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上)黄陂区五校期中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年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上)黄陂区五校期中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02 19:5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年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上)黄陂区五校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将李子柒置于中西文化碰撞的大框架下,某种程度上将讨论引上了歧路。聚焦传播链条的两端,李子柒现象并不复杂。
对传播者来说,不论是设计好的画面场景,还是出海YouTube,都逃不过自有的商业逻辑。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流量是生存法则。
对视频的受众而言,第一位的始终是好看,不仅是种种形式感,镜头画面、服饰和举止,还包括通过视频流淌而出的治愈人们心灵的那种安心妥帖的四时有序、自食其力。这与日本导演森淳一的《小森林》系列、梭罗的《瓦尔登湖》中流淌出来的力量并无二致。“诗意地,人栖居在大地上。”数百年前,荷尔德林就以此来反抗生活的刻板化和碎片化。对于21世纪被钢筋水泥围困的观看者而言,李子柒的视频在某个瞬间还原了生活本身该有的样子,成为诗意栖居的寄托。
“我们缺乏新的语言、观点、隐喻,用着古老的过时的叙事在形容新世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说。在李子柒的叙事中,我们找到一种可能。
(摘编自肖涌刚《李子柒:不虞之誉,求全之毁》)
材料二:
李子柒的视频,以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为主线,用时间跨度极大的镜头记录了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一日三餐、四季流转的农家生活,绘就了一幅田园牧歌的美好画卷。她凭借视频在YouTube上收获700多万粉丝,影响力堪比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相较于外网的齐声点赞,国内则质疑颇多,很多人觉得她的视频总在中国农村的旧式耕作生活上打转转,展示中国的“落后”,迎合一些外国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是负面文化输出。
持有这类看法的网友,潜意识中将叙事背景设定为超现代的工业社会,参照系大概也是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在好莱坞大片中,在漫威构建的超级英雄世界里,出镜率颇高的元素无外乎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炫酷拉风的豪车战机,或是未来感十足的“黑科技”,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家对“先进”一词的认知。
礼赞工业成果无可厚非,可讴歌田园生活就是展示“落后”吗?事实上,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并无绝对意义上的先进与落后。至于有人质疑李子柒镜头下的农家生活不真实,更无必要。艺术源于生活必然高于生活,田园牧歌不一定要唯浑身污泥才是真实,朱光潜早就说过,完全依葫芦画瓢把现实复制到艺术作品里,难有美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草原。李子柒的故事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对话和交融,与其说迎合了外国人对中国旧式田园生活的想象,不如说戳中了在钢铁森林中栖居太久的人对田园诗意的怀念与畅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返璞归真,爱生活、爱家乡的朴素情感,往往具有穿透时空的力量,让不同肤色、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心生共鸣,心有慰藉。
在李子柒视频高点击量的背后,其实是西方世界对崛起的中国之好奇。他们以视频为窗口,探寻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奥秘与魅力。崛起中的东方古国,不仅有高楼大厦、大国重器,还有“一箪食,一瓢饮”的田园诗意。而如何认识当代中国农村,新的时代也需要新的答案。原生态,并非只有“土味喊麦”一种打开方式,雨后山林、农耕日常、酿酒品茗的农家日常,倾注美感同样可以从中找寻到充满生命力的鲜活表达。
与其纠结李子柒的视频算不算文化输出,或许我们更该思考的是: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化输出。文化输出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长期过程,期待更多“李子柒”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向全世界展示一个既富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涵,又不断向现代化前行,丰富、多样、精彩的中国。
(摘编自范荣《田园牧歌怎么就不是文化输出》)
材料三:
有种看法认为,李子柒传播的是偏生活化的简单意象,其视频内容过于肤浅,过度娱乐,而且向外界展示的是一种“落后”的乡土生活,不能反映一个立体的中国。这显然是一种误解,李子柒制作内容的出发点是卖货,不太可能肩负起“展示中国”的重任。另外,把乡土生活理解为“落后”,未免有点妄自菲薄了。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传统乡村或许有不相适应的一面,但农耕文明里的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精神,难道不能真实地反映中国文明吗?
