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认识旋转
教学内容
教材第31页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认识旋转现象,通过观察,能发现旋转现象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等体会旋转现象,并能用肢体语言进行形象地表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观察、讨论、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从生活的现象中初步感知旋转,知道旋转的特征并能辨认这种现象。
教学难点
体验并能用肢体动作表述旋转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1.复习旧知。
师: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去游乐场,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一种现象,它是什么现象?它又有什么特征?
2.谈话导入。
师:很多同学对游乐场的娱乐游戏非常感兴趣,所以今天老师接着带大家再去看一看,那么我们今天又会在那儿发现点什么呢?课件播放游乐场动画视频。
二、观察感悟,发现规律
1.观察实例,认识旋转。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观览车、观光电梯等娱乐项目都属于平移现象。其实,在这个游乐场里还有另一种现象,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生:想。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转动?
学生观察、交流。
全班展示,并用肢体语言进行形象表达。
师小结:像钟面的指针、风车、飞机的螺旋桨,它们都绕着同一个点(一个中心)转动,这种现象就是旋转现象。(板书揭示课题:旋转)
2.找生活中的旋转。
学生交流展示:风扇、车轮等、开关水龙头、转动的方向盘。
三、动手操作,体验旋转
1.转身游戏。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1圈,右转1圈。
2.转硬币游戏。
四、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1页“做一做”。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学具照样子做陀螺。
小组合作,共同制作,将制作好的陀螺试着玩一玩。
2.完成教材练习七第9题。
学生弄懂题意后,教师先用课件演示,跟学生一起玩转盘游戏。再让学生在课后制作转盘并用学具卡片中的圆片制作一个数字转盘,两人一组,每人各转两次,计算出两个数的积,比比谁的积大。
想一想:如果两次转出的数的积大的那个同学获胜,谁获胜的可能性大?
五、课堂小结
1.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旋转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旋转现象,像风车这样(围绕一个中心)转动的现象,就是旋转现象。下课后,走出教室,去找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