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古诗三首-《示儿》
一.教学目标:
1、会写“祭、乃”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示儿》。
3、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
4、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感受诗人爱国的情怀,使学生的内心受到激荡,树立爱国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句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激发共鸣
1、播放视频《厉害了,我的国》,学生欣赏
2、欣赏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预设:为祖国的强大而骄傲自豪
3、过渡:是啊,伟大祖国,经济发展高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蒸蒸日上,尤其是今年疫情防控更是证明了中国的实力,中国的强大。中国的速度震撼了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这就是我们的祖国,作为中国人,真是我骄傲,!我自豪!我爱我的祖国!虽然我们处在和平的年代,但我们每一个人,不论何时何地,不论将来大家身处哪国他乡,不变的都是我们爱国的心!
4、今天老师想跟大家一起穿越,穿越到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去感受一位老人的爱国情怀!看,这是一个除夕夜,病床上这位头围白巾,两鬓斑白,满脸皱纹,奄奄一息的老人,已经85岁了,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世了,此时他虽然气息微弱,但他那颗爱国的心没有熄灭,即使是临死之际,他内心牵挂的仍然是自己的祖国,他爱国的情怀令我们感动啊,这位老人就是诗人陆游。
结合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对于陆游,你了解多少?请同学们分享课下查阅的资料。
2、出示写作背景。
3、陆游的一生,都在不屈不挠为祖国的统一而抗争,但他追求国家统一的志愿,在临死前都没有实现。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示儿》,看看他的遗言。(板书诗题)
(二)诵读古诗,学习《示儿》
朗读古诗,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古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好停顿。
2、教师指名读古诗,相机指导读好停顿。
3、指导书写“祭”、“乃”。
4、再读古诗,教师指导读出味道。
结合注释,理解古诗
1、理解诗题“示儿”的意思
2、质疑诗题:看到试题,你有什么疑问?预设:父亲为什么给儿子写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过渡: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一定要写读懂古诗,接下来我们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内容。
小组合作,探究诗意
1、教师出示自学提示。(1)结合书中的注释,理解诗的大意,不懂的地方做标记。(2)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解决不懂的问题,相互补充。(3)疏通古诗大意。
创设情境,读写结合认真朗读这首诗,体会诗的意境,并试着想象诗人在病榻上想些什么?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儿子是怎样回答的?想一想,说一说。
(三)赏析古诗,升华情感
1、引导学生想一想:诗中的哪个字表明了诗人当时的情感?(板书:悲),诗人悲伤是自己吗?是什么?(板书:九州不同)
2、九州不同是怎样的景象 (学生结合图片,想象交流)预设:战争不断,江山支离破碎,百姓苦不堪言
3、补充《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体会诗人的悲
4、百姓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生活沉重,陆游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让我们一起读: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渡:陆游2岁便颠沛流离,85岁时还没有看到国家的统一,83年统治者们在干什么呢?
5、补充《题临安邸》,学生读诗结合图片思考,统治者们在干什么?预设:沉醉美景美酒,寻欢作乐,不关心百姓疾苦
6、如此关心国事的陆游能不悲痛吗?除了痛,还有什么?(悲愤、愤怒)
7、带着悲痛、悲愤的心情再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渡:在遗嘱中,陆游只有悲吗 读最后两句诗你还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情?预设:对国家统一的渴望、盼望(板书盼、北定中原)
8、补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体会作者对国家统一的渴望之情。
9、带着悲痛、悲愤、渴望的心情再读全诗。
10、陆游临终,心中念的不是家事,而是国事,在他心中家为轻,国为重,他对死亡没有恐惧,只是遗憾,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怀啊!陆游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1、陆游的爱国情怀让你想到了那些词语 预设(忧国忧民、赤胆忠心、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死不渝...)
12、师生合作配乐读诗,升华情感三、总结全诗古今中外涌现了无数爱国的仁人志士,他们有着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他们心系国家民族,他们将爱国的情怀一代代传承,愿同学们将爱国心继续传承,让祖国更强大!
(四)布置作业作业小练笔: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此时的你想对陆游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