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河北省沧州市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植物考古属于科技考古范畴,而科技考古是考古学的研究分支,考古学又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中,考古学是最接近自然科学的一个研究领域,田野考古学的研究方法绝大多数可以在自然科学里找到本源。田野考古学研究方法的两大支柱--地层学和类型学就是如此:地层学源自地学,类型学源自生物学。所以说,现代考古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带着深刻的自然科学烙印。而科技考古又是考古学中最接近自然科学的一个研究分支,包括植物考古在内的科技考古与自然科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科技考古都属于跨学科研究领域。如果用一句话来界定科技考古,科技考古就是应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和回答考古学的问题,自然科学是手段,考古学是目的。
植物考古为什么属于考古学?这是由它的研究目的决定的。界定一个研究领域的学科属性首先要考虑其研究目的,植物考古的研究目的是认识和了解古代人类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和解释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
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和解释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不仅是植物考古的最终研究目标,也是现代考古学的研究目的。
20世纪60年代以前,考古学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构建古代文化的时空框架。然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兴起了“新考古学”运动。随着考古学文化谱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一些欧美考古学者开始不满足局限于如此具体的考古学研究目标,提出应该进一步探讨古代人类的行为和生活,例如古人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如何生产劳作的,如何相互交往的,如何适应和认知自然界的,等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另外,他们还提出在考古学文化谱系建立之后应该进一步探索这些相互衔接的考古学文化是如何发生演变的,为何要发生变化,即解释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所以“新考古学”运动后来也被称作“过程考古学”。经过数十年的激烈争辩和实践检验,这些新观点逐渐得到了考古学界的普遍认可,并最终成了现今考古学的研究目的。既然植物考古也是将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和解释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作为研究的终极目标,当然属于考古学的研究范畴。
植物考古和其他考古分支的主要区别在于研究对象。植物考古的研究对象是考古发现的与古代人类生活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植物遗存。所谓直接相关就是指那些被人类利用的植物,包括食物、燃料、建筑材料、工具、用具等;所谓间接相关是指那些虽然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但间接地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植物,比如依附在人工环境的各种杂草。
植物是有机物质,长期埋藏于土壤中会腐朽消失,这是植物遗存与其他文化遗物的不同之处,所以不是所有与古代人类生活相关的植物都能够长期保存在文化堆积中,并最终成为植物遗存被考古学者发现。有幸能够长期埋藏在考古遗址文化堆积中的植物遗存分为植物大遗存和植物微小遗存。植物大遗存分为三个类别:炭化植物遗存、特殊保存条件下的非炭化植物遗存、木材碎块和炭化木屑。植物微小遗存也分为三个类别,即孢粉、植硅体和淀粉粒。
(摘编自赵志军《植物考古概述》第一部分“什么是植物考古”)材料二:
有关考古出土植物遗存的报道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例如,当时在干燥的埃及古墓中曾发现过脱水植物遗存,在瑞士古代湖边遗址中发现了长期被水浸泡的植物遗存,等等。但是,这些植物遗存的出土完全是偶然,主要是特殊的埋藏环境为植物遗存的保存提供了条件。另外,当时对这些植物遗存的研究完全是由植物学家独立进行的,其研究结果仅限于对植物种属的鉴定,基本上没有涉及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所以这些发现和研究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植物考古学。
20世纪40年代初,在植物学的研究中出现了新的概念,称作“人文植物学”,专门探讨植物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植物学的新概念立即引起了考古学界的关注,一些比较敏感的、思路开阔的考古学家开始意识到,如果能够通过考古发掘发现古代植物遗存,然后再探讨古代人类与古代植物的关系应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于是,一些考古学家就开始试图通过考古发掘主动地寻找古代植物,邀请植物学家参与考古项目,并与植物学家共同对出土的植物遗存进行研究。但是,当时还是没有找到一种通过考古发掘获取植物遗存的有效方法,他们的发现依然是靠运气,比较系统的植物遗存资料主要还是来源于那些位于干燥地区的遗址或长期被水浸泡的遗址。
20世纪60年代,浮选法应运而生。浮选法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如何发现和获取古代植物遗存这一难题,丰富了考古资料,极大地扩展了考古学研究的内容。继续由田野考古学家兼营植物考古学的研究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于是,一些考古学者在植物学家们的帮助和培训下,或者一些植物学者在考古学家的帮助和培训下,开始专门从事研究古代植物遗存及其与古代人类文化的相互关系,并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有关这一研究领域的理论和方法。于是,植物考古学作为考古学中的一个新的研究分支逐步地建立和发展起来。
(摘编自赵志军《植物考古学讲稿》第一部分“植物考古学简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植物考古学最初的研究目的是构建古代文化的时空框架,后来才提出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和解释人类文化发展过程。
B.“新考古学”运动认为应该进一步探讨古代人类的行为和生活以及探索古代文化如何发生演变和为何要发生变化。
C.那些被人类利用的植物和那些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而只是间接地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植物,都是植物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D.植物是有机物质,长期埋藏于土壤中会腐朽消失,与古代人类生活相关的植物只有少数能成为被考古发现的植物遗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考古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中最接近自然科学的领域,田野考古学和科技考古学都与自然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B.对于植物考古学来说,如果没有弄清楚它的研究目的,就很有可能会在该研究领域的学科定位上出现错误。
