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02 08:28:4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
1.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2.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的背景。3.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4.分析“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5.了解中华民族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
知识点01
西晋的建立(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
1、建立: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2、统一:280年,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3、政权特点:统治阶级在政治上昏庸腐朽,生活上腐化、奢侈。
4、衰落(转折点):晋惠帝时发生八王之乱,西晋迅速走向衰落。
5、灭亡:公元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知识点02
八王之乱
1、原因:分封同姓诸王,导致宗室诸王势力过大;晋惠帝昏庸无能。
2、爆发;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
3、影响:西晋迅速走向衰落。
知识点03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五胡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
1、时期:东汉、魏、晋时期
2、路线:
氐族和羌族,由西南东迁入陕西关中;
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鲜卑族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
3.十六国:
(1)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先后建立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称为十六国。
(2)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
【看图学史】
【温馨提示】古代实现由分裂到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西晋、隋朝、元朝。秦朝、西晋、隋朝都因不体恤民生而加速了王朝的衰亡。
【知识拓展】古代三次人口大迁移:
西晋“永嘉之乱”(黄河流域→江淮地区);
唐朝“安史之乱”(人口大量南迁,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北宋“靖康之难”(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知识点一
西晋的建立
1.(2021·山东聊城市·七年级期末)学习历史,首先要注意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元纪年,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习惯上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后10年又叫某世纪末。据此你认为司马容于317年重建晋王朝,时间上应该表述为
A.公元3世纪初
B.公元3世纪末
C.公元4世纪初
D.公元4世纪末
【答案】C
【详解】根据“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习惯上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后10年又叫某世纪末”可知,317年用世纪、年代表示是公元前4世纪初期,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C。
2.(2021·甘肃白银市·七年级期末)“实际上三国鼎立是中国遭受十几年大破坏以后逐渐恢复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三国的统治者在本国内所采取的某些政治、经济措施,客观上对全国的统一都起着有益的作用。”结束
这一“过渡阶段”的皇帝是
A.曹操
B.司马亮
C.司马炎
D.司马睿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建立新政权,改国号为晋,
定都洛阳。晋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中国。故C符合题意;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故A不符合题意;司马亮是八王之乱中的八王之一,故B不符合题意;司马睿是东晋的开国皇帝,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知识点二
八王之乱
3.(2021·山东潍坊市·七年级期末)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道:“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今之人,惟钱而已!”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这说明当时的社会风气是
A.世人崇尚文学
B.政府鼓励消费
C.世人金钱至上
D.朝廷打击商业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材料表明因为“钱可以使人由危转安、甚至由死到活,可以决定贵贱、生死等”,所以“人人把钱看作是在世的神圣宝物,他们视钱亲如兄弟,并称之为‘孔方’兄”。因此,题干材料说明了当时世人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故选C项;题干涉及的是金钱至上,没有涉及世人崇尚文学、政府鼓励消费和朝廷打击商业,排除ABD项。
4.(2021·河南周口市·七年级期末)下面示意图演示了西晋灭亡的原因。图中“ ”处应填的史实是
A.国人暴动
B.七国之乱
C.八王之乱
D.五胡内迁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故选C;国人暴动发生于西周时期,排除A;七国之乱发生于汉朝,排除B;五胡内迁是外患,而非内乱,排除D。
5.(2021·贵州遵义市·七年级期末)晋武帝统一全国后,志满意得,在他带头下,朝廷里的大臣把摆阔气当作体面的事。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就是其中的典型。这一现象说明西晋
A.百姓富足
B.经济发达
C.贵族阶层生活奢侈腐化
D.整个社会道德败坏
【答案】C
【详解】依据材料“朝廷里的大臣把摆阔气当作体面的事。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反映了统治者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斗富,追求享乐。说明西晋统治者生活奢侈腐化,C符合题意;ABD现象在题干中文字不能反映,排除。故选C。
6.(2021·广东佛山市·七年级期末)绘制思维导图有助于学习历史知识。以下思维导图(见下图)中甲、乙两处应分别填写
A.八王之乱西晋衰落
B.尊王攘夷西晋灭亡
C.西晋衰落尊王攘夷
D.西晋灭亡八王之乱
【答案】A
【详解】根据图中箭头指向,封王掌握实权、西晋皇帝昏庸指向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王掌握实权、西晋皇帝昏庸导致了八王之乱,故甲处应填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后,西晋逐渐衰落,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导致人口大规模南迁,故乙处应填西晋衰落,A符合题意;BCD排除。故本题选A。
知识点三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重难点)
7.(2021年山东聊城中考真题)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这主要说明
A.民族矛盾尖锐
B.民族交融加强
C.民族杂居相处
D.中外交流频繁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有很多少数民族已经融入中原汉族。题干的“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主要说明民族交融加强,故B符合题意;题干现象是民族融合加强的表现,不能说明民族矛盾尖锐和民族杂居相处,与中外交流频繁无关,排除ACD。故选B。
8.(2021·广西百色市·七年级期末)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古代人口大规模南迁开始于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躲避北方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择D。
9.(2021·湖北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七年级期末)西晋后期,数以十万计的中原人迁往江南。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与这一现象有直接关系的是
A.统治阶级的昏庸腐朽
B.八王之乱
C.魏、蜀、吴的连年战争
D.游牧民族内迁
【答案】B
【详解】西晋时期出现“八王之乱”,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为躲避战乱,广大中原人南迁,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故B正确;西晋统治阶级昏庸腐朽直接导致了八王之乱的出现,并不是中原人南迁的直接原因,故A错误;材料是西晋后期,而不是三国时期,C错误;游牧民族内迁从东汉时期就开始了,主要迁往黄河流域,不符合题意,排除D。
1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国家分裂,政权林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材料一如图,完成表格
序号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A

