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爬山虎的脚》
一.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连续观察的写作方法。
3.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连续观察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关于它生长的位置和叶子的特点,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记住了哪些内容?生答(生答过程中,板书,画出爬山虎的茎与叶子。)远远望去,我们总是能够先看到叶子,那谁注意过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跟随叶圣陶爷爷,再次进入课文,看看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
(二)初读课文
师:接下来,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3.4.5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一个问题,叶圣陶爷爷从哪几方面来写爬山虎的脚呢?生答(板书:外形爬山动作触墙与不触墙)
(三)再读课文
师:你找的很仔细!爬山虎的脚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请大家再读一读,找到相关内容,然后和同桌分享一下,谈谈你的看法,看大家找的是否一致?生答(先读出这段内容,再回答)
(预设,外形,板书画出爬山虎的脚所在的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六七根细丝,像蜗牛触角,嫩红)这多隐蔽啊!脚上还有铺的均匀的叶子遮挡着,不留一点空隙,那叶圣陶爷爷是怎么做才能发现它的脚呢?(预设:凑近)只有离得近,仔细看才能观察到这么细微的特点,这就是细致观察。(板书:细致观察)经过叶圣陶爷爷的细致观察,他还发现了哪些有意思的现象,谁来说一说?生答(先读一读,再回答)
(预设:爬山的过程)
师:我们知道,人爬山会发生一连串的动作,那爬山虎爬墙也是吗?你能找到爬山虎爬山的动作吗?在文章中圈画一下,可以跟同桌交流,看看你们找的是否一致。
生答(预设:触-变-巴-拉-贴)大家一起化身“爬山虎”,表演爬山的动作。爬山虎的脚由原来的细丝变成了蛟龙的爪子,这是一瞬间发生的变化吗?那你能找到时间变化的词语吗?在课文中画一画。生答。像这样,长时间的观察叫做连续观察。(板书:连续观察)大家还能从文章中找到叶圣陶爷爷连续观察所发现的有趣现象吗?
生答(预设:(1)不触墙萎触墙灰色(2)爬墙的过程(3)“逐渐”)
回顾细致观察与连续观察,细致观察指的是凑近看、仔细看,连续观察是指长时间的观察。我们怎样才能想叶圣陶爷爷一样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情呢?生答(预设:多观察,养成观察的习惯)(板书:观察)
(四)拓展延伸
师:现在我们看一则片段,看看作者都观察到了什么。出示叶圣陶《荷花》片段。快速朗读,生答。(预设:细致观察:一阵清香——闻挨挨挤挤——看)观察不能只停留在看上,要利用你的多重感官,看、闻还有听、触。接下来大家来观察老师,然后把下面的片段补充完整,多运用形容词、比喻句、拟人句等特殊修辞,会让你的文章更加优美。外形:老师留着一头,那的脸上嵌着一双的眼睛。(看)动作:她非常,走起路来,转身的时候。(看)声音:她的声音。(听)手:她的手,每当我灰心的时候,她握住我的手,拍拍我的肩膀,我就。(触+感受)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内容,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的脚的外形、爬山的过程以及它最终触墙不触墙的变化,请大家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画一画。我们知道这是叶圣陶爷爷通过细致的、长时间的观察所看到的,这叫——(细致观察、连续观察),生活中处处充满美,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六)作业:请大家,课下选择一种植物,去用心观察,并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段落,下节课,我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