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一课时
好的故事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26
课前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都做过美梦吧!那你的梦境是什么样子的?谁愿意和大家来分享一下?
梦见自己正坐在飞往外太空的宇宙飞船上。
梦到自己在半空中飞翔,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如同一只飞鸟……
在鲁迅先生的许多文章中,有很多处写了梦境,而梦里大多写到的是故乡情景,可见鲁迅先生的故乡情节是心中自然的情愫,并非偶然。本文也是一篇和故乡有关的故事,一个充满美好梦想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鲁迅先生,倾听他心中的“好的故事”,感受他眼中美好生活的模样。
此文写于
1925
年,当时的中国极其混乱,备受帝国主义列强欺侮,广大的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作者同广大劳动人民一样,都期望美好的未来尽快来到,故作此文寄以希望。
写作背景
整体感知
同学们,请大家认真听课文朗读,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
思考:课文主要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1-2):
写“我”在“昏沉的夜”里闭目养神的情状。
第二部分(3-9):
写“我”在梦境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水乡各种奇妙的景物以及“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依次展现开来。
第三部分(10-12):
写“我”骤然惊醒,梦境中“好的故事”消失了,重新回到“昏沉的夜”。
词语熟读
gē
搁置
错综
澄碧
萍藻
荡漾
火焰
瘦削
瞬间
凝视
骤然
投掷
陡然
zōng
chéng
píng
yàng
zǎo
yàn
xuē
shùn
níng
zhòu
zhì
dǒu
我会写
搁
gē
综
zōng
澄
chéng
萍
píng
藻
zǎo
漾
yàng
焰
yàn
削
xuē
瞬
shùn
凝
níng
骤
zhòu
掷
zhì
陡
dǒu
书写指导
yàn
焰
“火”末笔变点;“臼”大小适中,左边笔画“撇”“竖”,不要写成一笔。
shùn
瞬
“舛”左边只有一点,右边第二笔为撇折。
níng
凝
左部短小;右部写紧凑,一点不能丢,末笔捺伸展。
zhòu
骤
“马”窄长,横变提;右部写紧凑,“乑”左边两撇。
归纳总结
会写“搁、综”等
13
个字,会写“预告、烟雾”等词语。
理清文章脉络,为课文划分层次,并总结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好的故事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26
通读课文,“好的故事”实际上指什么?
作者的梦
作者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做了一个关于“好的故事”的梦,梦醒后,又回到了怎样的环境中?
昏沉的夜
好的故事
昏沉的夜
(入梦)
(梦境)
(梦醒)
课文详解
大家知道这种写作方法是什么吗?
首尾呼应
在昏沉的夜里,“我”静静地闭上了眼睛。在朦胧中,“我”看见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好的故事
(梦境)
美丽,幽雅,有趣。
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请大家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眼前这个好的故事。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这既是“好的故事”的总体形象,
又是作者憧憬的理想的象征。
比喻
(课后习题第二题)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故乡两岸的事物倒映入水中的景象
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
水中倒影相互交融的奇幻景象
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
水中倒影的形和色的奇异景象
我们知道鲁迅先生的文章里,景物的象征意义非常丰富,想一想,文中的这些景物有何特殊意义?
乌桕新禾野花
代表新的事物
丛树枯树
代表旧的事物
它们融合在一起,体现出一种新旧交替的现象。
水中的倒影受水流的影响,显得更加梦幻、更具动态感,符合梦境中看到的情景。另外,这样写为后文美景破碎、消失作铺垫。美丽的画面,瞬间破碎,显得现实更加残酷。
文中第5、7自然段写梦境景象的视角非常独特,都是从水中的倒影着手来描绘画面,有什么作用?
作者在昏沉的夜入梦,昏沉的夜有什么特点?
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昏沉的夜
喧嚣、昏暗。
(入梦)
作者在昏沉的夜里做了什么?你觉得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昏沉的夜
抽烟
(心烦意乱)
烟草的烟雾在身边
联系上下文,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感到心烦意乱?
梦想与现实的冲突使他心烦意乱。
昏沉的夜
好的故事
昏沉的夜
(入梦)
(梦境)
(梦醒)
(现实)
(现实)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
作者追寻“好的故事”时,遇到了什么?有什么深层含义?
鲁迅先生“好的故事”正受到黑暗社会的迫害。
作者会放弃追寻“好的故事”吗?用课文原文回答。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眷恋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作者有着怎样的人生信仰?用课文原文回答。
夜虽然依旧昏沉,但作者“总记得”这美好,充分反映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眷恋,决计要同“昏沉的夜”进行不懈的抗争。
他用“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暗,但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既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的,光明终会到来。
谈谈你对开头和结尾写到“昏沉的夜”的理解。
本文是一首散文诗,记叙了在一个昏沉的夜里,鲁迅在梦境中看见了远方水乡的美丽风景,但这一风景刚出现即消逝,表现出他的惆怅和失望,而文中对“好的故事”的描绘,则表现出鲁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主旨归纳
现实——昏沉的夜
现实——昏沉的夜
梦境——美丽
幽雅
有趣
憎恶黑暗的现实
追求美好的生活
好的故事
层次梳理
一个“昏沉的夜”,作者于工作之余闭眼休息的刹那间,在朦胧中看见一幅很美丽的生活的图画,其中“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这一幅美丽的生活图画也决不是模糊的,而是十分清楚和真实的,它像记忆中的江南农村的美丽景色那样实在,像河岸美景倒映在澄碧的河水中那样分明……作者希望着这样美丽的生活,是这篇作品的主要精神。
——选自冯雪峰的《论<野草>》
拓展延伸
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比较难懂。初读课文时,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再读课文时,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课后习题
对于鲁迅先生的文章,初读时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等再读课文的时候,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如果还无法理解,可以利用工具书或上网查找解释。如,“四近”“膝髁”“云头”“皱蹙”,联系上下文可猜测分别是周围、膝盖、云朵、皱眉的意思。“伽蓝”与茅屋、塔并列,可猜测是一种建筑物。“乌桕”“一丈红”“大红花”,“斑红花”联系上下文可猜测是植物,借助相关图片可知“一丈红”“大红花”“斑红花”指的是同一种花。“泼剌奔迸”其实是两个词,应该分开理解。
结合“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说说对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理解。
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主要讲述了“好的故事”的破灭。尽管又回到“昏沉的夜”,“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从中可以体会到:在如此昏沉、黑暗、残酷的社
会现实中,鲁迅并没有消沉,他执着地追求着美好的事物,追求着美丽、幽雅、有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