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学习目标】
1.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并理解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2.掌握研究物理的一种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
3.熟练掌握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电流。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导入:电压越高,电流可能越大;电阻越大,电流可能越小。那么,电流和电压、电阻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这一课。(板书课题)
过渡语:本节课的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屏幕
二、出示目标
(一)过渡语: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屏幕。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并理解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2.掌握研究物理的一种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
3.熟练掌握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电流。
三、师生实验
过渡语:怎样才能达标呢?我们要通过几次实验探究来获得知识,学会应用。
第一次“先学后教”:如何测量电压、电流?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呢?
第一次“先学后教”
看课本P75的内容,边看边思考以下问题:
1、怎样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U?
2、怎样测量通过电阻的电流I?
3、怎样改变电压?
4、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
3分钟后比谁回答问题准确。
检测方法:教师口头提问,学生回答
第二次“先学后教”: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过渡语:过渡语: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压有怎样的关系?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第二次“先学后教”
看课本P75-76的内容,边看边思考以下问题:
1.实验步骤:(教师口述,师生同步做实验)
(1)按电路图正确连接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
(2)连接电路更换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3)闭合开关前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到电阻最大的位置。
(4)电流表、电压表量程的选择。
(5)测量次数两次以上。
2.实验过程。
(1)教师指导学生做第一步实验。
过渡语:完成实验第一步的请举手!教师巡视检查,发现错误,指导更正。
教师指导学生做第二步实验。
提问:连接电路时,需要注意什么?指名回答(开关必须断开)。
学生完成第二步实验,教师巡视检查,发现错误,指导更正。
预计存在错误:开关没有断开,导线没有连接到位。
教师指导学生做第三步实验。
提问:连接电压表时,需要注意什么?指名回答(正负接线柱不能接反)。
学生完成第三步实验,教师巡视检查,发现错误,指导更正。
预计存在错误:量程选择错误,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读数不正确。
填写表格。
教师指导学生做第四步实验。
教师巡视检查,发现错误,指导更正。然后,学生填写表格。
表一
R=10Ω
电压U
电流I
表二
U=2V
电阻R
电流I
3、归纳总结
(1)根据数据画出图象。
(2)根据数据和图像归纳结论
结论1:
结论2:
四、当堂训练
(一)口头练习:自背、互背、教师抽查,完成堂清。
(二)过渡语:同学们,能运用新知识做对作业吗?请认真完成本节课的当堂训练。
(三)发放当堂训练纸。
1.某导体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17.1-2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时,电阻为0
B.该导体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C.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时,电流为0
D.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2
V时,电流为0.6A
2.某同学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画出了如图17.1-3所示的I-R图
像,下列结论与图像相符的是
【
】
A.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B.电阻一定时,电压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
C.电压一定时,电流随着电阻的增大而减小
D.电压一定时,电阻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减小
3.小明做“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的实验。
(1)他记录了有关实验数据,但还有一空未写出,请按表中规律,完成表格内容。
电压U/V
1
2
3
4.5
电流I/A
0.2
0.4
0.6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到的结论是: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_________。
4.在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设计电路图如图17.1-4甲所示。
⑴连接电路前,开关必须
。
⑵请请根据图甲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所示实物连接成完整电路(导线不允许交叉)
⑶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没有示数,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示数始终接近电源电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电流表坏了
B.滑动变阻器短路
C.电阻处接触不良
D.电阻短路
⑷排除电路故障进行实验,多次改变R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示数保持不
变,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其中第5次实验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其读数为
A。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电阻R/Ω
5
10
15
20
25
电流V/A
0.6
0.3
0.2
0.15
⑸
实验结论:
。
达标练习
5.某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整理作出了如图17.1-5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通过导体a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成正比
B.导体a的电阻大于b的电阻
C.当导体b两端电压是1V时,通过b导体中的电流为0.1A
D.将a、b两导体串联接在电压为3V的电源上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2A
6.在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电路如图17.1-6所示,先在A、B间接入5Ω的定值电阻R,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2V,读出电流表示数。接着取下5Ω的电阻,换上10Ω的定值电阻,不进行其它操作就闭合开关,此时电压表示数及应进行的操作是
【
】
A.电压表示数大于2V,应将滑片P向左滑
B.电压表示数大于2V,应将滑片P向右滑
C.电压表示数小于2V,应将滑片P向左滑
D.电压表示数小于2V,应将滑片P向右滑
7.在研究“一定电压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电路如图17.1-7所示,电源电压恒为3V,滑动变阻器上标有“15Ω
1A”字样。在a、b间先后接入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1.5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当20Ω的电阻接入a、b间时,电压表示数始终无法达到1.5V,其原因可能是
【
】
A.滑动变阻器阻值太小
B.电源电压3V太高
C.20Ω的阻值太小
D.控制的电压1.5V太高
8.小明和小丽在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时,除了电源(3V)、开关、导线、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外,还有可供选择的(A)定值电阻;(B)小灯泡。
(1)为了完成研究还应选择的器材(填序号)
;理由是:
。
(2)用笔划线完成图17.1-8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你所选的器材在图中用接线板代替),并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
(3)小明通过实验得出了下表(一)中的数据,请读出17.1-8乙中两表的示数,记在表中最后一列的空格处。
电压U/V
0.5
1.0
1.5
2.0
电流I/A
0.05
0.1
0.15
0.2
表(一)
(4)小丽通过实验得出了下表(二)中的数据,并且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了:“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少”的结论。小明观察并检查了小丽所连接的电路后,告诉小丽….
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
电压U/V
0.5
1.0
1.5
2.0
电流I/A
0.25
0.2
0.15
0.1
表(二)
9.如图17.1-9所示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电路图,所用实验器材是:电源(6V)、电流表(0~0.6A)、电压表(0~3V)、电阻箱(0~999.9Ω)、滑动变阻器(40Ω
2A)、开关、导线若干。
表一:
实验序号
电压U/V
电流I/A
1
1.0
0.20
2
1.5
0.30
3
2.0
0.40
表二:
实验序号
电阻R/Ω
电流I/A
1
5
0.40
2
10
0.20
3
20
0.10
(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所测得的几组电流、电压值见表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
Ω;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关系.
(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应调节
改变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并调节
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相同,读出电流值,所测得几组数据见表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电阻箱两端的电压为
V;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
关系。
(3)就本实验所用器材,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若保持电阻箱两端的电压为2V,为能完成实验,电阻箱可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
Ω至
Ω(保留一位小数).
(四)学生练习。
(五)如果响起下课铃声,则收齐当堂训练纸,下课;如果时间多余,则公布答案,互评对错。纠错后,如果还有时间,可继续看书背记本节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