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例3及练习九第3、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商店买东西的情境,初步理解除法意义与单价、数量、总价间的关系,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进一步懂得现实情境模型: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解决的方法,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3.通过分析、推理探究求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抓住数学信息,弄弄清数量关系,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课件出示:
1.根据算式4×8=32写出2道除法算式。
2.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
6里面有几个2?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星期天,妈妈带着晶晶来到了玩具商店,让我们也跟着去看看吧!
出示例3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说说有哪些东西可买?各卖多少钱?
生自主观察,说数学信息。
师:晶晶的妈妈有56元钱,可以买几个地球仪?你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生讨论交流展示:需要知道地球仪的价钱,从图中知道一个地球仪是8元。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教学例3。
1.合作交流,解答问题。
师;问题“56元可以买多少个地球仪”是什么意思?
生:“56元可以买多少个地球仪”就是计算56里面有多少个8元。
师:这是平均分问题,可以用什么法解决?
生:用除法计算。
2.引导列式。
56÷8=7(个)。
师:你是如何计算56÷8=7的?
生:56÷8,想(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7。
3.独立思考,验证结果。
师:同学们,这么快就解决问题了,那我们解答正确吗?
生:一个地球仪8元,7个一共是8×7=56(元),所以是对的。
师小结:我们可以用乘法来验证除法计算的结果是不是正确。
4.拓展问题。
师:你还能提出其他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课件出示:
师:你知道了什么?让我们求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师:谁会列式?
生:24÷6=4(元)。
师:问什么用除法计算?
生:24元买6辆车,就是把24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
师:解答正确吗?
一辆车4元,6辆车一共6×4=24(元),计算正确。
四、深入理解,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2题。
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有效信息,在让学生独立解决。报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师小结:因为一张电影票8元,要求40元能买几张票,也就是在求40里面有几个8,40里面有5个8,所以能买5张电影票。
2.完成练习九第3、4题。
独立完成第3题。
第4题,先引导学生题目中要求什么,解决问题需要知道什么信息,然后再解答。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43~44页练习九第5~9题。
教学目标
1.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乘除法的理解,掌握问题的数量关系。
2.能用除法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意义,掌握这种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5里有几个3?有12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
学生列式解答后,请学生回答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二、巩固练习
1.出示练习九第5题。
(1)这道题是不是要我们把题中的所有算式都计算出来?
(2)这题重点要把握什么?
(算出的商是下一步算式的除数。)
(3)教师指导:
第一道题是32÷8=4,下一步是计算28÷4还是计算35÷7?为什么?
(4)放手让学生自己算,并画出线段,找出出迷宫的路线。
2.练习九第6题。
(1)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说说用什么方法解决?为什么?
(2)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
我们都坐过山车,一共需要多少钱?需要多少辆过山车?
3.练习九第7题。
4.练习九第9题。
教师提示:便宜是什么意思?让学生理解“优惠促销”、“便宜”的意思。
三、课堂总结
1.小组共背1~9的乘法口诀。
2.小组合作共同解决一个问题,然后全班展示,说出解答思路。
四、布置作业
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8、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