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件(27ppt+教案+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件(27ppt+教案+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04 20:58:37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上中下
一、秦灭六国
2.时间:
1.背景:
3.经过:
4.都城:
5.建立者:
6.意义:
十年战争(前230—前221年),统一六国
咸阳
秦王嬴政
前230—前221年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
4.顺序:
韩、赵、魏、楚、燕、齐
第9课、秦统一中国
一、秦灭六国
1.背景(原因):
①连年战争,人民希望过上安定的生活;
②商鞅变法,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③秦王嬴政招募人才,委以重任;
④秦国历代君主的努力……
相关史事
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为得到这一人才,下令攻韩,迫使韩王将韩非送往秦国。
前230年灭韩
前225年灭魏
前228年灭赵
前223年灭楚
前221年灭齐







寿春
临淄
邯郸
大梁










咸阳

前221年




策略:远交近攻
前222年灭燕

战国初期的秦国







秦朝疆域
秦王嬴政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背景:
秦统一后,原政治形态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
2.目的:
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3.制度:
①中央:
②地方:
中央集权
郡县制
4.郡县制的意义:
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皇帝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行政
军事
最高统治者


地方政府
郡县制
乡、里、亭








监察
基层组织
中央政府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伏羲、神农、燧人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秦始皇帝之玺
秦人东游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文化方面:
统一文字(小篆)
2.经济方面:
3.交通方面:
4.军事方面:
①统一货币;
②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
②派蒙恬北击匈奴;
③修筑长城
①开凿灵渠;
小篆
圆形方孔半两钱
(方孔兄)
齐币
楚币
燕币
秦币
统一度量衡
度[长度]
量[容积]
衡[重量]
车同道
开凿灵渠
北击匈奴
秦长城
修筑长城
临洮
辽东
长城一带
陇西


南海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秦灭六国
前221年嬴政
建秦朝
统一全国
确立中央集权制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
击匈奴、筑长城
凿灵渠
建立
巩固
小结
课堂练习
1.秦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A.公元前475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221年
2.秦统一后建立的中央集权体制中,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是


A.丞相
B.太尉
C.郡守
D.县令
D
A
3.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B.颁布“推恩令”,加强监察制度
C.沿袭并完善了三生六部制
D.沿用并完善了科举制
4.秦始皇时开凿的、沟通我国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白渠
D.灵渠
D
A
5.秦始皇时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的文字(

A.隶书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
6.秦长城的起点是


A.东到大海,西到辽东
B.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D
B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及原因,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学和分组讨论“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结合现实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秦始皇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学习了解,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难点】
1、秦灭六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2、理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个概念
教学过程
活动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多媒体展示“战国七雄形势图”
提问:
1.战国时期有哪几个主要的诸侯国?
2.为什么秦有条件完成灭六国,实现统一的大任?
学生阅读材料,讨论并得出:
(1)商鞅变法后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长平之战后各国已无力抵抗秦国。
巩固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对从七雄转到一雄的分析为后面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一、秦灭六国
教师简单介绍秦统一六国的过程。
1.秦统一六国的过程;
经过商鞅变法以后长达一百多年的兼并战争,不断蚕食东方领国的土地,长平之战后,秦国统一之势已成,各国已无力抵抗秦的进攻,在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十年间,秦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灭了六国,完成了统一。
2.秦灭六国的意义;
教师总结秦灭六国的意义: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2)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环境
(3)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
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1.重视人才:
秦统一六国和秦王的用人政策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一起来看看秦王在用人上有什么特殊之处
“李斯”
“尉缭”
2.秦统一中国的措施(1)中央集权制
多媒体展示
(2)文化和经济方面的措施
焚书坑儒、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
车同轨延伸:秦长城和灵渠
【秦长城】
http://baike./item/秦长城/21911
【灵渠】
http://baike./view/32132.htm【合作探究】
1、贾谊在过秦论中提出秦朝崩灭的原因:“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这是什么原因呢?2、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雨,秦末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3、项羽在巨鹿中表现他聪明才智,但是楚汉之争项羽却兵败自杀,为什么?
让学生从自己认识的角度秦是如何灭六国的。
“合纵”
“连横”
学生分组讨论秦灭六国的意义:
学生可以就老师总结出来的意义加以讨论,落实到当时实际的社会中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了解不同时期的不同的用人政策。
学生概括中央集权制的三方面内容:
最高统治着:皇帝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掌全国政事
地方:推行郡县制
让学生通过课堂剧的形式展现,关键要使学生明白这些措施的意义和重要性。
·
使学生切实了解秦灭六国的过程
通过学生的讨论,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当中
顺带讲讲秦王的用人政策,为后续的巩固统一起到铺垫作用。
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师可以用图示法逐级展示,逐级解释,使学生直观的理解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和意义。
课堂小结
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所创建的一套专制主义集权统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秦过激过暴的统治,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倡精神在历史上永放光芒。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统治,为争夺新的统治权,刘邦和项羽又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刘邦获胜,建立汉王朝。历史上称之为"西汉"。我们将在下节课学习西汉的历史。
-
1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秦灭六国的背景、概况、结果及意义,理解秦能完成统一的原因。
2.掌握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和影响,理解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3.知道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四至。
4.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合作探究导学】
知识点一
秦灭六国
【基础梳理】
1.背景
(1)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2)秦国经过
,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
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准备。
2.概况: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
年,秦国先后攻灭
、赵、魏、楚、燕、齐六国。
3.结果: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

