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高中语文4.《窦娥冤(节选)》同步习题(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高中语文4.《窦娥冤(节选)》同步习题(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03 20:5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窦娥冤(节选)》同步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罪愆(yān)
衔冤(xián)
花簪(zān)
泪涟涟(lián)
B.错勘(kān)
苌弘(cháng)
湛湛(zhàn)
刽子手(guì)
C.盗跖(zhí)
尸骸(hé)
腼腆(tiǎn)
哥哥行(háng)
D.嗟怨(jiē)
埋怨(mái)
古陌(mò)
暑气暄(xuān)
2.下列关于元杂剧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杂剧一本一般是四折,一折相当于现代话剧的一幕,是戏剧故事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楔子是指四折以外增加的独立段落,通常在第一折前起交代背景的作用。
B.元杂剧中的说白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用以展开剧情和揭示人物性格冲突。白,文体有散文,也有韵文。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一般的舞台程式和武打舞蹈等。
C.元杂剧角色分末(男角)旦(女角)净(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性人物)杂(末、旦、净以外的杂角)四类。正末和正旦是元杂剧的主唱角色。
D.元代的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之一,他和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一唱三叹的京剧,婉转悠扬的黄梅戏,缠绵悠远的昆曲……作为承载着中华文化精髓的艺术形式,中国戏曲流转千年,经久不衰。___________。剧种数量急剧减少,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精品力作寥寥无几,基层院团生存艰难等问题日渐凸显。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娱乐方式让传统曲艺再难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目光。如何有效遏制颓势,让衰落的戏曲再现新生机?
A.但是,时代的变迁使得戏曲艺术已经丧失了生命力
B.但是,戏曲艺术已不能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
C.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戏曲艺术正日趋衰落
D.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戏曲艺术已经没有了生存的空间
二、古代诗歌阅读
(滚绣球)①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②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③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④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⑥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⑦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4.对下列句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只合把清浊分辨
只合:应该
B.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糊突:混淆
C.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勘:判断
D.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延:邀请
5.开头两句表明窦娥信奉鬼神的力量;而后面又说“不分好歹何为地!”“错勘贤愚枉做天!”以下哪种理解准确(

A.说明窦娥因冤生怨、情绪波动,故认识前后不一致。
B.是残酷的现实使她改变观念,对天地鬼神产生怀疑。
C.一个穷苦妇女敢于直斥天地鬼神,表现出觉醒的意识。
D.通过诅咒日月鬼神的不公道,诅咒社会现实的不合理。
6.对这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句说明窦娥认为人的生死是由鬼神来掌握的,谁该生,谁该死,应如日月分明。
B.第②句用设问句询问天地为什么混淆了盗跖和颜渊,第③句用对比句揭示了不公平的社会现状。第④句指出这些状况是天地“怕硬欺软”、“顺水推船”、不敢坚持正义造成的。