C.“新考古学”运动提出应该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和解释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所以也被称作“过程考古学”。
D.20世纪60年代以前,比较系统的植物遗存资料主要来源于那些位于干燥地区的遗址或长期被水浸泡的遗址。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研究成果不属于“植物考古学”的一项是________
A.《粟黍的起源与早期南传》(邓振华)
B.《山东莱阳早白垩世植物化石及古生态特征》(金培红)
C.《城子崖遗址史前生业经济的植硅体分析》(葛利花)
D.《黍、粟碳化温度研究及其植物考古学意义》(王灿、吕厚远)
(4)请结合材料二概括植物考古学的形成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是如何一步步论述“植物考古为什么属于考古学”的。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路,低着头
陈宝全
我家存着的一张黑白照片,大约是我两岁的时候拍的。灰白的背景里,我和姐姐像那个年月营养不良的麦捆,松松垮垮地挨在一起,眼睛里充满了胆怯和对眼下生活的懵懂。身后的一棵小树,瘦弱得分辨不出季节。一条狭窄的村道从眼前逶迤而过,看不见来处,也不知道伸向何方。后来,我沿着这条路去了更远的地方求学、生活。而我姐姐留了下来,嫁给路旁一户李姓人家。而今我似乎明白,那些路,是村庄的符号,更是生活变迁的标识。
年轻的时候,对这些村庄的路不屑一顾,确定它们对我没有多少意义。双脚带风,走到哪里,那里就是宽阔的大道。人到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再看村子里的路,心头有点酸楚:它们,大路拉着小路,就像大人牵着孩子。有了这些路,村庄与外面的世界才慢慢融合在一起。而仍然是这些路,又成为村庄的精神胎记。
我家后囤子有条不足一米宽的小路,是父亲开的。我家在村庄的最北端,属于村庄的偏僻之地,这条路走的人自然也少。只有父亲和母亲经常到菜园子里春播秋收。我最喜欢这条路的春天,草木疯长,路边开满了野花,迎风微笑,蜜蜂嗡嗡叫,过着蜜汁的生活。我站着,路就躺下,我躺下,路就直直地立了起来,这么反复间,我才不觉得累。
我三岁时,父亲刚刚从老宅分了出来,新院子就在后囤子旁边,但院墙还没有打起来,建起的两间房子尚没有门窗。擅长木匠的父亲便一个人在房子里做着门窗。好几天里,我经常提着瓦罐,沿着这条路给父亲送饭。有一天,下着小雨,路滑滑的,我一脚没踩稳就顺着陡坡往下滚,父亲一眼看见了,惊叫着从路的另一头跑了过来。可惜的是,瓦罐未碎饭却倒了个精光,父亲没有责怪我,只顾看我受伤了没有。时至今日,我仍然记着一条路给我的人间温暖。
有一条年代久远的路横贯村庄,把村庄一分为二。远看,它更像一条曲转的河流。原先,这条路上没有飞驰的大车,人们走得跟羊一样自在。起初,走路的都是穿着大襟子、粗布衣、戴着暖帽的人。后来,就有穿着鲜艳的人走过。现在,穿裙子的扎堆走,她们也不怕山村的风大。但不管走过去了多少人、什么人,数十年了,路还是坑坑洼洼的,也没有拓宽。如今,通村的公路主干线建成了,路边的村庄繁华了,我的村庄变得偏僻了,就像一节被遗弃的骨头,干梆梆的。小的时候。生活困难,吃了上顿没下顿,村人在这条路上碰面,有用没用地问“吃了吗”,若看见谁挑着担,又问“担水去”一类的话,前一句是不知才问,后一句就是明知故问,都是一副亲热的样子。他们知道怎么把穷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这几年,村庄里房瓦亮得发光,腰包里有了钱的,改名变姓叫富人了,走路带风,遇见穷人懒得理,穷人自是人穷志不短,哪肯笑脸迎合。富人遇见比自己更有钱的,就像遇见仇人一样,爱理不理。于是:村庄的路似乎也势利了起来。
在村庄的这些路上,每个人都有过二十年左右的年轻日子,而老年的时光会相对充足一些。阳光好的时候都会有老人坐在村庄不同的路边上。场边的路上坐着一个小脚的老婆子,老汉走的早,身下无子无女,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都叫她里头院老婆子。打我记事起,她就一直在那儿坐着,看着我们上学、放学,有糖果一类的好东西了,笑嘻嘻地给我们吃;长槐树的路边上,坐着我的奶奶,自打爷爷去世埋在村庄对面山后,奶奶常常坐这儿,望着沟那边发呆;双禄妈眼睛瞎了,坐在门前的路边上,听着风听着人畜的脚步声;我大娘坐在她家门前的路边上,看见干完活回家的人,她就叫住问长问短……村庄大大小小的路上,每年都会迎娶一些新人进来,打发一些老人离去。奶奶走的时候,路上铺了一层薄薄的雪,干草堆、疏朗朗的树枝、枯萎的小草像戴孝。村人抬着她的灵柩从老院门里出来向北,路过刘把式家、老安家、章子家、裁缝家、老支书的大儿子家,经过我家大门时灵柩沉了一下。
朋友给我父母画了油画,还是觉得不够,邀电视台的朋友给我父亲拍纪录片。夕阳下,父亲背着木工箱,弯着腰,面朝大地,而他当年开的那条小路似乎也老了,朝天弯着腰,走着走着,他们像老朋友一样抱在一起,在他们身体的缝隙里,落日像揉红的眼睛,在另一边望着。路低着头,它看到了许多,却不语。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草木疯长,路边开满了野花,迎风微笑,蜜蜂嗡嗡叫”,这既展现了后囤子小路的美丽与多彩,也展现了“我”内心的欢乐。
B.父亲看到“我”从陡坡上往下滚,就“惊叫着从路的另一头跑了过来”“只顾看‘我’受伤了没有”,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之情。
C.不管是里头院老婆子、双禄妈、“我”大娘,还是“我”的奶奶,她们坐在村庄道路上的和表现,表明了村庄日益没落的现状。
D.“经过我家大门时灵柩沉了一下”,其实更多的是“我”内心的感受,表达了“我”失去了奶奶的沉重心情。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二段描写了年轻的时候与现在对这些村庄的路的不同感受,突出了“我”对生“我”养“我”村庄的深厚情感。
B.“村庄的路似乎也势利了起来”移情于物,将“我”的感受融入到村庄的道路上,表现了村人在精神层面上的变化。
C.文章围绕村庄的路组织行文,从照片上的路写到“我”家后囤子那条小路再写到横贯村庄的那条路及村庄其他的路。
D.全文以第一人称角度叙述,用波澜不惊的语言,叙述村庄的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我”无法言说的伤痛。
(3)开头描写“我家存着的一张黑白照片”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文中作者为什么说“它看到了许多”?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马仁瑀,大名夏津人。十余岁时,其父令就学,辄逃归。常集里中群儿数十人,与之戏,为行阵之状,自称将军,日与之约,鞭其后期者,群儿皆畏伏。又市果均给之,益相亲附。及长,善射,挽弓二百斤。汉乾祐中,周祖镇邺,仁瑀年十六。周祖素闻其勇,既见,甚喜,留置左右。世宗,命卫士习射苑中,仁瑀弓力最劲,而所发多中,赐锦袍、银带。会太原刘崇入寇,世宗亲征至高平,周师不利,诸将多引退。仁瑀控弦跃马,挺身出阵射贼,毙者数十人,士气益振,大军乘之,崇遂败绩。世宗至上党,诸将坐失律诛者七十余人。擢仁瑀为弓箭控鹤直指挥使,及还,又迁散指挥使。从征淮南,至楚州,攻水寨。寨中建飞楼高百尺余,世宗观之,相去殆二百步,楼上望卒厉声嫚骂,世宗怒甚,命左右射之,远莫能及。仁瑀引满,应弦而颠。及淮南平,身被数十创,赐以良药,迁内殿直都虞候。先是,薛居正知贡举,仁瑀私嘱所与者,榜出,无其人。日,仁瑀酒酣,携所嘱者诣居正切责之。为御史中丞刘温叟所劾,帝优容之。王继勋以后族骄恣,人皆引避。独仁瑀词气不相下,尝攘臂欲殴之。会帝将讲武郊外,遂欲相图,各勒所部兵私市白梃。太祖密知之,诏罢讲武,出仁瑀为密州防御使。明年,群盗起兖州,贼首周弼甚勇悍,材貌奇伟,弼号曰“长脚龙”。开宝四年,迁瀛州防御使。兄子尝因醉误杀平民,系狱当死。民家自言非有宿憾,但过误尔,愿以过失杀伤论。任瑀曰:“我为长吏,而兄子杀人,此怙势尔,非过失也。岂敢以私亲而乱国法哉?”遂论如律,给民家布帛为棺殓具。太平兴国七年,年五十。
