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精卫填海
【教学目标】
1.认识“帝、曰”等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少”,正确书写“返”字。
2.通过借助注释读通课文,发挥想象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展开想象讲故事,感受神话的神奇。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尝试背诵课文
4.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学习感受精卫坚强不屈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展开想象讲故事,感受精卫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咱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猜一猜。仔细听老师的描述,猜猜他是谁。游戏规则:老师说完后,举手抢答。
2.(呈现图片,初步感受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神通广大,出自神话故事)
3.这些人物都出自神话故事,是我们发挥神奇的想象(板书)刻画出来的。这些神话故事都出自《山海经》。谁来给大家读读?生读
4.今天我们学习的神话故事,同样出自《山海经》。出示课件,《精卫填海》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来,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脑海中有什么问题?
5.看来大家都关注了故事的人物、故事情节,谁以前读过这个故事,来解答一下。(生讲)这个故事这么有意思,今天学习的课文可有些不一样哦,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能有更多的收获。
【设计意图: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神话想象的特点。进而明确本节课也要学习神话故事,为下面发挥想象讲故事做好铺垫。】
二、初步读,正字音,通句子。
1.打开课本50页,请大家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
2.谁给大家读一下?生读,在读文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读,想提醒大家注意?(生交流)
3.生字词会读了,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文。谁能把课文读得更好?(1生读)接下来我们一起读,有信心把课文读好吗?(字正腔圆、声音响亮)呈现。
4.同学们这篇课文与我们刚刚听到的故事不太一样,通过对比,你有什么发现?
5.文言文不仅要读的准确流利,还要读出词句之间的停顿,读出节奏,自己试着画一画,读一读。来,对照大屏幕,你画的和老师的一样吗?不一样,在朗读中,我们可以把意思相关联的字词放在一起,适当的加以停顿,就能读出节奏感。对照屏幕,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谁想来试着读一读?让我们一起美美的读一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由读文中,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简洁精炼,词语背后有丰富的意思,尝试读出文言文的节奏,让学生懂的读懂课文可以更好地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为下文的学习做铺垫。】
三、明理读,品句子、悟精神。精卫填海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远古时期,和女娃一起历经溺海后的重生......
(一)借助注释,读通故事
1.要想读懂这个故事,注释可是我们的好帮手,借助注释,读故事。赶紧看看,注释里都给我们解释了哪些词语,把它画下来,自己读一读。
2.借助注释理解了这些字,整句话的意思也就明白了。(借助注释,自己尝试说一说课文的意思,同桌再交流)
(二)发挥想象,读懂故事
1.那我要考考大家?你是真的读懂了吗?女娃是谁?
2.你了解炎帝吗?它是一个怎样的传奇人物?(呈现图片)炎帝是一个部落首领,相当于一个国家的君主,我们经常说中国人是炎黄的子孙,炎指的就是炎帝。神农尝百草的故事。3.了解了女娃的身份,谁能通过朗读,把她再次介绍给大家?
4.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女娃了,看看眼前这个部落首领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她这会正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谁来给大家说一说?(指导朗读)
5.是啊,我们看到了这会的她在父亲的保护下,正过着集万千宠爱与一身的生活,此时的她为什么去了东海?(生交流)
6.这个时候你看女娃在东海里玩的怎么样?可是,她却溺而不返。究竟发生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发挥想象,感受精卫溺水时的场景)
7.这么多同学发挥想象,就把这浓缩的一句话,赋予了这么生动的内容了,谁能用生动的语言,加上想象,把它讲出来。
8.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学会了第二个好方法,借助注释,讲故事。同桌俩人,再来讲讲吧。9.看,这就是她变成精卫后的样子,(图片)文字,谁能运用第一个方法,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10.你看到此时的精卫鸟,想一想,她原本是炎帝最宠爱的小女儿,现在却变成了一只精卫鸟,你觉得她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此时此刻,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这时候我们的语气应该下沉,语速应该放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11.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这就是故事的起因(写板书溺
不返)返有返回、往返的意思,和我们现在的表达意思相同。那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个字。大家看,它是什么结构,什么偏旁,在写走之旁这类字时,我们要先写内,后写外,伸出手和老师一起书写。第四笔捺画要变成点,最后的一笔平捺要写舒展。
(三)合作学习,讲好故事。
1.变成精卫鸟的女娃,为什么不回到父母的身边?你走进了女娃的内心,所以她决定: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这也就是故事的经过。刚才我们借助注释,发挥想象,知道了故事的起因,现在请同桌两人一起,运用刚才我们学习的方法,借助注释,发挥自己的想象,一会来交流,你看到的精卫填海的过程。
3.哪组同桌想来交流?(指导朗读)
4.我们和女娃一起经历了溺水后的重生,和精卫一起体验了填海的艰辛,走进了她的内心。此时此刻,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5.在与精卫一起重生、填海的过程中,你觉得最神奇的地方在哪里?溺而不返,故为精卫。6.这就是神话故事,像这样的故事,你讲给我听,我讲给他听,口口相传,传了一年又一年,传了一代又一代,今天又传给了我们,这会谁能借助注释、发挥想象,把整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7.谁来尝试一下?感谢你的精彩讲解,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精卫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神。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学习,学生通过借助注释,读通故事;发挥想象,读懂故事。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感受神话的神奇,同时感受精卫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神。】
四、欣赏读,话生活,悟主旨。
1.精卫鸟也被历代诗人盛赞。呈现历代诗人赞语,学生再次感受精卫形象。
2.精卫填海的故事,在我们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精卫的这种精神,也经历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精卫鸟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中华民族代代相传。让我们在朗读中,读出精卫鸟的坚持不懈、百折不挠!
3.不知不觉,精卫鸟已经飞入了我们的心里。谁想来试一试?这么短的时间就背过了,真了不起。谁再来?你也记住了。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4.刚才我们通过反复诵读,借助注释、发挥想象了解了课文的内容,我们感受到了精卫鸟那种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神。回到我们的生活中,就在你的学习过程中,你有没有像精卫鸟这样的经历?生交流。
5.希望我们能把神话故事中感受的精神传承下去。课后推荐大家继续读《山海经》,这里面还有很多很多的神话故事。可以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讲给其他人听。
【设计意图:历代文人赞语,让学生再次感受精卫精神,再读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背诵,交流自己身上关于坚持不懈的事例,让学生更好地将精卫精神传递下去。课后推荐,学以致用,更好地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