C.第⑤句和第⑥句窦娥愤怒谴责天地失掉职分就不该“为地”“做天”,这为后面“天地”被窦娥冤情之大所感动,使其实现三大誓愿作了铺垫。
D.第⑦句窦娥面对法律黑暗的现实,无法伸冤,只感到无限委屈和悲伤。
7.朗读曲词,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A.这段曲词使用了不少古白话,如“日月”、“鬼神”、“天地”,这些词语和今天的意思一样,显得通俗而且生动。
B.这段曲词以天地象征现实,以鬼神象征统治者,以盗跖和颜渊分别象征坏人和好人,另外还使用了呼告、对偶、反问、反复等修辞方法,使语言平实、形象、又符合窦娥的反抗个性。
C.这段曲词表达了主人公窦娥在绝望中因愤恨而抗议,揭露出现实的普遍不合理现象,否定了掌握人间的贫贱富贵、生死寿命的统治者的公正性。
D.这段曲词运用大量的修辞方法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主人公窦娥对于不公社会的满腔怨愤,体现了曲词具有浓郁抒彩的特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窦娥冤》第四折(节选)
(窦天章云)带那蔡婆婆上来。我看你也六十外人了,家中又是有钱钞的,如何又嫁了老张,做出这等事来 (蔡婆婆云)老妇人因为他爷儿两个救了我的性命,收留他在家养膳过世;那张驴儿常说要将他老子接脚进来,老妇人并不曾许他。(窦天章云)这等说,你那媳妇就不该认做药死公公了。(魂旦云)当日问官要打俺婆婆,我怕他年老受刑不起,因此咱认做药死公公,委实是屈招个!(唱)
(梅花酒)你道是咱不该,这招状供写的明白。本一点孝顺的心怀,倒做了惹祸的胚胎。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第一要素旗枪鲜血洒,第二要三尺雪将死尸埋,第三要三年旱示天灾:咱誓愿委实大。
(收江南)呀,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早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
(窦天章云)端云儿也,你这冤枉我已尽知,你且回去。待我将这一起人犯并原问官吏另行定罪,改日做个水陆道场超度你生天便了。(魂旦拜科,唱)
(鸳鸯煞尾)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云)我可忘了一件,爹爹,俺婆婆年纪高大,无人侍养,你可收恤家中,替你孩儿尽养生送死之礼,我便九泉之下,可也瞑目。(窦天章云)好孝顺的儿也!(魂旦唱)嘱付你爹爹,收养我奶奶。可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将那文卷舒开,(带云)爹爹也,把我窦娥名下,(唱)屈死的招伏罪名儿改。(下)
8.在本折中,除窦娥申诉冤情外,她的哪些品性也得到了比较明显的体现
9.作者借窦娥之魂的口唱出:“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这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10.作者让窦娥发下三桩誓愿并应验,此处又让窦娥的冤魂申冤并雪冤,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作者为什么一再这样处理 用两点来说明。
11.对于这折戏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梅花酒)既是回答窦天章的问题,也是对黑暗社会的质问,并以三大誓愿应验证实了冤情。
B.“你道是咱不该”中“不该”指的是“认做药死公公”,再次引出了窦娥对冤情的怨愤和倾诉。
C.(鸳鸯煞尾)一曲表明窦娥比她的父亲对社会的黑暗认识得更深刻,因此劝他杀尽贪官污吏为“万民除害”,而不说“为朝廷效力”。
D.本选文的曲词与道白搭配得非常好,曲白相生,通俗自然,道白引出曲词,曲词解释道白,推动情节发展。
E.作者在处理矛盾冲突时,采取了与统治者彻底决裂的态度,使悲剧更具社会性。
四、语言表达
12.根据下面的材料,给“杂剧”下个定义。(不超过50字)
杂剧综合了“唱”“念”“做”等表现手法。它的剧本描写人物故事则主要通过歌唱和念白。一些优秀剧本的唱词都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诗剧的色彩。念白部分由于受唐宋以来的戏剧传统的影响,常有插科打诨,颇富幽默趣味。
杂剧每本四折,演唱四套宫调不同的曲子。这四套由一个演员主唱。扮演男主角叫正末,扮演女主角叫正旦。一些次要的角色被称为外末、外旦等,偶尔也唱一二支小令,从来不唱整套曲子。
杂剧盛行于元朝,明清渐趋衰微。
杂剧是一种传统戏剧样式。
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我国戏曲中的“丑角”,①____________,有忠厚老实的,也有奸刁促狭的,是戏曲中表现面最广泛的行当。诚然,多数的丑角②____________,似乎丑人都是坏人,但是,丑陋的人物类型中也有值得表彰的好人,也有厚道本分的丑角。我国的戏曲是一种唯美的艺术形态,美,始终是其一贯追求的目标。但是,没有丑,也就没有美,③____________,美的表现必须以丑的衬托来实现,所以丑角在戏曲领域中具有特殊的功能。
五、微写作