(选自《宋史 马仁瑀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监军讨捕数不利/诏仁瑀掩击/仁瑀率帐下/十余卒入泰山擒弼/尽获其党/鲁郊遂宁
B.监军讨捕数不利诏/仁瑀掩击/仁瑀率帐下/十余卒入泰山擒弼/尽获其党/鲁郊遂宁
C.监军讨捕数不利诏/仁瑀掩击/仁瑀率帐下十余卒入泰山/擒弼/尽获其党/鲁郊遂宁
D.监军讨捕数不利/诏仁瑀掩击/仁瑀率帐下十余卒入泰山/擒弼/尽获其党/鲁郊遂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京,京都、京师、京畿的简称,古代帝王所居住的都市。
C.闻喜宴,科举制度中朝廷特赐新进士及诸科及第者的宴会。
D.卒,古代是指大夫死亡。古代地位不同,死的指称也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马仁瑀天赋异禀,勇武过人。马仁瑀小时候不喜学习,总是逃回家,喜欢召集乡里儿童行军布阵,并自称将军;长大以后,擅长射箭,能拉二百斤的弓。
B.马仁瑀挺身而出,受到奖赏。太原刘崇入侵,世宗到高平亲征,马仁瑀挺身出阵大败敌军,世宗因此赐给他锦袍,后来升他为弓箭控鹤直指挥使。
C.马仁瑀意气用事,遭到弹劾。薛居正没有依照马仁瑀的嘱托让他结交的人中举,结果被马仁瑀狠狠斥责了一通,因此事马仁瑀遭到了御史中丞刘温叟的弹劾。
D.马仁瑀不徇私情,为人正直。马仁瑀侄子醉酒后误杀了一位平民,但他并没有徇私枉法,而是按照法律论罪,并给了平民家布帛做丧葬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日与之约,鞭其后期者,群儿皆畏伏。又市果均给之,益相亲附。
②楼上望卒厉声嫚骂,世宗怒甚,命左右射之,远莫能及。
(5)太祖为什么“出仁瑀为密州防御使”?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玉壶吟(节选)
李 白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
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
【注】①这首诗大约写于诗人供奉翰林的后期,赐金还山的前夕。②东晋大将军王敦酒后常吟唱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悲壮诗句,一面唱,一面用如意敲打吐痰用的玉壶,结果壶口都被敲缺了。③这两句化用屈原《离骚》中的诗意,美人见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诗中以古意写今情,“壮心惜暮年”化用曹操诗句,表达诗人的雄心壮志。
B.西施的美是由其内在品德气质所决定,丑女效颦矫揉造作,自然不美。
C.托言美人见妒,暗寓士怀瑾握瑜而不见容于朝,含蓄蕴藉,寄慨遥深。
D.本诗用典切合诗人身世与心情,形神俱出,虚实相生,表现出悲壮之美。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蕴含的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天祥《过零丁洋》中,概括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苏轼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诉我们获得快乐其自然美景当作无穷无尽的资源,与朋友一同享用。
(3)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慨,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刘裕住过的地方如今却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秋天的天空是特别高的,看,那一块块巨大云团,像狂怒的海潮,吞没了条条山沟,冲击着道道山梁。不一会儿,一些高耸的山脊只剩下一个个小的山头,就像茫茫大海上的一些孤岛。渐渐地,云退去,天也显得亮一些了。还未散去的雾霭,在山谷中轻轻游动,像一块蒙在少女脸上的纱巾。一座座亭台楼阁,若隐若现。一些勤快的小鸟,也对着山谷放开了歌喉。啊,多么美的景色呀!我就像来到了神话中的仙境,不由得产生一种飘飘然的感觉,仿佛我这个凡夫俗子,此刻也已脱胎换骨了。“日出!”日出时有人激动地叫喊。我定了定神,朝东面望去。但见在天地交界处,有几片云彩悄悄换上了金色衣服,显得异常美丽。那游动的雾霭也好像猜出人们的心理,知趣地躲到一边。此时,整个空气像凝固了一样。起初,太阳在几片朝霞中间,露出一点儿细缝,像一根红线。接着,那根红线逐渐膨大,不久就变成一个鲜红的橘瓣儿。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太阳的半边笑脸,它仿佛十分费劲儿,一纵一纵,摆脱一切阻碍它前进的“绊脚石”。终于,它从霞光中跳出来,发出灿烂的光芒。
(1)下列各项中的引号,与“摆脱一切阻碍它前进的‘绊脚石’”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
B.上海市公安局发布消息,长三角地区户籍类证明统一调整名称为“户籍事项证明”。
C.中国有句俗话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说的是要做事须得有大无畏的精神。
D.在父亲刚喊出“三”的时候,小孩把头往下一扎就跳下了水。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3)将文中画线的词语改成“淹没”,两者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根据《关于做好2020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指出,②将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③免征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政策实施期限延长今年年底。④允许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延缓至明年缴纳。⑤落实好今年以来出台的减免民航发展基金、港口建设费、文化事业建设费等。⑥坚决整治涉企违规收费。⑦继续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⑧灵活行使降准、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智利天文学家领衔的国际团队在新一期英国《自然·天文学》杂志上报告说,在距地球60光年的一个星系中发现了第一颗“超热海王星”,这是此前仅在理论上存在的一类特殊行星。这个团队利用位于智利的拉锡亚天文台和美国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测卫星等设施观测到这颗行星。它的体积比太阳系中的海王星略大,质量约为海王星的两倍,据推测有固体内核和大气层。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校将教学楼的一间空余教室作为阅览室,摆放多种书籍,供学生课下阅读。阅览室由学生志愿者自行打扫、整理,不安排管理人员。学校决定安装监控摄像头,防止学生将图书带出阅览室。但有同学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自律的空间与平台;也有同学认为有必要安装监控摄像头,认为这是对制度的完善。学校决定召开学生座诸会,讨论是否在阅览室安装监控摄像头。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安装监控摄像头?如果你作为学生代表应邀参加座谈会,你会怎样表达自己的看法?请你依据自己的想法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学年河北省沧州市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1.
