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导学案(第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孔乙己导学案(第二课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9-01 11:5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学习过程:
一、速读课文,概括描写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学生总结,再小组讨论,汇报)
1、众人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2、众人奚落孔乙己没有考中秀才;
3、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4、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
5、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
6、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买酒。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填空,再小组讨论,汇报)
(一)、填写下列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
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 穿长衫 )的人。
2、孔乙己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 好喝懒做 )的人。
3、孔乙己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 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 )的人。
4、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 偶有偷窃 )的人。
5、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 从不拖欠酒钱 )的人。
6、孔乙己是热心教小伙计认字,给孩子分茴香豆但又 ( 屡遭冷遇 )的人。
7、孔乙己是个被人讥讽但又( 想和人交流 )的人。
8、孔乙己是个使人快活但又( 无人关心、可有可无 )的人。
(二)探究孔乙己矛盾表现的思想原因和社会原因,深刻理解孔乙己形象。(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先独立完成,再小组讨论汇报)
1、孔乙己“站着喝酒”是因为: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坐着喝
2、孔乙己“穿长衫” 是因为:他追求功名,不愿与“短衣帮”为伍。
3、孔乙己“竭力争辩维护清白”是因为:他死爱面子,想清白做人。
4、孔乙己“偷窃”是因为: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使他不会营生又好逸恶劳,贫困无法自存不得已而为之。
5、孔乙己“穷得将要讨饭”是因为: 受他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生追求功名而不得;认为“万般皆下品”,不愿劳动。
6、孔乙己“好喝懒做”是因为他:受封建教育熏陶好逸恶劳。
7、孔乙己“从不拖欠酒帐”说明他:质朴、忠厚。
8、孔乙己“以读书为傲” 说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
9、孔乙己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表明他:中封建科举的毒害很深。
10、孔乙己“热心教伙计‘茴’字写法”表明他:空虚无聊迂腐。
11、孔乙己“遭到冷遇”表明他:地位卑下,连小孩都不愿理睬他。
12、孔乙己“使人快活”表明他:地位卑下,已沦为笑料。
13、孔乙己“无人关心”表明他:结局可悲。
(三)、研读探讨:
1、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
1、孔乙己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2、孔乙己是被冷酷无情的社会所吞没;
3、孔乙己自己太不争气。
4、其它。
2、归纳孔乙己的性格及其思想意义
性格特点: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自命清高,凄苦悲惨但麻木不仁;同时又有质朴善良的一面。孔乙己是在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苦苦挣扎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
思想意义:作家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造了孔乙己这位被残酷抛于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孔乙己那可怜而可笑的个性特征及悲惨结局,即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照,又是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氛围“吃人”本质的具体表现。
《孔乙己》是我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
3、讨论归纳小说主题
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的塑造了封建末世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状态。
三、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至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