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03 22:1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15课
明至清中期的经济与文化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背景
(1)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2)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2.政策
重视农业,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3.结果
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清朝开荒执照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4.具体表现
(1)土地方面
(2)水利方面
(3)种植方面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边远地区得到开发
对黄河、淮河等大河及大运河进行治理,组织人力修建堤坝、渠堰、海塘
①改进粮食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
推广玉米、甘薯高产作物
②经济作物品种增加,种植面积扩大
5.意义
(1)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2)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各种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1)丝织、棉织、印染、
制瓷等方面,

种繁多,产品精良
(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
手工业工场,其中
有些颇具规模
清代纺织图
2.商业: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路的商旅
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
(1)形成了由农村集市、
城镇市场、区域性
市场和全国性市场
组成的商业网
(2)一些农村地区发
展为工商业市镇
前门街市图(局部)
(3)大城市工商业非常繁荣
(4)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
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①代表:晋商和徽商
②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盛世滋生图
晋商俗称“山西帮”,
亦称“西商”“山贾”。在漫
长的历史中,晋商以山西富有
的盐、铁、麦、棉、皮、毛、
木材、旱烟等特产,进行长途
贩运,设号销售,套换江南的
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蒙、俄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范围,形成了成为能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最有经营实力的北方晋帮集团。晋商真正崛起于明代,至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已发展到鼎盛。特别是到清朝中叶,山西商人逐步适应金融业汇兑业务的需要,由经营商业向金融业发展,咸同时期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成为执全国金融牛耳的强大商业金融资本集团。
晋商
徽商与晋商齐名,徽商又
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或“徽
帮”。它是旧徽州府籍商人或
商人集团之总称。徽人经商,
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
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有
发展,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
商帮集团。一代代的徽州人靠贩运盐、茶、山货,经营文房四宝,走出一条日后教科书上才有的贸易路线:东进苏杭无锡常,抢滩芜湖商道,掌控长淮水运口,南达湘、蜀、云、贵、川,往来京、晋、冀、鲁、豫间,远涉西北、东三省。最后,西进赣、湘,沿东南达闽、粤两省,直至扬帆入海与日本进行贸易。此时的徽商达到鼎盛时期,“无徽不成商”开始叫遍天下。
徽商
然而就全社会来看,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正当西方国家大步迈入近代工业文明的时候,中国社会仍旧迟滞不前,埋下了落后挨打的伏笔。
天朝上国的迷梦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1.陆王心学
陆九渊
王守仁
(1)代表人物:王守仁
(2)思想主张:
①提出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
②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强调“知行合一”。
(3)评价: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2.李贽
思想主张: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材料一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
材料二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焚书·何心隐论》
材料三
……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
材料四
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谓圣人不欲富贵,未之有也”。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纲常礼教的道学先生,也不过是借理学这块敲门砖来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罢了。李贽斥责他们“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材料五
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称赞武则天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的圣后。李贽也招收女弟子。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1)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2)顾炎武和王夫之:对宋明以来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批判,并提出一些重要见解。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课堂探究】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思想:经世致用思想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对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思想源泉。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2)政治:这是一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其后数百年间具有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3)经济:工商皆本的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工商阶层兴起在思想层面的反映,冲击了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
(4)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批判,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它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
三、小说与戏曲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它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红楼梦》以贵族家庭贾府的兴衰变迁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
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部颇具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儒林外史》脱稿后即有手抄本传世,后人评价甚高,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
儒林外史
归纳:明清小说
时间
作者
作品
特点
元末明初
施耐庵
《水浒传》
我国最早的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
明朝中期
吴承恩
《西游记》
神话小说
清朝中期
吴敬梓
《儒林外史》
讽刺小说
清朝中期
曹雪芹高鹗
《红楼梦》
以贵族家庭贾府的兴衰变迁为主线,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区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了京剧,并且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表演体系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的多种艺术元素被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
京剧
代表作家:明朝汤显祖、清朝孔尚任等
昆曲:舞台演出方面,从江苏昆山一带发源的昆曲长期流行
京剧: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区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了京剧,并且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戏曲
问题:阅读教材,总结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的基本特点和代表。
(一)总结性科技著作: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宏祖《徐霞客游记》。
1.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2.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农政”思想贯穿其中。
3.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科技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
4.明朝徐霞客《徐霞客游记》: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描绘了中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资源,优美的文字也使之成为文学佳作,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四、科技
问题:阅读教材,结合所学试着解释西学东渐和概括明清时期科技发展的特点。
(二)西学东渐:从明朝后期起,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他们借助传播科学知识来达到传教的目的,在一定范围内传播的西方科学知识,包括地球和各大洲大洋等地理概念,清朝前期传教士还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三)明清时期科技发展科技呈现的特点:
1.从内容看:总结性巨著,集大成之作;
2.从价值和影响看:古典科技(传统科技的总结),虽无突破、创新,但仍处在世界
领先地位;
3.从部分内容看:受西方文化传入的影响。如《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坤舆
万国全图》。
思考问题:依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占世界比重的两个显著变化的特点。结
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两个特点的历史原因。
(四)古代中西科技发展比较:
阅读下列图表中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占世界比重趋势图
(四)古代中西科技发展比较:
特点:
1.秦汉至明朝前朝,中国科技发明一直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
2.明朝中期以后至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明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
原因:
1.秦汉至明朝前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封建经济繁荣;中国古代
文化源远流长;各民族交流密切,民族融合加强。
原因:
2.明朝中后期以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主义钳制了思想文化事业
的发展;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西方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确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理性主义确立,
促进了科技的迅猛发展。
课堂检测
1.明清时期我国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
(  )
A.商业活动不再局限在“市”里
B.有专门的娱乐场所
C.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
D.涌现出许多地域性商人群体
D
2.据统计,道光以前佛山共有商业会馆25所,手工业会馆26所。全镇的工商店号在3
000家以上,铺户贸易和转运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形式。这反映出(  )
A.清朝国内的长途贸易较为发达
B.清朝前期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
C.清朝前期的商业活动发生质变
D.清朝前期佛山的商贸经济发达
D
3.明朝后期,黄宗羲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这反映其政治主张是(  )
A.维护旧礼教
B.提倡经世致用
C.反对君主专制
D.主张君主立宪
C
4.城市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下列作品中生动再现了清朝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被称为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高峰的是(  )
A.《水浒传》
B.《三国志通俗演义》
C.《西游记》
D.《红楼梦》
D
5.明末传教士利玛窦等人学汉语、穿儒服、敬祖先,宣扬“耶儒合流论”,以致传教士“出入宫廷,颇形利便,与太监等往来,常乘机言圣教道理”。由此可见,西方传教士在华势力得以发展主要是因为(  )
A.获得社会上层的大力支持
B.天主教与儒学宗旨一致
C.传教士尊重中国文化习俗
D.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增多
C
6.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一书中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早了一个半世纪。这一成就(  )
A.奠定现代生物分类学基础
B.借助西学东渐的科技成果
C.体现承古萌新的文化特色
D.反映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