【答案】
B
C
B
①萌芽期:19世纪,植物学家独立研究偶然出土的植物遗存,鉴定植物种属,基本上没有涉及与人类文化的关系。②过渡期:20世纪40年代,植物学界与考古学界出现交叉研究,但缺乏获取植物遗存的有效方法。③形成期:20世纪60年代,浮选法出现,出现专门研究植物考古的学者,真正意义上的植物考古学形成。
①首先,明确植物考古学的学科定位(或明确植物考古学是考古学的分支学科),论述植物考古的跨学科特点;②然后,明确植物考古学的研究目的(或明确植物考古的研究目的是认识和了解古代人类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和解释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论述植物考古属于考古学的原因;③最后,明确植物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或明确植物考古的研究对象是考古发现的与古代人类生活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植物遗存),论述植物考古学与其他考古分支的主要区别。
【考点】
社会科学类
科普阅读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根据这些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品论证方法和论证思路的能力。是对文本逻辑说理思路的考查。做此题,考生可从论证思路(提分解式:提出论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论证的结构模式(总分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并列式结构)、论证方法等角度考虑。掌握几种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表达效果。
【解答】
A.“植物考古学最初的研究目的是构建古代文化的时空框架”错误,张冠李戴,不是“植物考古学”而是“考古学”。
C.“……都是植物考古学的研究对象”错误,必须是考古发掘的与古代人类生活相关的植物遗存才行,当下存在的与人类相关的植物不是植物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D.“与古代人类生活相关的植物只有少数能成为被考古发现的植物遗存”错误,原文表述是“所以不是所有”,无法判断是多还是少。
故选B。
C.“‘新考古学’运动提出应该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和解释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错误,“新考古学”运动被称作“过程考古学”,与“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无关。
故选C。
B.这篇论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都不属于植物考古学。这篇论文显示的研究对象是早白垩世的植物化石,早白垩世显然在人类出现之前,和人类没有关系。这篇论文显示的研究目的是“古生态特征”,“古生态特征”是生物学概念,而不是考古学概念。
故选B。
从材料二中可知,“有关考古出土植物遗存的报道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这些植物遗存的出土完全是偶然,主要是特殊的埋藏环境为植物遗存的保存提供了条件”“当时对这些植物遗存的研究完全是由植物学家独立进行的,其研究结果仅限于对植物种属的鉴定,基本上没有涉及与人类文化的关系”从中可知,19世纪,植物学家独立研究偶然出土的植物遗存,鉴定植物种属,基本上没有涉及与人类文化的关系。还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植物考古学,可以称为其为植物考古学的萌芽期。
从“20世纪40年代初……一些比较敏感的、思路开阔的考古学家开始意识到,如果能够通过考古发掘发现古代植物遗存,然后再探讨古代人类与古代植物的关系应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当时还是没有找到一种通过考古发掘获取植物遗存的有效方法,他们的发现依然是靠运气”,从中可以总结出,20世纪40年代,植物学界与考古学界出现交叉研究,但缺乏获取植物遗存的有效方法,可以定义其为过渡期。
从“20世纪60年代,浮选法应运而生……物考古学作为考古学中的一个新的研究分支逐步地建立和发展起来”,从中可知,此时浮选法出现,出现专门研究植物考古的学者,真正意义上的植物考古学形成。可以称之为植物考古学的形成期。
材料一中,作者首先提出“植物考古属于科技考古范畴,而科技考古是考古学的研究分支”“所以说,现代考古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带着深刻的自然科学烙印。而科技考古又是考古学中最接近自然科学的一个研究分支,包括植物考古在内的科技考古与自然科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科技考古都属于跨学科研究领域”,明确了植物考古学的学科定位,论述植物考古的跨学科特点。
“这是由它的研究目的决定的。界定一个研究领域的学科属性首先要考虑其研究目的,植物考古的研究目的是认识和了解古代人类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和解释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接着提出“植物考古为什么属于考古学”的问题,从而引出明确植物考古学的研究目的的论述。
最后,作者写到“植物考古和其他考古分支的主要区别在于研究对象。植物考古的研究对象是考古发现的与古代人类生活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植物遗存”,这样就明确植物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同时说明植物考古学与其他考古分支的主要区别。