14.《窦娥冤》中的楚州太守桃杌既不勘实情,又不求人证物证,只是一味滥施酷刑,制造了千古奇冤。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从“公正司法”的角度阐述你的观点,300字左右。
《窦娥冤(节选)》同步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罪愆(yān)
衔冤(xián)
花簪(zān)
泪涟涟(lián)
B.错勘(kān)
苌弘(cháng)
湛湛(zhàn)
刽子手(guì)
C.盗跖(zhí)
尸骸(hé)
腼腆(tiǎn)
哥哥行(háng)
D.嗟怨(jiē)
埋怨(mái)
古陌(mò)
暑气暄(xuān)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A项,“愆”应读qiān;
C项,“骸”应读hái;
D项,“埋”应读mán。
故选B。
2.下列关于元杂剧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杂剧一本一般是四折,一折相当于现代话剧的一幕,是戏剧故事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楔子是指四折以外增加的独立段落,通常在第一折前起交代背景的作用。
B.元杂剧中的说白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用以展开剧情和揭示人物性格冲突。白,文体有散文,也有韵文。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一般的舞台程式和武打舞蹈等。
C.元杂剧角色分末(男角)旦(女角)净(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性人物)杂(末、旦、净以外的杂角)四类。正末和正旦是元杂剧的主唱角色。
D.元代的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之一,他和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对杂剧有关知识的识记能力。杂剧,是在宋金时期诸宫调基础上发展起来一种传统文学样式,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杂剧的体裁,首先是一本四折的形式,这是受宋杂剧演出时分为四段的影响,四折之外又可以加两个“楔子”。杂剧有三个构成部分:宾白、唱词、科介。三者交相配合,推动剧情的发展,刻画人物的性格。此外,还要识记杂剧的代表作家作品。
D项,“和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错误,“元曲四大家”包括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
故选D。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一唱三叹的京剧,婉转悠扬的黄梅戏,缠绵悠远的昆曲……作为承载着中华文化精髓的艺术形式,中国戏曲流转千年,经久不衰。___________。剧种数量急剧减少,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精品力作寥寥无几,基层院团生存艰难等问题日渐凸显。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娱乐方式让传统曲艺再难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目光。如何有效遏制颓势,让衰落的戏曲再现新生机?
A.但是,时代的变迁使得戏曲艺术已经丧失了生命力
B.但是,戏曲艺术已不能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
C.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戏曲艺术正日趋衰落
D.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戏曲艺术已经没有了生存的空间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问题日渐凸显”“再难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目光”“衰落的戏曲”等信息可知,横线处内容要表达的是中国戏曲艺术生存状况艰难,并且日趋衰落。A项,“已经丧失了生命力”错,说法太绝对,材料中只是说“衰落的戏曲”;B项,“不能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错,材料是说传统曲艺不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并且很难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目光,而并非不能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D项,“没有了生存的空间”说法太绝对,文中只是说传统戏曲艺术目前存在的问题。故选C。
二、古代诗歌阅读
