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赏析诗歌运用的艺术手法。
3.理解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以及追求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
【学习重、难点】
赏析诗歌运用的艺术手法
【课前学习任务】
1、认真阅读必修上册第11页中关于这首诗的学习提示,明确课前学习的方向。
2、熟读诗歌,初步体会作者情感
3、认真阅读《优化方案》第6页,了解这首诗的作家、作品、写作背景
4、完成下列表格。
知识加油站:
1、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休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
2、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与绝句的通称,在字数、句数、平仄、押韵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3、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相对于古诗,新诗是古体诗与近体诗的结合,它既有古体诗散文的特点,又有近体诗抒情的风格,形式上不拘泥于平仄,又不像古体诗那样开放、无拘无束。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诗歌(包括诗、赋、词、曲等)曾取得很高的成就。但到了近代,古典诗歌的创作逐渐走向僵化,"滥调套语"充斥,"无病呻吟"的倾向相当普遍,古典诗歌所使用的词汇与现代口语严重脱节,它在形式上(包括章法句式、对仗用典以及平仄韵律上)的种种严格限制,对诗歌表现不断变化而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人们真实的思想感情,造成极大的束缚。因此,新诗革命成了"五四"新文学运动最先开始的、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4、新诗主要流派:(1)新月派;(2)九叶诗派;(3)七月诗派;(4)现代派;(5)象征派
反复朗读诗歌,完成下列表格
认真比较本诗与《沁园春.长沙》,完成下面表格
作品
意象
意象异同点
意境
表达的作者情感
《沁园春·长沙》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有一个特殊的日子——五四青年节,这是我们的节日。我们青年人是只争朝夕、奋发进取、拼搏向上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有这样一位青年,他的名字很特殊,取家乡两条河流的名字作自己的笔名,他就是郭沫若。今天我们就走近郭沫若,走近他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二、初读文本,初步感知
1、小组所有成员自由朗读,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朗读交流、品评,选出小组中朗读最好的成员参加班级朗读展示;
3、指名朗读。老师或者同学点评。
4、播放朗诵视频,思考:这首诗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什么?
明确:宏伟、强力、壮丽、炽热。
全班集体朗诵诗歌,注意节奏,把握情感。
三、文本探究
1.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认真比较本诗与《沁园春.长沙》,完成下面表格
作品
意象
意象异同点
意境
表达的作者情感
《沁园春·长沙》
山、林、江、舸、鹰、鱼、万类
同:都运用了多个意向象
异:《沁园春·长沙》多个意象间无主次关系;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作者主要通过白云、怒涛来抒发情感。
绚丽多彩生机盎然壮丽开阔
乐观热烈、奋发向上的情怀;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壮志。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白云、怒涛、北冰洋、太平洋
宏大、阔远、雄奇、气势磅礴、自由宏阔、雄奇奔放。
表达了渴望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热情和决心,也是对劳动者和工农大众的颂扬。
2、知人论世,品位意象象征意义,初步感知作者情感。
重点品味:白云、怒涛
明确:写作这首诗的时候,作者正在日本福冈的九州大学医学部留学,那是在中国的“五四”运动爆发不久的时间。“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的“力波”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年青气盛的郭沫若,使他的如椽之笔,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再推开一层说,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决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罗网,同时以伟大的创造力建树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五四”运动所展示的中国未来,是光辉灿烂的图景。从第二个更宏观的思想层次说,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也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日本,冲向中国,并且势将蔓延到全球各个角落,这是历史前进的不可阻挡之势。
四、研读析旨
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诗句“不断地破坏,不断地创造,不断地努力呦!
啊啊!力呦!力呦!”(重点)
学生需要:通过重点词语“破坏”“创造”“努力”等把握作者的情感。
明确: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
表达了渴望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热情和决心,也是对劳动者和工农大众的颂扬。
4.诗人由眼前之景产生了怎样的思考?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呦!”
分析本诗最后一句,体会情感。
明确:这是对“力”的歌颂和赞美。诗人从多角度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色彩,突出形态,体现其神韵,反映其节奏,多层面感受力和美。诗人尽情歌颂的“力”,其实正是五四时期的那种时代精神的特征。
诗人的思考:希望人们能掌握它、驾驭它。表演“力的舞蹈”,演奏“力的音乐”,激荡“力的律吕”
四、合作探究,赏析艺术手法
据作者说,在那段时间里,“惠特曼的那种把一切的旧套摆脱干净了的诗风和五四时代的暴飙突进的精神十分合拍,我是彻底地为他那雄浑的豪放的宏朗的调子所动荡了。”(《我的作诗的经过》)这首诗,正是这种惠特曼式的“雄浑的豪放的宏朗的调子”。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种气势汹涌,灼热逼人、汹涌豪放的气势的?提示:修辞方面、句式方面、标点
参考:
(1)运用排比的句式,热烈歌颂了“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的力量,反映了“五四”时期人民那种奋起直追、高扬个性、改变国家现状的强烈愿望,具有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
(2)运用叠词“啊啊”,运用“力哟!力哟!"这一反复手法,直抒胸臆,抒写对“力”的赞叹,增强艺术感染力。
(3)句式自由,节奏鲜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一首自由体新诗。这首诗采用了不受東缚的自由句式,具有极为鲜明、强烈的节奏感。诗中最短的诗句只有两个字,最长的诗句则达20字以上。长短向式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自由、奔放没有约束,但是全诗的节奏却非常鲜明,这种内在的旋律用诗人自己的话说便是“情绪的自然消涨”。这首诗的节奏犹如时代的鼓点,急促、紧凑、有力。
(4)诗歌还运用了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全诗更加形象、感人。 (5)叹号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