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爬山虎的脚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的脉络,通过圈画关键词句,画图了解爬山虎的脚以及脚是怎样往上爬的。
3.学习作者细心、耐心的观察方法,学习用写观察记录的方法观察周围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爬山虎的脚以及脚是怎样往上爬的。
2.学习作者细心、耐心的观察方法,学习用写观察记录的方法观察周围事物。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观察特别仔细的人,他还是一位了不起的大作家,让我们一起呼唤他的名字——叶圣陶。叶爷爷给我们小学生留下了一片精美的文章,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爬山虎的脚。
2.同学们,看课题,你发现什么了?(板书课题中不填写虎字)
3.请同学们远程遥控老师正确书写“虎”字,齐读课题。
4.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请同学们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叶子)但课题却是爬山虎的脚。
5.你发现爬山虎的脚了吗?(没有)这脚呀不容易发现,今天就让我们和叶爷爷一起来学习课文吧!
(二)初读感知,理清文脉。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谁愿意读?第一自然段
读了这段,我们就知道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
板书:地方第二自然段
出示:嫩红
嫩绿
嫩叶这一段主要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板书:叶子叶子,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出示:均匀
重叠
空隙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正音:触着墙(zháo)第五自然段
3.小结:三、四、五这三个自然段都是在写爬山虎的脚。
4.理清文脉:这下我们就清楚叶圣陶先生是如何观察爬山虎的?首先留意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接着观察了爬山虎的叶子;然后重点观察爬山虎的脚。同学们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学习叶老爷爷这种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三)精读3-5自然段,深入探究让我们先看看叶圣陶老爷爷是怎么写爬山虎的脚的?
学习第3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从第三自然段中读到了些什么?(位置、形状、颜色)
2.生答,教师板书。教师小结,请把关键的词语圈画下来。: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反面形状:枝状
六七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看蜗牛的触角)颜色:嫩红的
3.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字,这爬山虎的脚就仿佛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啦!现在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动手画一画爬山虎的脚吧!
4.原来爬山虎的脚就是这样的呀!这么不引人注意的的爬山虎的脚叶爷爷是怎么发现的?(仔细观察)(用放大镜、用显微镜)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叶爷爷观察的非常仔细。
5.再读这个段落,体会爬山虎脚的样子。
学习第4自然段
1.那么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呢?默读第四自然段,圈画出与爬山虎的脚相关的动词。
2.学生汇报:
3.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透过这些动词,你感受到什么?学生交流。
4.同学们,假如你就是那根绿绿的爬山虎......(学生读)
5.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一边放视频教师一边诵读)
学习第五自然段小组合作:1.在小组内交流动词,1人执笔按序填上学习板。2.合作演示:抓住动词,借助道具,介绍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3.注意分工,人人参与。
时间5分钟。
1.叶爷爷他还发现了爬山虎脚的一个秘密,是什么呢?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五自然段吧!开始。
2.秘密是什么呢?(单独提问)
3.这些是叶爷爷一天就能观察到的吗?(长期观察、连续观察)
4.不费一点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这是叶爷爷怎样的观察?(试一试)
(四)总结提升,指导书写
师:叶爷爷太了不起了,观察真细致,让我们明白了: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触着墙的时候就会逐渐往上爬。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五)总结提升:
师:今天我们知道,叶爷爷他观察的是爬山虎的脚,其实在我们的大自然中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观察,你看,会吃虫的草、怕痒痒的树、会害羞的草、会害羞的蒲公英,我们的大自然中有许多的奥秘。老师给你们布置一个观察作业。观察作业请观察你最感兴趣的一种动物或植物,并注意把你观察到的变化及结果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