220年


B


刘备

C



建业
(2)写出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
,有何特点
(3)结合材料一如图,从什么时候起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
(4)请写出以上序号所代表的西晋时期内迁各民族的名称





(5)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中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看待民族交融与国家统一之间的关系。
【答案】(1)
序号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A
①魏
220
②曹丕
③洛阳
B
④蜀
⑤221
刘备
⑥成都
C
⑦吴
⑧229
⑨孙权
建业
(2)赤壁之战;以少胜多
(3)东汉、魏、晋时期
(4)①鲜卑②匈奴③羌④氐⑤羯
(5)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使得其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次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所以A①魏、②曹丕、③洛阳;B④蜀、⑤221、⑥成都;C⑦吴、⑧229、⑨孙权。
(2)依据所学可知,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在长江赤壁一带大胜曹操军队,这是历史上称为赤壁之战。经过赤壁之战,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则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西川。所以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其特点是以少胜多。
(3)结合材料一如图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从东汉、魏、晋时期起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魏晋时,西、北各少数族人民向内地迁徙的活动,更加频繁,而且种族很多,主要有匈奴、羯、氐、羌以及鲜卑五族,他们同汉族人民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逐渐融合在一起。
(4)依据所学可知,西晋时期边疆少数民族内迁、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东汉以来,中原王朝为了分化瓦解北方和西北方少数民族的力量,并达到补充兵源和劳动力的目的,对周边民族进行招抚,甚至强迫他们向内地迁徙。内迁的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历史上合称“五胡”。少数民族内迁、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民族融合,所以①鲜卑②匈奴③羌④氐⑤羯。
(5)依据所学可知,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中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民族交融与国家统一之间的关系是: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使得其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能力点一
西晋的短暂统一
1.(2021·安徽安庆市·七年级期末)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秦朝和西晋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的局面
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③都短暂而亡
④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详解】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西晋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①说法正确;秦朝和西晋都不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②说法错误;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灭亡。西晋建立于266年,316年灭亡。从而得出秦朝、西晋都短暂而亡。③说法正确;秦朝进行了制度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而西晋则不是。④说法错误;从而得出①③说法正确,②④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ACD不正确;故选B。
2.(2021·安徽合肥市·七年级期末)下面是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演变图,其中指代西晋政权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历史在三国之后,西晋统一了三国政权,之后西晋灭亡进入东晋时期,故A符合题意;317年--420年的政权是东晋,故B不符合题意;十六国之后是北朝,故C不符合题意;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2021·山东菏泽市·七年级期末)西晋王朝存在时间非常短暂。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有
①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②北方人大量迁往江南地区
③皇族之间连年混战
④内迁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压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西晋灭亡的原因包括:西晋统治者上层的腐化,随着西晋社会经济的恢复,以晋武帝为首的统治阶级开始腐化、奢侈、浪费成风,加重了农民的负担,破坏了社会经济;统治阶级的内部争斗,主要表现为“八王之乱”,统治阶级内部的开始相互攻杀;少数民族和流民的起义,在苛捐杂税和地主和官员欺压下,农民纷纷失去了土地,转为流民,西晋政府无视流民存在,百姓无法生活,全国各地相继爆发了流民起义。西晋政府对内迁的少数民族的残酷压迫,使少数民族进行反抗。②北方人大量迁往江南地区是能够促进西晋经济发展的因素,所以西晋灭亡的原因不包括②。故选C。
4.(2021·天津七年级期末)史料记录了西晋时大臣石崇和国舅王凯斗富的故事,下图的“晋墓壁画”反映了贵族欣赏乐器演奏的画面。二者反映出西晋王朝灭亡原因之一是
A.皇族为争权夺利,内战不休,引发“八王之乱”
B.被统治者揭竿而起,反抗暴政
C.皇帝暴病而亡
D.统治集团内部生活奢侈腐化
【答案】D
【详解】依据题干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时大臣石崇和国舅王凯斗富”与“贵族欣赏乐器演奏”的内容都反映了西晋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生活奢侈腐化,不求上进,最终导致了西晋的灭亡,D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题干图片不能反映出来,不符合题意;故选D。
5.(2021·安徽芜湖市·七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左传》
(1)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周初采取这个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如下图)
(2)材料二反映出西汉前期存在着什么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三:据《晋书》记载,西晋初年,大封同姓诸王“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
(3)“西晋初年大封同姓诸王”的帝王是谁?实行这一制度会造成哪些危害?
【答案】(1)分封制。稳定周初政治形式,巩固疆土。
(2)西汉初期地方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中央政权的统治。推恩令。
(3)晋武帝。受封诸王的权力过大,对中央造成威胁,容易发生叛乱。(回答导致八王之乱亦可)
【详解】
(1)第一问,根据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可知,材料大意是将亲属分封在各地为诸侯,以这种藩属的关系替周朝守护四方,做为周朝的屏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王将王族、功臣分派到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平时镇守疆土,战时随天子作战。因此,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稳定周初政治形式,巩固疆土,周王实行分封制。
