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5张PPT)
归园田居
其一
曹操
陶
渊
明
短歌行
任务情境
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而隐士思想,也历来占据传统文化精神最崇高、最重要的地位。另外,古往今来,很多人同时具备隐士情怀和志士节操,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可能没有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却能造就人格的丰碑。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是一世之雄,一个是隐逸之宗;一个具有一统天下的宏大气魄,一个则有崇尚自由的隐逸情怀假如他们穿越进行通信,会对对方说些什么呢?
请替曹操或者陶渊明给对方写一封信,劝说对方改变原有出世或入世的观点。
任务活动一 :
走近诗人
知人论世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市)人。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二十岁举孝廉而入仕途,十数年间,先后击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征服乌恒,统一北方。建安二十一年封魏王。谥号魏武帝。其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政领袖,还是一位慷慨的诗人和忧患的哲人,其诗均古题乐府,气韵沉雄,慷慨悲凉。其文亦清峻通脱。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因家中长有五棵柳树,被人称为“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死后由朋友私下起的,并非朝廷颁布,故称私谥),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星子县)人,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他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后弃官归隐。后世称靖节先生。有《陶渊明集》。其隐逸文化总的风格有三:其一是柔,其二是淡,其三是远。
背景介绍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皓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此时,曹操已网络了天下名士,文有“建安七子”,智有司马懿、荀攸,武有张辽、夏侯渊等大将。
陶渊明处在老庄哲学思潮抬升的乱世,常常陷于入与出、忧与游的精神纠葛之中。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终老田园。《归园田居》组诗主要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
曹操的《短歌行》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都是诞生在社会大动荡的历史时期,但具有不同的诗风。
任务活动二
诵读全诗,理解大意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pì
jīn
wèi
yōu
mò
duō
qìè
zā
bǔ
sè
qiān
(一)自由朗读,
揣摩气韵
对酒
当歌,人生
几何!譬如
朝露,去日
苦多。
慨当
以慷,忧思
难忘。何以
解忧?唯有
杜康。
青青
子衿,悠悠
我心。但为
君故,沉吟
至今。
呦呦
鹿鸣,食野
之苹。我有
嘉宾,鼓瑟
吹笙。
明明
如月,何时
可掇?忧从
中来,不可
断绝。
越陌
度阡,枉用
相存。契阔
谈?,心念
旧恩。
月明
星稀,乌鹊
南飞。绕树
三匝,何枝
可依?
山不
厌高,海不
厌深。周公
吐哺,天下
归心。
(二)边诵边读,用“/”划分朗读节奏;用“ ”标出这首诗的韵脚,并说说这首诗的押韵特点。
短歌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 “慨当以慷”“食野之苹”“忧从中来”三句的节奏从语法角度讲应该是“慨/当以/慷”“食/野之/苹”“忧/从中/来”,但在朗诵时一般要处理为在中间断开。
押韵特点
①不是一韵到底,而是以四句为一组,每四句一换韵;
②每一组基本上第一、二、四句押相同或相似的韵,第三句不押。
(三)听读,听出情意。
有一个人对曹操诗中的慷慨悲凉体会特别深刻,那就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饰演曹操的鲍国安。让我们随着他的歌声再次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会诗人的英雄气概。
任务活动三:研读文本
理清思路
要点提示:
诗眼,是诗歌精神的凝聚点,是观照全诗情感的所在。发现诗歌思想的凝聚点,即揭示诗的主旨。通过分析诗歌中精炼传神的字,就能找到“诗眼”。
(一)寻找诗眼——发现诗歌的情感基点
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
忧
(二)忧在何处——梳理诗歌的思路
短歌行
1~8句:对酒当歌,慨叹人生
9~16句:
17~24句:
25~32句:
我心有愿,期盼嘉宾
为人而忧,渴求贤人
敞开胸怀,广纳贤才
招贤纳士
建功立业
任务活动四:研读文本
赏析
诗
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活动1:忧从何来
——分析诗歌的情感
一忧人生短暂
从下列诗句可以看出曹操忧从何来,下列诗句分别表现了诗人忧什么呢?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二忧求贤难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三忧功业未成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小结:
诗歌紧扣一个“忧”字,微吟低徊,娓娓道来:人生之忧,写曹操作为一个诗人的人生短暂之叹;人才之忧,写曹操作为一个能臣的渴求贤才之叹;天下之忧,写曹操作为一个雄主的渴望建功伟业之叹。
诗人忧在何处?