(滚绣球)①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②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③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④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⑥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⑦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4.对下列句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只合把清浊分辨
只合:应该
B.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糊突:混淆
C.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勘:判断
D.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延:邀请
5.开头两句表明窦娥信奉鬼神的力量;而后面又说“不分好歹何为地!”“错勘贤愚枉做天!”以下哪种理解准确(

A.说明窦娥因冤生怨、情绪波动,故认识前后不一致。
B.是残酷的现实使她改变观念,对天地鬼神产生怀疑。
C.一个穷苦妇女敢于直斥天地鬼神,表现出觉醒的意识。
D.通过诅咒日月鬼神的不公道,诅咒社会现实的不合理。
6.对这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句说明窦娥认为人的生死是由鬼神来掌握的,谁该生,谁该死,应如日月分明。
B.第②句用设问句询问天地为什么混淆了盗跖和颜渊,第③句用对比句揭示了不公平的社会现状。第④句指出这些状况是天地“怕硬欺软”、“顺水推船”、不敢坚持正义造成的。
C.第⑤句和第⑥句窦娥愤怒谴责天地失掉职分就不该“为地”“做天”,这为后面“天地”被窦娥冤情之大所感动,使其实现三大誓愿作了铺垫。
D.第⑦句窦娥面对法律黑暗的现实,无法伸冤,只感到无限委屈和悲伤。
7.朗读曲词,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A.这段曲词使用了不少古白话,如“日月”、“鬼神”、“天地”,这些词语和今天的意思一样,显得通俗而且生动。
B.这段曲词以天地象征现实,以鬼神象征统治者,以盗跖和颜渊分别象征坏人和好人,另外还使用了呼告、对偶、反问、反复等修辞方法,使语言平实、形象、又符合窦娥的反抗个性。
C.这段曲词表达了主人公窦娥在绝望中因愤恨而抗议,揭露出现实的普遍不合理现象,否定了掌握人间的贫贱富贵、生死寿命的统治者的公正性。
D.这段曲词运用大量的修辞方法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主人公窦娥对于不公社会的满腔怨愤,体现了曲词具有浓郁抒彩的特征。
【答案】
4.D
5.D
6.B
7.C
【分析】
4.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D项,延:延长。
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此类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内容的探究,也有对艺术特色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明确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D项,开头两句表达了窦娥对天地鬼神的敬畏幻想,然而自己受到的天大冤枉使得她不能不悲愤质问,以至于最后对天地鬼神进行否定控诉,这正表现了窦娥思想的发展变化,由安分顺从走向了反抗。窦娥对鬼神天地的谴责斥骂,实际上是对现实社会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D最能体现窦娥的反抗精神。
故选D。
6.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用设问句”错,第②句“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是反问句,非设问。
故选B。
7.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A项,“古白话”错,“日月”“鬼神”“天地”只是古今意义相同,但不是古白话;
B项,“以盗跖和颜渊分别象征坏人和好人”错,盗跖、颜渊不是象征,而是借代;
D项,“委婉曲折”错,这里是直抒胸臆而非委婉曲折。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窦娥冤》第四折(节选)
(窦天章云)带那蔡婆婆上来。我看你也六十外人了,家中又是有钱钞的,如何又嫁了老张,做出这等事来 (蔡婆婆云)老妇人因为他爷儿两个救了我的性命,收留他在家养膳过世;那张驴儿常说要将他老子接脚进来,老妇人并不曾许他。(窦天章云)这等说,你那媳妇就不该认做药死公公了。(魂旦云)当日问官要打俺婆婆,我怕他年老受刑不起,因此咱认做药死公公,委实是屈招个!(唱)
(梅花酒)你道是咱不该,这招状供写的明白。本一点孝顺的心怀,倒做了惹祸的胚胎。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第一要素旗枪鲜血洒,第二要三尺雪将死尸埋,第三要三年旱示天灾:咱誓愿委实大。
