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读了《植树的牧羊人》,难道我们没有不为孤独老人的精神所感动?
B. 他添置了大约100个左右的蜂箱,改养蜜蜂了。
C. 这个孤独的牧羊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D. 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扬。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干涸(hé)
倒坍(tā)
刨(páo)根问底
挑(tiǎo)头
B. 琢(zuò)磨
溜(liù)达
山毛榉(jǔ)
流淌(tǎng)
C. 白桦(huá)
数(shǔ)落
呼啸(xiào)
鲜嫩(nèn)
D. 酬(chóu)劳
薄(bò)荷
薰(xūn)香
废墟(xū)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
B. 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
C. 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D. 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从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如果他慷慨无私
,
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B. 为打通这条路,他将老树的树干砍伐后,刨根问底地挖掘起来。
C. 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
D. 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下列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 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B. 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C. 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D. 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下列句子没有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的是(
)
A. 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像一只饥饿的野兽了出的吼叫。
B. 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绿洲。
C. 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D. 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
二、填空题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①我在倒蹋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________
②第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暴发了。________
③以前那种猛烈而干躁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________
④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逢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________
请你结合《植树的牧羊人》的内容,仿照下面句式续写一句话。
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那是教师撒下的智慧的花朵;________。
请你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填写相应的成语。
①那天是我生日,一家人过得真开心,就连平日________(形容性情沉静,不声不响,很少说话)的爸爸也有说有笑的。
②大自然的许多奥秘,如果________(比喻追究底细),恐怕谁也解释不清。
③自从开渠引水之后,从前的________(贫瘠荒凉不长庄稼的地方)就成了肥沃的良田。
④他是一个________(充满正气,不吝啬)的人,总是会想尽办法帮助其他人。
10.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我在倒蹋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
(2).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暴发了。
(3).以前那种猛烈而干躁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
(4).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逢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1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tān 塌
干涸
缝xì
废xū
慷慨
刨根问底
微薄
热téng
téng
三、综合题
阅读“第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内容。
(2)“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指的是什么。
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
(4)说说你对“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一句话的理解。
四、现代文阅读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听到这儿,我开始
A
(琢磨
揣摩)牧羊人的年龄。他看上去五十多岁了。他说,他五十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
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
B
(酬劳
报酬)。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棵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
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1).在文中A,B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A 1 ;B 2
(2).“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3).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为什么又踏上了那条去往高原的路?
