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16.《猫》 学案 第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16.《猫》 学案 第二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03 23:1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猫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2.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过渡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猫》。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屏幕出示)

学习目标:
1.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2.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过渡语:为了顺利达标,我们要进行三次先学后教。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品味句子
过渡语:文章了解了,接下来我们比赛品味句子。
(一)出示

自学指导
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各句的表达效果。
1.(猫)花白的猫,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血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2.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
3.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4.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时间4分钟。
(二)讨论、纠错。
过渡语:会回答问题的同学请举手。(让后进生先回答,优生纠正、补充并讲明原因,若其他同学还有疑难,就向尖子生提出疑难,并让其解答。)
(三)明确答案:
⑴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小猫比喻为待着泥土的白雪球,突出了小猫的活泼可爱。
⑵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猫比喻为大家的同伴,强调全家对这只小猫的深厚感情。
⑶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用于人身上的词语用在猫身上,形象生动。
⑷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强调“我”的悔恨和遗憾程度之深,生动形象。
(四)教师点拨拓展:
赏析句子的几个角度:
第一、从修辞角度入手;
第二、从用词的角度入手;
第三、从句式入手

第四、从表达方式入手。
过渡语:三只小猫特点和命运不同,带给作者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比理解句子含义和作用
(一)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第一只猫死后,“我”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三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第二只猫亡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两句话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时间:2分钟
(二)生思考,师巡视。
(三)讨论、纠错:
引导学生审题。本题考查的是段落的作用。第一句和第二句考中间段的作用,第三句考结尾段的作用。中间段的作用为:承接上文……内容,引出下文……内容(为下文……内容做铺垫)。结尾段的作用为: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题目,使文章结构严谨。
第一句话,承接上文第一只猫的死带给我们的感受,虽然难过,但还不至于太伤心,为后面第二只猫的到来做铺垫。
第二句话,承接上文第二只猫的亡失,我们全家伤心的程度加深了,为下文被动收养流浪猫做了铺垫。
第三句话,比上一句程度更深,一个“永不”显示了作者态度的决绝,放在文章最后,既呼应了开头,也是对全文的总结。
教师小结:理解句子的含义和作用,要分析背后的思想情感和内涵。还要知道考查的内容和答题的思路。
过渡语:第三只小猫对作者的情感冲击是最大的,是什么原因呢?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比理解文章主旨
(一)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我”却“更难过得多”。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我”冤枉了它吗?
2分钟后,比谁回答得准确。
(二)引导学生审题。
(1)题干中有几个问题?是什么?
生:一个问题,后面的问题是前面问题的一个答案。
教师给予肯定,并屏幕出示或板书“更难过得多的原因:冤枉了它”
(2)除了“冤枉了它”,请大家看第30-33自然段,从文中找找,还要什么原因?
第30自然段“我的良心受伤了……刺我良心的针!”我凭着个人的好恶,带着私人的偏见去对待第三只猫是多么的不公平,因而良心受到谴责,追悔莫及。(屏幕出示或板书:对自我的反省,对自我的谴责。)
教师引导:借此要阐发什么人生哲理呢?
要关爱动物,爱护弱小,反思人类自身弱点的主题,也体现了作者勇于自我反思的自省意识及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教师点拨、拓展,学生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
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
例: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
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教师引导: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作者通过第三只猫的遭遇,体现出真爱生命,关爱动物这样的主题,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实质上也反映了当时的一个社会问题,文章猫的不幸代表着当时中国贫穷、弱小者的不幸,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侮辱和蹂躏随时可能降临,无法逃脱。
过渡语:数词和量词的使用在文章中十分重要。接着我们深入学习语法知识——数词和量词,请看自学指导。
五、第四次“先学后教”:学习语法知识---数词和量词
(一)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97页内容,思考1、什么是数词、量词?2、常用的数词、量词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时间:2分钟
(二)学生看书自学
(三)师生讨论
数词,我们都很热悉:“一”“七千”“六万九千”,表示确数;“十来(个)”“二十几(只“七八(辆),表示概数;“第一”“老三”“初五”,表示序数。
量词是表示单位的词:“个”“台”“条”“只”等,表示事物的单位;“米”“千米”“毫升”“升”“克”“千克”等,表示度量街单位;“次”“回”“趟”“遍”等,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
在汉语中,数词与量词一般结合起来使用表示数量。下边几个句子都出自郑振铎的《猫》,读一读,看看其中数量词的使用有什么规律。
(1)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
(2)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3)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数词和量词,并通过举例说明白了恰当的使用数词和量词,可以使句子更加准确、形象。希望大家在写作中,也要学会恰当的使用数词和量词,使文章更生动、形象。
过渡语:最后,我们来进行本节课的当堂训练。
七、当堂训练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呢?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学了本文你有何理解,请把事情的经过、感悟写下来。
时间:10分钟。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