4.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的、
的封建国家。
【合作探究】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1)诗中的“秦王”指谁?“扫六合”反映了什么事件?其最终完成于何时?有何历史意义?
(2)结合教材知识,试分析“秦王”能“扫六合”的原因。
(3)从“秦王扫六合”这一历史事件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知识点二
秦朝政权的巩固
【基础梳理】
(一)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背景:秦实现统一后,原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
2.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3.内容
(1)中央
①最高统治者称为
,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
”。
②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
、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
事务,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2)地方
①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
。郡县长官由
直接任免。

以下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4.影响
(1)
和朝廷牢牢控制统治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
(2)
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目的: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
2.措施
(1)统一文字
①概况:命丞相
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
,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②作用:使
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统一货币
①概况: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
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②作用:改变了以往
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3)统一度量衡
①概况: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
统一监制。
②作用: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4)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加强了各地的交通往来。
(5)巩固边疆
①派兵开凿
,统一岭南及沿海地区。
②派大将
北击匈奴,并修筑万里长城。
3.秦朝疆域:东至
,西到陇西,北至
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合作探究】
1.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1)根据上图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这套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和地方上的设置情况。
(2)认真观察上图,指出图中所示制度下的权力中心在何处。这体现了该制度的哪一特点?
(3)结合教材知识,指出图中所示制度确立的影响。
2.巩固统一的措施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材料反映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2)除这些统一措施外,秦始皇在经济上还采取了哪一措施?这一措施有什么作用?
(3)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是如何巩固边疆的?
(4)结合材料及教材知识,说说这些统一措施的实行,最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知能提升练习】
一、选择题
1、梁启超在评论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时候说:“天下之趋统一,势也。”对其中“势”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


A.社会经济发展
B.人民渴望统一
C.秦国实力超群
D.嬴政自称皇帝
2.下面是小王制作的“秦灭六国过程简表”。请你判断表格中最后一项应填的内容是(

灭晋
B.灭鲁
C.灭宋
D.灭齐
3.秦统一后,在中央设立政权机构来管理政务。其中,掌管监察事务,能够监察官员行为的是


A.郡守
B.丞相
C.皇帝
D.御史大夫
4.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该制度下,中央直接管辖地方
B.始创于秦始皇时期
C.秦朝在全国设40多郡,其长官为郡守,由朝廷直接任免
D.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5.上海世博会会徽形似汉字(小篆体)“世”,在中文里可理解成“世界”,也有“世博会”的含义。与小篆第一次成为全国规范文字相关的朝代和人物是


A.秦朝
李斯
B.秦朝
蒙恬
C.周朝
周武王
D.商朝
盘庚
6.秦始皇派人开凿了一条人工运河,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这条运河是


A.都江堰
B.长江
C.黄河
D.灵渠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秦王任用许多能干的人。李斯原来是楚国的一个小吏,被秦王拜为客卿。王翦是秦国名将,秦王因未采纳王翦的意见,用人失当,伐楚失败,就亲自到王翦家当面检讨。
材料三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请回答:
(1)材料一、二所示分别是哪位“秦王”在位时的事迹?两则材料反映了秦能完成统一的原因有哪些?
(2)观察材料三,指出皇帝是如何实现对中央和地方的控制的。与分封制相比,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有何优点?该地方行政制度的地位如何?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秦朝采取了哪些统一措施。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合作探究导学】
[知识点一]
【基础梳理】
1.(2)商鞅变法
嬴政
2.221

3.咸阳
4.统一
多民族
【合作探究】
(1)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
(2)①民心所向: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争霸和兼并,造成了社会动乱,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饱受战争之苦,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②实力雄厚: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国力,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实现统一提供了重要保障;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修建,促进了秦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为秦实现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③个人努力:秦王嬴政是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招募各国的人才,积极策划统一大计,并制定正确的作战策略,灭掉六国,实现统一。
(3)社会动荡、战乱迭起,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安居乐业;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意思相近即可)
[知识点二]
【基础梳理】
(一)
3.(1)①皇帝
秦始皇
②丞相
监察
(2)①郡县制
朝廷
②县
4.(1)皇帝
(2)郡县制
(二)
2.(1)①李斯
小篆
②政令
(2)①圆形方孔半两
②币制
(3)①国家
(5)①灵渠
②蒙恬
3.东海
长城
【合作探究】
1.(1)在中央,规定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2)皇帝。君主专制。
(3)皇帝和朝廷牢牢控制统治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1)统一度量衡,便利了经济的发展;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加强了各地的交通往来;统一文字,有利于政令的顺利推行,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统一货币。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3)南部边疆:开凿灵渠,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促进南北交流,加强中央对此地的控制;北部边疆: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抵御匈奴的进扰。
(4)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使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有利于秦朝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知能提升练习】
1.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嬴政自称皇帝是在统一之后采取的措施,是统一带来的影响而不是前提,D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说法均符合史实,排除。
2.D
解析: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天下。
3.D
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监察事务”。秦始皇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4.B
解析:郡县制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在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室衰微,一些诸侯国开始设县、郡来管理地方。在商鞅变法中,更加明确了建立县制。B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5.A
解析: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6..D
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秦始皇”“沟通了湘江和漓江”。由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7.(1)秦孝公、嬴政。商鞅变法增强了秦的国力,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一跃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嬴政是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招募各国人才,并能及时听取建议。
(2)设立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统领,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优点: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防止地方割据势力崛起,维护了社会稳定。地位: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北筑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