文化传播里有“文化折扣”的概念,说的是一种复杂的文化要跨文化传播,往往会因为受众的理解困难和障碍而“打折”。但李子柒的故事,何以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对话和交融?其原因在于,故事虽小,但很真实,反映的是被世界各国文化广泛接受的价值理念,如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
李子柒的视频能让外界产生兴趣,让人喜欢看、看得懂,这有利于破除外界对我们的刻板印象。当然,李子柒视频中的场景代表不了整个中国,也有可能是偏颇的。但若有千千万万个像李子柒这样的创作者,能够不流俗而又真实地记录自己的美好生活,能够让外界广泛而又准确地听到我们的声音,就有利于扶正外界的看法,达至“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李子柒的走红对于今天如何向世界更好地展现中国文化也有一定启示。在传播环境的巨变之下,短视频以前所未有的跨文化融合优势,大降低了人们的理解门槛,让一名博主收获不同文化背景的海外粉丝成为可能。因此,及时丰富自己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手段,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此外,大众文化的生动性和亲和力,相比那些主题鲜明的内容可能更有传播力。
(摘编自扶青《李子柒海外走红的启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子柒制作视频的初衷并非要承担输出中国文化的重任,其出发点是卖货,但把李子柒视频作为文化输出的方式加以讨论,也未尝不可。
B.李子柒的成功说明,生活在钢铁森林中的人们虽然惬意于现代生活的方便,但内心却对田园生活有着诗意的怀念与畅想。
C.由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并不能因此说农业文明比工业文明落后,二者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D.材料二和材料三都谈及有人认为李子柒的视频展示了中国的“落后”的观点,并且作者对此观点都做出了否定性的评价。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李子柒的视频中的生活就是生活在现代城市里的人的诗和远方,这是它成功的原因之一。
B.李子柒的视频受到外国网友的喜爱,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对田园诗意有共同的向往,另一方面是因为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好奇。
C.李子柒的视频传播了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让不同文明实现了对话和交融,使“文化折扣”完全失去了意义。
D.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李子柒的视频成功原因的分析有共同的观点,材料二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材料一中的“我们找到一种可能”。
(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艺术之真实使人体验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这就是艺术的价值之所在。”
B.“在价值观层面与外界达成理解、沟通,才能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
C.“我们心中都住着一个李子柒般的灵魂,不过被都市的灯红酒绿染灭了诗意!”
D.“诗与苟且,其实只在于自己的心态,你是什么样,你的世界便是什么样。”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李子柒视频的走红在文化输出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阿芳的灯
王安忆
走在那条湿淋淋的小街上,家家门户紧闭。雨滴敲在水泥路面上,滴滴答答,在空寂的街上溅起回声。
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家家户户半启着门,老人在门前择菜,小孩在门前嬉闹。
一个很平常的日子里,我走过这里,望见一扇大敞着的门里,似乎已经是午饭以后很久了,可桌上依然杯盘狼藉。一条壮汉横在竹榻上,睡得烂熟,苍蝇停在他的脸上,十分安然的样子。一个老妇人,像是壮汉的母亲,背着门在踩一架沉重的缝纫机,粗钝的机器声盖住了汉子的鼾声。满屋都是叫不出名目的破烂东西,我甚至嗅到了一股腐臭味,于是便扭回头,走了过去。
后来,我搬进新居,开始一日三回地在这条街上往来,因为上班的需要。也不知过了多少日子,这街上多了一个小小的水果摊,摆在临街的一扇窗下。摊边坐着一个女孩,留着日本娃娃式的头发,浓浓的刘海儿罩着活泼泼的眼睛,面容十分清秀,只是略显苍白,可是,唇却有天然的红润。她穿的也是红颜色的衣服,一朵红云似的停在黄的梨、青的苹果、黑色的荸荠旁边,静静地看一本连环画或是织一件不仅限于红色的毛衣。如有人走过,她便抬起半掩在乌黑的额发后面的眼睛,如那人迟疑了脚步,她就站起来,静静地却殷殷地期待着。很少有人会辜负这期待。
有一次,她见我过来,就迎上来:“今日的哈密瓜好得很,昨晚才从十六铺码头进来的,虽然贵了一些,可是划得来的。”
我没买哈密瓜,而是挑了几只苹果。我看见她举秤的手是极大的,关节突出,掌心有些干枯。她的脸却是极其年轻的,脸颊十分柔滑、白皙,眼睛明澈极了。她称好苹果,爽快地免了零头,帮我装进书包。
天黑以后,这里的生意便忙了许多,除了女孩,还有个男人在帮忙,叫她阿芳。我猜想这个男人是她丈夫,可又觉得她委实太年轻,远不该有丈夫。有一日,我忽然觉得阿芳有些异样,来回走了几趟,才发现她的腰身粗壮了,显然有了身孕。心里不由得升起一股奇异的感觉,很惋惜似的,又很感动。再看他们这一对,也觉得颇为美好。他结实健壮,而她清秀苗条,叫人羡慕。他干活不如阿芳利索,态度也欠机灵,可是,对人的殷切却是一样的。
有一日,我问阿芳:“水果是谁弄来的呢?不会是你自己吧。”
她说:“是我男人。他下班以后,或者上班以前,去十六铺。”
“那么执照是你的了?”我问。
“是的,我是待业的嘛!”她回答,脸上的孕斑似乎红了一下,我便没有再多问。
有了阿芳和她的水果摊,这条街上似乎有了更多的生机,即使在阴霾的日子里。
后来,水果摊收起了,大约是阿芳分娩了。这条街便格外地寂寞与冷清了。阿芳的门关起来了。关起来的门,如同汇入大海的水滴,退进那一长排、面目如一的门里。我竟再也不记得哪一扇才是阿芳的门。偌大的世界中,一个小小的阿芳,又算得上什么呢?几个来回以后,我便也淡忘了。