(收江南)呀,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早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
(窦天章云)端云儿也,你这冤枉我已尽知,你且回去。待我将这一起人犯并原问官吏另行定罪,改日做个水陆道场超度你生天便了。(魂旦拜科,唱)
(鸳鸯煞尾)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云)我可忘了一件,爹爹,俺婆婆年纪高大,无人侍养,你可收恤家中,替你孩儿尽养生送死之礼,我便九泉之下,可也瞑目。(窦天章云)好孝顺的儿也!(魂旦唱)嘱付你爹爹,收养我奶奶。可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将那文卷舒开,(带云)爹爹也,把我窦娥名下,(唱)屈死的招伏罪名儿改。(下)
8.在本折中,除窦娥申诉冤情外,她的哪些品性也得到了比较明显的体现
9.作者借窦娥之魂的口唱出:“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这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10.作者让窦娥发下三桩誓愿并应验,此处又让窦娥的冤魂申冤并雪冤,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作者为什么一再这样处理 用两点来说明。
11.对于这折戏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梅花酒)既是回答窦天章的问题,也是对黑暗社会的质问,并以三大誓愿应验证实了冤情。
B.“你道是咱不该”中“不该”指的是“认做药死公公”,再次引出了窦娥对冤情的怨愤和倾诉。
C.(鸳鸯煞尾)一曲表明窦娥比她的父亲对社会的黑暗认识得更深刻,因此劝他杀尽贪官污吏为“万民除害”,而不说“为朝廷效力”。
D.本选文的曲词与道白搭配得非常好,曲白相生,通俗自然,道白引出曲词,曲词解释道白,推动情节发展。
E.作者在处理矛盾冲突时,采取了与统治者彻底决裂的态度,使悲剧更具社会性。
【答案】
8.在戏剧的结尾部分,窦娥请求父亲收养蔡婆婆,同时告诫父亲为民除害,替天子分忧,表现了窦娥孝顺、善良的品性。
9.起到深化和拓展主题的作用,说明那时社会冤狱的普遍性。
10.①增强控诉力量,解释社会黑白颠倒的本质。②寄托了人们除恶雪冤的美好愿望。
11.CE
【分析】
8.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抓住文中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分析,此题从节选的部分看,窦娥除了申诉自己的冤情,还希望父亲“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要求父亲收养蔡婆婆,这都体现了窦娥的孝顺与善良。
9.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的句子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时先分析句子的含义,然后从情节和内容的角度分析,这句台词与课文节选部分窦娥指天斥地的台词一样,是对封建社会官场的深刻认识,表现了冤狱的普遍性,也深化了戏剧的主题。符合这个意思即可。
10.此题考核探究能力,要求分析文中的情节安排的特征和作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从人物的性格和主旨的表达角度分析,此题意在引导我们理解戏剧的表现手法,作者之所以采用这种方式,一是情感的必然,二是证明窦娥的冤屈之大。
11.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此类试题一般从意象的含义、手法及其解说、艺术效果、语言风格、曲解诗意等角度设错,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鸳鸯煞尾】一曲窦娥确实看到了社会的黑暗,对父亲说的话也是她善良性格的体现,但不能说她“比她的父亲对社会的黑暗认识得更深刻”。E项,作者并没有采取与统治者彻底决裂的态度。故选CE。
四、语言表达
12.根据下面的材料,给“杂剧”下个定义。(不超过50字)
杂剧综合了“唱”“念”“做”等表现手法。它的剧本描写人物故事则主要通过歌唱和念白。一些优秀剧本的唱词都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诗剧的色彩。念白部分由于受唐宋以来的戏剧传统的影响,常有插科打诨,颇富幽默趣味。
杂剧每本四折,演唱四套宫调不同的曲子。这四套由一个演员主唱。扮演男主角叫正末,扮演女主角叫正旦。一些次要的角色被称为外末、外旦等,偶尔也唱一二支小令,从来不唱整套曲子。
杂剧盛行于元朝,明清渐趋衰微。
杂剧是一种传统戏剧样式。
