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2.4《升华与凝华》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1.深秋和初冬季节,有时早上起来会发现地面或植物的枝叶上有一层霜,它的形成原因是(
)
A.水的凝固
B.水蒸气的凝华
C.水蒸气的液化
D.小冰晶的熔化
2.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冬天冰冻的衣服在室外也会变干,这是因为冰升华为水蒸气
B.壶中的水烧开时,壶嘴喷出的“白气”为水蒸气
C.夏天看到冰棒冒出的“白气”,是冰棒熔化后蒸发的水蒸气
D.深秋的早晨草叶上会出现白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固而形成的
3.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与物态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
A.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凝固
B.树上的雾凇——凝华
C.草叶上的露珠——熔化
D.雪糕周围的“白气”——升华
4.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
C.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5.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
℃)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则(
)
A.杯中液态氮放热
B.杯中液态氮温度不断上升
C.杯中液态氮不断吸热,温度保持-196
℃
D.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6.我国西南等许多地区曾发生几十年少有的旱情,为缓解旱情实施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变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变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变为雨点降落到地上。下面哪个物态变化名称没有出现在上述过程中(
)
A.熔化
B.凝固
C.升华
D.凝华
7.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热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B.在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变模糊是液化现象
C.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小水珠
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熔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8.某些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镀上去的原因是(
)
A.金属直接粘到玻璃镜头上去的
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D.金属直接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二、填空题
9.为了解决了液体风口香水易撒漏的问题,小明家的车内装了一种固体型风口香水﹣﹣主要是将香精与一些材料混合,然后加压成型后放在车内通风口处.固体风口香水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发生 (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逐渐变少,直至用完为止.
10.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
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
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0
℃以下,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的,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
(填“内侧”或“外侧”)。
11.我国民间有句谚语叫“霜前冷、雪后寒”.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
热量.
12.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 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 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0℃以下,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 而成的(均填物态变化名称),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 (选填“内侧”或“外侧”).
13.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干冰使空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 成水形成雨.冷藏室中取出的盒装酸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酸奶盒表面会附有一层小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热量 形成的.
14.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
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
成小水滴或直接
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小冰晶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落,形成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海中。
三、综合题
15.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上面挂有一层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冰棍周围冒“白烟”,请解释其中的“粉”、“白烟”各是怎样形成的?
四、实验题
16.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
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
(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6℃,碘的沸点是184.25℃,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扼要说明.
参考答案
1.答案为:B
2.答案为:A
3.答案为:B
4.答案为:C
5.答案为:C
6.答案为:B
7.答案为:A
8.答案为:C
9.答案为:升华.
10.答案为:汽化(或“蒸发”),液化,凝华,内侧。
11.答案为:凝华
吸热
12.答案为:汽化;液化;凝华;内侧.
13.答案为:凝华;熔化;放出;液化.
14.答案为:汽化;液化;凝华
15.答案为:冰棒上粘着白花花的“粉”,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棍形成的小冰晶,是在冰箱里发生的凝华现象;冰棍周围冒“白烟”,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棍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
16.答案为:(1)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过程中,在烧杯中会看到紫红色的碘蒸气;
(2)采用的方法是将碘颗粒放在烧瓶中,将烧瓶浸没在正在加热的热水中观察碘状态的变化.
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