一天傍晚,我忽然看见了阿芳。她依然是罩到眼睛的刘海儿,眸子明亮,皮肤白皙,穿了一件红花的罩衫,安然地守着一个色彩缤纷的水果摊。她怀里抱着一个白白胖胖的婴儿,有着和她一样鲜艳的嘴唇,看上去是那样惹人喜爱。她似乎并没认出我,用一般的热切的声音招呼:“买点儿什么吧。”
我挑了一串香蕉,她将孩子放进门前的童车里,给我称秤。我看见她的无名指上多了一枚粗大的赤金的戒指,沉甸甸的,发出微弱的光芒。
从此,这里又有水果摊了,又有了阿芳、阿芳的男人,还有阿芳的孩子。阿芳也渐渐地认识了我,或是说记起了我,过往都要招呼,要我买些什么,或问我昨日的瓜果甜不甜。我还可以自由地在那里赊账,虽然我从来不赊。
毛头渐渐地大了起来,阿芳也渐渐地圆润起来,却依然容貌俏丽,只是脖子上又多了一条粗重的金项链,腕上也有了一只小巧的手镯。夜晚,她男人将电灯接出门外,灯光下,阿芳织毛衣,阿芳的男人看书,毛头在学步车里学步。摊上的水果四季变化,时常会有些稀奇而昂贵的水果,皇后般地躺在众多平凡的果子中间。
这一幅朴素而和谐的图画,常常使我感动,从而体会到一种扎实的人生力量与丰富的人生理想。
一天夜间,下着大雨。忽听有人招呼我,原来是阿芳的男人,正站在门口。他说,今日有极好极好的香瓜,不甜不要钱,或者买回吃了再付钱。我朝他笑一笑,便收了伞进去。毛头睡着了,盖着一条粉红色的毛毯,伸出头,口里还含着手指头。阿芳在看电视,电视里正播放越剧大奖赛的实况,那是一台二十英寸的彩电。屋里有冰箱、双缸洗衣机、吊扇、录音机等。我从筐里挑好香瓜,付完钱,阿芳的男人又邀我坐一坐,避过这阵大雨。
我站着与他说话。我问他:“就你们自己住这里吗?”
他说是的,姆妈在去年去世了。
“水果赚头还好吗?”我问道。
“没有一定的,”他说,“像去年夏天的西瓜,太多了,天又凉快,价钱一下子压了下来,蚀了有几百呢!国营商店蚀得就更多了。”他笑了一下。他虽长得粗壮,眉眼间却还有一丝文气,像读过书的样子,就问他是做什么的,他说只不过是车工罢了,插队回来,顶替姆妈的。
我脑子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想起很多年以前,从这里经过,有一扇门里的邋遢而颓败的景象。那里有一个儿子,也有一个母亲。或许就是这里,就是这里,一定是这里。我激动起来。阿芳随着电视里的比赛选手在唱“宝玉哭灵”,她是那么投入,以至竟然没有在乎我这个陌生人的闯入。我看着她,心里想着,难道是她拯救了那个颓败的家,照耀了一个母亲和一个儿子黯淡的生计,并且延续了母与子的宿命与光荣?
可我不知道这里究竟是不是那里。这里所有的门,都是那样的相像。我极想证实,又不敢证实。我怕我的推测会落空,就像怕自己的梦想会破灭。我很愿意这就是那个家,我一心希望事情就是这样。于是,我决定立刻就走。雨比刚才更大、更猛,阿芳的男人极力地挽留我,连阿芳都回过头来说道:“坐一会儿好了。”
可我依然走了。我逃跑似的跑出阿芳的家,阿芳的灯从门里幽幽地照了我好一程路。我没有再回头。我怕我忍不住会发问、去证实,这是那么多余而愚蠢。我不愿这个美丽的故事落空,我要这个美丽的故事与我同在。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雨后的小街上门户紧闭和雨滴的声音,晴天的小街上老人和小孩的活动,这些环境描写表现出小街上人们生活的平和和闲适。
B.“留着日本娃娃式的头发”“活泼泼的眼睛”“面容十分清秀”“穿的也是红颜色的衣服”等神态外貌描写,表现了水果摊女孩的清秀俏丽,有诗意美。
C.“心里不由得升起一股奇异的感觉,很惋惜似的,又很感动”,“惋惜”是因为女孩年轻俏丽,身边的男人结实健壮年纪大,与她不般配,“感动”是因为男人和女孩对人一样的殷切,共同为生计操劳,颇为美好。
D.文章写的虽是小街上一个水果摊开了又关、关了又开的小事,而女主人公善良热情、勤劳坚韧的形象,一家人平静温馨的生活,让“我”感动,体会到扎实的人生力量和丰富的人生理想。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三段写“我”走过小街看到的一扇门里邋遢颓败的生活景象,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阿芳的加入使这个家庭获得生机和活力作铺垫。
B.文末写“我极想证实,又不敢证实”的矛盾心理,是因为“我”害怕证实会出现不是预设的情况,整个故事就无法成立,“我要这个美丽的故事与我同在”,从而深化主旨,表达了对阿芳扎实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赞美。
C.文中多处描写阿芳的眼睛,突出强调了她眼睛的活泼、明澈、明亮,表现了阿芳的年轻纯真,乐观热情。
D.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我”既是叙述人,起到见证故事、串联情节作用;又是文章中的重要人物,对主旨的点化和升华起到重要作用。
(3)简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4)小说以“阿芳的灯”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陆炳,其先平湖人。祖墀,以军籍隶锦衣卫为总旗。父松,袭职。世宗始生,松妻为乳媪,炳幼从母入宫中。稍长,日侍左右。炳武健沉鸷,长身火色,行步类鹤。举嘉靖八年武会试,授锦衣副千户。松卒,袭指挥佥事。寻进署指挥使,掌南镇抚事。
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屡擢都指挥同知,掌锦衣事。帝初嗣位,掌锦衣者朱宸,未久罢。代者骆安,继而王佐、陈寅。及炳代寅,权势远出诸人上。未几,擢署都督佥事。又以缉捕功,擢都督同知。炳骤贵,同列多父行,炳阳敬事之,徐以计去其易己者。又能得阁臣夏言、严嵩欢,以故日益重。尝捶杀兵马指挥,为御史所纠,诏不问。言故暱炳,一日,御史劾炳诸不法事,言即拟旨逮治。炳窘,行三千金求解不得,长跪泣谢罪,乃已。炳自是嫉言次骨。及嵩与言构,炳助嵩,发言与边将关节书,言罪死。嵩德炳,恣其所为,引与筹画,通赇赂。炳先进左都督,录擒哈舟儿功,加太子太保。后加少保兼太子太傅,岁给伯禄。
三十五年三月赐进士恩荣宴。故事,锦衣列于西。帝以炳故,特命上坐,班二品之末。明年疏劾司礼中官李彬侵盗工所物料,营坟墓,僭拟山陵,与其党杜泰三人论斩,籍其赀,银四十余万,金珠珍宝无算。寻加炳太保兼少傅,掌锦衣如故。三公无兼三孤者,仅于炳见之。炳任豪恶吏为爪牙,悉知民间铢两奸。富人有小过辄收捕,没其家。积赀数百万,营别宅十余所,庄园遍四方,势倾天下。时严嵩父子尽揽六曹事,炳无所不关说。文武大吏争走其门,岁入不赀,结权要,周旋善类,亦无所吝。帝数起大狱,炳多所保全,折节士大夫,未尝构陷一人,以故朝士多称之者。三十九年卒官。赠忠诚伯,谥武惠,祭葬有加,官其子绎为本卫指挥佥事。
(节选自《明史·陆炳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
B.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
C.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
