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坐井观天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等8个生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对话。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寓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
难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对话,体会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课前交流手指韵律操。小青蛙呱呱呱,小青蛙蹦蹦蹦,小青蛙坐坐好。1.板书课题边板书,边讲字的组成或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2.讲寓言的特点。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寓言的特点有三:篇幅短小,语言精练,蕴含道理。
3.揭示课题坐井观天的观是什么意思?看的意思。坐井观天呢?谁坐在井里看天?谁能把话说完整?
4.检查预习课文都预习了,生字宝宝都认识了吗?来,借助拼音读一读。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我们开火车试一试,火车从你这儿开。在这些生字里有一个蓝色的字,这个字是?多音字。你知道它的读音吗?读三声时,组词:哪儿
哪里。读轻声时,一般放在句尾,加强语气。文中有大得很哪,你还会说?小得很哪
胖得很哪
瘦得很哪
一起读在生字里还有一对双胞胎呢。出示图片跟老师一起做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两个小人土上坐;井字上横短,下横长,竖撇低,右竖长;观,左窄右宽,又的捺画变成点。)生借助拼音读生字去掉拼音开火车读生字认识多音字,知道“哪”读轻声时放在句末增强语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导出课题。书空利于学生掌握好笔顺,知道每个字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检查预习,可以了解孩子的学情,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没掌握。教给孩子更多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在快乐有趣中爱上识字。猜猜这是谁?口渴想要水。这个呢?喝水要用嘴。对呀,我们可以通过图片识字,也可以编顺口溜识字。老师呀,还查了这两个字的字源。猜猜这是哪个字?说说你的原因。左边是三点水,口渴想要水。这张?喝,因为图上画着嘴,喝水要用嘴。这两个字还要会写。怎么写好左右结构的字,老师已经教过了,先看这个渴字,谁来提醒大家,书写时要注意什么。上面等高,下面左短右长,左宽右窄。第二个点靠近横中线,横折钩的横在横中线;撇在竖中线。伸出小手跟老师板书。一点靠上,二点靠左,提的起笔要冲点,日,上宽下窄,略扁,撇在竖中线,横折钩的横要在横中线,人的捺画变成点,竖着起笔在撇下。在你的本子上写一遍。用上刚才的方法,观察喝的结构,再在本子上写一遍。气。还会依据“大得很哪”仿说短语。生看图猜字,学习新的识字方法,看图猜字,编顺口溜识字,借助字源识字等提醒学生注意事项。生观察并书写。以前教过如何写好左右结构的字,因此课上让孩子根据以前所学,提醒大家注意事项,并根据观察渴的方法,来观察喝,并书写,教结构用结构,教方法用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
(二)整体感知,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1.请7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文中写了谁和谁在干什么?
谁来说?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没有。(画井),我请读懂的同学来给青蛙和小鸟安排位置。青蛙贴对了吗?你说说,为什么把小鸟贴在这里?你是怎么知道这就是井沿的?除了井沿,生活中还有?碗沿
帽沿
桌沿
......
2.快速默读课文第2——7自然段。用直线画出青蛙说的话,用曲线画出小鸟说的话。并数一数它们对话了几次。学生接读课文。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上台贴青蛙和小鸟的位置。并讲明原因。生默读课文,并根据要求做标记。接读,可以了解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把握学生对课文、词意的理解程度。
(三)品读文本感受人物形象