(2)第一问,根据材料二“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可知,西汉初期,诸侯国在人口和土地上都大大超过了中央。这说明西汉初期,地方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中央政权的统治。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即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推恩令的实行,解决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3)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行这一制度的危害是受封诸王的权力过大,对中央造成威胁,容易发生叛乱。
能力点二
汉魏时期人口迁徙的浪潮
【易错点】
6.读图说史:读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北方自然环境恶劣
B.北方民族学习中原文化
C.江南地区相对发达
D.民族交融和江南开发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迁入中原。北方由于战乱,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大量南迁,不仅为南方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北方的生活方式,民族间的关系逐渐融合起来,北方人民的南迁,不仅使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同时也改变了南方人的社会生活。因此解读正确的是D;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7.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
D.南方经济发达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以来,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战乱,逃往江南地区,B符合题意;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是北方人民南迁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北方统治者残暴,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出南方经济发达,
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
8.下图为现存于洛阳博物馆的一枚金印,印面呈正方形,阴刻“晋归义胡王”五个字,印钮是一头跪卧的骆驼。从印文看,是晋朝降服了胡王的意思。专家研究认为,印文中的“胡”应当是指晋武帝司马炎所封的匈奴首领。此印可以用来研究
西晋统一全国
B.晋武帝分封同姓王
C.西晋“八王之乱”
D.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晋归义胡王金印,据推测是由西晋武帝司马炎颁赐给北方少数民族首领的,它不仅是研究我国古代印章文化的重要实物,还是当时统治者对边疆少数民族进行安抚的证物,所以此印可以用来研究北方游牧民族内迁,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与题干“晋归义胡王”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D。
9.魏晋以来,内迁少数民族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这表明
A.民族交融成果显著
B.民族纷争完全消失
C.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D.黄河流域适合游牧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表明魏晋以来逐渐地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我国北方出现各民族大融合。北方地区的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0.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根据下列图片所代表的时期和地点,指出黄河流域
A.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
B.一直是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心
C.长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
D.一直是古代中国的文化中心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的都城在阳城今河南登封一带。属于黄河流域。西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迁到黄河流域。五代十国也是分布在黄河流域一带。这说明黄河流域长期以来是我国政治中心。故A正确。南宋时期,江南地区成为了我国的经济中心,故排除B项。CD项本身说法错误,故排除CD项。故选A。
素养点一
西晋的短暂统一——历史解释
1.西晋王朝存在时间非常短暂。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有
①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②北方人大量迁往江南地区
③皇族之间连年混战
④内迁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压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西晋灭亡的原因包括:西晋统治者上层的腐化,随着西晋社会经济的恢复,以晋武帝为首的统治阶级开始腐化、奢侈、浪费成风,加重了农民的负担,破坏了社会经济;统治阶级的内部争斗,主要表现为“八王之乱”,统治阶级内部的开始相互攻杀;少数民族和流民的起义,在苛捐杂税和地主和官员欺压下,农民纷纷失去了土地,转为流民,西晋政府无视流民存在,百姓无法生活,全国各地相继爆发了流民起义。西晋政府对内迁的少数民族的残酷压迫,使少数民族进行反抗。②北方人大量迁往江南地区是能够促进西晋经济发展的因素,所以西晋灭亡的原因不包括②。故选C。
素养点二
政权更替一——时空观念
2.(2021年云南中考真题)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历史时期的政权更迭
A.夏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D.辽宋夏金元时期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三国时期出现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西晋短暂统一全国,西晋灭亡后,黄河流域进入了十六国时期,南方处于东晋统治时期,此后东晋后出现宋、齐、梁、陈的南朝时期,北魏统一北方后,先后形成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统称为北朝,因此材料反映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故选C;ABD与图中信息无关,排除。
素养点二
中华民族大家庭在民族交融中发展一——史料实证
3.(2021年湖北宜昌中考真题)2021年4月,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出土的陶俑形象具有少数民族特征(见下图),出土的碓房、水井、陶仓等又是华夏农耕文明的体现。这表明,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交往状态是
A.战争
B.隔离
C.分裂
D.交融
【答案】D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出土的陶俑形象具有少数民族特征”“出土的碓房、水井、陶仓等又是华夏农耕文明的体现”并结合所学可知。十六国时期,政权统治者仿汉制,实行君主专制制度,经济文化生活交流频繁,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减少,我国出现了各民族大交融,故D正确;ABC与题干出土文物描述不符,故错误。综上故选D。
课前预习记录: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课后作业三维度科学设计
维度一、夯实基础,对点精练(精准练习显高效)
维度二、能力提升,思维拓展(挑战自我必提高)
维度三、学科素养,价值引领(拔尖提升素养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
1.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2.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的背景。3.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4.分析“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5.了解中华民族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
知识点01
西晋的建立(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
1、建立:266年,
建立西晋,定都