D.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
(2)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锦衣卫:明清两代长期设置的军政搜集情报机构,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工作,也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
B.会试: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由礼部主持。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C.伯:爵位,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D.三孤:少师、少傅、少保的合称,是三公的副职。其地位低于公而高于卿。明清时是荣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炳承袭祖职,屡进官位。陆炳的祖父任锦衣卫总旗,父亲陆松袭其职,陆松去世后,陆炳袭其指挥佥事一职,后经多次升迁任都督同知等职。
B.陆炳结交权臣,为非作歹。陆炳能够讨得内阁大臣夏言、严嵩的欢心;他曾经用棒打杀过一名兵马指挥,皇帝居然没有过问这件事情。
C.陆炳任用恶吏,势倾天下。陆炳任用豪强恶吏为帮手,悉知民间极其轻微的违法情况,并利用此没收富人家产,积累资产数百万,势倾天下。
D.陆炳结交良善,礼贤士人。陆炳与良善之人打交道毫不吝啬,在皇帝制造大案要案时对受牵连的人多有保护,降低身份结交士大夫,不曾设计陷害过一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炳骤贵,同列多父行,炳阳敬事之,徐以计去其易己者。
②故事,锦衣列于西。帝以炳故,特命上坐,班二品之末。
(5)陆炳为何得到皇上特别的宠爱?试举出他受到宠爱的事例。
三、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行路难五首(其三)
贺兰进明
君不见芳树枝,春花落尽蜂不窥。
君不见梁上泥,秋风始高燕不栖。
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婵娟守空闺。
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乌夜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深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这首诗就是从这个角度着笔的,反映了思妇与戍边将士的分离之苦。
B.“春花落尽”“秋风始高”将人物的情感置于时序转换中,揭示出人物望眼欲穿、度日如年的心境。
C.“蜂不窥”“燕不栖”是对暮春和初秋景物的描写,营造了冷寂的氛围,衬托了戍边将士孤独、寂寞的处境。
D.“荡子事征战”与“蛾眉守空闺”对举,前者为“因”,后者为“果”,透露出诗人对征战的批判之情。
(2)“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乌夜啼”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感?又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四、默写题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对晚上湖边渔人在船上唱歌情景的想象,表现了安乐祥和的生活。
(2)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_______________”;月亮时圆时缺,“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阐述学习和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读写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不同的书,会散发不同的馨香。温婉雅致的散文集,是淡雅的康乃馨,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可以让我们的心沉静下来;气吞山河的历史书,是一树的泡桐花,散发着浓郁的芳香,会让我们的心灵充满了生命的热情;引人入胜的小说故事,是奔放的芍药,要与牡丹争高下,可以让我们的世界充满了神秘的幻想;优美的诗歌,是清丽的茉莉,读过之后连鼻尖似乎都带着墨香,仿佛我们的身心都沐浴在清香之中……这些或淡雅或浓郁的书香,陪伴着我们每一段闲暇的时光,让那些入心的文字辗转在五脏六腑之中,成为我们心灵的一部分。
不可否认,也有一些书,错字连篇,粗制滥造,就像石楠花一样,让人闻到一股讨厌的臭味。有些书商,为了节省成本,谋得高利润,便会采用盗版的方式印刷书籍。那样的书,不仅谋取了创作者的权益,①_______________。千万不要让这种书进入我们的视野,杜绝那一丝丝臭味腐蚀我们的心灵,从而影响我们美好的心情。
书香默默入心来,书能提升你的气质。有人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我想说,②_______________。每一缕书香,都会遍历你全身的经脉,让你的气质散发着或淡雅或浓郁的书香。爱读书的人,举手投足之中透出一种优雅感,身上散发着清淡的书卷味,灵魂里沐浴着浓郁的书墨香。有一种气质,会从书韵中获得升华,成为身体的一部分。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拟、比喻、夸张
B.比拟、比喻、排比
C.对偶、借代、排比
D.对偶、借代、夸张
(2)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也有一些错字连篇、粗制滥造的书让人闻到一股讨厌的臭味,就像石楠花一样。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的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的句子的序号并作出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在互联网时代,私人生活的边界不断深入,②除了线上的虚拟社区,更涵盖线下的现实生活。③反过来说,私人疆域越来越宽,也意味着安宁被扰的可能性越来越大。④民有所呼,法有所应。⑤“生活安宁权”被纳入民法典是对不良现象的有力回应。⑥不仅“生活安宁权”入法关系到判定相关事件是非曲直时是否有法可依、有章可循,⑦更能促进公共空间中个人行为边界。⑧这一方面是明确哪些行为会触碰法律红线,⑨另一方面则是呼吁建立更合理的行为规范。
