反应不是无精打采、放弃努力或者自认败北。九次未果的狩猎不会让它们气馁,因为它们知道还有第十次,或者第十一次,甚至第十二次,胜利总会属于它们。
(3)2018年的生肖为_______,请你写出2个与该动物有关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精读(15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8.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9.请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事件发展过程,给每一个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10.“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11.你从选文中获得了什么有益的启示?请从猫和作者两个角度表述。
猫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上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三、课外精练(15分)
藏獒小虎(节选)
文君
小虎是一只藏獒,初到我们家时,刚六个月大。
母亲天性善良,喜欢各种小动物,把它们当人一样对待,不愿用铁链约束其自由。当小虎留在我家一月后,母亲解开了那根链子,好家伙,它一闪身就狂奔了出去,任由母亲在后面怎样追赶也无济于事,转眼就消失了踪影。
几天后,小虎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了。当一个从边远山寨来买粮的老乡看见它时说,这狗前几天跑他们那儿去找它原先的主人——拉大锯的人了,那些手艺人自上次买粮后就去了别的地方。而小虎只记得来时的路,当它一路狂奔几十里山路找过去,早不见了主人,徘徊多日,只得伤心而回。
小虎在我们家一待就是好几年。那时候父亲已经离开我们多年了,姐弟们也各自在自己的工作单位,很少回家,母亲就养着小虎做伴,常常是天一擦黑,小虎就进到家里,蜷缩在火炉边,一边等母亲给它准备食物,一边听母亲唠叨。
这小虎颇具人性,似乎听懂了母亲的话,一改才来时见人就咬的脾气,很多时候有陌生人靠近我们家时,它只是出其不意地含住来人的裤子使劲一拽,然后退后几步,虎目怒睁,发出低沉、浑厚的吼声,警告离开。如果你有反攻行为,那它就会一个箭步冲上去把人扑在身下。不过,小虎在我家七八年的时间里,从没伤过人。
母亲的房子前面有一洗衣台,一两米长宽左右,周围种了不少的菊花、金盏花、虞美人,小虎白天就卧在洗衣板下。那些花草正好做了隐蔽物,来院子里的人很难发现它的存在。
在小虎来后不久的一天,我放假第一次回家,叫着“妈妈”直奔家门,继而转向后院找到母亲,母亲惊讶于小虎怎么没有出来阻挡我,而在平时,就连区公所经常来往的人到我家门口,它也会发出声响以示警告。它认亲,这个理论在不久后一再被证实。我们家的亲戚无论多远多长时间没来过的,一但出现在我家门口,它所表现出的一定是很亲昵的神态。
母亲退休后闲不住,秋天的时候就去遥远的牧场挖贝母,小弟弟在家也没怎么关照它,也不知怎么小虎就丢了。
一天,母亲搭乘一辆拖拉机从远牧场回家,路过牧场边一养蜂人的驻地,一只狗疯狂地向着他们咆哮,担心遇见疯狗,正催促车开快点,只见那狗扯断了绳子狂奔而来。紧张中,母亲却一下叫了起来:“快停一下,好像是我家的狗。”
当狗追上来后,径直扑在母亲身上,一时间,鼻涕、眼泪连带脖子上的鲜血弄得母亲一脸一身都是。狗不会说话,这期间它遭遇了什么我们不甚知晓,但根据此时那激动的表情,我们不难感受到它那悲喜交加的情感,不难感觉到那生离死别后重逢的喜悦。
(摘自《草地》)
13.本文叙写了藏獒小虎的种种经历,说明动物是有情感的。下列行动中,有一项不能明显表现出它对主人的感情,这一项是(

A.小虎一路狂奔几十里山路去找原先的主人。
B.“我”放假第一次回家,小虎没有阻挡“我”。
C.“我”母亲的房子前面有一洗衣台,小虎白天就卧在洗衣板下。
D.小虎在被弄丢后见到“我”的母亲时,表现出异常的激动情绪。
14.文中画线句子描写了小虎的______________,表现出它____________________。(温馨提示:既要分析句子本身,又要联系小虎行动的目的来作答)
15.小虎到“我”家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温馨提示: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分析小虎性情的变化)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换成括号内的词语?为什么?
