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标要求】
正确认识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对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客观评价其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学习目标】
1.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理解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识记洋务运动的内容,理解认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3.列举1894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学法指导】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性和局限性。
2.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辩证分析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
3.了解中国西北、西南、东南等方位出现的边疆危机,增强时空观念;分析《马关条约》的内容,并对其危害进行历史解释。
4.全面掌握列强对近代中国的侵略,体会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培养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
1.掌握洋务运动的目的、内容、意义和局限;认识《马关条约》的影响。
2.了解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概况,认识中国面临的严重社会危机。
【思维导图】
【知识要点】
一、太平天国运动
1.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1)拜上帝会组织民众
①洪秀全吸收了在广州得到的________布道书的一些思想,提出了“拜上帝”的主张。
②冯云山到广西________号召民众加入拜上帝会,团结了许多穷苦农民。
(2)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杨秀清等在广西________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不久,洪秀全称________。
2.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鼎盛
(1)太平军一路________,出广西,经湖南,占领湖北省城武昌。
(2)1853年,太平军沿长江东下,经九江、安庆,占领南京,改南京为________,定都于此。
(3)太平军北伐、________,占领湖北、江西、安徽许多地方,军事上达到鼎盛。
3.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________,杨秀清、韦昌辉被杀,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开始衰落。
(2)洪仁玕、陈玉成、________进入最高领导层,太平军先后取得浦口、________大捷,但在安庆战役中败于曾国藩统率的________。
(3)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外国人带领的________进攻下,天京等地被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概念阐释] 拜上帝会
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吸收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而创立的宗教,对广大劳动人民有很大的号召力。洪秀全以拜上帝会为组织形式,以会员为基本力量,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
4.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1)《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否定了________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2)《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提出新的________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在战争环境下,这两个文件都未能实施。
5.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________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湘淮系________形成,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易错提醒]
1.《天朝天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它企图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平均分配社会财富,这是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具有空想性。
2.《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它不是农民阶级斗争的产物。
[参考答案]
1.(1)基督教 紫荆山 (2)桂平 天王
2.(1)北上 (2)天京 (3)西征
3.(1)内讧 (2)李秀成 三河 湘军 (3)洋枪队
4.(1)封建地主土地 (2)社会经济
5.清王朝 官僚集团
二、洋务运动
1.洋务派提出洋务新政
(1)“洋务派”:
①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________。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他们推行了“自强”“________”的洋务新政。
②学术界把这种新政称为“洋务运动”,把提倡洋务新政的________称为“洋务派”。
(2)洋务新政:
①洋务派人物主要有________、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
②他们提出洋务新政“可以剿发逆,可以________”。
2.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1)为了自强,洋务派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这些都是________。
(2)为了求富,洋务派又开办了一批________的民用企业,如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等。
3.建成新式海军:洋务派还开办了培养翻译和________的学校,建成了以________为代表的新式海军。
4.洋务运动的影响
(1)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__________的尝试。
(2)洋务派期望洋务新政可以保障________,抵抗外敌侵略,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目的未能达到。
学思之窗 (教材P97)阅读上述史料,你能理解洋务新政的目的吗?
提示: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镇压人民革命斗争,抵御外国侵略,以维护清朝统治。
[易错提醒] 正确区分洋务运动与民族资本主义
(1)洋务派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而不是资产阶级的代表。
(2)洋务运动创办的是民用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概念阐释]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1)“近代”从生产力角度理解,指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2)“民族工业”强调“民族性”,
指由中国民间资本投资而兴建的工厂制工业。
(3)近代民族工业:由中国民间资本投资兴建的、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工业。
[参考答案]
1.(1)船坚炮利 求富 官僚 (2)奕? 勤远略
2.(1)官办企业 (2)官督商办
3.军事人才 北洋舰队
4.(1)早期现代化 (2)国家安全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1.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
①1864年,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反对清政府,形成________。
②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军事首领________趁机入侵,占领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
③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
(2)西北边疆渡过危机
①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________督办新疆军务,发兵新疆,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
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________,使西北边疆渡过了危机。
2.中法战争
(1)爆发:
①越南是清朝的________。1883年,法国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
②中法战争于年底打响。法军进攻________没有得逞,1884年8月偷袭________,炮毁福州造船厂。
(2)镇南关大捷:1885年,清军在________率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法国内阁因此倒台,清廷下达停战令。
(3)中法《越南条款》: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签订了中法《越南条款》,承认____________。
[图示解史]
1840~1900年列强侵华战争的时代特征
3.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①日本早就想占领中国的________和藩属国朝鲜、琉球,然后进攻中国大陆。
②因朝鲜发生________,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出兵。
③通过________壮大了国力的日本,趁机出兵朝鲜,且在牙山口外________偷袭清朝运兵船,于是中日相互宣战。
(2)经过:
①清军在平壤大败,在________中,北洋舰队官兵英勇作战,重创日本舰队,北洋舰队也在作战中遭到重大损失。
②李鸿章发出“________”命令,北洋海军失去了制海权。
③1895年,日军占领山东半岛,摧毁了北洋舰队基地____________,北洋舰队覆灭。
(3)《马关条约》的签订
①内容:承认朝鲜独立,割让________、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增开________、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②影响:《马关条约》丧权辱国,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________________社会的深渊。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________的破产。
(4)台湾人民反对日本占领的斗争
①日本侵占台湾后,台湾人民进行了顽强抗争。从1895年,台湾________与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一起,展开了一波又一波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重挫了日本占领军。
②台湾人民的________斗争,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坚强意志。
[情境思考] 《马关条约》的内容
1843年,
英国取得了一项特权—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英国人可以“一体均沾”。按此规定,英国可从《马关条约》中分享的权利是什么?