_______________句,修改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句,修改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句,修改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句,修改_______________

请以“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开头,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字。
要做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联合国名录中,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就有6项,包括中国活字印刷术、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麦西热甫、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羌年。对于这些急需保护的非遗,我们应该抓紧时间做好保护抢救工作。在保存方面,可以考虑用纪录片的方式进行抢救式记录。目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有3000多人,但该群体大多年岁已高,后继乏人。传承人年龄断层,意味着非遗有失传的风险。因此,要鼓励和支持非遗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大力培养青年传承人。
六、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
——电影《头文字D》台词
人生只有一种确凿无疑的幸福——就是为别人而生活。
——托尔斯泰
结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年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上)黄陂区五校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1.
【答案】
C
C
D
(4)①首先由李子柒视频的火爆入题,引出国内网友对她的质疑;②然后一一回应网友的质疑;③接着分析李子柒视频成功的两个原因;④最后指出李子柒现象带给我们的启发,即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化输出。
(5)①文化输出要关注受众的心灵需求,要能表达爱生活、爱家乡等朴素的、共同的情感,要传播世界各国文化广泛接受的价值理念。②文化输出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生动的、富有亲和力的大众文化。③传播方法要与时俱进,要及时丰富自己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手段,要充分发挥民间资源在文化输出中的作用。④要以倾注美感的、充满生命力的方式将内容表达出来。
【考点】
信息筛选与概括
分析评价作者态度
分析论证结构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C项,“二者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错误,材料二表述为: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并无绝对意义上的先进与落后。
(2)C项,“使‘文化折扣’完全失去了意义”说法过于绝对。
(3)D项,选项的观点是心态决定世界,材料二中没有这样的观点。
(4)结合“她凭借视频在YouTube上收获700多万粉丝,影响力堪比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相较于外网的齐声点赞,国内则质疑颇多”分析可知,首先由李子柒视频的火爆入题,引出国内网友对她的质疑;结合“很多人觉得她的视频……”“持有这类看法的网友……”分析可知,然后一一回应网友的质疑;结合“与其说迎合了外国人对中国旧式田园生活的想象,不如说戳中了在钢铁森林中栖居太久的人对田园诗意的怀念与畅想”“在李子柒视频高点击量的背后,其实是西方世界对崛起的中国之好奇”分析可知,接着分析了李子柒视频成功的两个原因;结合“与其纠结李子柒的视频算不算文化输出,或许我们更该思考的是: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化输出”分析可知,最后指出李子柒现象带给我们的启发,即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化输出。
(5)①根据材料二“爱生活、爱家乡的朴素情感,往往具有穿透时空的力量,让不同肤色、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心生共鸣,心有慰藉”,材料三“但李子柒的故事,何以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对话和交融?其原因在于,故事虽小,但很真实,反映的是被世界各国文化广泛接受的价值理念,如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等内容分析可知,文化输出要关注受众的心灵需求,要能表达爱生活、爱家乡等朴素的、共同的情感,要传播世界各国文化广泛接受的价值理念。②根据材料二“在李子柒视频高点击量的背后,其实是西方世界对崛起的中国之好奇。他们以视频为窗口,探寻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奥秘与魅力”,材料三“此外,大众文化的生动性和亲和力,相比那些主题鲜明的内容可能更有传播力”等内容分析可知,文化输出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生动的、富有亲和力的大众文化。③根据材料三“若有千千万万个像李子柒这样的创作者,能够不流俗而又真实地记录自己的美好生活,能够让外界广泛而又准确地听到我们的声音,就有利于扶正外界的看法”“及时丰富自己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手段,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等内容分析可知,传播方法要与时俱进,要及时丰富自己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手段,要充分发挥民间资源在文化输出中的作用。④根据材料二“雨后山林、农耕日常、酿酒品茗的农家日常,倾注美感同样可以从中找寻到充满生命力的鲜活表达”分析可知,文化输出要以倾注美感的、充满生命力的方式将内容表达出来。
2.
