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课件(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02 18:3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拜占庭帝国的由来:
330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在拜占庭设立新都。后来,该城改称为君士坦丁堡。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后,这里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因此,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
君士坦丁堡
2、版图:
东罗马帝国的版图涵盖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
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
东罗马帝国的版图涵盖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这些地区有农业比较发达的埃及、叙利亚,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
君士坦丁堡处于中心位置,它的码头和港口几乎控制着黑海和地中海之间的所有贸易,使得东罗马帝国的国势如虎添翼……
——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首都君士坦丁堡的粮食供应几乎全部来自埃及并经过亚历山大里亚集散运输。
——陈志强《拜占庭帝国通史》
因此,拜占庭帝国的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
查士丁尼于483年出生于色雷斯斯科普里的一个农民的家庭里。他的叔父查士丁(450—527)出身行伍,以作战有功升任禁卫军统领。于518年,被拥立为拜占廷皇帝,是为查士丁尼一世。查士丁尼以养子身份协助查士丁尼一世制订国内外的重要政策,并获得“恺撒”和“奥古斯都”的封号。527年8月,查士丁一世去世,查士丁尼成为拜占廷帝国皇帝。
查士丁尼一世(527年-565年)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征服北非汪达尔王国、意大利东哥特王国,领土扩大。在他统治期间拜占庭帝国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光复了许多曾经属于罗马帝国的土地,包括意大利、西班牙、和北非等重要的行省,使地中海再度成为罗马的内海。
查士丁尼对外征服
《罗马民法大全》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需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是战时还是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的很好;皇帝不但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而且能采取法律的手段排除违法分子的非法行径。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法学阶梯》
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皇帝。528年,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
目的:
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构成:


(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


(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


(指导学习法律文献)


(查士丁尼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罗马民法大全》
3、
评价:
材料一:……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罗马民法大全》
①局限性:仍然承认奴隶制
材料二: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
——《罗马民法大全》
②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
材料三: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
——《罗马民法大全》
③积极影响: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民法大全
材料四: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武力因为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亡,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永久的征服。
——19世纪德国伟大的法学思想家耶林
④积极影响: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4.
评价: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从7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进攻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帝国的部分地区。
拜占庭秘密武器“希腊火”
拜占庭守军向穆斯林投降
公元650年的拜占庭帝国
当时帝国行政划分完全以省为基础;各省均由一位将军统治。将军既主管行政,又主管军务。
希拉克略皇帝已将行政管理军事化,作为外来危险迫近时的一项应急措施。帝国将各省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作为他们服兵役分报酬。
——《全球通史》
为了抵御外族入侵,皇帝把行省改为军区,把自由农民编入军队,军事将领成为地方的行政长官。
长期对外战争导致财政枯竭,拜占庭求助于同西欧封建主进行军事援助。早就垂涎东方土地和财富的西欧封建主组建了十字军进行东征。
因出征的战士都佩有十字标志,故被统称为“十字军”
十字军不仅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拜占庭国势日渐衰微。
从14世纪初开始,拜占庭受到新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攻破君士坦丁堡的大炮,口径889mm,270公斤
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入君士坦丁堡,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在混战中被杀,君士坦丁堡经过53天的激战后失陷,标志着延续1000多年的拜占庭帝国彻底灭亡。
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西里尔字母
俄文字母
塞尔维亚字母
将文字和东正教传给该地区
3、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材料一:拜占庭文化是指在拜占庭帝国内融合西方古典的(即希腊罗马的)、基督教的及古代东方各民族的文化而形成的高度发达的文化。
材料二:拜占庭以希腊语为其大众语言,这便利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存留……西方能够发生文艺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能在西南欧重新生根发芽,正是依托于拜占庭这座希腊文化漫长流变征途中的金桥。
君士坦丁堡的圣索非亚大教堂
拜占庭建筑的代表。在拜占庭雄厚的国力支持之下,由物理学家伊西多尔及数学家安提莫斯设计建造。1453年,被土耳其人改造为了清真寺。并对后世清真寺的建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10课
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形势图
①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②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自14世纪初开始,衰落的拜占庭帝国又面临着来自亚洲的新威胁。居住在小亚细亚的奥斯曼土耳其人是突厥的一支,他们信奉伊斯兰教。在首领奥斯曼的率领下,奥斯曼土耳其人建立了国家,并迅速崛起。
相关史事
奥斯曼一世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东罗马帝国
2、《查士丁尼法典》
3、《查士丁尼法典》的意义: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背景
2、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3、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古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用,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罗马法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②罗马法本质上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③罗马法是奴隶主贵族统治奴隶和平民的工具④罗马法是世界史上体系最完备、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古代法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当初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并仔细研读的基督教学者,亲自带着这些珍贵手稿逃到了意大利。他们在此受到热烈欢迎,因为文艺复兴学者正四处搜寻古典文献。”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拜占廷帝国保存了古代希腊文献
②这些古代希腊文献对文艺复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③闭关自守导致落后,开放创新促进发展④拜占廷帝国的灭亡是因为信奉基督教
A.
②③④
B.
②④
C.
①②
D.
①③④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