2、统一:
年,西晋灭
,实现了

3、政权特点:统治阶级在政治上昏庸腐朽,生活上腐化、奢侈。
4、衰落(转折点):晋惠帝时发生
,西晋迅速走向衰落。
5、灭亡:公元
,内迁的
灭掉西晋。
知识点02
八王之乱
1、原因:分封同姓诸王,导致宗室诸王势力过大;
昏庸无能。
2、爆发;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
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
3、影响:西晋迅速走向衰落。
知识点03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五胡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
1、时期:
时期
2、路线:
氐族和羌族,由西南东迁入
关中;
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
一带;
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
3.十六国:
(1)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先后建立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称为

(2)4世纪后期,氐族
建立的
统一了黄河流域。
【看图学史】
【温馨提示】古代实现由分裂到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西晋、隋朝、元朝。秦朝、西晋、隋朝都因不体恤民生而加速了王朝的衰亡。
【知识拓展】古代三次人口大迁移:
西晋“永嘉之乱”(黄河流域→江淮地区);
唐朝“安史之乱”(人口大量南迁,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北宋“靖康之难”(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知识点一
西晋的建立
1.(2021·山东聊城市·七年级期末)学习历史,首先要注意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元纪年,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习惯上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后10年又叫某世纪末。据此你认为司马容于317年重建晋王朝,时间上应该表述为
A.公元3世纪初
B.公元3世纪末
C.公元4世纪初
D.公元4世纪末
2.(2021·甘肃白银市·七年级期末)“实际上三国鼎立是中国遭受十几年大破坏以后逐渐恢复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三国的统治者在本国内所采取的某些政治、经济措施,客观上对全国的统一都起着有益的作用。”结束
这一“过渡阶段”的皇帝是
A.曹操
B.司马亮
C.司马炎
D.司马睿
知识点二
八王之乱
3.(2021·山东潍坊市·七年级期末)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道:“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今之人,惟钱而已!”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这说明当时的社会风气是
A.世人崇尚文学
B.政府鼓励消费
C.世人金钱至上
D.朝廷打击商业
4.(2021·河南周口市·七年级期末)下面示意图演示了西晋灭亡的原因。图中“ ”处应填的史实是
A.国人暴动
B.七国之乱
C.八王之乱
D.五胡内迁
5.(2021·贵州遵义市·七年级期末)晋武帝统一全国后,志满意得,在他带头下,朝廷里的大臣把摆阔气当作体面的事。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就是其中的典型。这一现象说明西晋
A.百姓富足
B.经济发达
C.贵族阶层生活奢侈腐化
D.整个社会道德败坏
6.(2021·广东佛山市·七年级期末)绘制思维导图有助于学习历史知识。以下思维导图(见下图)中甲、乙两处应分别填写
A.八王之乱西晋衰落
B.尊王攘夷西晋灭亡
C.西晋衰落尊王攘夷
D.西晋灭亡八王之乱
知识点三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重难点)
7.(2021年山东聊城中考真题)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这主要说明
A.民族矛盾尖锐
B.民族交融加强
C.民族杂居相处
D.中外交流频繁
8.(2021·广西百色市·七年级期末)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古代人口大规模南迁开始于
A.A
B.B
C.C
D.D
9.(2021·湖北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七年级期末)西晋后期,数以十万计的中原人迁往江南。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与这一现象有直接关系的是
A.统治阶级的昏庸腐朽
B.八王之乱
C.魏、蜀、吴的连年战争
D.游牧民族内迁
1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国家分裂,政权林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材料一如图,完成表格
序号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A