提示:英国也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参考答案]
1.(1)内乱局面 阿古柏 (2)钦差大臣 建省
2.(1)藩属国 台湾 马尾军港 (2)冯子材 (3)法国占领越南
3.(1)台湾 农民起义 明治维新 丰岛 (2)黄海海战 避战保船 威海卫军港 (3)辽东半岛 沙市 半殖民地半封建 洋务运动 (4)义勇军 武装抗日
四、瓜分中国的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
(1)《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3000万两白银“________”。
(2)为了在三年内向日本交出2.3亿两白银,清政府分三次向俄法银行团、英德银行团以________借款3亿两白银。
2.列强在中国强租租借地
(1)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在从渤海到________的中国沿海地区强租租借地:俄国租旅大,英国租威海卫,德国租________,英国租九龙,法国租广州湾。
(2)列强还在中国大量掠夺____________利权。
[概念阐释] 租借地
它是帝国主义国家在亚洲和拉丁美洲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的。租借土地的主权不转移,租借只在约定的期限内有效,在租借期内租方取得对领土的使用权。
[参考答案]
1.(1)赎辽费 (2)高额利息
2.(1)南海 胶州湾 (2)铁路和工矿
【深化拓展】
1、太平天国运动所体现的时代特色
(1)起义背景新:以往的农民起义多因土地兼并、政治黑暗、自然灾害而发生;而太平天国运动则是因战争赔款加重了人民负担而发生的。
(2)起义形式新:过去的起义也有利用宗教的,但大多数是中国人自己的宗教;而太平天国利用的宗教是外来宗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的拜上帝会。
(3)革命任务新:太平天国运动在承担传统的反封建任务的同时,还承担起反侵略的任务,成为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
(4)指导思想新:以洪仁玕为代表的先进人士,大胆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蓝图,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具有进步意义。
(5)对外交往新:太平天国曾与洋人打交道,当西方列强提出以国家利益为交换条件支持太平天国时,被其拒绝了,这些现象都是以往的农民起义所不曾遇到的新问题。
(6)失败原因新:遭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这是以往的农民运动所不曾遇到的新情况。
2、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项目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产生背景
太平天国走向全盛时期
太平天国走向衰落时期
经济主张
试图在维护自然经济的基础上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在生产力水平落后的情况下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主张保护私有财产,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用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
群众基础
突出地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未能反映农民的迫切愿望和要求,无法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作用
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
未能付诸实施,对太平天国运动无直接影响
时代特点
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具有极大的空想性,根本无法实现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3、洋务运动的特点和评价
(1)特点:以自强、求富为目的,根本上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统治;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没有触及封建制度;以创办军事工业和筹办海军为主;以引进机器和科学技术为主。
(2)评价:①是近代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②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促进作用,中国开始迈向近代化;民用企业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③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甲午战争失败,标志以自强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失败。
4、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要点提纲
史实阐释
思想
近代化
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表明了统治阶级已经承认“中学”的不足,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经济
近代化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尤其是民用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大生产方式和科技人才,基本上是以利润、市场为基础的,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外交
近代化
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5、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清政府在远东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2)洋务运动破产。
(3)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
(4)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6、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分水岭
角度
表现
列强侵华特征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新的阶段,以资本输出为主,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社会主要矛盾
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经济结构变动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阶级关系变动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革命派政治团体成立,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向西方学习
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应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向西方学习从技术层面转向制度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