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3章单元复习测试题(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3章单元复习测试题(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02 10:4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章复习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胆矾研碎
B.镁带燃烧
C.水的沸腾
D.石墨导电
2.“减污降碳,保卫蓝天”,校园内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
A.网上祭英烈
B.循环用教材
C.集中烧落叶
D.分类放垃圾
3.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氢气球在高空膨胀——分子体积变大
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水和过氧化氢性质不同——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D.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4.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倾倒液体
C.取固体药品
D.量取液体
5.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B.硫在氧气中燃烧放热,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火箭燃料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

A.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g
B.锰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C.铬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2个质子
D.等质量的铬、锰、铁中,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铬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C.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8.下列是《本草纲目》记载的四种无机药物,其成分中Hg的化合价为0的是(
)
A.水银(Hg)
B.升丹(HgO)
C.朱砂(HgS)
D.轻粉(Hg2Cl2)
9.下列灭火的方法,不恰当的是(
)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电器自燃用水泼灭
C.酒精洒出失火用湿抹布盖灭
D.汽车自燃用灭火器灭火
10.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亳州“王魁知麻花”是系精致的小麦粉和纯小磨香油(含油酸,化学式为C18H34O2)油炸纯绿色食品。下列关于油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油酸属于氧化物
B.油酸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C.油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油酸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11.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12.如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能表示氢分子的是“”
B.该反应中共涉及两种单质和三种化合物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13.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SO2:表示二氧化硫中含有2个氧原子
B.2Fe:表示2个铁原子
C.: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D.S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14.化学基本概念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概念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概念X
概念Y
X与Y的关系
A
氧化反应
纯净物
相同关系
B
单质
纯净物
并列关系
C
化合物
氧化物
包含关系
D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交叉关系
15.实验室可通过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来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组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入药品后,直接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药品加热
C.水槽中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
D.实验结束时,先移走酒精灯再从水槽中移出导管
16.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B
探究MnO2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
分解
C
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D
探究空气与呼出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同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5分)
17.(6分)走进超市,亮亮同学来到食品区发现一些包装袋内充满了气体,看上去好像一个小“枕头”。
(1)薯片的主要成分有土豆、盐等,属于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填充气体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
(3)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回答两点即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4)薯片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变软了,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
(5)淇淇同学对所填充的气体提出两种猜想:①氮气:②二氧化碳。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猜想②,则所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小试管
B.注射器
C.量筒
D.小烧杯
18.(7分)(1)根据右图某牙膏商标上的部分文字,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①图中一种金属元素的符号_____________。
②二氧化硅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
③n个硝酸根离子的符号_____________。
(2)金属钠与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该反应的表达式为:钠(Na)+氯气(Cl2)氯化钠(NaCl)。根据所给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钠与氯气反应时,每个氯原子_______________成为氯离子。
②从氯气变为氯化钠时,氯元素化合价的具体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你比较分析钠原子和钠离子结构的异同点。
相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7分)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为化肥工业奠定了基础,以下是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图。
资料:常温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
(1)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根据空气中液氧和液氮的__________不同,将液态空气升温,最先逸出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请写出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
(3)氮气常用作保护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
20.(7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族周期
IA
0
1
1
H1.008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He4.003
2
3
Li6.941
4
Be9.012

