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能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6世纪前的日本社会发展及存在的问题,认识到大化改新是在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情况下通过向国外的中国唐朝学习先进的制度而进行的改革,是必然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
教学难点: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形成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日本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屿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日本各岛屿上大多是山岭。这个岛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本节课
我们学习第11课
古代日本
(二)、讲授新课:
一、6世纪前的日本
1、背景:
阅读教材P52页,回答问题:
根据教材概述日本国家兴起时间及统一的过程。
根据文献记载,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相关史事:
材料一: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汉书·地理志》
材料二: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
——据《后汉书·东夷传》整理
材料三:景初二年六月,倭女王遣大夫难升米等诣郡,求诣天子朝献,……其年十二月,诏书报倭女王曰:‘制诏亲魏倭王卑弥呼……汝所在踰远,乃遣使贡献,是汝之忠孝,我甚哀汝。今以汝为亲魏倭王,假金印紫绶……——
《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材料四:(大和)东征毛人五十五国,西服众夷六十六国,渡乎海北九十五国。
——《南史·夷貊传下·倭国》
2、大和政权组织: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的称为“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海部”,等等。
来自中国、朝鲜的移民也依其特长分别被编入锦织部、锻冶部等。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二、大化改新
1、大化改新的背景:
材料一:
大化前夕,上自王族,下至豪强,不但占领“国县山海林野池田”,贫民百姓无立足之地,大批劳动力成为王族、豪强等有势之家的私有民。豪强之间互相争战,自立为强,并且藐视大王和朝廷,自己修筑宫殿、园陵,进调赋税时,首先满足自己,然后再向朝廷进调。——据《日本书纪》整理
材料二:
苏我家族把持朝政,残害改革派,645年6月,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镰足等人在皇极天皇接见高句丽、百济、新罗使节时,于朝中杀死苏我入鹿,其父苏我虾夷自杀。皇室重新夺取政权。中大兄皇子等拥立孝德天皇,改年号为“大化”。
材料三:
当时,中国正处在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中国进入“贞观之治”的繁荣时期,中国的繁盛强烈的刺激了日本统治者,他们决心参照隋唐制度,实行改革。
材料四: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学习交流的使团。由官员、医师、画师、乐师、译师、史师,各类工匠等组成。唐朝建立后的630-838两百年间,日本正式派遣唐使来中国的共12次。
另有任命后未成行或未到达唐朝的共6次。每次最少250人,最多五六百人
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苏我家族把持朝政,残害改革派,645年6月,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镰足等人在皇极天皇接见高句丽、百济、新罗使节时,于朝中杀死苏我入鹿,其父苏我虾夷自杀。皇室重新夺取政权。中大兄皇子等拥立孝德天皇,改年号为“大化”。
相关史事:
据《日本书纪》记载,608年,日本第二次派遣隋使,并在向隋炀帝递交的国书中写到:“东天皇敬白西皇帝。”这是日本史书中第一次出现“天皇”一词。
从646年开始,日本效仿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之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2、大化改新的内容:
材料一:改革行政制度,在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等官职。官职的任免权都在中央,废除官职终身世袭制,实行中央集权。
-----《改新之诏》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材料二:废除贵族对土地和农民的私有,转为国有。国家按人口对六岁以上的公民分配土地,农民获得了渴望的土地。获得土地的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改新之诏》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材料三: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改新之诏》
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不仅充实了国库,也提升了政府的综合实力
3、意义: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三、幕府统治:
1、背景: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日本社会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凡新掘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三代占有,利用旧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终身占有。——《三世一身法》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地方豪强为保护自己的庄园。
阅读思考:庄园有何特权?领主如何管理庄园?
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
2、武士的形成:
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地方豪强为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年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
武士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时候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
3、镰仓幕府:
时间:12世纪晚期
建立者:源赖朝
源氏首领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
特点: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
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幕府
与
天皇的关系:
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
当生与死逼迫你选择时,唯干脆利落地选择死……我讨厌考虑那些所谓的是非、正邪。不顾一切的尽心侍奉,无论什么事情都首先考虑主君就可以了。”
---山本常朝《叶隐》
武士效忠于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武士效忠的是其主公,而不是国家
。
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三)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古代日本的一些知识,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以史为鉴,责任担当,和平友好,合作共赢。
(四)、课堂练习
1、公元7世纪,日本整个朝野掀起了“中国化运动”,仿照中国的制度和文化,把处于蒙昧状态下的民族,凭空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的根本原因是(
B
)
A.
国家统一的需要
B.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C.
改革派积极提倡
D.
孝德天皇掌握了政权
2、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
C
)
A.贵族世袭制度
B.城市自治机构
C.中央集权国家
D.政教合一国家
3、诏书规定: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根据你的判断,颁发诏书的是(
C
)
A.孝德天皇
B.
明治天皇
C.
明仁天皇
D.
彼得一世
4、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日本出现许多大庄园。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其直接结果是( C
)
A.促成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B.最高统治者放弃“大王”称号,改称“天皇”
C.出现一种以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武士集团D.日本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五)、板书设计:
第11课
古代日本
一、6世纪前的日本
1、背景
2、大和政权组织
二、大化改新
1、大化改新的背景:
2、大化改新的内容
3、大化改新的意义
三、幕府统治
1、背景:
2、武士的形成:
3、幕府统治: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