【答案】杂剧是一种盛行于元朝,综合“唱”“念”“做”等表现手法,以主角的歌唱和念白为主的四折本传统戏剧样式。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给文段下定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分析语段,删除无用信息,确定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本质特征。其次要明确需要剔除的信息,主要包括材料中的重复信息、比较信息、原因背景信息、描写信息、影响作用意义信息、举例信息等。再次要按照格式“被定义概念=种差(即事物本质特征)+属概念”,将重要信息连词成句,被定义词语和其内涵之间要用“是”来连接。
本题中,首先确定“属概念”:“杂剧是一种传统戏剧样式”。然后筛选信息,确定文段中能体现出“杂剧”的本质特征的一些关键词:元朝、综合、“唱”“念”“做”、表现手法、歌唱和念白、四折、主角。再按照下定义的格式,将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连缀成句,确定答案。所以,可以连缀的句子是:杂剧是一种盛行于元朝,综合“唱”“念”“做”等表现手法,以主角的歌唱和念白为主的四折本传统戏剧样式。
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我国戏曲中的“丑角”,①____________,有忠厚老实的,也有奸刁促狭的,是戏曲中表现面最广泛的行当。诚然,多数的丑角②____________,似乎丑人都是坏人,但是,丑陋的人物类型中也有值得表彰的好人,也有厚道本分的丑角。我国的戏曲是一种唯美的艺术形态,美,始终是其一贯追求的目标。但是,没有丑,也就没有美,③____________,美的表现必须以丑的衬托来实现,所以丑角在戏曲领域中具有特殊的功能。
【答案】①表现的人物类型非常广泛
②比较适合表现心术不正类型的人物(或:表现的是容貌与品德都不好的人物)
③美与丑是对立统一的
【详解】
本题是嵌入型补写。解答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本语段语主要是讲“丑角“在戏剧中的功能。①处所填内容可根据后文对戏剧人物种类的列举来判断,可填“表现的人物类型非常广泛“;②处所填内容可根据后文的“似乎丑人都是坏人“来判断,可填“比较适合表现心术不正类型的人物“;③处所填内容可根据前句的“没有丑,也就没有美“或后文的“美的表现必须以丑的衬托来实现“来判断,可填“美与丑是对立统一的”。
五、微写作
14.《窦娥冤》中的楚州太守桃杌既不勘实情,又不求人证物证,只是一味滥施酷刑,制造了千古奇冤。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从“公正司法”的角度阐述你的观点,300字左右。
【答案】示例:《窦娥冤》揭露的是元代社会官吏昏聩、司法腐败的现实。剧中的楚州太守桃杌,既不勘实情,又不求人证物证,只是一味滥施酷刑,制造了千古奇冤,以至上苍都为窦娥抱不平,六月飞雪,亢旱三年。桃杌的可恨之处在于是非不分草菅人命,其结果是好人衔冤而死,坏人逍遥法外。桃杌这种昏官,只认金银,不认是非,认为“人是贱虫,不打不招”。昆剧《十五贯》说的是与之相反的故事。苏州知府况钟在一起案件中担任监斩官,听到犯人连连喊冤,便自担干系,延缓处斩。况钟向巡抚大人据理力争,冒着丢官的风险,亲至无锡现场勘查,寻得线索,抓获真凶,终使案情真相大白,平反了冤狱。况钟的可贵之处在于有对人负责的司法精神。刀底下有人命,命关天,要对“人”负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呼格案”重审,都体现了我国依法治国、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决心。
【详解】
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全面审清题意,明确题目中的各项要求,如写作范围、文体、主题、篇幅等。把握材料。大部分小作文为写作者提供了材料,要力求吃透材料,把握主旨,领悟内涵。这样才能使作文立意准、立意高。内容要精练。元朝时,为了满足蒙古贵族穷奢极欲的生活和军事的需要,一些蒙古大臣勾结地方官吏,贪赃枉法,无所不为。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各族劳动人民都过着悲惨的日子,尤其是受到歧视的汉人和南人,冤案多得数也数不清。一些有正义感的读书人,不满官府的黑暗统治,便利用杂剧的形式来揭露官场的罪恶和社会不公平的现象,关汉卿就是其中之一。他把看到的、听到的百姓悲惨的遭遇写进他的剧本《感天动地窦娥冤》。楚州太守桃杌贪赃枉法,背地里被张驴儿用钱买通了,不问青红皂白便把窦娥抓到公堂讯问,逼她招认。窦娥受尽拷打,痛得死去活来,还是不肯承认。楚州太守桃杌知道窦娥待她婆婆很孝顺,就当着窦娥的面要拷打蔡婆婆。窦娥想到婆婆年纪大了,受不起这个酷刑,只好含冤招供,承认是自己下毒。于是贪官知府便将窦娥定了死罪,押到刑场去处决。桃杌的可恨之处在于是非不分草菅人命,这样的人是当时恶势力的化身,社会的进步标志之一就是司法的公正。
【点睛】
微写作,首先要有鲜明的主题;其次,要有清晰的条理,在注重展示单项能力的基础上处理好点面、详略的关系,避免“杂乱无章”;最后,语言要精练,杜绝废话。注意体裁特点。描写性的小作文往往要求描绘一个特定的场景、描写人物的某个生活片段等。要围绕中心描绘出最集中、最精彩的场景或人物生活片段,从而产生“特写镜头”般的效果,体现“精彩”二字。结构完整。小作文的特点是小,但一般结构都应是完整的,所以开头要明快,用一两句话引出话题或点明中心;结尾收束要迅速,或照应开头,或点明、深化中心。这样才能集中笔墨写好主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