1.读好对话青蛙一直住在井里,哪儿都没去过,青蛙好孤单,好寂寞呀!忽然有一天,青蛙的世界里闯进了一只小鸟,此时青蛙的心情是?高兴地,开心的,欢喜的......小鸟回答......小鸟飞了一百多里。一百多里是多远?举例:学校的跑道是400米一圈。跑125圈,刚好一百里。一百多里,小鸟要绕400米的跑道,飞125圈还要多,此时小鸟?很累,谁来做这只很累的小鸟?除了累还有什么?口渴。读出小鸟又累又渴的样子。
补充想象:想一想,小鸟都飞过哪些地方?草原、田野、山脉、森林......是呀,小鸟可能飞过......小鸟飞了好远好远,飞了一百多里呢!青蛙相信它吗?不信。为什么不信?你从哪些字词看出来的?大话,大话是什么意思?吹牛、假话、谎话、空话。别说大话,就是别吹牛了。来看好这个标点,读出青蛙的不相信。谁还来补充?还用飞那么远吗?意思是?不用飞那么远。读好这个问句。所有的男生一起读,读出青蛙的不相信。在青蛙的眼里,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在小鸟的眼中呢?天无边无际。无边无际的意思是?没有边。无边无际的天,还有无边无际的什么?和无边无际意思相近的词还有?一望无际。我们也可以说一望无际的??所有的女生一起读,读出天的大。一个井口那么大,一个无边无际,他们谁也不服谁。在接下来的对话中,老师稍微做了一下改动。先自己读一读,看看有什么不同。谁来说?原文中有天天、一......就......。这几个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天天是指?去掉呢?就是偶尔去坐坐。一......就......,看的次数多,容易看到,很方便。去掉呢?可能看起来费劲。读出青蛙的高兴读出小鸟的又渴又累个人读,集体读生说自己想象到的小鸟飞过的地方。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朗读。读出青蛙的不相信(加表情,加动作)说近义词,感受无边无际,大的没有边际。对比阅读,寻找不同,感受青蛙的自信,读出青蛙的自信。情节铺设,利于学生进入情境,感受青蛙的心情。举例,能增强学生对距离的感知,利于感受天的大,为后面学习天无边无际做铺垫。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世界,在想象中感受天的大。补充词语丰富词语增加词汇量对比阅读,让文意更明显,降低理解的难度。你瞧,青蛙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是天天观察的结果,是有理有据的。所以,青蛙笑了。这个笑是怎样的笑?自信的笑,肯定的笑,有把握的笑。谁是这只自信的小青蛙。还有谁?来我们一起读一读。(齐读)面对青蛙的自信,小鸟呢?你再来对比读。是能不能去掉?是,起强调作用。小鸟也笑了,小鸟的笑是怎样的笑?苦笑,哭笑不得的笑,无可奈何的笑。读出小鸟的无可奈何。
2.我们再来把整篇对话读一读吧!右侧的同学安静起立,轻轻地站在椅子上,担任小鸟的角色;左边的同学担任青蛙的角色。青蛙这样拿语文书,这样看屏幕。好,小对子开始练习。我看这一组小对子练习的特别好。请他们来前面分角色朗读。
3.我要采访一下这只小鸟。你站在平地上看和站在椅子上看,有什么不同?看到的东西多,看到的范围大。这就叫站得高看得远。这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首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来采访一下青蛙。你刚才是怎么看屏幕的?你为什么要移动纸筒啊?天明明无边无际,为什么青蛙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大家看,青蛙所处的位置。引导学生说出,因为位置不同,眼界不同,看到的范围就不同。所以青蛙的说法也没有错。那我们如何让青蛙也能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空,看到前所未闻的景象呢?
学生说:让青蛙跳出井口,站的高,就看的远了!
教师提升:在小鸟与青蛙对天大小的认识中,都没有错,只不过小鸟站的更高,看到的天更接近真实情况。青蛙之所以只看到井口大的天,是因为站的太低,认识事物不够全面。所以有时限制我们成功的并非是对与错的认识,而是眼界不够开阔,认识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不然就会像井里的青蛙一样,把小小的井沿所看到的当成是整个天空。小对子分角色朗读。感受不同位置,不同视角、不同眼界。根据刚才的分角色朗读,谈自己的感受。结合板书,观察青蛙和小鸟的位置,体会青蛙的感受。(纸筒壁挡住了视线,所以通过纸筒看到的范围很小,要不停的移动纸筒,才能完全看清楚要读句子。不管怎么移动纸筒,看到的范围扩大了吗?(没有,只能看到筒子口那么大!)能更好的体会两个“笑”的不同,青蛙是自信的笑,小鸟是无奈的笑。一部分站在椅子上读,高度不同能感受到站得高看的远。坐着的用书卷起来看屏幕,可以更好的感受青蛙的观点。古诗提升。价值观提升。让学生明白,青蛙的说法没错,它的想法是受自身的位置所限,位置不同,看到的范围不同,眼界不同。但不能因为位置不同而自以为是,而是要像小鸟一样,站得高看得远。认识事物、看待问题都要站得高才能看得更全面。
(四)作业布置:当它真的听了小鸟的话,跳出井外,看到这万千景象,又会和小鸟产生什么样的对话呢?课后想一想,与小对子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