6
C12.01
7
N14.01
8
O16.00
9
F19.00
10
Ne20.81
3

12
Mg24.31
13
Al26.98
14
Si28.09
15
P30.97
16
S32.06

18
Ar39.95
(1)很多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完善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请写出其中一位科学家的名字:__________。
(2)学习化学后,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事物。根据如图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它们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②图C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选填①或②或③)。
(3)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填“得”或“失”)电子,形成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__。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_____价,该元素和原子序数为9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_____(填化学式)。
21.(8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厨房油锅一旦着火,盖上锅盖可以立即灭火,其原理是__________。
(2)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用嘴吹灭酒精灯
B.实验时不慎将酒精灯碰翻,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泼灭
C.实验室中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都要略向下倾斜
D.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4)下列逃生措施:①迅速坐电梯下楼
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
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④封闭房门
⑤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
⑥跳楼。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
(5)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6)同学们对燃烧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当CO的含量小于12.5%时,在空气中达到着火点也不会燃烧。由此对燃烧的新认识是:燃烧能否发生与__________有关。在氧气浓度低于14%的空气中,木炭达到着火点时也不会燃烧。由此对燃烧的新认识是__________。金属钠能在氯气中燃烧,金属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由此对燃烧的新认识是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23分)
22.
(7分)以下四个实验装置,都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认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图丙
图丁
(1)拉瓦锡用图甲装置定量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在该实验中,使用汞的优点有__________(填写字母)。
A.汞为液态,在加热的条件下只与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为固体
B.时间足够长,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C.生成的氧化汞粉末加热生成的气体体积+剩余气体体积=原空气体积
D.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2)使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时需要不断推拉注射器活塞的原因是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移开酒精灯,恢复到室温后读数即可计算出氧气含量,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任写一点)。
(3)图丙、丁装置中的实验都用到了红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图丙装置实验前向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后将水面上方空间准确分为五等份,该操作中一定要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图丁装置反应结束后,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装置丁中(试管容积为40mL),注射器活塞从10mL刻度处缓慢移动至__________mL刻度处停止(误差忽略不计)。
23.(10分)氧气是我们身边无法离开的物质。某兴趣小组对氧气的研究如下:
I.氧气的制备:
(1)写出上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该装置中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图中装置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
II.氧气的收集:
【实验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时停止收集,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后,继续收集40秒,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数据: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氧气的体积分数(%)
79.7
79.6
79.9
88.4
89.0
87.9
90.0
89.8
89.3
氧气的平均体积分数(%)
79.7
88.4
89.7
数据分析:
(3)由实验1、2可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为提高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
(4)不考虑操作因素,实验3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不能达到100%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Ⅲ.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5)铁丝在纯净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6分)如图1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l)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B中棉球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过长,会发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
(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__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_________;
(4)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2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侧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5.如图是某品牌维生素C咀嚼片的部分包装说明。请认真阅读并完成:
(1)V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
(2)Vc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3)玲玲的妈妈每天服用Vc片剂,玲玲建议妈妈可使用西红柿代替Vc片。若100g西红柿含Vc100mg,则玲玲妈妈每天食用西红柿___________g可达到上述Vc效果。




1.B
2.C
3.A
4.A
5.D
6.D
7.B
8.A
9.B
10.C
11.C
12.B
13.B
14.C
15.A
16.D
17.(1)混合物
(2)防止食品在运输、储存时发生挤压或变质(合理即可)
(3)无毒无害;廉价易得(合理即可)
(4)水蒸气
(5)AB(或BD)
18.(1)①K(或Na)
②SiO2
③nNO3-
(2)①得到一个电子
②由0价变为-1价
③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相同,第一层、第二层电子数相同
核外电子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19.(1)沸点
氮气
物理
(2)氮气+氢气————→氨气
氮气、氢气
(3)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20.(1)门捷列夫
(2)①AC
②③
(3)失
Mg2+
+2
MgF2
21.(1)隔绝空气(或氧气)
(2)D
(3)CD
(4)B
(5)Al2O3
(6)可燃物的浓度
只有氧气达到一定浓度时,可燃物才能燃烧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22.(1)ABC
(2)使注射器内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
反应始终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测量结果更准确(合理即可)
(3)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刻度尺
2
23.(1)试管
铁架台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
(3)延长收集氧气的时间
(4)集气瓶中含有水蒸气
(5)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24.(1)酒精灯
(2)物质具有可燃性
棉球燃烧
(3)乒乓球碎片

(4)D
25.(1)176
(2)
9∶1
(3)180
催化剂
高温、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