答案:(1)B(2)C(3)B(4)①萌芽期:19世纪,植物学家独立研究偶然出土的植物遗存,鉴定植物种属,基本上没有涉及与人类文化的关系。②过渡期:20世纪40年代,植物学界与考古学界出现交叉研究,但缺乏获取植物遗存的有效方法。③形成期:20世纪60年代,浮选法出现,出现专门研究植物考古的学者,真正意义上的植物考古学形成。(5)①首先,明确植物考古学的学科定位(或明确植物考古学是考古学的分支学科),论述植物考古的跨学科特点;②然后,明确植物考古学的研究目的(或明确植物考古的研究目的是认识和了解古代人类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和解释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论述植物考古属于考古学的原因;③最后,明确植物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或明确植物考古的研究对象是考古发现的与古代人类生活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植物遗存),论述植物考古学与其他考古分支的主要区别。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答案】
C
D
(3)①通过描写“我家存着的一张黑白照片”引出文章的写作对象:那些路是村庄的符号,更是生活变迁的标识。
②描写“我家存着的一张黑白照片”,极具一种怀念意味,从而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4)①这些路见证了这里每个人生老病死的成长过程。
②这些路见证了村庄中人们的生活变迁。
③这些路见证了村庄里的人情变化。
【考点】
理解内容,概括归纳要点(散文)
艺术特色(散文)
首段的作用(散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C项,“表明了村庄日益没落的现状”分析错误,从文中“村庄里房瓦亮得发光”“每年都会迎娶一些新人进来”可知,文章并无“村庄日益没落”的意思。
(2)D项,“叙述村庄的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我’无法言说的伤痛”分析错误,文中也有对当下的叙述,如第五段就写到了当下村庄的情况;另外文章并未“流露出‘我’无法言说的伤痛”。
(3)从内容上看,由黑白照片上的狭窄的小路引出文本所要描写的对象——家乡的小路,并由小路引出下文作者一系列的感想:小路上生活的人们前后的对比,写出人情世故的变化和对过去人们那种热情的怀念。从结构上看,开头段描写“我家存着的一张黑白照片”极具怀念意味,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同时起到引出下文,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4)解答此题,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对小路看到的东西进行总结概括。阅读文本可知,作者通过小路的见证,写出了乡村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生老病死的成长过程以及人情的变化。作者通过上文的描写,写出了乡村中人的生老病死,尤其写到爷爷去世后所经过的小路,体现了人们之间的温情;小路还见证了乡村的变化,原来自家的老宅的简陋与现在房瓦的锃亮,表现了乡村环境的变化;小路上原来人们总是热情地互相打招呼,即使没有话题也会找出话题明知故问的热情,到后来有些“富人”的种种表现,人们之间的温情开始变得冷漠。作者通过描写乡村小路上前后发生的一切,过去与现在交织,表现了作者对过去人情温暖的怀念,也表现了对现在人情冷漠的隐隐的伤痛。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答案】
D
B
B
①每天与他们相约,鞭打那些迟到的人,儿童们都畏惧佩服。马仁瑀又买果子平均分给他们,他们更加亲近依附他。
②楼上瞭望的士兵大声谩骂,世宗很恼怒,命令将帅和车右射他,因为远没有人能射中。
因为与皇后亲族王继勋互不相让,并且趁皇帝将在郊外讲习武事之时,各自统率士兵准备相互报复。
参考译文:
马仁瑀,大名夏津人。十几岁的时候,父亲送他上学去读书,他总是逃学回家。他经常聚集乡里几十个小孩,和他们一起玩行军打仗的游戏,自称为将军。每天和他们约好时间,来晚的就要被马仁瑀鞭打,小孩们都怕他。他又买来水果分给小孩们,小孩们也更加亲附他。长大成人后,擅长射箭,能挽二百斤的弓。后汉乾祐年间,后周太祖镇守邺城,马仁瑀当时十六岁,后周太祖向来听说他勇猛,召见以后,非常高兴,把他留在自己身边。世宗继位以后,命令卫兵在打猎的场所学习射箭,马仁瑀弓力最强,所发的箭大多能射中(猎物),世宗赐给他锦袍、银带。恰逢太原刘崇入侵,世宗到高平亲征,周朝出师不利,将领们大多退却。马仁瑀拉弓上马,挺身出阵射杀敌军,杀死了几十人,士气大振,大军乘胜追击,刘崇于是被打败。世宗到了上党以后,诛杀了七十几个违反纪律的将领。升马仁瑀为弓箭控鹤直指挥使,回京以后,又升为散指挥使。跟从世宗进攻淮南,到了楚州,攻打水寨。水寨中建有一百多尺高的飞楼,世宗查看飞楼,大概相距有二百步远。楼上的守兵厉声叫骂(世宗),世宗非常愤怒,命身边的随从射杀他,因为太远没有人能射中。马仁瑀拉满弓,守兵应弦而倒。等到淮南平定,马仁瑀身受几十处伤,世宗赐给他良药,升为内殿直都虞侯。在这之前,薛居正负责朝廷科举事务,马仁瑀曾私下嘱托他让他所结交的人(考中),待到张榜时,并没他所嘱托的那个人。一天听说薛居正有喜宴,马仁瑀借着酒劲儿带着嘱托的那个人来到薛居正处,严厉斥责了薛居正一顿。被御史中丞刘温叟弹劾,皇帝因为他有战功,宽容了他。王继勤凭借是皇后的亲戚而骄傲放纵,人们都引退避让他。唯独马仁瑀言语不相让,曾经捋起袖子想打王继勤。恰逢皇帝要在郊外讲习武事,于是想趁机谋划报复,各自命令手下的士兵暗中买到大木棍,太祖私下知道了这件事,下令停止讲习武事的活动,调派马仁瑀外出任密州的防御使。第二年,一群强盗在山东兖州起兵,首领周弼、毛袭非常勇猛剽悍,身材相貌奇特伟岸,周弼号称“长脚龙”。监军几次抓捕都没有成功,下诏让马仁瑀抓捕。马仁瑀率领帐下十几个士兵进入泰山,就抓住了周弼,并且捕获了其他党羽,山东的周边于是就安宁了。开宝四年,升任瀛州防御使。他哥哥的儿子曾经因为喝醉了酒误杀了一位平民,他的侄子(按照法律)是应当判处死刑的。被害人的家属自己说两家并没有积怨,只是酒后误伤而已,希望只以过失杀伤论处就行了。马仁瑀说:“我是现任的当地长官,而我的侄子却杀了人,这是仗势欺人啊,不是什么过失杀人。我怎么敢因为私情而乱了国家的法律呢?”于是按照法律将侄子处死,并给受害人妥善处理了殡殓安葬事宜。太平兴国七年死,终年五十岁。
【考点】
文言文比较阅读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看清题干的要求,然后从文中找出筛选信息的区间,运用排除法找出答案。
(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5)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出正确信息,然后概括。
