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5《子夜 · 吴老太爷进城》教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教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了解茅盾及其作品。
2.能力目标:学习烘托人物的手法,分析人物性格。
3.情感目标:深入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知 识 归 纳
了解背景
1930年,南京国民党政府和阎锡山、冯玉祥之间爆发了“中原大战”,上海的工业产品因而无法顺利行销到内地。中央政府只知在上海搜刮金钱以做战争经费,对于受帝国主义压迫而奄奄一息的民族工业,拒绝给予实质性的支持,甚至落井下石,借机扩充官僚资本。《子夜》正是以此为背景,描绘出都市上海的剖面图。民族资本家吴荪甫进退维艰,既得不到政府和银行的支持,又拒绝外国资本的收买,不得不借投机公债来筹措资金。在公债市场中,他又遭到买办赵伯韬的阻击,亲信的出卖更使他陷入了彻底的绝望。“魁梧刚毅”的吴荪甫曾游历欧美,归国后既欲充当“20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又试图把家乡建设成“模范镇”,最终却陷入了破产的境地。茅盾试图借吴荪甫这个典型人物的典型遭遇,说明民族资本无力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反帝反封建仍是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
识记字音
魔窟(kū) 脖颈(ɡěnɡ) 时髦(máo)
迷惘(wǎnɡ) 一瞥(piē) 提(dī)防
鼓槌(chuí) 梦魇(yǎn) 作孽(niè)
柏(bǎi)油 蓦(mò)地
识记字形
目眩 头颅 圆锥 斑驳 树阴 梦魇 笑靥
怜悯 机械 臂膊 骤然 裹紧 辣椒 闪烁
词语解释
梦魇:恶梦,常常伴之以压抑感和胸闷以致把睡觉人惊醒。
时髦∶合潮流,入时;时兴的。
毛骨悚然: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
金童玉女:道家指侍奉仙人的童男童女。后泛指天真无邪的男孩女孩。
合 作 讨 论
1.从本文看,如何才能使景物描写独具特色并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
明确:文学理论家从名家名作中总结出了“陌生化”的手法,即按照人们第一次见到某物的眼光来描写它。通过第一次到上海的吴老太爷的眼光,都市景观就显得分外光怪陆离、摄人心魄:汽车成了“小箱子”“长蛇阵似的”怪物,突然,“怪物们”“静静地一动也不动”,横在前面的却像河水一样流淌,男男女女则仿佛被鬼追着似的飞跑——其实不过是红绿灯指挥下的结果。文中描写都市风光的文字,多使用短促的句式,既符合都市生活的紧张节拍,也生动地反映了被声光电包围着的吴老太爷的眩晕感,使我们仿佛能听见他的狂乱的心跳声和急迫的喘息声。小说中的吴老太爷是封建社会的象征,是“古老社会的僵尸”,一旦暴露于上海现代化的空气中,即快速地“风化”。茅盾以此来说明,封建遗老已难以适应现代文明。
2.怎样看待吴老太爷进城这件事?
明确:吴老太爷眼中的上海是繁华、灯红酒绿、光怪陆离、伤风败俗。环境描写突显了吴老太爷的保守、朽弱,封建遗老头晕目眩、强烈不适感,对上海充满厌恶、抵触情绪。象征了封建遗老与现代文明,封建势力与新兴资产阶级的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