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小猫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巩固对减法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计算和0有关的5以内数的加与减,初步体验加与减的互逆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培养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重、难点分析
学习重点: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学习难点:理解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道理。
三、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本课教学,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由于减法的意义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如何把这个抽象的概念变为学生能够体会的事物呢 我是这样设想的,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可以理解的“小猫吃鱼”的具体情境出发,自己列式计算,初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其次,通过计数器让学生从抽象过渡到具体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再次,通过数学计算(找规律、摘星星)等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通过(套圈)练习体会加法与减法意义的联系。
四、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看图列算式。
□-□=□
□-□=□
□-□=□
2.鸟窝里有3只小鸟,飞走了3只,鸟窝里现在还剩下(
)只小鸟。
(二)合作探究
1.看图,鱼缸里有2条鱼,跳到外面2条,鱼缸里还剩几条鱼?
□-□=□
解析:原来鱼缸中有2条鱼,跳到外面2条后求鱼缸中剩余的鱼的条数,用减法计算,列式是用总数减去跳到外面的条数就等于鱼缸中还剩下的条数,即2-2=0。
2.盘子里还剩下几条鱼?看图列算式。
□-□=□
□-□=□
□-□=□
解析:看图,原来盘子里有3条鱼,小猫吃了一条后盘子里还剩下2条鱼,然后小猫又吃了一条鱼,现在盘子里还剩下0条鱼。列式时,可以用连续的减法计算,第一幅图列式为3-1=2;这时盘子里还剩下2条鱼,第二幅图的算式是2-1=1;这时盘子里还剩下1条鱼,第三幅图的算式是1-1=0。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并且可以理解的“小猫吃鱼”,具体情景出发,自己列式计算,初步体会减法的意义。重点理解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
五、同步练习
1.小朋友手里拿着2个气球,一阵风吹来,把两个气球都吹跑了,小朋友手里还剩下几个气球?
□-□=□
解析:小朋友手里有2个气球,被风吹走了2个,求小朋友手里还剩下的气球数,可以用减法计算。
2.看图,根据树上苹果的数量变化列出相应的算式。
解析:看图分析,树上原来有3个苹果,掉到地上1个,树上还剩下2个苹果;又掉到地上1个苹果,树上还剩下1个苹果;又掉到地上1个苹果,现在树上还剩下0个苹果了。从第一幅图到第二幅图列式是3-1=2,从第二幅图到第三幅图列式是2-1=1,从第三幅图到第四幅图列式是1-1=0。
六、自我测评
1.鸟笼里有2只小鸟,飞走了2只,鸟笼里现在还剩下几只小鸟?
□-□=□
解析:鸟笼里有2只小鸟,飞走了2只后求还剩下几只小鸟,用减法计算。
2.图中所示是每次拿走1根铅笔后剩下的铅笔数,请根据题意列式计算。
解析:原来有4根铅笔,拿走1根后还剩下3根,列式是4-1=3,又拿走1根后还剩下2根,列式是3-1=2,又拿走1根后还剩下1根,列式是2-1=1,又拿走1根后还剩下0根,列式是1-1=0。
七、小结
1.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
2.把两部分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从总数中拿走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用减法计算。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是互逆的。
八、板书设计。
小猫吃鱼
3-1=2
2-1=0
1-1=0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安排“小猫吃鱼”这样一组动态的连续故事情境,让学生从中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同时,也通过一组动态情境,逐步引出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培养学生质疑与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既掌握了知识,有激发了继续探索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针对小学生认知特点和他们天真烂漫,爱说爱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性。我认为一年级的课堂关键在于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得数是0的计算,是学生理解计算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