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楼、依、尽、欲、穷、层、黄”7个生字。2、认识“尸、隹”2个部首。3、会写“楼、依、尽、黄、层”5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朗读古诗。2.配合文中插图,理解诗文意思。3.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达到背诵古诗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会认
“楼、依、尽、欲、穷、层、黄”
7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配合文中插图,理解诗文意思,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诗题。
1.师:孩子们,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作为中华文明的见证者,如夏夜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我们学过不少古诗,谁能背一首你喜欢的给大家听听?生背古诗,师评:背的真流利!真喜欢听你的声音,响亮!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齐读课题——登鹳雀楼。2.师:鹳雀楼(贴字)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古时候,经常有鹳雀鸟飞临居住因而得名鹳雀楼。看,这就是鹳雀楼(贴画),位于黄河岸边,在我国山西省。所以说鹳雀楼它是个名字,你认为这个题目怎样读更好一些?生:登/鹳雀楼。
师:你发现了什么?
师:“登”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生:攀爬。
师:伸出小手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这个字。谁登上了鹳雀楼?生:王之涣。
师:说完整。生: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让我们从古诗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出示预习提示:读准字音,流利朗读古诗。
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孩子们,你们瞧,我们的生字宝宝带着他们的朋友来和你们打招呼了,离开课本你们还认识他们么?出示带拼音词语。请你自己带拼音读一遍。
2.请小老师来领读。小老师读得真棒!真有老师的风范。齐读。
3.如果去掉拼音小帽子,你还认识它们吗?齐读。男女生赛读。
4.老师要增加难度了,单字指读。开火车读。
教学识字方法。
1.师: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能和老师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说说你的识记方法。
2.师:我们来看“雀”这个字,怎么记住它?上下结构。上面是“小”,下面的字你认识它吗?“隹”。什么意思?我们先来看一个小视频再公布答案——视频——看完视频你知道隹是什么意思了么?和鸟到底有什么区别?请你根据尾巴长短来判断这些鸟的部首是鸟还是隹?3.看你们这么厉害,聪明的小猴子想跟大家比比赛,比谁先爬到最高层,到达终点?你们接受小猴子的挑战吗?爬高楼识字游戏。
指导写本课生字“尽”、“层”。
1.老师这里有两个生字宝宝想单独和大家认识认识,看!它们来了!
2.带拼音读。分析结构和偏旁。师范写。
3.指导学生调整好坐姿,练习写“尽”“层”,老师指导。
4.大屏幕投影展示孩子的作品,其他孩子进行评价。
5.对照修改自己的字。
6.组词。齐读。
(三)再读古诗,品读内容。
1.师:孩子们,生字宝宝已经回到古诗里了,我们再读一读古诗吧。生读。师评:读得很流利!师:孩子们,古诗读流利还不够,听老师来读。注意老师在哪里有停顿?师范读(配乐)—生划/—师出示答案—生读—齐读(配乐)。
2.师:出示图,假如你站在鹳雀楼上,你会看到哪些景物?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白日、大山、黄河”。“白日”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生解释前两句意思。我们从图中找一找这些景物吧。例:你觉得白日是什么样子的?(
)的白日(
)的大山
(
)的黄河
3.师:一天傍晚,王之涣来到黄河岸边,他看到夕阳挨着群山缓缓落下,像个大火球,滚滚黄河水浩浩荡荡流向大海,诗人感慨道:这里的景色实在是太美啦!看到这么多美丽的景色,老师也有词语送给大家。出示词语,小老师领读。齐读。
4.师:我们可以用积累的词语填一填:“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诗人极目远眺,看到了一轮________的白日一座座_______的大山壱条________的黄河
5.师:孩子们,思考一个问题:黄河奔流入海,诗人真的能看到吗?出示中国地图。所以诗人真的能用眼睛看见黄河流入海么?不能,这其实是诗人想到的画面。是啊,时间也像这黄河水,一去不复返,沿途之中又有多少美丽的景色可供欣赏呢?诗人想要看到更远更美的地方怎么办呢?仅仅登上这座楼就可以了?那我站在第一层可不可以?用诗中的话来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这首诗中最最有名的两句,成为千古绝唱!谁能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
“千里目”其实就是“目千里”。师:那个字你不懂它的意思?一生问一生回答。老师指点。
6.孩子们,读了这首诗你想说些什么?师小结: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不断进取才能奋发向上!表达了诗人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我们可以用词语来形容:登高望远、高瞻远瞩。孩子们,还有很多表达诗人人生态度的诗句,齐读。
(四)创设情境,复习巩固。
师:孩子们,老师出了个小问题想考一考大家。同桌两人合作完成。
(五)精读古诗,读出韵味。
师:孩子们,看到这些壮观的景物,我们用千言万语也难以描述他们的美丽,而诗人仅仅用20个字就让我们知道:原来,我们的祖国这么辽阔、这么美丽!这就是古诗的精妙,想再读一读古诗么?谁来读?生读,真像一位小诗人!
师:古人也要读古诗,他们的古诗用来诵读,表达感情,我们来听听吟诵大师徐建顺先生是如何演绎的吧。放音乐。请欣赏—小声吟诵感受一下。
【设计意图】吟诵是传承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手段。吟诵里面,包含了中国文化精神的精髓,无处不渗透着中国文化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吟诵的方法以及经过吟诵以后的古诗内容,都把中国文化的精神本质表现出来,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六)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介绍诗人王之涣。
2.《凉州词》背诵。
小结:孩子们愉快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学习古诗的方法,你们开心嘛?老师也很开心。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志存高远,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