220年


B


刘备

C



建业
(2)写出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
,有何特点
(3)结合材料一如图,从什么时候起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
(4)请写出以上序号所代表的西晋时期内迁各民族的名称





(5)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中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看待民族交融与国家统一之间的关系。
能力点一
西晋的短暂统一
1.(2021·安徽安庆市·七年级期末)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秦朝和西晋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的局面
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③都短暂而亡
④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2021·安徽合肥市·七年级期末)下面是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演变图,其中指代西晋政权的是
A.A
B.B
C.C
D.D
3.(2021·山东菏泽市·七年级期末)西晋王朝存在时间非常短暂。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有
①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②北方人大量迁往江南地区
③皇族之间连年混战
④内迁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压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2021·天津七年级期末)史料记录了西晋时大臣石崇和国舅王凯斗富的故事,下图的“晋墓壁画”反映了贵族欣赏乐器演奏的画面。二者反映出西晋王朝灭亡原因之一是
A.皇族为争权夺利,内战不休,引发“八王之乱”
B.被统治者揭竿而起,反抗暴政
C.皇帝暴病而亡
D.统治集团内部生活奢侈腐化
5.(2021·安徽芜湖市·七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左传》
(1)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周初采取这个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如下图)
(2)材料二反映出西汉前期存在着什么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三:据《晋书》记载,西晋初年,大封同姓诸王“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
(3)“西晋初年大封同姓诸王”的帝王是谁?实行这一制度会造成哪些危害?
能力点二
汉魏时期人口迁徙的浪潮
【易错点】
6.读图说史:读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北方自然环境恶劣
B.北方民族学习中原文化
C.江南地区相对发达
D.民族交融和江南开发
7.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
D.南方经济发达
8.下图为现存于洛阳博物馆的一枚金印,印面呈正方形,阴刻“晋归义胡王”五个字,印钮是一头跪卧的骆驼。从印文看,是晋朝降服了胡王的意思。专家研究认为,印文中的“胡”应当是指晋武帝司马炎所封的匈奴首领。此印可以用来研究
西晋统一全国
B.晋武帝分封同姓王
C.西晋“八王之乱”
D.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9.魏晋以来,内迁少数民族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这表明
A.民族交融成果显著
B.民族纷争完全消失
C.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D.黄河流域适合游牧
10.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根据下列图片所代表的时期和地点,指出黄河流域
A.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
B.一直是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心
C.长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
D.一直是古代中国的文化中心
素养点一
西晋的短暂统一——历史解释
1.西晋王朝存在时间非常短暂。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有
①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②北方人大量迁往江南地区
③皇族之间连年混战
④内迁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压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素养点二
政权更替一——时空观念
2.(2021年云南中考真题)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历史时期的政权更迭
A.夏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D.辽宋夏金元时期
素养点二
中华民族大家庭在民族交融中发展一——史料实证
3.(2021年湖北宜昌中考真题)2021年4月,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出土的陶俑形象具有少数民族特征(见下图),出土的碓房、水井、陶仓等又是华夏农耕文明的体现。这表明,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交往状态是
A.战争
B.隔离
C.分裂
D.交融
课前预习记录: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课后作业三维度科学设计
维度一、夯实基础,对点精练(精准练习显高效)
维度二、能力提升,思维拓展(挑战自我必提高)
维度三、学科素养,价值引领(拔尖提升素养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