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为什么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
自我调节例子
少量砍伐森林中的树木,森林的结构功能不会破坏。
草原上适量放养牲畜,草原不至于破坏。
适度捕捉生态系统中的动物,也不会导致种群严重减小,更不会灭绝。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既有出生也有死亡,既有迁入也有迁出;阳光、温度、水分等无机环境因素也在不断地改变。
生态系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但对于一个相对成熟的生态系统来说,系统中的各种变化只要不超出一定限度,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就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两种稳定性区别
例1:池塘、湖泊、河流生态系统具有自净化作用
稳定性类型
物理沉降
化学分解
微生物分解
鸟与虫
抵抗力稳定性: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恢复力稳定性: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自动调节能力
比较不同系统两种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比较: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遭到破坏后恢复原状越难 ,所以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如果恢复不了,会怎么样?
食物网复杂与否
稳定性曲线图
下列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生态系统类型判断
生物圈
自然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冻原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人工林生态系统
果园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TP113 NO2
恢复力与破坏程度,德胜河
右图是美国科学家于1984年开始兴建的“生物圈Ⅱ号”实验室,1993年1月建成后8位科学家入住里面欲通过自己生产各种生存所需在里面生活两年,结构才过了一年多一点就因里面
氧气减少、粮食减产不得不撒出。 该实验说明,在目前技术条件下要在生物圈之外建一个适于人类生活的生态系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系统的稳定性很难做到。
如何提高
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不能超过其自我调节能力
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练习
1、自然林区的马尾松一般不易发生虫害,而人工马尾松林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A 松毛虫繁殖力强 B 马尾松抗虫能力差
C 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 D 当地气候适宜松毛虫生长
2、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简化实例是( )
A、食草动物数量增加,导致植物数量减少,从而引起食草动物数量增长受到抑制
B、豆科植物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并从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
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后造成水土流失
D、废弃耕地上杂草丛生
练习
3、农田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高的原因是
A 人的作用非常突出
B 需要不断地播种、施肥、灌溉等人为劳动
C 种植地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D 其产品运输到系统外
生态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