【解答】
“仁瑀掩击”作“诏”的内容,即宾语,“诏”的主语是朝廷,被省略,故应在“诏”前断句,排除B、C;“帐下”作“十余卒”的定语,中间不应该断句,故排除A、B。
本句的意思是:监军几次抓捕都没有成功,下诏让马仁瑀抓捕。马仁瑀率领帐下十几个士兵进入泰山,就抓住了周弼,并且捕获了其他党羽,山东的周边于是就安宁了。
故选D。
B.“皇帝所居住的都市”可以称为“京都”“京城”,但不能称为“京畿”,“京畿”指的是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故选B。
B.“太原刘崇入侵,世宗到高平亲征,马仁瑀挺身出阵大败敌军,世宗因此赐给他锦袍”分析错误,依据原文“世宗嗣位,命卫士习射苑中,仁瑀弓力最劲,而所发多中,赐锦袍,银带。会太原刘崇入寇,世宗亲征至高平”可知,“世宗赐给他锦袍”是在世宗到高平亲征之前、世宗继位以后命令卫兵在打猎的场所学习射箭的时候。
故选B。
①“后期”,迟到、后到;“畏伏”,畏惧佩服;“市”,买;“亲附”,依附。译文为:每天与他们相约,鞭打那些迟到的人,儿童们都畏惧佩服。马仁瑀又买果子平均分给他们,他们更加亲近依附他。
②“望卒”,瞭望的士兵;“世宗怒甚”,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世宗甚怒”,世宗很恼怒;“左右”,将帅和车右、手下将士。译文为:楼上瞭望的士兵大声谩骂,世宗很恼怒,命令将帅和车右射他,因为远没有人能射中。
依据原文,首先“王继勋以后族骄恣”可知,王继勋是皇后的亲戚;其次,“独仁瑀词气不相下,尝攘臂欲殴之”可知,马仁瑀和王继勋二人结有宿怨;再次,“会帝将讲武郊外,遂欲相图,各勒所部兵私市白挺”可知,二人准备在太祖“讲武”之时“遂欲相图”;最后,太祖“密知”,“罢讲武”,才“出仁瑀为密州防御使”。
答案:(1)D(2)B(3)B(4)①每天与他们相约,鞭打那些迟到的人,儿童们都畏惧佩服。马仁瑀又买果子平均分给他们,他们更加亲近依附他。
②楼上瞭望的士兵大声谩骂,世宗很恼怒,命令将帅和车右射他,因为远没有人能射中。(5)因为与皇后亲族王继勋互不相让,并且趁皇帝将在郊外讲习武事之时,各自统率士兵准备相互报复。
参考译文:
马仁瑀,大名夏津人。十几岁的时候,父亲送他上学去读书,他总是逃学回家。他经常聚集乡里几十个小孩,和他们一起玩行军打仗的游戏,自称为将军。每天和他们约好时间,来晚的就要被马仁瑀鞭打,小孩们都怕他。他又买来水果分给小孩们,小孩们也更加亲附他。长大成人后,擅长射箭,能挽二百斤的弓。后汉乾祐年间,后周太祖镇守邺城,马仁瑀当时十六岁,后周太祖向来听说他勇猛,召见以后,非常高兴,把他留在自己身边。世宗继位以后,命令卫兵在打猎的场所学习射箭,马仁瑀弓力最强,所发的箭大多能射中(猎物),世宗赐给他锦袍、银带。恰逢太原刘崇入侵,世宗到高平亲征,周朝出师不利,将领们大多退却。马仁瑀拉弓上马,挺身出阵射杀敌军,杀死了几十人,士气大振,大军乘胜追击,刘崇于是被打败。世宗到了上党以后,诛杀了七十几个违反纪律的将领。升马仁瑀为弓箭控鹤直指挥使,回京以后,又升为散指挥使。跟从世宗进攻淮南,到了楚州,攻打水寨。水寨中建有一百多尺高的飞楼,世宗查看飞楼,大概相距有二百步远。楼上的守兵厉声叫骂(世宗),世宗非常愤怒,命身边的随从射杀他,因为太远没有人能射中。马仁瑀拉满弓,守兵应弦而倒。等到淮南平定,马仁瑀身受几十处伤,世宗赐给他良药,升为内殿直都虞侯。在这之前,薛居正负责朝廷科举事务,马仁瑀曾私下嘱托他让他所结交的人(考中),待到张榜时,并没他所嘱托的那个人。一天听说薛居正有喜宴,马仁瑀借着酒劲儿带着嘱托的那个人来到薛居正处,严厉斥责了薛居正一顿。被御史中丞刘温叟弹劾,皇帝因为他有战功,宽容了他。王继勤凭借是皇后的亲戚而骄傲放纵,人们都引退避让他。唯独马仁瑀言语不相让,曾经捋起袖子想打王继勤。恰逢皇帝要在郊外讲习武事,于是想趁机谋划报复,各自命令手下的士兵暗中买到大木棍,太祖私下知道了这件事,下令停止讲习武事的活动,调派马仁瑀外出任密州的防御使。第二年,一群强盗在山东兖州起兵,首领周弼、毛袭非常勇猛剽悍,身材相貌奇特伟岸,周弼号称“长脚龙”。监军几次抓捕都没有成功,下诏让马仁瑀抓捕。马仁瑀率领帐下十几个士兵进入泰山,就抓住了周弼,并且捕获了其他党羽,山东的周边于是就安宁了。开宝四年,升任瀛州防御使。他哥哥的儿子曾经因为喝醉了酒误杀了一位平民,他的侄子(按照法律)是应当判处死刑的。被害人的家属自己说两家并没有积怨,只是酒后误伤而已,希望只以过失杀伤论处就行了。马仁瑀说:“我是现任的当地长官,而我的侄子却杀了人,这是仗势欺人啊,不是什么过失杀人。我怎么敢因为私情而乱了国家的法律呢?”于是按照法律将侄子处死,并给受害人妥善处理了殡殓安葬事宜。太平兴国七年死,终年五十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答案】
A
(1)A(2)①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却只能效仿古人击壶高歌饮酒,涕泗链链,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②用东施效颦的典故,抒写自己鄙视权责,坚持气节,高洁傲岸的情怀。③全诗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诗人内心的抑郁和愤慨之情。
译文:
昔者烈士击玉壶而悲歌,以倾吐吐心之踌躇,而惜其暮年将至。而今我三杯老酒下肚,拔剑对舞秋月,硕慨高咏,想起今后的日子,不觉使人涕泪滂沱!我又像西施一样笑颦皆宜,大得君王恩宠;而丑女们却东施效颦,愈学愈丑。君王虽仍爱蛾眉之好,但无奈宫中妒女谗毁。我即使是西施一般的美人,也无法在宫中立足。
赏析:
《玉壶吟》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抒写了“壮心惜暮年”、抱负无法实现的苦闷,并以丑女效颦为喻来表现自己鄙视权贵、耻与为伍的傲岸性格,反映了诗人当时内心的抑郁和愤慨。全诗豪气纵横而不失之粗野,悲愤难平而不流于褊急,诗笔擒纵结合,亦放亦收,波澜起伏,变化入神,文气浑灏流转,首尾呼应。
【考点】
古诗词比较阅读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在看标题、看作者、看注解、看意象、看情感关键字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词内容、情感、手法和语言特色,然后逐个选项浏览,比对原文,看是否有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感情概括不准等错误。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要理解诗句内容,具体分析作者感情的变化。
【解答】
