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坐井观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坐井观天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02 20:5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坐井观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及能力:会认“沿、信、际”三个字。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青蛙对天有多大的看法之所以错误的原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理解《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是比喻眼界狭小,所见有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2.理解青蛙对天有多大的看法之所以错误的原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是比喻眼界狭小,所见有限。
三.教学过程
【导入】12、《坐井观天》
1.故事导入,板书课题。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吗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仔细听:从前啊,在一片广袤无边的森林里,有一口古老的井(板画),井底生活着一只青蛙。它每天坐在井底,从来没有出去过,就这样平静地生活了很久很久,终于有一天,来了一位客人,彻底改变了它的一生,这位客人和青蛙之间有怎样的故事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坐井观天》。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揭题。
3.“观”是什么意思?字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字义,识记生字。
【讲授】
1.自读课文:(1)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思考:故事发生时,这位客人和青蛙在哪儿呢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实际,从他们喜爱的故事入手,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
2.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井沿,相机学习“沿”字(1)指名汇报。(2)学习“沿”字,并举一反三,理解井沿。(贴青蛙与小鸟图)。(设计意图:体现以学定教思想,让学生自读自悟,举一反三。)
【活动】
读一读——朗读对话,探究重点
1.教师范读课文。(1)用波浪线画出小鸟说的话,用横线画出青蛙说的话。(2)思考:青蛙和小鸟到底为什么事争论呢
2.指名汇报。(板书:天有多大 )
3.学习三次对话
A.学习第一次对话。1.感悟一百多里有多远 2.相机区分渴和喝。
4.指名读:谁能把小鸟累的语气用读的方式展示出来
5.过渡:青蛙听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相信吗 (相机学习“信”字)青蛙为什么不相信小鸟的话
B.感悟第二次对话:
1.男女生分角色读一读。
2.你从这次对话中知道了什么
3.青蛙认为天有多大(板书:井口大)“那么远”指多远 (一百多里)理解“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是什么意思 大话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说法吗 (指名读)
4.指名亮小鸟的观点。用表演的方式理解无边无际(板书:无边无际。)
5.相机学习“际”字。
6.多媒体感受无边无际的天空、大海、沙漠、草原、森林。(板书:见多识广)(设计意图:拓展思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很大,无边无际。)
C.学习第三次对话:
1.分组朗读:为什么青蛙眼中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谁能从书中找到原因
2.小实验:卷筒看天花板,感受坐井观天。再次揭示课题。(板书:目光短浅)
3.再读对话。
(设计意图:通过小实验对小鸟和青蛙正确与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的真正含义。)
【活动】
演一演——激发兴趣,再现课文。
我当小演员——请学生到台上带上头饰扮演青蛙和小鸟,进行朗读表演。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朗读,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创设展示分角色朗读和个性化朗读的机会,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
【练习】
悟一悟——总结拓展,揭示寓意。
1.小组交流:如果此时青蛙听了小鸟的话,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 会说些什么呢
2.指名交流。
3.借助多媒体,出示青蛙跳出井口的画面。(设计意图:续编故事,拓展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
4.学了这则寓言故事,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 小鸟(图)青蛙(图)天有多大?井沿井口大(目光短浅)
5.回顾课文,读儿歌:小青蛙,小青蛙,水井底下安了家,说天只有井口大。小青蛙,你错啦,天是无边无际的,你快出来看看吧。小朋友,记好啦,不学固执小青蛙,看待事物要全面。站得高,望得远,见多识广人人夸,人——人——夸。
(设计意图:用编儿歌的方式回顾课文,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进行轻松总结、获取知识。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作业】
请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