(1)如果你有反攻行为,那它就会一个箭步冲上来把人扑(压、骑)在身下。
(2)只见那狗扯断了绳子狂奔(奔跑、狂冲)而来。
参考答案
一、1.B
【解析】考查字音的识记。A项,“似”应读“shì”;B项,正确;C项,“脊”应读“jǐ”;D项,“惩”应读“chéng”。据此,答案为B。
2.A
【解析】考查字形的识记。A项,正确;B项,“安祥”应为“安详”;C项,“提心掉胆”应为“提心吊胆”;D项,“辨护”应为“辩护”。据此,答案为A。
3.C
【解析】考查词义的辨析与选用。①酸辛:悲伤痛苦。酸楚:苦楚;悲痛。依据词义和修饰词语“一缕”,本题应该选用“酸辛”。②预兆:为事情发生前显露出来的迹象,预感到的或即将出现的迹象。预警:事先发出警报。根据语境应该选用“预警”。③叮嘱:告诉,嘱咐,吩咐。叮咛:叮嘱,告诫。依句意的表达程度应该选用“叮嘱”。④悲愤:形容悲痛而又愤怒。悲楚:指内心十分悲痛,悲哀痛苦。根据语境应该选用“悲楚”。据此,答案为C。
4.C
【解析】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项,正确;B项,正确;C项,一面对两面,删掉“看能否”;D项,正确。据此,答案为C。
5.②①④⑤③
【解析】考查句子顺序的排列。阅读文本内容,这段文字讲述的是狮子捕食的分工合作的情形。据此,②句是中心句,开启话题,应该放在首句;①句承接②句讲“捕杀”动物
的方法;④句中的“这样”指的就是①句所说的内容,应该放在①句之后;⑤句紧承④句继续讲捕杀实施方法;③句交代了捕食的结果,应该放在最后。据此,排列的正确顺序是:②①④⑤③。
6.D
【解析】试题分析:D项,这句话突出了“我”的懊悔自责和严于律己的精神。
7.(1)示例:保护野生动物从餐桌做起。(2)学会团结:学会勇敢;学会合作;学会等待;学会不怕失败。(写出其中1条即可)(3)狗;示例:狐朋狗友;狗仗人势等。
【解析】第一小题考查拟写宣传语。为某个活动拟写宣传语,所拟写的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语意简洁明了,有号召性和鼓动性,一般多采用对偶的修辞。据此可拟写为:保护野生动物从餐桌做起。第二小题“狼是最团结的动物,当狼群不得不面对比自己强大的敌人时,定会群起而攻之;狼虽然通常独自活动,但你不会发现哪只狼在受伤时独自逃走”——狼是最团结的动物;狼群十次狩猎中只有一次是成功的,它们对此的反应不是无精打采、放弃努力或者自认败北。九次未果的狞猎不会让它们气馁,因为它们知道还有第十次,或者第十—次,甚至第十二次,胜利总会属于它们——狼的身上具有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动物。第三小题不难,2018年为狗年,关于狗的成语有很多:狗急跳墙、狗尾续貂、狗血淋头、狗仗人势等。
二、8.“我”主观臆断是第三只猫咬死了鸟,棒打了它,使它蒙冤至死,“我”深深地自责。
9.小标题依次可以拟为“买鸟”“凝望”“鸟死”“被疑”“蒙冤”“受罚”“真相”。这当中的前六个情节详细叙谈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把读者置于疑云当中。直到最后一个情节,作者才用寥寥数语揭示真相,才使疑云顿开。作者这样安排,不仅使情节显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读者对第三只猫的同情与怜悯。
10.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我”因自己的过失而导致猫被冤枉的自责和悔恨之情。
11.(1)猫的角度:弱小者会经常遭遇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我们要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使周围的人接纳自己、欣赏自己。
(2)作者的角度:做事不要主观臆断和凭个人好恶下结论,做人要严以律己,做事要三思而后行。
12.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第三只猫死亡的内疚、自责之情;结构上,总结全文,并与文章开头相呼应。
【解析】
8.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进行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选文叙写的中心人物是“我”;主要的事件是:我臆断猫咬死了鸟;结果是:因愤怒,我棒打了猫致其蒙冤死亡,了解真相后深为自责。据此整理归纳作答。
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能力。依据文本中的2~17段内容,结合文本内容可梳理出“妻买鸟”“猫凝望鸟”“鸟死”“疑猫吃鸟”“猫蒙冤”“猫受罚”“真相”等几个情节,作者这样安排,设置了悬念,不仅使情节显得曲折跌宕,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更能引起读者对第三只猫被冤的同情与怜悯,便于“我”的感情抒发。
10.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按题干中的要求,判断句子使用的修辞,再结合修辞的作用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题中所给的句子,将“我的暴怒,我的虐待”比作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运用的是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发现自己冤枉小猫后内心的痛苦。据此理解作答。
11.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个性化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在结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阐述理由。注意表述流畅,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由小猫的死,我们可以得出,任何事情都不可臆测来下结论;也可以得出,我们要关爱小动物,要懂得自我反省等不同的启示。答题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12.本题是对段落作用的考查,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内容是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补充,或者引起下文。“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懊悔,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抒发了内疚、自责之情。这句话又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使文章结构严谨。据此理解作答。
三、13.C
14.(1)动作(或行动)
(2)找旧主人的急切心情
15.一是“一改才来时见人就咬的脾气”,变得温驯;二是对“我们”一家人及其亲戚由生疏到亲昵。
16.(1)不能。因为“扑”更能表现出小虎动作的迅猛,再现出当时的真实情景。(2)不能。“奔跑”不及“狂奔”迅猛,而“狂冲”则带有攻击性,这两个词都不及“狂奔”一词用在此处准确、生动。
【解析】
13.考查对语句的理解。C项,“‘我’母亲的房子前面有一洗衣台,小虎白天就卧在洗衣板下”是交代了藏獒小虎的简单居舍,为下文写没有阻挡“我”一事做铺垫,并不能体现有情感。据此,答案为C。
14.考查对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画线语句运用“闪身”“狂奔”“消失”等动词,采用动作描写的方法,生动传神地写小虎迅速离去的身形,表现了小虎找原来评价的急切心情。作答时,既要分析句子本身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又要结合下文理解小虎行动的目的。
15.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作答时要结合文本中的所叙写的自从老主人那回来后,对“我”一家人及其亲戚的变化来分析作答。可概括为:“一改才来时见人就咬的脾气”和对“我们”一家人及其亲戚由生疏到亲昵,它认亲。
16.考查词语的表达作用。对于词语的理解,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1)“扑”字准确形象地表现出小虎动作的迅猛,换成其他的两个则表现不出来。(2)“狂奔”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虎去寻找旧主人的迅猛和急切。“奔跑”则不能体现这一点,“狂冲”则带有攻击性,若用“狂冲”则表意不准确。据此理解作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