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爬山虎的脚
一.教学目标:
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的叶子特点;爬山虎的样子以及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教学难点:了解爬山虎的样子以及爬山虎是怎样爬的,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大自然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是形形色色的,这节课我们接着认识爬山虎这种植物,继续学习《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
(二)品读课文
了解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
1.出示爬山虎叶子的图片,提问:这是爬满墙的爬山虎,首先引起你注意的是爬山虎的哪个部分?你觉得爬山虎的叶子有哪些特点?
指名答。(预设:爬山虎的叶子很多,铺满了墙面。叶尖一顺朝下,没有重叠的。)
2.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3.交流:
预设:A色美:绿得那么新鲜。由“嫩红”到“嫩绿”再到“绿得新鲜”。
B形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缝隙。从“新鲜”和“那么”体会出来的。“新鲜”就是说叶子水灵,鲜嫩;加上“那么”就说明叶子非常鲜嫩。从“均匀”体会到叶子分布的很匀称,叶子之间间隔一般大。看起来叶子很美。从“一顺朝下”体会到叶子很美。叶子尖都朝一个方向,非常有条理,看起来很美。师:这么美的叶子,让我们再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吧,师生齐读。
4.作者能够把叶子写的这么美,是与作者的一种好习惯分不开的,你们知道是什么好习惯吗?(认真观察)
过渡: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用——画出作者细致观察的句子。
1.大家仔细阅读描写爬山虎脚的样子的段落,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词语,做上标记。板书:脚的样子:位置、形状、颜色。预设:位置:长在茎上
形状:像蜗牛的触角
颜色:嫩红
2.我们来看看现实生活中爬山虎的脚长什么样。观看课件,进一步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
3.这一段中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进行认真仔细观察了呢?(注意)
4.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1)
比喻句
好处(2)仿写比喻句
过渡:我们了解了爬山虎脚的特点了,那么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
B找出爬的动词,在下面画上标记。找完之后小组之间交流句子: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动词:触、变成、巴住、拉、贴连续动词造句
观看爬墙视频问:(1)“一脚一脚往上爬”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往上爬”?爬山虎的脚是爬到哪长到哪。引导学生
体会爬山虎努力向上
、脚踏实地、扎扎实实的精神。
5.过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样呢?我们赶紧来看看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男女分句读。
交流: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的关系。
(三)理清顺序,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拓展课后资料袋内容如何写好观察日记
课后作业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课下我们也学一学叶圣陶爷爷留心细致观察的方法,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注意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具体地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