A.“表达诗人的雄心壮志”错,用“惜”字表达的是诗人的壮志难酬。故选A。
开头两句刻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他壮怀激烈,孤愤难平,像东晋王敦那样,敲击玉壶,诵吟曹操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说明李白渴望建功立业。“忽然”两字可见诗人心头不可自已的愤激之情。这四句写出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却只能效仿古人击壶高歌饮酒,涕泗链链,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五六句诗人用东施效颦的典故,抒写自己鄙视权贵,坚持气节的情怀。最后两句这两句话用《离骚》旨趣,托言美人见妒,暗寓士有怀瑾握瑜而不见容于朝的意思,蕴藉含蓄,寄慨遥深。
答案:(1)A(2)①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却只能效仿古人击壶高歌饮酒,涕泗链链,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②用东施效颦的典故,抒写自己鄙视权责,坚持气节,高洁傲岸的情怀。③全诗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诗人内心的抑郁和愤慨之情。
译文:
昔者烈士击玉壶而悲歌,以倾吐吐心之踌躇,而惜其暮年将至。而今我三杯老酒下肚,拔剑对舞秋月,硕慨高咏,想起今后的日子,不觉使人涕泪滂沱!我又像西施一样笑颦皆宜,大得君王恩宠;而丑女们却东施效颦,愈学愈丑。君王虽仍爱蛾眉之好,但无奈宫中妒女谗毁。我即使是西施一般的美人,也无法在宫中立足。
赏析:
《玉壶吟》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抒写了“壮心惜暮年”、抱负无法实现的苦闷,并以丑女效颦为喻来表现自己鄙视权贵、耻与为伍的傲岸性格,反映了诗人当时内心的抑郁和愤慨。全诗豪气纵横而不失之粗野,悲愤难平而不流于褊急,诗笔擒纵结合,亦放亦收,波澜起伏,变化入神,文气浑灏流转,首尾呼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答案】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重点字:遭、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重点字:藏、适)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重点字:巷、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答案】
A
(2)①雾霭尚未散去,呈现出若有似无的朦胧感,这与纱巾的轻柔,朦胧相似;②太阳升起后山谷变得秀丽起来,这与少女的脸有相似之处。
(3)“吞没”运用了比拟手法,表现了云团飘动的动感,给人充满力量的感觉,更能表现“巨大云团,像狂怒的海潮”的气势。用“淹没”无法体现巨大云团飘动的动感,缺少了一种气势。
【考点】
标点符号的辨析及使用
修辞手法的辨析及运用
赏析句段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例句中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A项,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B项,表示特定称谓。
C项,表示引用。
D项,表示着重指出。
故选A。
(2)“还未散去的雾霭,在山谷中轻轻游动,像一块蒙在少女脸上的纱巾”这是一个比喻句,本体是“雾霭”“山谷”,喻体分别是“纱巾”“少女”。“还未散去”“轻轻游动”是“雾霭”的特点,呈现出似有若无的视觉感;“蒙在脸上”是“纱巾”的特点,给人一种朦胧、神秘感;云退去后明丽的“山谷”与青春靓丽的“少女”在形象上也相似。可见本体与喻体之间具有相似点。
(3)首先看原词“吞没”所在的语句是“一块块巨大云团,像狂怒的海潮,吞没了条条山沟,冲击着道道山梁”,这句话形象生动的描摹了秋季的天空腾起的云团笼罩天地的过程和气势。“吞没”一词,从修辞看,运用了比拟手法,把人或者有生命的动物具有的动作行为赋予自然现象,形象生动具体,颇具画面感,写出了云雾席卷过来的气势。改词“淹没”多用于水的覆盖,对应“海潮”修辞效果不突出,给人印象和感觉一般。缺少气势和力度,不能很好地表现当时的状态,而且“吞没”更强调主动和时效性,“淹没”表现的是客观效果。
【答案】
①删除“根据”或“指出”。
③“延长”后加上“至”。
⑤“文化事业建设费等”后加上“政策”。
⑧“行使”改为“使用”。
【考点】
病句辨析修改
【解析】
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解答此类题,需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考试大纲》明确提出的六种常见病句类型,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解答】
①句式杂糅,“根据《关于做好2020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指出”两句式杂糅在一起,删除“根据”或“指出”。
③不合逻辑,“延长今年年底”表意不合逻辑,“延长”后加上“至”。
⑤成分残缺,“落实好”后缺少宾语,“文化事业建设费等”后加上“政策”。
⑧搭配不当,“行使……工具”不能搭配,“行使”改为“使用”。
【答案】
智利天文学家领衔的国际团队发现了第一颗“超热海王星”,它的体积比海王星略大,质量约为海王星的两倍,可能存在固体内核和大气层。
【考点】
一句话概括内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第一句交代事件,“智利天文学家领衔的国际团队在新一期英国《自然·天文学》杂志上报告说,在距地球60光年的一个星系中发现了第一颗‘超热海王星’,这是此前仅在理论上存在的一类特殊行星”,压缩为“智利天文学家领衔的国际团队发现了第一颗‘超热海王星’”;第三句介绍基本情况,体积、质量,“它的体积比太阳系中的海王星略大,质量约为海王星的两倍,据推测有固体内核和大气层”,压缩为“它的体积比海王星略大,质量约为海王星的两倍,可能存在固体内核和大气层”。注意字数限制。
四、写作(60分)
【答案】
安装监控摄像头不可取
尊敬的校领导,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安装监控摄像头不可取》。
