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04 17:1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第二次鸦片战争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有西方学者说:“(鸦片战争后)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材料表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
A.西方国家希望从中国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
B.西方国家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要求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办理对外交涉等事务
2.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B.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C.获得更多的赔款
D.允许外国使者进驻北京
3.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两次战争的目的相同
B.两次战争的规模相同
C.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D.挑起战争的借口相同
4.作为鸦片战争的胜利者,英国人很失望,因为中国人不愿与他们接触,通商口岸并没有带来所期望的贸易扩张。英方认为,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获得更多的租界。为此,英国
A.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B.在北京划定使馆界
C.成立了“洋枪队”
D.在中国开设工厂
5.下表为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对于英国棉纺织品消费量的统计。据此分析,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

A.从中国获取廉价原料
B.在中国投资设厂
C.进一步控制清政府
D.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6.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次战争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B.两次战争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C.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只有英国
D.两次战争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7.1861年的某一天,法国军人巴特雷写信给雨果,炫耀“这次远征(中国的)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雨果回信谴责“这次远征”是“发生了一场偷盗,作案者是两个强盗。”巴特雷和雨果往来信件中讨论的事件是(

A.英法联军占领天津
B.沙俄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八国联军再次洗劫圆明园
8.美国人德涅特在《美国东南亚外交史》中写道:“(19世纪50年代)美国特命全权公使被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他)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实。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这里美国的“树上的伙伴”是指(

A.日本侵略军
B.英法联军
C.沙俄侵略军
D.八国联军
9.“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C.鸦片战争的耻辱
D.甲午战败的扼腕叹息
10.西方列强除了控制沿岸港口外,还控制了一些大的内河航道,他们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1500里长的、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中巡逻。上述材料所描写的景象最早开始于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11.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主要是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说法正确的是(

①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贸易的纠纷
②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俄充当帮凶
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④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向内地深入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19世纪中期以后,上海、武汉、南京、广州、福州等地的市场上外国商品日益增多,“洋钉子”、“洋纱”等物品在距离这些城市较远的乡村都有出售,而且货量充足。这种状况表明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彻底解体了
B.外国资本家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近代中国主动开放市场惠及乡村
D.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13.“……英国伦敦的茶商和丝商要求中国开放更多港口城市,降低关税,为此他们不惜推动政府再次发动侵华战争。”材料中的“战争”使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主要是因为
A.独立自主的地位进一步丧失
B.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C.中国的资源被掠夺
D.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15.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叶岛在内的约40完平方千米的领土
A.中俄《瑷珲条约》B.中俄《北京条约》
C.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D.中俄《改订条约》
16.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虎门条约》的签订
C.《天津条约》的签订
D.《瑷珲条约》的签订
二、综合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材料二: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国学者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1)两则材料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一战争中?
(2)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材料二中的“树上的伙伴”都是指的是哪两个国家?“果园的主人”指的是哪个国家?在这一事件中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
(3)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4)假如我们穿越了时光隧道作为火烧圆明园的见证人,你将怎样用简练醒目的文字、富于感情的语言向世人报道这段历史?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材料二: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率先提出修改条约,扩大中国市场,开辟通商口岸。法美等国积极响应。但是列强修约的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断然拒绝。修约交涉失败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材料三
(1)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事件?(举出四例)
(2)根据材料二说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3)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图1)变为断壁残垣(图2),罪魁祸首是谁?你有何感想?
(4)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领土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与哪国关系最大?请用史实予以说明。
参考答案
1--10BAAAD
CCBAB
11--16ADBAB
D
17.(1)第二次鸦片战争
(2)英国和法国;中国;帮凶
(3)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他们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4)一是揭露列强的暴行,再就是从中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8.(1)《南京条约》的签订、火烧圆明园、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或黄海战役失败或威海卫战役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辛丑条约》的签订等。
(2)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西方列强提出了修约的要求,但被清政府断然拒绝。
(3)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不仅是列强侵华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清政府的腐朽及封建制度的落后是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火烧圆明园不仅给中华文明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一个民族只有强大起来才不会被欺凌。
(4)俄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