诗人忧在人生短暂,功业未就,人才难求。
添加标题
活动2:何以写忧——聚焦诗歌的写法
提问:诗人是如何表达忧愁和志向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用典
(1)下列诗句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语出《诗经·郑风·子衿》,比喻渴望得到贤才。本义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语出《诗经·小雅·鹿鸣》,诗人表明贤才若来投奔自己,自己必将极尽礼节来招待他。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海纳百川,诚心接纳英才,诗人希望自己接纳的人才越多越好。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语出《韩诗外传》,诗人以周公自比,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典故是诗文中经常引用的、有来历出处且为人们所公认的故事或诗词。诗中使用典故叫“用典”,好处在于能用极精简的语言,丰富诗歌的内容,强化诗歌的内涵,耐人寻味。
典故
2.比兴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比喻人生美好的时光何其短暂。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比喻得不到贤才,忧思不可断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比喻贤士们还没有选好归宿。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贤才还在徘徊,并急于找到可依托的明主。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以山高、海深来比喻招纳人才的博大胸怀;用周公来自比,表示自己一定会像周公那样厚遇贤士,让天下英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自己。
任务活动五:研读文本
锤炼思维
活动1:讨论:谈谈《短歌行》中曹操表露的思想感情有何现实意义。
从写作的角度——敢于创新,抒发真情实感
从国家政治的角度——国家的统一、安定是主流
从人生理想的角度——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从人才的角度——广纳人才,唯才是举
活动2:古今说曹操
作为政治家(丞相)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恢复生产,网罗人才,统一北方。
作为军事家(统帅)的曹操: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指挥“官渡之战”;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诗歌领袖)的曹操:“建安风骨”的领袖,与其子曹植、曹丕合称“三曹”。(作品集《曹操集》、代表作诗歌《蒿里行》、《龟虽寿》、《观沧海》、《短歌行》)
(一)史书上的曹操
“太祖运筹演谋……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陈寿
《三国志》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汉末名士许绍《魏书》
“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唐太宗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鲁迅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苏轼
(二)名人眼中的曹操名人眼中的曹操
明确:主要是受名著《三国演义》的影响。《三国》使曹操作为奸雄的形象深入人心。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在对曹操的评价上,与原著保持一致。
活动思考:这样一个人物,才华超众,关心民生疾苦,为何遭人诟骂呢?
在艺术作品中,作者罗贯中着力刘备脸上贴金,给曹操脸上抹黑,显然是为了拥刘反曹的主题服务的。就拿情节来看,当庞统(当然也是一个艺术形象)给他献了连环计后,曹操看到他从北方带来的将士居然能在江面上如履平地,这就免除了他的后顾之忧,这也使他误认为踏平江东的确是指日可待的,所以,他于十五之夜,举行盛大的宴乐,无非是想作战前总动员,他的动员致辞就是《短歌行》,当他需要别人吹捧之时,“不识时务”的刘馥居然说正声雅乐之中不能有不祥之音,他就一气之下,举槊刺死刘馥,而后,又于次日亲自为刘馥送葬。
作者这样安排情节是为了告诉世人:一代奸雄曹操只不过是事后诸葛亮,好大喜功,爱听颂歌,他的壮举只不过是打自己耳光而已,或者说,这样安排情节只是为了塑造一个奸雄的形象。说穿了,艺术作品中的曹操只是一个艺术形象,不能等同于现实中曾经叱咤风云的三国人物曹操。
政治措施:屯田;兴修水利;用人唯才
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军事功绩: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
文学成就:“建安风骨”的领袖
《短歌行》写的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兼诗人曹操,在特定历史环境下抒发自己对人生苦短和时光易逝的苦闷与感叹,同时抒发了自己招揽贤才的良苦用心和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诗歌的前面部分写得沉郁悲凉,后面部分写得慷慨激昂,作者的情感有低沉,有起伏,更有高亢,集中体现了“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品,也是曹操的传世名篇,对于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来说,曹操那种珍惜时间、积极向上的精神和真诚坦荡的胸怀以及树立远大理想、实现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都是值得好好学习的!
小结:致敬英雄——总结课文,背诵诗歌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任务活动一:诵读诗歌
感受韵律(一)
1.找到韵脚
2.划分节凑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朗读朗读
yìn
ài
zhuō
fán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美读诗歌,体味词情
五言诗节奏:
二二一式
二一二式
疏通文意
把握思路(二)
1、结合文下注解自主疏通文意
2、标识自己不能弄懂得字、词、句
3、时间4分钟
任务活动二:合作探究
1.找诗眼,理思路
问题:这首诗的诗眼是?根据诗眼理思路。
“归”
为何而归?
从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2.根据思路,体味主旨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要求:小组合作时间3分钟
用原句回答
表达了诗人的怎样的情感?
从何而归?
官场
尘网、樊笼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羁鸟、池鱼
自己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比喻
拟人
作者为什么要回归田园?
(用原文的诗句回答)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守拙归园田
为何而归
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既然“性本爱丘山”、“守拙归园田”
陶渊明何以要出仕?
炼字:“误落尘网中”
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误”既表现了陶渊明的后悔和厌恶之情。
出仕是由于一是生活所迫,二是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写作背景
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他不愿同流合污,便受排挤,孤立,他固守清贫,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一去三十年”实际应该是“十三年”用夸大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其实这一个“误”字,一误多年又何尝不是带着期望的自投罗网,在几经坎坷,在官场中碰得头破血流,看透了官场卑污之后,一个误落发出了陶渊明无限的人生辛酸。这是人生幡然醒悟后的绝唱,是一位哲人看透世界后的箴言。
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田园有什么独特的景物吸引着陶渊明?用自己的话描述。
归向何处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归去如何?
