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后培优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后培优作业(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04 08:3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课后培优作业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一、
现代文阅读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从触觉、嗅觉、听觉等方面,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
B.选文引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选自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意思是吹到脸上的风,使杨树、柳树不感到寒冷。
C.选文①②两段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依次描绘了春花图和春风图,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D.“卖弄”一词本属于贬义的感彩,这里却带着褒义的色彩,写出了鸟儿欢快的情态。
(2)结合语境,赏析句子。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从修辞角度)
(3)第①段中写蝴蝶、蜜蜂有何作用?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济南的冬天》节选
①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②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③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1)请简要概括第①段的内容。
(2)第①段写景时运用了空间顺序,显示了观察顺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②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
③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后视镜里的牵挂
①“买什么车呢?”在一挂鞭炮噼哩叭啦响过之后,母亲喃喃地说。
②我这才发现,母亲在我新车前,眼里除了欣悦,还有一丝嗔怪。我没有在意。在这提新车的第一天,在乡下老家亲邻好友的啧啧夸赞声中,我是又兴奋又得意,哪在意母亲的唠叨呢?
③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用近一年的工资买了辆摩托车,母亲也是这样责怨我的。我知道,那时的她是担心我们乱花钱,不知当家过日子。母亲一直勤俭持家,花这么多钱买这两轮的铁骑,老人家肯定是心疼了。
④亲友为我的新车庆贺燃放的鞭炮纸屑满满地铺了一地,红艳艳的,像是盛放的杜鹃花。我搂着愣愣站在原地的母亲的肩膀,笑嘻嘻地说:妈,咱现在不缺钱呢。母亲轻轻地叹了口气,那声音低得似乎只有她自己才能听得到。
⑤自从有了车,生活变得五彩缤纷起来。一到休息日,我便带着一家,走亲访友、畅游四周的风景名胜。今天这个村,明天那个省,车轱辘不停地旋转。我手握方向盘,尽情享受着轿车带来的舒适和便捷。
⑥母亲仍寡居在那个被我叫作老家的乡下。父亲二十多年前就已离世了,我们兄弟都想把她接到自己的小家里来住,但她却总是固执地拒绝。如今,她已七十多岁了,每天不是去那块一直不愿抛弃的菜园,就是坐在大门口一把竹椅上,静静地看人来人往。
⑦“车开慢点哈。”每次我去看望母亲,启动车准备离开时,母亲总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嘱咐。声音沉沉,如村口那棵樟树繁茂的绿叶浓郁成一团。
⑧而每当我离开老家到达目的地时,极少主动联系的母亲总会及时地打来电话。“妈,什么事?”第一次接听到她这样的电话,我内心是疑惑的。“没事,我就是问问你到了没有。”“刚到。”我随口回答着。“哦。”母亲那头应了一声就挂了。我摇摇头,独自笑了笑:老人呀,这不是多余的么?
⑨而有一次,让我感到了深深的不安。那天在老家和几个亲友玩,快凌晨了,我才在雾重星稀中开车返回。到了家,正准备安寝,一阵手机铃声突兀响起,在万籁俱寂的浓黑夜色中分外惊心。我直接按了接通键。“到家了?”原来是母亲。“妈,还没睡?怎么了?”我心扑扑跳。“没事,就是问一声。”然后就是嘟嘟的忙音。我手拿着手机,兀自呆呆地立在原地:母亲这么晚还没睡?她怎么知道我刚回来?她是不是一直在等着我平安到家的消息?那一晚,我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眠……
⑩一次,和母亲隔壁的沈婆婆聊天,老人告诉我:“每次你回来你妈妈都要守到你回去。看到你开车回家,就开始一直看手机。几次按下你的号码,几次又挂断。她说,按早了,怕你在开车受打扰。可看她那紧张的样子,又忍受不了那么晚。下次,你们到家了,就主动给她打个电话吧,免得她担心得像个小孩。”听了,我静默无语。一阵巨大的温暖和愧疚如海潮一样涌上心头,一波又一波,撞击着我的胸膛。
“买什么车呢?”这时,我才真正了解这句话背后一位母亲特有的心境。
儿行千里母担忧。车程再长,也长不过母亲那头沉沉的牵挂。我忽然想起每次离开老家时车后视镜里母亲的身影:瘦弱、单薄,一头苍苍白发稀疏零乱,布满血丝的双眼里满是秋风一样的焦虑与不安……
(1)结合语境,解释第②段画线词语的含义。
我这才发现,母亲在我新车前,眼里除了欣悦,还有一丝嗔怪。
(2)第⑧段、第⑨段都是写接母亲的电话,内容重复吗?