【答案】
C
B
(3)①用“圆润”“俏丽”“多”等形容词,用“又”“也”等虚词,表现了阿芳家生活质量的提升。
②多用短句,简洁干净,富有节奏感。
③运用排比,写出了阿芳家平静的生活状态;用比喻、对比,赋予水果丰富的意味。
④语言朴素,展示了生活中平淡而和谐的图画。
(4)①阿芳门前的那盏灯,照亮了阿芳的水果摊及夜行人;②象征着阿芳为改变家境而积极进取的精神;③象征着希望,给“我”和“我们”以温暖和力量。
【考点】
理解内容,概括归纳要点(小说)
艺术特色(小说)
灵活赏析语言(小说)
标题的含义(小说)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C项,“‘惋惜’是因为女孩年轻俏丽,身边的男人结实健壮年纪大,与她不般配”分析有误。“我”惋惜的是阿芳这么年轻就已嫁人,怀孕;而且根据文中描述,“男人年纪大”于文无据。
(2)B项,“是因为‘我’害怕证实会出现不是预设的情况,整个故事就无法成立”说法有误,原文说的是“我怕我忍不住会发问、去证实,这是那么多余而愚蠢”。
(3)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从用词角度,可以分为清新、质朴、豪放、潇洒、舒缓等;从句式角度可分为长句、短句,整句、散句,主动句、被动句,陈述句、疑问句;从修辞角度可以分为比喻、排比、拟人等。本题画线句,从用词的角度看,运用“圆润”“俏丽”等形容词,从容貌上修饰阿芳的美丽以及生活的滋润;运用“又”和“也”这两个虚词来强调阿芳脖子上的金项链和腕上的手镯,表现了阿芳家生活质量的提升。从运用句式的角度看,多用“阿芳织毛衣”“阿芳的男人看书”“毛头在学步车里学步”等短句,简洁干净,富有节奏感。从修辞的角度看,“阿芳织毛衣,阿芳的男人看书,毛头在学步车里学步”使用了排比手法,将阿芳家平静的生活状态形象地描写出来;“时常会有些稀奇而昂贵的水果,皇后般地躺在众多平凡的果子中间”使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赋予水果丰富的意味。从语言风格来看,画线句语言朴素,运用接近生活化的语言,在素朴平淡中展示了生活中和谐的图画。
(4)小说以“阿芳的灯”为标题,作者也表达了在这条街上阿芳出现后的感受,如“有了阿芳和她的水果摊,这条街上似乎有了更多的生机,即使在阴霾的日子里”“这一幅朴素而和谐的图画,常常使我感动,从而体会到一种扎实的人生力量与丰富的人生理想”,可以看出阿芳门前的那盏灯,照亮了阿芳的水果摊及夜行人,给作者以莫大的慰藉;通过作者说“我脑子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想起很多年以前,从这里经过,有一扇门里的邋遢而颓败的景象”,我们知道阿芳改变了一个家庭,让这个家庭向善向好发展着,有了孩子,也就有了希望,“阿芳的男人看书”,家庭和谐而美好,这些都是阿芳为改变家境而积极进取的精神;从文章整体看,“阿芳的灯”象征着希望,不但给过去的家庭以希望,也给“我”和“我们”以温暖和力量,这恰恰是这篇小说最想发表的主旨,也是“阿芳的灯”的深层寓意。
二、文言文阅读
【答案】
C
A
B
(4)①陆炳突然显贵,与他位次相同的官员多是父辈,陆炳表面上恭敬侍奉他们,慢慢用计策除掉那些轻视自己的人。
②按照先例,锦衣卫应列席在西侧。皇帝因陆炳的缘故,特地命锦衣卫坐于上座,排列在二品官的后面。
(5)原因:因为他对皇上有救命之恩,行宫起火,他撞开门背着皇上跑出来。
事例:①他曾经用棒打杀兵马指挥,被御史检举,皇帝下诏不审讯。②他屡次升迁,加太保兼少傅,按例太师、太傅、太保没有兼任少师、少傅、少保的,这种情况只在陆炳身上看到。
【考点】
文言断句
其他古代文化常识
科举教育
古代官职
姓名称谓
内容概括与分析
文言翻译
内容理解
【解析】
【参考译文】
陆炳,他的祖先是平湖人。他的祖父陆墀,因为军籍隶属锦衣卫而任总旗。他的父亲陆松,继承总旗之职。世宗出生时,陆松的妻子做世宗的乳母,陆炳幼年便跟随母亲进入皇宫中。年龄稍长,终日侍奉在世宗身边。陆炳勇武刚健深沉勇猛,高个子赤红脸,走路像白鹤。他在嘉靖八年参加武臣会试中选,被任命为锦衣副千户。陆松死后,他继承指挥佥事之职。不久升任署指挥使,掌管南镇抚司事务。
嘉靖十八年,陆炳跟随皇帝巡幸南方,驻留卫辉。深夜四更时,行宫起火,随从官员匆忙间不知道皇帝在哪里。陆炳撞开门背着皇帝出来,皇帝从此就宠爱陆炳。(陆炳)多次升职后任都指挥同知,掌管锦衣卫事务。皇帝刚刚即位时,掌管锦衣卫的是朱宸,不久被罢免。代替朱宸的是骆安,接着是王佐、陈寅。等到陆炳代替陈寅后,(他的)权势远远超出这些人。不久,(陆炳)升任署都督佥事。又因搜捕有功,升任都督同知。陆炳突然显贵,与他位次相同的官员多是父辈,陆炳表面上恭敬侍奉他们,慢慢用计策除掉那些轻视自己的人。他又能够讨得内阁大臣夏言、严嵩的欢心,因此权势一天比一天重。(陆炳)曾经用棒打杀兵马指挥,被御史检举,皇帝下诏不审讯。夏言本来与陆炳亲厚,一天,御史弹劾陆炳各种违法的事,夏言立即拟写圣旨(准备将陆炳)逮捕治罪。陆炳处境困窘,给(夏言)三千两黄金请求免除(罪责)而不成,就长跪哭泣着承认过错请求谅解,事情才得以了结。陆炳从此对夏言恨之入骨。等到严嵩与夏言结怨,陆炳帮助严嵩,揭发夏言与边关将领行贿请托的书信,夏言获罪而死。严嵩感激陆炳,放纵他为所欲为,拉拢他一同谋划,互相进行贿赂。陆炳先是升任左都督,逮捕捉拿哈舟儿有功,加官任太子太保。后来又加官任少保兼太子太傅,每年给予他伯爵的俸禄。
