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语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导入语:“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过渡语: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屏幕出示)是什么呢?请看: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正确译讲并背诵课文前五章。
3.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过渡语:怎样实现目标呢?下面进行第一次先学后教。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朗读课文
出示自学指导
论语
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朗读课文
自学指导
比谁预习得好,能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声音响亮,富有感情。
指名朗读(一人读一句,尽量让多数人读)。
1.如读得对,教师高兴地夸奖:“对”或者“好”,“好,声音响亮。”“好,停顿正确。”
2.如有读错的地方,其他同学读,或举手帮助纠正,教师在课题右下方板书读错的字,并注上拼音。
过渡语:同学们主动预习,能认识生字,正确朗读课文,很好!接下来我们,比谁能正确译讲课文。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正确译讲课文
(一)
出示自学指导:
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正确译讲课文(口答)
论语
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正确译讲课文
自学指导
先把补充注释写到课文有关词语旁:
1.谋:出主意。
2.故:旧的、从前的知识。
3.可以:可以凭(这一点)。以:这里是凭借的意思。
4.则:相当于“就”。
再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练习译讲课文前五章。同时识记重点字词的意思,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译讲。
(二)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检查自学效果。
过渡语:时间到,下面请同学们对照译讲方法译讲课文。
译讲方法
一人译讲一句。先读一句原文,再解释重点字词,最后连起来翻译。译讲时要字字落实
,并将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人名、地名、时间不必解释。)
学生译讲时教师强调并板书:
①可以为师矣(古义:可:可以
以:凭借
今义:可以:表示可能、也许)
思而不学则殆(古义:有害。今义:危险
几乎)
第一章
学生翻译: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后,教师问:“为什么会愉快呢?”如学生回答:“因为复习可以巩固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可以有新的领悟,能够陶冶情操”教师则说:“对,我们也要用这个方法”同时(屏幕出示)学习方法
学生翻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后,教师问:“为什么会高兴呢?”如学生说:“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给我传授知识,解答疑惑,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这也是学习的乐趣所在啊?”教师则给予肯定。
(屏幕出示)学习乐趣
学生翻译:“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后,教师问:“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的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做人要宽容”。教师则说:“对”。
(屏幕出示)为人态度
第二章
学生翻译: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后,教师问:“
曾子是从哪些方面反省自己的呢”。
如学生回答:“从为人处世和学习方面反省自己。”教师则说:“对”。
第三章
学生翻译: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后,教师问:“孔子通过阐述他自己的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如学生回答:“人的道德修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培养,并且是伴随人的一生的。”教师则给予肯定。
第四章
学生翻译: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后,教师问:“为什么可以做老师呢?”如学生回答:“因为复习会有新的理解与体会,新的发现,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也就是创新,创新的人才能做老师。”教师则给予肯定。
第五章
学生翻译: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后,教师总结:“我们在学习中要学思结合,不要死记硬背,要认真学习,总结规律。
(指名生逐句译讲,教师及时出示重点字词的意思,发现错误其他学生更正;若还不对,师更正,并适当板书生译错的字词。译讲一句教师可总结这句写的是哪一方面的内容,如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学习态度,并及时出示。)
过渡语:同学们主动预习,能解释字词,翻译句子,很好。接下来,进行第三场比赛。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比正确背诵
(一)过渡语:理解是记忆的基础,下面我们来背诵这六章论语。出示自学指导。
背诵指导
第一章
学习方法、学习乐趣、个人修养。
第二章
个人修养
第三章
个人修养
第四章
学习方法
第五章
学习方法
请根据指导反复读、认真背。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背诵前五章。
(二)学生自背,发现不熟的地方,反复背,准备抽背。
5分钟后,问:会背的同学举手?
(三)同桌相互背。(互背时把对方的书拿过来,把他背错和背得不熟的地方做上记号。)
指名背。
过渡语:课文能准确背诵了,接下来检测大家的学习效果。
五、当堂训练
用课文原句填空。
1.
,不亦可乎?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四十而不惑,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
3.子曰:“
,可以为师矣。”
4.文中体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5.孔子在学习方法上提出的主张有哪两句:
,
?
,
。
要求:字体端正,卷面整洁。
时间:8分钟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