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复习
重点专题
专题
地震和火山
【专题解读】
1.
地震
(1)成因:地下岩层发生断裂、错位,地球内能局部突然释放。
(2)地震要素: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
(3)衡量标准:
震级:衡量地球本身释放能量的多少(30倍/级)烈度: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
(4)分布:板块交界处,主要在消亡界。
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5)次生灾害:火灾、水灾、瘟疫、海啸。
(6)对应措施:①地震预报;②临震自救措施:“活命三角区”。
2.
火山
(1)分布:板块交界处,生长界和消亡界。
主要火山带: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印度尼西亚火山带、红海沿岸—东非火山带、海底火山带。
(2)成因:岩浆受压喷发
(3)分类: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
(4)利弊:①利:制造大气、肥沃火山灰、硫磺等矿物、旅游;
②弊:破坏农田、建筑物、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
综合运用
例1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板块的名称:
A
B
D
E
(2)从图中可看出红海位于
板块与
板块的张裂地带,若干年后,红海的面积将
。(填“变大”或“变小”)
(3)相互碰撞形成喜马拉雅山脉的两大板块是
(填字母)。
例2
我国成功研发了深地探测核心装备,以寻找有助于解释生命起源的微生物及了解地震成因。
(1)目前人类探测的深地技术仅局限于地壳部分。图中表示地壳的序号是
。
(2)发生地震,迅速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很重要,以下逃生方法合理的是
。
A.
如果在底楼,应迅速跑到室外的开阔地带避险
B.
如果在室外,可在任意地方停留,不需要躲避
C.
在教室等人多的地方,如果时间许可,要有序撤离
D.
如果在高楼来不及逃离,可就近躲靠墙角等待救援
巩固提升
1.
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引起的是…………………………(
)
2.
下列著名风景名胜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黄河壶口瀑布
B.
日本富士山
C.
广西桂林芦笛岩溶洞
D.
海南天涯海角沙滩
3.
地中海上有一座火山,每隔两三分钟喷发一次,夜间在150km外都能看到它喷发的红光,被誉为“地中海的灯塔”,此火山属于…………………………………………(
)
A.
活火山
B.
休眠火山
C.
死火山
D.
都不是
4.
2014年10月25日,温州市泰顺县发生4.2级地震,余震不断。关于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有些地震会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
B.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C.
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
D.
目前对地震的预测水平还不高
5.
宝岛台湾是地震多发地区,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引发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
B.
海浪的冲刷
C.
台风的影响
D.
气温的变化
6.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
A.
全球大致划分为七大板块
B.
地核的内部是炽热的岩浆,被称为“软流圈”
C.
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外力的作用
D.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7.
(杭州中考)下列证据不能证明地壳变动的是……………………………………(
)
A.
石灰岩溶洞
B.
雅鲁藏布大峡谷
C.
沧海桑田
D.
悬崖峭壁上断裂的岩层
8.
把下列板块活动与因其形成的相关地理现象用直线连接起来。
9.
(湖州中考)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科学家曾在考察喜马拉雅山区时意外发现海洋古生物化石。这些事实都说明了
是在变动的。
参考答案
本章复习
【综合应用】例1
(1)太平洋板块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
(2)非洲
印度洋
变大
(3)B和C
例2
(1)①
(2)ACD
【巩固提升】1.
D
2.
B
3.
A
4.
C
5.
A
6.
D
7.
A
8.
A——①
B——③
C——②
9.
地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