嘉靖三十五年三月宫中为新科进士举行宴会。按照先例,锦衣卫应列席在西侧。皇帝因陆炳的缘故,特地命锦衣卫坐于上座,排列在二品官的后面。第二年陆炳上书弹劾司礼监宦官李彬侵占盗窃官府的器物和材料,营建坟墓,坟墓的规制超越本分,妄比皇帝的坟墓,(最终李彬)和他的同党杜泰等三人被判处斩刑,抄没家财收入官府,有银子四十多万两,金子珍珠财宝不计其数。不久加赐陆炳为太保兼少傅,依旧掌管锦衣卫事务。按例太师、太傅、太保没有兼任少师、少傅、少保的,这种情况只在陆炳身上看到。陆炳任用豪强恶吏作为帮手,全部了解了民间极轻微的违法情况。富有人家有小的过失就拘捕起来,抄没家产。(陆炳因此)积累资产数百万,营造另外的住宅十多所,庄园遍布各处,权势压倒天下。当时严嵩父子全部把持六部的事务,陆炳没有什么事不从中代人陈说的。文武大臣都争着到他家中(讨好),(陆炳)一年的收入不计其数,他结交权贵,与善良的人打交道,也毫不吝惜。皇帝多次兴起重要刑案,陆炳对案中牵连的人多有保护,降低身份结交士大夫,不曾设计陷害过一人,因此朝中官员有很多都称赞他。嘉靖三十九年陆炳死于任上。追封为忠诚伯,谥号为武惠,祭祀安葬礼仪有加赐,授任他的儿子陆绎为本卫指挥佥事。
【解答】
(1)“行宫火”为完整的主谓结构,意为“行宫起火”,“行宫”作主语,应在其前断句,据此分析排除A项和B项;“炳排闼负帝出”意为“陆炳撞开门背着皇帝出来”,句意、结构均完整,故“炳排闼负帝出”中间不可断开,据此分析排除D项。
故选C。
(2)A项,“明清两代长期设置的军政搜集情报机构”说法有误。锦衣卫为明朝特有,在清代仅存在一年。
(3)B项,“皇帝居然没有过问这件事情”说法有误。根据文中“为御史所纠,诏不问”可知,是皇帝下诏不许审讯这件事,“问”意为审问、审讯。
(4)①“行”,辈;“阳”,表面上;“易”,轻视。
②“故事”,先例;“上坐”,坐于上座;“班”,排列。
(5)通读文本,根据“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分析可知,因为陆炳对皇上有救命之恩,行宫起火,他撞开门背着皇上跑出来,所以皇上特别宠爱他。根据“尝捶杀兵马指挥,为御史所纠,诏不问”分析可知,陆炳曾因用棒打杀兵马指挥,被御史检举,皇帝下诏不审讯;根据“加炳太保兼少傅,掌锦衣如故。三公无兼三孤者,仅于炳见之”分析可知,陆炳屡次升迁,加太保兼少傅,按例太师、太傅、太保没有兼任少师、少傅、少保的,这种情况只在陆炳身上看到。这些都体现出他受到皇帝的宠爱。
三、古诗词鉴赏
【答案】
C
(2)第一问:表达了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和对征人的思念。
第二问:①抓住细节描写来抒情,写女主人公“下泪”,借此表现女主人公独守空闺的寂寞和对征人的思念;
②借表达上的层层递进来抒情,借助“自然”与“况复”这两个词语,将凄楚悲凉之情推向高潮;
③以“乌夜啼”烘托女主人公的孤枕难眠之悲,使其悲痛之情更具感染力。
【考点】
理解内容,概括归纳要点(古代诗歌鉴赏)
把握主旨情感
表现手法(古代诗歌鉴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C项,“衬托了戍边将士孤独、寂寞的处境”错误,开头四句是从思妇的角度写的,衬托的是思妇的孤独、寂寞。
(2)对于情感的把握,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第一问,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结合结尾两句中的“独宿”“下泪”等关键词即可得出答案。“独宿自然堪下泪”中的“独宿”意为:独自夜宿。“下泪”意为:落下泪水。“况复时闻乌夜啼”意为:何况又时常听闻乌鸦夜晚啼叫。表达了一种孤独哀伤的心境。结合这两句的前两句“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婵娟守空闺”可以看出表达了孤独离别之苦以及对征人的思念之情。第二问,需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去考虑,也可从典型意象表达典型情感的角度去考虑,还可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考虑。如从女主人公“下泪”的细节描写来抒情;借助“自然”与“况复”这两个词语,将凄楚悲凉之情推向高潮;以“乌夜啼”这个夜晚特定的时间来表现女主人公孤独凄凉的心境。
四、默写题
【答案】
(1)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2)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滕王阁序(王勃)
赤壁赋(苏轼)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由“对晚上湖边渔人在船上唱歌情景的想象,表现了安乐祥和的生活”可推知答案。注意“蠡”的书写。
