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推理知识汇总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汇总,引导学生归纳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推理的过程。
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3.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推理依据的叙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位神秘嘉宾,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课件出示,红、黄、绿三个图形。
可是它们不想出来,想跟你们玩捉迷藏,就藏在信封里,不过它们露了一下脸,谁来猜猜它们是?
师:你们想一次就猜中吗?引导学生总结:在猜事物的时候根据提示容易猜准确。
学生自由猜。
红色的是(
),绿色的是(
),黄色的是(
)。
考查目的:根据已认识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已知条件进行合理的分析,并推理得出结论。
答案:红色是三角形,绿色是圆,黄色是长方形。
解析:猜信封里的图形,红色和黄色图形都露出一个直角,它们可能是三角形或长方形,绿色图形没有角,肯定是圆。由黄色图形不是三角形,可以推断红色图形是三角形,黄色图形就是长方形。
二、巩固练习,知识汇总
1.踢毽子。
小兰、小亮、小林三人踢毽子,分别踢了12下、8下、9下,他们各踢了多少下?
考查目的: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能梳理条件之间的关系,根据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答案:小兰踢了8下。小亮踢了9下。小林踢了12下。
解析:由“小亮不是踢得最少的”,可以推断小亮踢得可能是12下或9下。又根据“小林比小亮踢得多”,可以肯定小林踢得最多,是12下;小亮踢了9下;小兰踢得最少,是8下。
2.猜水果。
有三位小朋友(小雨、小东、小亮)每人拿着一个水果,分别是香蕉、苹果和桔子。小雨拿的不是苹果,小亮拿的是桔子。他们拿的各是什么水果?
考查目的: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能梳理条件之间的关系,根据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答案:小雨拿的是香蕉。小东拿的是苹果。小亮拿的是桔子。
解析:由“小雨拿的不是苹果”,她可能拿的是香蕉或桔子。再由“小亮拿的是桔子”可以肯定小雨拿的是香蕉,那么小东拿的就是苹果。
3.猜名次。
二(1)班举行“中国梦·我的梦”朗诵比赛。王晨、李响、程琳取得了前三名。
王晨说:“我不是第一名。”
李响说:“我不是第二名,又没有程琳成绩好。”
他们各得了第几名?
考查目的: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推出结论,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答案:王晨得了第二名。李响得了第三名。程琳得了第一名。
解析:可先根据第二个条件“李响不是第二名,又没程琳成绩好”,可肯定李响是第三名,程琳可能是第一名或第二名。再根据已知条件“王晨不是第一名”,可以确定程琳是第一名,王晨是第二名。
4.猜身高。
下图他们当中,谁最高?谁最矮?请按由高到矮的顺序,把这四人排好队。
考查目的:学生体验推理过程,培养分析能力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答案:小勇最高,其次是小刚、小强,小冬最矮。
解析:由小冬说的话得出确定他最矮,李老师比杨老师高。再由小刚说的话得出,小刚师比小强高,因此确定小勇最高。
三、全课总结
同学们用推理的思绪解决了那么多的问题,你们还有什么想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