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02 11:3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学习
目标
了解西晋的建立和统一及八王之乱,使学生能正确评价著名历史人物,提高全面看问题的能力;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知道东晋十六国对峙的史实。
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分析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
重点
八王之乱;少数民族的内迁
难点
理解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组织教学
复习检测
请简要介绍官渡之战的要点。
请简述赤壁之战的过程。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是什么?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福建晋江名字的由来吗?
晋江名字的由来:晋人南迁,依江而居,故名晋江。为什么晋人要南迁?
出示学生目标:
(1)了解这一时期简单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十六国的由来。
(2)通过本课的学习,正确认识西晋灭亡的根本原因,提高其分析问题和归纳史实的能力。
(3)通过学习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等史实,初步认识民族平等、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准备教材等学习用品
思考并回答教师的提问。
倾听并思考
齐读学习目标,理解本节内容
检测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习有的放矢。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西晋的建立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一部分,初步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以下问题:
材料一:司马懿(179-251)字仲达,世称号冢虎、管兵伐,有卧龙凤雏幼麒冢虎一说。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魏大都督,权臣。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以其功著,封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晋宣帝。
材料二:279年十一月,晋大举伐吴,步骑二十余万分五路直指建业、夏口、江陵等地。王浚率水军自巴蜀顺江而下,直逼吴都建业。
280年三月,吴主孙昭向晋将王浚投降,吴亡。经过九十年的分裂混战,至此中国又重新统一。
魏灭蜀汉的时间?
魏国的大权逐渐被谁所控制?
“三国尽归司马氏”的时间?
教师总结:280年,晋灭吴,统一全国,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4)西晋实现统一的条件有哪些呢?
教师提示:蜀、吴统治日益腐朽,国力衰落,蜀已被魏所灭。
客观上看,统一是历史发展的需要(人心所向)
材料分析:
材料一:西晋时期的皇室及许多大臣是大地主、大贵族出身。他们拥有很大的权势,在生活上以奢侈为荣,追求享乐。如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烧。
材料二:西晋的统治阶级为维持奢侈的生活,向内迁的少数民族收取重税,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
上述材料反映出西晋建立后的什么社会现象?
教师总结:社会现象:①统治阶层政治腐败,奢侈腐化之风盛行。
②社会上下道德沦丧,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
目标导学二:八王之乱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部分,初步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以下问题:
材料: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后来,晋武帝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1)
西晋之前,还有哪些朝代也实行过分封诸王?这对中央政权的统治造成了什么危害?
(2)请简述八王之乱的爆发情况。
教师讲解: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3)八王之乱有何影响?
教师总结: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
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4)以史为鉴:想一想:西晋从建立到灭亡,只有短暂的50年,为什么?带给我们什么历史启迪呢?
教师提示:外因:民族矛盾加深,内迁民族反晋,最终覆亡。
教师总结启示:
统治者应励精图治、勇于改革;以民为本;实行恰当的民族政策。
目标导学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三部分,初步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以下问题:
材料一:“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材料二: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历史上称为“五胡”。后来,他们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史称“五胡乱华”。
(1)材料一这是一首北朝民歌,曾广为流传。民歌反映了什么?
(2)请说说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时间、路线及结果。
教师讲解路线:①西北的羌族和氐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②蒙古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
③鲜卑族迁到辽宁,以及陕西及河套地区。
(3)我国南北方人口迁徙对当时社会有哪些积极的影响?
教师讲解:有利于北方民族融合;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五族内迁后,西晋向其收重税,征兵派役,掠卖人口。由于受到西晋统治者的压迫,由此民族矛盾激化——
公元316年,
刘曜率领匈奴军攻破长安,愍帝献城投降,西晋结束。
东晋建立的时间?
教师总结:公元
317年,东晋建立
请简述十六国的由来。
教师讲述: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的15个政权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请介绍十六国时期的社会状况。
请说说前秦建立的情况。
教师讲解: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他们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不定期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
学生阅读两则材料,结合教材,回答问题如:263年,魏派兵灭蜀汉。
266年,司马炎废魏帝,自称皇帝,建立晋朝,都洛阳,史称西晋。
学生尝试回答如:魏晋国力超过蜀、吴……
学生阅读两则材料,分析如:社会现象:统治阶层政治腐败,奢侈腐化之风盛行……
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
学生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回答如:西周和西汉初年,诸侯王势力增大,威胁中央政权
学生列举影响如:“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
学生分析原因如:内因:统治集团腐朽;八王之乱导致西晋衰落。
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
学生阅读两则材料,回答问题如:北方民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的生动写照。 
学生列举内迁时期:东汉、魏、晋时期。
学生回答结果: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
学生介绍状况如:各国彼此攻战,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
学生介绍如:公元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所要学习的主要知识,以便于以下问题的探究。
由两则材料引出相关问题,舅“魏灭蜀汉的原因?三国尽归司马氏的时间?西晋实现统一的条件等,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力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利用两则材料,分析从皇室追求享乐以及由此产生的收取重片头曲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当时的社会现象,从而为以文“八王之乱”奠定思想基础。
通过介绍晋武帝分大封同姓诸王的材料,自然的引出问题:这种分封对中央政权统治会造成什么危害?八王之乱的爆发情部等问题,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通过以史为鉴环节,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旨在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三正、反两方面材料,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状况以及五胡乱华情况,使问题引出自然。
通过引导学生介绍东晋建立及十六国的由来等问题,使学生通过参与,加深对当时社会情形的理解。
检测目标
1.推翻西晋王朝的少数民族是(

A
.
匈奴   
B.鲜卑   
C.
羯   
D
.氐
2.西晋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A.统治者内部的腐朽和斗争
B.阶级矛盾的尖锐
C.民族矛盾的激化
D.南迁匈奴族力量的强大
3.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A.
魏蜀吴
B.蜀魏吴
C.
吴蜀魏
D.蜀
吴魏
学生以组为单位,观看幻灯片出示的检测题,讨论并交流,从而总结出正确的答案,巩固和理解好本节所学内容。
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检测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了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知道了北方十六国和西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及分布情况。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也学会了与其他同学合作探究。
谈收获和体会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