(2)由“江水不停地流去”“月亮时圆时缺”可推知答案。注意“卒”的书写。
(3)由“阐述学习和思考关系”可推知答案。注意“罔”的书写。
五、综合读写
【答案】
B
(2)①原句用短句,语言风格灵动,改句是常式句,比较呆板。②原句“错字连篇,粗制滥造”作谓语,否定意味更强烈,改句意味平淡。③原句“像石楠花一样”在“让人闻到一股讨厌的臭味”之前,与前一段的句子结构一致,表达自然流畅。
(3)①也损害了读者的利益;②你的气质里藏着那一缕缕书香。
【考点】
修辞手法的辨析及运用
赏析句段
语境填句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温婉雅致的散文集,是淡雅的康乃馨”“气吞山河的历史书,是一树的泡桐花”等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引人入胜的小说故事,是奔放的芍药,要与牡丹争高下”运用了比喻与比拟的修辞手法;“温婉雅致的散文集,是淡雅的康乃馨,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可以让我们的心沉静下来;气吞山河的历史书,是一树的泡桐花,散发着浓郁的芳香,会让我们的心灵充满了生命的热情;引人入胜的小说故事,是奔放的芍药,要与牡丹争高下,可以让我们的世界充满了神秘的幻想;优美的诗歌,是清丽的茉莉,读过之后连鼻尖似乎都带着墨香,仿佛我们的身心都沐浴在清香之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文段没有用夸张、对偶、借代的修辞手法。
故选B。
(2)原句使用短句,节奏感更强,形式更加灵动,增强了表达效果,而改句改成了常用句式,表达效果不突出,略显呆板;原句以“错字连篇,粗制滥造”作谓语,这样否定的意味更强,而改句“错字连篇、粗制滥造”作定语,表达平淡;原句“像石楠花一样”在“让人闻到一股讨厌的臭味”之前,与前一段的句子结构一致,让文章整体风格更加和谐,而改后则失去了这一效果。
(3)①结合上文“不仅谋取了创作者的权益”和关联词搭配分析可知,此处填入的句子应是用“也”或“而且”连接,结合下文“千万不要让这种书进入我们的视野”分析可知,此处语境是说,不要损害我们读者的利益,故①空可填写“也损害了读者的利益”等语意相关的句子。②结合上文“有人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我想说”,联系下文“每一缕书香,都会遍历你全身的经脉,让你的气质散发着或淡雅或浓郁的书香”分析可知,②空可填写“你的气质里藏着那一缕缕书香”等语意相关的句子。
【答案】
①,“深入”改为“拓宽”,②,“线上的虚拟社区”和“线下的现实生活”位置调换,⑥,“‘生活安宁权’入法”放到“不仅”前,⑦,“边界”后加“的确定”
【考点】
病句辨析修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语句①,“深入”与“边界”搭配不当,应将“深入”改为“拓宽”;
语句②,不合逻辑,层级应是先“线下的现实生活”,后“线上的虚拟社区”;
语句⑥,关联词位置不当,主语相同时,共同的主语应放最前面,应将“‘生活安宁权’入法”放到“不仅”前;
语句⑦,成分残缺,“促进”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边界”后加“的确定”。
【答案】
我国非遗保护工作需要做好,6项急需保护的非遗需及时进行保护抢救,用纪录片的方式做抢救式记录,支持非遗传习活动,培养青年传承人。
【考点】
一句话概括内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答时先根据题干要求定位关键语句,再对找到的关键语句进行合适的删减,最后连缀成简洁流畅的句子即可。“要做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可概括为:我国非遗保护工作需要做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就有6项”“对于这些急需保护的非遗,我们应该抓紧时间做好保护抢救工作”可概括为:6项急需保护的非遗需及时进行保护抢救。“在保存方面,可以考虑用纪录片的方式进行抢救式记录”可概括为:用纪录片的方式做抢救式记录。“要鼓励和支持非遗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大力培养青年传承人”可概括为:支持非遗传习活动,培养青年传承人。综上分析,以“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开头连缀以上概括出来的句子为:我国非遗保护工作需要做好,6项急需保护的非遗需及时进行保护抢救,用纪录片的方式做抢救式记录,支持非遗传习活动,培养青年传承人。
六、写作
【答案】
略。
【考点】
材料作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略。
第3页
共16页

第4页
共16页
第1页
共16页

第2页
共1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