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过关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过关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02 22:5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过关测试卷
一、选择题:
1、防疫期间常用酒精消毒,在消毒过程中我们能闻到酒精散发出的特殊气味,主要是因为(  )
A.分子的体积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可以再分
2、在压强为101kPa时,将1L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降温,变为淡蓝色液体。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B.氧分子的质量变小
C.氧分子的数目变少
D.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3、将间隔滴有酚酞的滤纸条放入试管内,然后用浸有浓氨水的棉花堵住试管口(如图),观察一会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纸条无明显变化
B.整条滤纸同时变为红色
C.棉花团逐渐变成红色
D.该实验证明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4、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可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苯分子的图像。观察如图,有关苯分子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它在不断运动
B.它体积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
D.它真实存在
5、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以下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柳絮纷飞——分子不断运动
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分子种类变化
D.变瘪的乒乓球用热水浸泡可以恢复——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6、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如图表示,下列对于图示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C.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D.可用表示氧分子的形成过程
7、“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种分子
B.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
C.原子可构成分子,不可直接构成物质
D.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的种类不发生变化
8、如图是水在空气中放置时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氧原子,〇表示氢原子,↑表示运动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中含有许多水分子,每个水分子很小,我们肉眼是看不见的
B.水蒸发减少是因为大量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
C.液态水变成固态冰时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变大
D.水结冰后水分子仍没有停止运动
9、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是由5-8个水分子组成的,其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的特点。下列有关小分子团水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分子团水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B.小分子团水的物理性质与水有所不同
C.小分子团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小分子团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10、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O2
B.SO2
C.H2O2
D.KClO3
11、在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Y、Z表示水分子别在t1、t2、t3三个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间的间隔:X>Z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Y>X
C.状态Z时水分子静止不动
D.水在X→Y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12、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纯净物:洁净的空气、H2O2溶液、冰水混合物…
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C.可在酒精灯上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
D.物理性质包括:溶解性、挥发性、可燃性…
二、填空题:
13、用微观粒子的观点解释说明下列问题:
(1)吸烟者常给周围的人带来被动吸烟的危害说明

(2)加压时,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说明

(3)一滴水中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

(4)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一定不变的微粒有

(5)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14、小南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在T形三通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纱布条,将少许浓氨水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注:在通常状态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可得到氨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图2实验中可观察到
(填“ba”或“bc”)段纱布条先变色。
(2)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
。与图1实验相比,改进后图2实验的优点是

(3)若将图2中装有浓氨水的细弯管处浸入冰水中,可观察到纱布条变红的速率变
(填“快”或“慢”),请从微观角度进行解释

15、为探究分子的基本性质,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
(1)向容积为250mL的细颈玻璃仪器(如图所示,其名称为容量瓶)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仪器中的现象是
,说明

(2)继续向仪器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塞紧玻璃塞,将仪器中的液体倒转摇匀,重复2次。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液面明显
(选填“高于”或“低于”)刻线,说明
,仪器细颈部分的作用是

16、用科学方法研究。观察、比较、对比等是常用的科学方法。如图是氢分子、氧分子在不同条件下运动速率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对比BC图片能得出结论:

(2)对比图片(填序号)
可知,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
有关。
(3)选择其中一种影响因素,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7、利用实验研究微粒的运动。
Ⅰ.化学兴趣小组一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如图1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能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一段时间后,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是因为氨分子的运动速率比氯化氢分子快。氨分子运动速率比氯化氢分子快的可能原因是

Ⅱ.化学兴趣小组二的同学借助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数据处理软件可实时绘出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收集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以下三步实验:
①敞口放置;
②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
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双手不再贴在外壁上)。
三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依次为图MN段、NP段和PQ段。
(1)由M至N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说明了

(2)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

(3)通过
段和
段(填“MN、NP或PQ”)相比较,说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6
CDDACC
7~12
ACBAAB
二、填空题:
13、答案:(1)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
(2)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很小;
(4)氢原子和氧原子;
(5)分子构成不同.
14、答案:(1)甲烧杯中的溶液没有明显现象,乙烧杯中的溶液变红;ba;
(2)是不断运动的;更环保,节约药品;
(3)慢;温度越低,分子运动的越慢。
15、答案:(1)液体变成红色;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2)低于;微粒之间有间隔;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16、答案为:
(1)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2)AB 分子种类(分子本身的性质/分子质量)
(3)步骤:向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热水、冷水,分别加入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品红(糖),观察;
现象:热水的烧杯中品红(糖溶解)扩散速率快;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此题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17、答案:Ⅰ.(1)氯化氢+氨气氯化铵。
(2)氨气分子质量小。
Ⅱ.(1)氧气分子不断在运动。
(2)升高温度,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3)NP;P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