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个税的变化

文档属性

名称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个税的变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07-26 13:4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个税
数学实践活动
变化
de
兴化市楚水小学於以华
知识介绍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和集体应尽的义务。
个税:即个人所得税的简称。
税收的种类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几种。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个税历史
1981年起个人所得税正式开征,800元为起征标准(免征额)。
2005年10月27日,十届人大第18次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免征额为1600元并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2007年12月29日,十届人大第31次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免征额为2000元并于2008年3月1日起施行。
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决定,于2011年9月1日起将工薪所得免征额由目前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
复习
长方体、正方体分别有什么特征?
纳税计算方法
1.分级纳税,即达到哪一级就按照对应级别的税率纳税。
2.分级纳税,先从低级起纳税,即将应纳税额分解为几个数的和,如M=A+B+C+D+···,A为第一级应纳税额,B为第二级应纳税额等。再按照对应税率计算税金并求和。
3.速算扣除数法:用应纳税总额乘最高税率,减去对应的速算扣除数。
复习
长方体、正方体分别有什么特征?
九级纳税表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500元 5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 10
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 15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 20
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 25
6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 30
7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 35
8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 40
9 超过100000元 45
0
25
125
375
1375
3375
6375
10375
15375
复习
长方体、正方体分别有什么特征?
七级纳税表(2011年9月1日起)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1500元 3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 10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 20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 25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 30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 35
7 超过80000元 45
0
105
555
1005
2755
5505
13505
复习
长方体、正方体分别有什么特征?
纳税一般计算方法
方法:先把总量分解为几级的和,按照对应级别的税率分别计算,再求和。
例题:孙叔叔月工资6000元(减去5险1金),他每月应纳税多少元?
解:6000-3500=2500(元)
2500=1500+1000
计算应纳税总额
1500×3%+1000×10%=45+100 =145(元)
分解应纳税总额
分级计算税金
答:他每月应纳税145元。
复习
长方体、正方体分别有什么特征?
纳税简化计算方法
方法:总量达到哪一级就按照对应级别的税率完整计算,再减去本级的速算扣除数。
例题:孙叔叔月工资6000元(减去5险1金),他每月应纳税多少元?
解:6000-3500=2500(元)
计算应纳税总额
2500×10% =250(元)
按最高等级计算
减去速算扣除数
250-105 =145(元)
答:他每月应纳税145元。
想想算算
2006年陈阿姨月工资2500元,她每月应纳税多少元?
2009年陈阿姨月工资3000元,她每月应纳税多少元?
2012年陈阿姨月工资4500元,她每月应纳税多少元?
2500-1600=900, 900=500+400,500×5%+400×10%=65(元)
3000-2000=1000, 1000=500+500,500×5%+500×10%=75(元)
4500-3500=1000, 1000×3%=30(元)
算法总结
想清不同起征点
分解各级纳税额
灵活计算总税金
复习
长方体、正方体分别有什么特征?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总结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
复习
长方体、正方体分别有什么特征?
课后思考
某老师月工资4000元,请计算一下,个税起征点由2000元上调至3500元后,他每月实际多出多少收入?一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