无尘杂、有余闲、久、复
——宁静、闲适、喜悦
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归隐后的情感的诗句和词语。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从何而归?弃官场
2.为何而归?爱丘山
3.归向何处?归园田
4.归去如何?返自然
诗人归后与归前心情的对比:
归前------无奈、后悔
归后------愉悦、豁达、释然、返朴归真
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得自由和独立,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任务活动三 赏析技巧
体会效果
(一)体悟情感
活动1:诗中“尘网”“樊笼”和“羁鸟”“池鱼”这两组词语分别比喻什么?表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 (1)“尘网”“樊笼”比喻官场,写出了官场的污浊、肮脏、压抑,以及对人性的束缚。这两个比喻,表明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从而表达了他对官场极大的厌恶。
(2)“羁鸟”“池鱼”比喻误入官场的人,是陶渊明的自比。这两个比喻,意在说明自己误入官场后深受束缚,极不自由,表明了他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田园的心志。
活动2:“守拙归园田”中的“拙”指什么?为什么陶渊明要“守拙”?
答案 (1)“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技巧相对。
(2)陶渊明要“守拙”,即强调自己不会顺应世俗的潮流,要坚守自己的纯真本性。
活动3:“虚室有余闲”中的“虚”是何意?这句诗作何理解?
答案 (1)“虚”有“空、虚空”之意,“虚室”即“陈设简陋的房子”。这句诗可以理解为:住在陈设简陋的房子里觉得很清闲。
(2)“室”还可解释为人的内心,“虚室”则有“空明的心境”之意。如此,这句诗就可以理解为:空明的心境使人拥有了闲适的情趣。
(二)合作探究
赏析技巧
1.小组探究:诗人在描写田园生活情景时选用了哪些意象?(用了哪些手法)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小组合作时间5分钟
1.诗人在描写田园生活情景时选用了哪些意象?(用了哪些手法)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狗吠
鸡鸣
村庄
炊烟
见
听
静
动
衬
语言的质朴自然
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是用墨线勾勒物象,不加彩色渲染,称为“单线平涂”法。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笔墨,不用修饰,不加渲染烘托,描写鲜明生动的形象。
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就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陶诗: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简洁,朴素
铺陈,华丽
朱自清: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2.这些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狗吠
鸡鸣
村庄
炊烟
见
听
静
动
衬
景语景语
情语情语
优美
宁静
和平
恬淡
舒畅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白描
手法
王国维:
“一切景语皆情语”
答案 (1)诗人选用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农村最常见的景物。
(2)这些景物营造了一种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地体味到诗人那淡泊恬静的生活追求。
总结:1.诗人在描写田园生活情景时选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诗人是如何描写田园美景的?请从写景顺序和艺术手法上分析。
答案 (1)先写近景,再写远景,远近结合。“方宅十余亩……桃李罗堂前”四句是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房舍简陋,可树影婆娑,于自然平淡之中显出恬静幽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两句是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都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
(2)动静结合。整体的画面是静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等表现出了乡村的宁静祥和之美。静景之中,又有动的画面:“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炊烟飘动,狗儿吠叫,鸡在树颠鸣叫,在静止的画面中多了许多动感,让这幅乡居图顿时生动活跃起来。
(3)白描手法。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毫无粉饰之词,平易如话,但恰到好处地与诗意合拍。
《归园田居》(其一)的艺术特色
一、白描的手法
二、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手法
四、生动形象的比喻
五、平浅自然的语言
任务活动四
出世与入世的碰撞
任务导引
出世与入世,江湖与魏阙,历来都是一个相互矛盾却又相辅相成的问题。说到底,出世与入世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在东汉末年乱世中,曹操和陶渊明作为身份地位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他们都借助诗歌传达出了自己的心声。通过解读这两首诗,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任务设计
曹操想“掇明月”,陶渊明重“返自然”;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你更赞赏哪一种生活态度?
任务活动五 志士与隐士的对话
任务导引
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而隐士思想,也历来占据传统文化精神最崇高、最重要的地位。另外,古往今来,很多人同时具备隐士情怀和志士节操,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可能没有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却能造就人格的丰碑。
任务设计
鲁迅先生评价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他评价陶渊明:“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静穆,所以他伟大。”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是一世之雄,一个是隐逸之宗;一个具有一统天下的宏大气魄,一个则有崇尚自由的隐逸情怀。
假如他们穿越时空相遇,会对对方说些什么呢?
请替曹操或者陶渊明给对方写一封信,劝说对方改变原有出世或入世的观点。对话要得体,符合人物的身份和阅历。
无论世界有多么喧嚣,多么物欲横流,我们都应该有一间自己的小屋,放置一切欲望;也应该有一座精神的后花园,在疲惫与悲伤中,推开后门,去看清风明月,行云流水。这园子栽的是智慧树,流的是忘忧泉,开的是自在花,搭的是逍遥桥……
哪怕我们的世界越来越狭小,越来越平庸,请别让精神后花园枯萎;哪怕我们四面楚歌,也别忘了保持自己的尊贵而骄傲的呼吸!
在这座精神后花园中,我们体验阳光,体验幸福,体验纯净,体验温馨,体验柔情,体验思念、体验关切和感动,体验一切一切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