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教学设计
深沪中学 授课:陈德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理解压强的概念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3、知道压强的国际单位时N/m2,又叫Pa;
4、能用压强公式p=F/S,进行简单计算。
5、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学习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理解比值定义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2、乐于用压强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1、 压力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
2、压强的概念的建立、计算公式、国际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压强概念的建立
【教学器材】教师:磁铁、较长的锯条、圆珠笔、PPT课件。
学生:沙子、小桌子、钩码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多媒体课件:短片(脚踩鸡蛋)
问题:为什么鸡蛋不会破了?难道这人会轻功?
学了压强这一节课后自然就明白了。
(二)新课教学
一、压力
1、定义
(1)多媒体课件:展示(沙滩上的脚印)
提问:为什么人走过去,就会留下脚印呢?(人对地面有压力)
问题:什么叫压力呢?
(2)多媒体课件:(三幅图)(1)杯子对桌面有压力的作用(2)物体对斜面有压力的作用(3)图钉对墙也有压力的作用。
引导学生归纳压力的方向,得出压力定义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区别压力和重力
问题:压力和重力是同样的力吗?
(1)演示实验:将磁铁放于锯条上,观察锯条由水平到倾斜时形变程度的变化,说出压力大小变化。
(2)多媒体课件:展示(几种情况下压力和重力的示意图)
对压力和重力三要素进行比较,明确它们是不同的两种力。
提问:什么情况下压力大小才等于重力大小呢?
学生观察指出,教师强调。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
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沙滩上的脚印)
脚印深浅不同,脚印深的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浅得说明压力作用效果不明显。
问题:压力作用的效果为什么会这么的不同呢?它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2、猜想与假设
学生活动:
(1)让学生拿出笔,用两个手指头抵住笔尖和笔尾,感受并观察;
提问: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会不同呢?
提问:压力作用效果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猜想1: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
(2)用大小不同的两个力,把笔尖抵住手指头,感受并观察。
提问: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会不同呢?
它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猜想2: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实验器材:沙、小木桌、钩码
(2)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实验活动,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5、分析与论证
学生说明探究过程(师在多媒体屏幕上同时显示这一过程),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压强
1、定义
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同,让我们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物理课本、文具盒)
问题:压力不同、受力面积也不同,应该怎么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呢?
给前面提供的物理课本、文具盒加上相关物理量,学生思考交流。
引导学生用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比值,算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建立压强的概念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建立压强概念后让学生自己得出压强的公式、单位及其物理意义。
2.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P =F/ S(S是指物体相互接触且受压的面积,单位一定要用m2)
3.单位:1N/m2=1Pa 帕斯卡 简称帕
解释1pa的物理意义以及举例使学生对1pa的压强形成具体概念。
4、多媒体课件:展示例题
学生活动,老师讲解,指出应注意的问题。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大货车压坏路面)
提问: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怎么做才可以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引导学生从公式找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这种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情况
多媒体课件:播放短片(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学生补充举例。
(三)课堂反馈:(多媒体展示)
(四)小结
大家说一说:我们都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课本P146 2、3、4
【板书设计】
8.1压强一、压力(F):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物体水平放置:F=G二、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三、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2、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3、单位:N / m2 帕斯卡 帕(Pa)1 N / m2=1 Pa 四、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教学反思】在讲到沙滩上会留下脚印时,应让学生明白这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使它发生了形变,为后面研究压力作用效果做好铺垫。压力和重力的区别: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知道压力和重力的是有区别的,然后再通过示意图对比力的三要素,明确压力和重力的作用点不同、压力不一样都是由重力产生的,最后再让学生自己说出什么情况下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并加以强调。
通过脚印的深浅,引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问题,再请学生用笔体验压力的作用效果的不同(这边口气要夸张点),让学生自己说出猜想。告诉学生这边有多个因素可能会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此探究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请学生说出探究过程中,应控制哪个量不变,让哪个量变化,最后告诉学生用提供的器材完成实验探究(这边要先跟学生明确小木桌正反放置可以改变受力面积、加钩码可以改变压力大小),学生完成实验后,再请学生说出探究结果(教师边通过多媒体动态演示探究过程),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利用学生熟悉的课本、文具盒,提出这种情况下怎么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引入学生利用比值法(可以结合以前学习的速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因为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比值得到的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因此我们把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最后让学生自己说出压强公式、单位,这边要跟学生说明S是指相互接触且受压的面积,单位一样要用m2。这一节课容量比较大,因此在时间上要注意把握好。也可以把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放到第二课时,在压强的概念的建立上多花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