其实安装摄像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很多学校为了能够时时监督学生的行为,在教室内、教学楼内处处安装摄像头,不留一点死角。这样的做法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监督学生在教室内的活动,防止学生进行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以及其他意外的发生。但出发点不是借口,在阅览室安装摄像头到底是否合情合理还需进一步探讨。
学校的这种行为最大的不妥之处就是侵犯了学生们的隐私权。学生在这样的监视下,失去了隐私和自由,须处处小心自己的行为,压抑真情实感。没有了自己的空间和隐私,学生难免会感觉不自在、不舒服,在不舒服和不自在的状态下,阅读也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我们提倡学校的公共区域安装摄像头,与在阅览室里安装摄像头是不同的。学生在某个公共区域出现是短暂的,监控的目的也只是维护公共安全,不涉及到学生的隐私问题。但在阅览室里安装监控,却是对每个人的动作都不放过。如今,阅览室里的摄像头再次升级,甚至建立了“智慧行为课堂管理系统”,能够通过收集学生的行为和日常表情,进而利用大数据分析来考评,听起来似乎是煞有介事,高深莫测,但实际上也只是无关痛痒的“鸡肋设计”。
科学技术虽然能为生活带来的极大的方便,但高科技产品并不适合所有场合。学校是教育学生的地方,学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个体,需要用心交流、感染,这些不是一台台冷冰冰的机器能完成的。况且学校不是科研所,比的不是谁的设备更先进,而是谁的教育管理更人性化,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学校阅览室安装摄像头的行为,虽然或许能取得一些家长和老师的理解与支持,但是又有谁问过学生的意见。虽然监控之下能够更清晰的看到学生们的阅读表现,但是阅览室毕竟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如果长期将学生置于监控之下,长此以往很多学生可能会进行“自我表演”,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心理问题。阅读增长智慧,希望学生的阅读是无障碍的、自由的、愉悦的阅读。
所以我的观点是安装监控摄像头不可取,谢谢大家!
【考点】
材料作文
【解析】
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本次作文题目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其中材料内容是某学校计划在阅览室安装监控摄像头引起了大家的讨论。写作任务是作为学生代表应邀参加座谈会,依据自己的想法写一篇发言稿。写作要求主要是从标题、立意角度、字数等方面做了常规要求。
写作任务分解:
任务一:“安装监控摄像头”
注意:必须明确引导语中的问题“赞成还是反对安装监控摄像头?”如果没有明确的观点,内容不得上一等。
任务二:对于材料中提到的某学校计划在阅览室安装监控摄像头事件有具体的阐释或分析。要扣住对这一事件的看法来进行写作。
任务三:写作者身份
任务四:文体--发言稿。基本构成:标题,开头(称呼,问候语),正文,结尾(小结、问候语)。语言:体现交流(际)性写作特色,语言准确自然流畅,侧重口语化色彩。
参考立意:
①从赞成的角度分析,可以谈安装监控摄像头,有利于制度的落实与执行,使监督有依据有实效等。
②从否定的角度分析,可以从学校教育应以信任,尊重为前提,要努力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等方面说理。
【解答】
安装监控摄像头不可取
尊敬的校领导,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安装监控摄像头不可取》。
其实安装摄像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很多学校为了能够时时监督学生的行为,在教室内、教学楼内处处安装摄像头,不留一点死角。这样的做法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监督学生在教室内的活动,防止学生进行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以及其他意外的发生。但出发点不是借口,在阅览室安装摄像头到底是否合情合理还需进一步探讨。
学校的这种行为最大的不妥之处就是侵犯了学生们的隐私权。学生在这样的监视下,失去了隐私和自由,须处处小心自己的行为,压抑真情实感。没有了自己的空间和隐私,学生难免会感觉不自在、不舒服,在不舒服和不自在的状态下,阅读也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我们提倡学校的公共区域安装摄像头,与在阅览室里安装摄像头是不同的。学生在某个公共区域出现是短暂的,监控的目的也只是维护公共安全,不涉及到学生的隐私问题。但在阅览室里安装监控,却是对每个人的动作都不放过。如今,阅览室里的摄像头再次升级,甚至建立了“智慧行为课堂管理系统”,能够通过收集学生的行为和日常表情,进而利用大数据分析来考评,听起来似乎是煞有介事,高深莫测,但实际上也只是无关痛痒的“鸡肋设计”。
科学技术虽然能为生活带来的极大的方便,但高科技产品并不适合所有场合。学校是教育学生的地方,学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个体,需要用心交流、感染,这些不是一台台冷冰冰的机器能完成的。况且学校不是科研所,比的不是谁的设备更先进,而是谁的教育管理更人性化,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学校阅览室安装摄像头的行为,虽然或许能取得一些家长和老师的理解与支持,但是又有谁问过学生的意见。虽然监控之下能够更清晰的看到学生们的阅读表现,但是阅览室毕竟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如果长期将学生置于监控之下,长此以往很多学生可能会进行“自我表演”,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心理问题。阅读增长智慧,希望学生的阅读是无障碍的、自由的、愉悦的阅读。
所以我的观点是安装监控摄像头不可取,谢谢大家!
第3页
共16页
◎
第4页
共16页
第1页
共16页
◎
第2页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