(3)说说第⑩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说说第 段的作用。
二、
综合读写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拂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
cuì( )的喉咙,唱出
wǎn( )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缭亮地响。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画线字注音。
①清
cuì( )


②wǎn( )转
③润( )湿




④应和( )
(2)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5.
综合性学习。今年我市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每一位市民都满怀热情地参与其中。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
(2)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自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以来,交管部门加强交通安全整治工作,对骑、乘摩托车出行是否戴头盔,对汽车驾驶员和乘客是否系安全带,进行了全市设卡执勤大检查。
【材料二】城市管理局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多措并举加强城区环境治理,确保市容干净整洁,市场规范有序。
【材料三】某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美化环境”主题党日活动,全体党员齐心协力为村党群服务中心生态园增植添绿,并铺设了3条健身步道。
①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
②如果你是一名文明交通劝导志愿者,正好看到有人闯红灯,你该如何劝阻他(她)?
三、
古诗词鉴赏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_______。
(2)诗人描绘了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阅读后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道”二字既照应题目,又写出诗人得知挚友被贬时的痛惜之情。
B.“过五溪”可见贬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表达了诗人的悲痛之情。
C.诗人创设了托月相送的意境,抒发了对朋友真挚的情感和恳切的思念。
D.全诗写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听到好友遭贬谪后乐观旷达豪迈的情感。
(2)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你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展现的画面。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B.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C.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D.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画面。
(2)这首元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
(1)B
(2)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作者把花当成争强好胜、热情奔放的人来写,写出了春花争春比美、竞相开放、互不相让的动态美。
(3)①侧面描写(或衬托
);②表现出春花的竞相开放,万紫千红,香味浓郁的特点。
2.
(1)薄雪覆盖下小山的美景。
(2)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3)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生动传神地表现了积雪在落日的照耀下娇美的特点。
②两个“卧”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村庄和雪人格化,生动传神地表现了雪后的山温暖安适的特点。
③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济南的天空比作“蓝水晶”,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水的空灵、清澈。
3.
(1)“嗔怪”一次饱含母亲对“我”买车行为的不满、牵挂、担忧。
(2)不重复。第⑧段写“我”第一次接到母亲问候的电话,“我”是疑惑的,觉得多余;第⑨段写“我”后来接到母亲深夜问候的电话,“我”是愧疚的、不安的。两段表现了“我”对母亲的牵挂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我”知道母亲牵挂后内心的震荡,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和愧疚之情。
(4)①内容上,写出“我”对母爱的理解;②结构上,照应了文章的标题。
4.
(1)①脆,②宛,③rùn,④hè
(2)①拂,抚,②缭,嘹
5.
(1)创文明城市,建美好家园。
(2)①示例:全市各单位都在参与“创城”活动。
②您好!闯红灯会给您和您的家人带来危险,绿灯马上就亮了,请您稍等片刻再走。
6.
(1)曹操,四言古诗
(2)示例:眼界开阔和胸怀宽广之感。
7.
(1)D
(2)示例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③: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8.
春潮涌涨,大江奔流,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
B
9.
(1)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廋马,在沉沉的暮色中龋龋独行。
(2)思乡之情(念家、羁旅之思等)。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