(4).文中的牧羊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守山人
张小萌
甘河镇的山,初见的人定是不会喜欢的,偏大的土包罢了,不巍峨,不峥嵘。时间久了,就明白这山的好了,一座连着一座,仿佛是看不到头的远。她是安静的,平和的,像母亲的怀抱,温暖舒适。山与山之间有时会出现一处缓坡,往往有溪水流过,一股炊烟在大山深处的山脚下突兀而出,青天白云下,十分扎眼,一座木制的房静静地立在小河旁。
“老康呦,我退休了,明个儿回镇上。”看不见人影,苍老的声音从密林深处传来。屋里的老康听到这话,顿了一顿,发出一声叹息,出了屋子,半倚在门上,看看前方的树林,又是一声叹息。恰好林间的小路上现出个人影,头发花白,颤颤巍巍地行着,弓着腰,看到老康,直了身子冲他一笑。“哈哈,你那点蘑菇是留不下了吧,我可是把我养了一年的鸡都带来了,哈哈……”老朱笑得很开心,快走几步,奔着老康去了。“哼,你这死老头子,没多大个出息,除了吃,你还有啥念想?给你吃,都给你吃,可是只怕你的牙无福呦。哈哈……”老康也离了门,走向老朱,两个人拥抱在一起。
“老康,我老了啊。”
“老朱,我也老了。”
山间的风很少,这一刻却是舞动着,摇动着这山上的树,松树,杨树,桦树,高的,矮的,发出哗哗的声响。
两人拍了拍肩膀,不愿分开。良久,老康接过老朱手上的鸡,进屋去了。老朱一屁股坐在树桩上,光滑油亮,树是盖房子时伐的,好大的树,当年他们数了数年轮,大概百年
多吧,绝不是一百年,他们却是没数清的,这样的树在这里好多,数不清的多。掏出烟袋子,装上一袋烟,火一燃,蓝色的烟雾飞了起来。“老康啊,我是不中用了,咱们仨,上山那年,跟着魏大叔山上山下地不知跑了多少趟,虽然累但是有劲儿啊,现在是又……”
“闭上你的臭嘴,哪三个,不就咱们俩吗?哪三个,哪里有三个?”老康放下手里的松枝,不看老朱,却是一脸的不高兴。老朱的烟枪停在了空中,不一会儿老朱呵呵地笑了,把烟枪放到嘴里大口地吸了起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老朱惦记的小鸡炖蘑菇发出诱人的香味儿。老康也坐在树桩上,折几根柳条,递给老朱一双,自顾自地喝了起来。老朱笑了笑,也不示弱,自己也喝得欢。他俩之间,也有个树桩,也有过打磨的痕迹,只是不像他俩坐的那般油亮。“伙计,你算算咱们来了多少年了?”闻听此言,老康放下酒杯,看着铁锅,一言不语,老朱眯上眼,筷子停在空中。
“三十七年了。”老康说。
“三十七年啊!”老朱说。
“大家都没忘啊。”老康顿了一下又说道,“我总是不愿正视他的离去,你也要走了,我就想想过去吧,当年,咱们仨刚来,我至今还记得这镇上的人的好。”
老朱点了点头,“这里的人淳朴,风景也好,当时魏大叔让咱们来守山,咱们还不愿意,这里真是好地方……”
老康喝了口酒,接过老朱的话,“大叔带着咱仨走遍了山,这里的好东西真多,蘑菇,木耳,以前哪见过这么大的,野果也好多,山丁,山杏,榛子,吃也吃不完。”老康看着锅中的菜,唏噓不已。
“你真的舍得?”老朱不说话,只是喝了杯中的酒,“都走了,走了好啊。”老康似乎是哭了。
第二天清晨,老康爬上了山,看着老朱走的方向,不一会儿,一个老人走了出来。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老朱确实走了,走的时候,向着山顶挥手,
像是知道老康在这里,或许他在向大山告别。
蓝天,白云,青翠的树林。一个月过去了,老康的房前多了两个年轻人。
“老康叔,老康叔——”老康闻声而出,那日没白尽的头发,已经全白了。“你们是……老康显然是不认识他们的。“老康叔,我叫朱明泽,你大概听过我的名字,父亲回去后,不到半月就去世了,他得了癌症,他告诉我,这里还有山,还有树,让我来帮您。”明泽的眼圈红了,转过头,看着山,又是那么坚定。
“老康叔,我叫陈遗志,当年父亲为了救火牺牲的时候,我还没出生,母亲给我起名遗志,告诉我长大后,帮父亲看着这山。”遗志也看着这山,他的父亲就埋在这里。
老康看着两个青年,笑着哭了……
(原文有删改)
(1)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①三人在魏大叔的带领下守护山林。
②在一场山林火灾中,陈遗志的父亲殉职。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2)⒁和⒅段中两次写到老康“哭了”,但原因不同,第一次是________,第二次是________。
(3)结合语境,赏析文章第 段中的画线句。
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
(4)第⒃段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5)文章⒄—⒆段耐人寻味,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
C
2.
D
3.
C
4.
B
5.
D
6.
C
二、填空题
7.蹋—塌;暴—爆;躁—燥;逢—缝
8.牧羊人周围长着成片的白桦林,不,那不是白桦林,那是牧羊人飘洒的晶莹的汗水
9.沉默寡言;刨根问底;不毛之地;慷慨无私
10.
(1)蹋——塌
(2)暴——爆
(3)躁——燥
(4)逢——缝
11.
坍;hé;隙;墟;kǎi;páo;bó;腾腾
三、综合题
12.
(1)“我”再见牧羊人的所见所闻。
(2)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桦树比作笔直站立的少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白桦树的鲜嫩、挺拔。
(3)指牧羊人用双手和毅力种的长得很茂盛的一大片橡树。
(4)选段提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次战争是由人挑起的,产生的影响是毁灭性的,但是还有像这位默默植树的牧羊人一样的人,像拯救世界的上帝一样在改变世界,为世界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生活。
四、现代文阅读
13.
(1)琢磨;酬劳
(2)这地方荒凉,树木稀少,没有生机。树能给人带来生机和活力,给人带来希望。有了树,就有了希望,就有了生命的活力。
(3)因为“我”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并且想看看那个勤劳的牧羊人和他种的树。
(4)牧羊人是一个勤劳、善良、敢于付出、勇于奉献、富有毅力的人。
14.
(1)③老朱因为身体原因离开山林;④两个年轻人继承父亲志愿来守护山林
(2)为朋友离开而悲伤;为守山后继有人而欣慰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朱”比作“松树”“山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走路的姿势,“挺拔”“沉稳”与前文“弓着腰”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他完成了守护大山使命的自豪与从容。
(4)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了山中景色的特点,渲染出清新美好的气氛,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并为两个年轻人的出现作了铺垫。
(5)交代了老朱离开山林后去世的情况,补充交代了陈遗志的父亲牺牲的事情,使文章情节更加完整;揭示并深化了主题,讴歌了代代相传、默默奉献、自我牺牲的守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