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精卫填海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精卫填海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03 09:0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精卫填海》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帝、曰”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填、帝”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4.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教学重点;感受精卫不屈不挠、坚定执着的形象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检查预习
1.齐读课题,直接导入新课。
2.检查部分预习作业:(1)有没有借助注音和停顿把课文读熟呢?(指生读,齐读)(2)出示生字:昨天练写时有没有发现易错的地方,给予大家提醒。(学生逐字说出生字的书写要点)教师范写“填”;学生在练习单上把5个生字再各写一遍,注意刚才的提示。(3)扩词练习。(成语板书在黑板上,集体积累)
3.
从题目看,人物是谁?事件是什么?对于精卫填海这件事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下面我们一起去文中寻找答案。
(二)集中学习,整体探究
1.结合注释,解析句义
(1)出示第一句:谁来读?炎帝是谁?(介绍炎帝)借助课文注释我们知道“少女”是什么意思?这与现代含义是有区别的,现在“少女”通常指未成年13-17岁的女孩子。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指生说)
(2)出示第二句:谁来读读这一句?“溺、故、堙”这三个字文中已经给了注解,“溺”和现代词义是相同的。谁连起来说说句义?(指生说)
(3)你能想象一下当时海上发生了什么吗?女娃怎么会被淹死呢?
2.抓关键词,感悟精卫形象
(1)女娃“溺而不返”,她的溺亡让我们感受到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那么的弱小和无能为力,那她是否就此屈服葬身海底呢?(故为精卫)同学们想不想看看神话中精卫鸟的样子?(出示“精卫”小古文:老师读文;齐读注释;指生根据注释解读)从她的反击中你感受到什么?这样不屈服命运,勇敢挑战的精神,可以用哪一个词来形容呢?(板书:不屈不挠)
(2)“衔”是什么意思?一个“衔”字让我们感受到精卫的力量真是——太小了。当两者的力量相差特别大时,我们可以用哪个词来说?(力量悬殊)请齐读“常衔......”这句话,读出精卫与东海的力量悬殊;力量悬殊,自然困难重重,再读“常衔......”这句话,感受精卫填海的重重困难。
(3)那么精卫退却了吗?从哪个关键词能够看出来?(常)你能想象精卫会在什么样的境况下“衔西山之木石”?
(师提示,学生练习说)即使狂风大作,精卫衔西山之木石哪怕,精卫衔西山之木石就算,精卫衔西山之木石......“常”字让你体会到什么?(坚定、坚持不懈......)想象对话:你能从语言中体现出精卫的坚定吗?(同位合作说一说)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
精卫在高空坚定地答道:。像精卫这样有坚定的决心,有持之以恒的行动,我们可以用”坚定执着“这四个字概括一下。(板书:坚定执着)。请再读“常衔......”这句话,感受精卫的坚定执着。
(4)课文学到这里,我们也明确了精卫这一鲜明的人物形象,请把精卫的精神记在课后题3处。(做好笔记)
3.讲故事,整体把握内容现在你能把这个故事连起来讲给大家听吗?(方式:可借助注释;可加入自己的想象和描写。)
4.小组合作,梳理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请小组合作:首先一起读读课文,再交流,从文中找出原句作答。
(1)组长带领组员进行合作学习
(2)汇报小组的探讨结果课文说明结果了吗?(没有)但这恰恰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你们小组认为精卫填海的结果是什么呢?其他小组还有不同意见吗?
(三)总结延伸,感受神话内涵
1.如同学们所想,精卫鸟可能会因为坚持不懈成功填平东海,也可能因为力量悬殊不能如愿,但是我们从精卫填海的故事却能深刻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精神。
2.拿起书,再读全文,品味一下这个能令我们久久回味的神话故事。大家知道这个神话故事出自哪里吗?(介绍《山海经》)
(四)课堂测练,布置作业
1.试着背诵课文。(当堂背过的可上台展示)
2.完成课堂检测题3.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
(2)阅读更多神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